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薄太后有哪些事迹?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薄太后有哪些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1/27 6:53:27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

薄太后,名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娘娘怀文帝后,却遭恶妇吕后的极端仇视,汉高祖刘邦也听信吕后谗言,阄薄姬诬贬于荒野,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避难,此岛故名娘娘滩。相传娘娘来到此岛后,到附近另一黄河岛上生了汉文帝刘恒,此岛故名太子滩。经过两千余年的沧桑岁月变化,汉娘娘英名至今留存在黄河滩上。

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书上说的是“与魏媪通”,可不是与之婚啊。)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吧,当然谈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成了异乡之鬼。

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立,想要趁此乱局混水摸鱼,不捞个皇帝做也要恢复旧家邦。

魏国宗室魏豹就在此时自立为王。

这时薄姬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媪心怀故国,见魏豹复称魏国,便将心爱的女儿送进了魏豹的王宫,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

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许负,魏媪请他来给女儿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宫中出人头地。谁知道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许负先生的相术精准如神,是广为世人推崇的。这话一说出来,魏媪简直心花怒放。而魏豹听说薄姬竟然还有这等远大前途,更是喜上眉梢,算盘珠子立时打得飞快:薄姬的儿子要做天子,而她是我魏豹的小妾,她当然只能生出我的儿子来。那么,我的儿子做天子,我岂不是也当有天子之份?或者至少也可以放手一搏,为儿子打下前程吧?

魏豹说到做到,立即背弃自己和汉王刘邦所订的攻楚盟约,转而在楚汉之间中立起来,隐隐然有坐山观虎斗,想收渔人之利吞并天下的意思。

魏豹这个想法好是好,问题是好过了头,压根就没有想到,薄姬虽是“天子之母”,自己却没有“天子之父”的位份。

魏豹背约,令刘邦怒火中烧,这一下气得,连项羽都先放在一边了,赶着就派自己的亲信将领曹参率兵,誓要先灭了两面三刀的魏豹不可。

魏国的实力怎么能是汉军的对手?于是兵败如山倒,汉高祖二年三月,魏豹天子梦未圆,自己辛苦打下的“魏国”倒先成了汉王刘邦的一个郡。

魏豹对“相面不准”的许负恨得牙根痒,只得投降。

偶然的机会,薄姬怀了身孕,当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恒

但是,刘邦并没有喜欢上薄姬,他当初召她侍寝,几乎等于是在“日行一善”,所以很快也就把她抛到了九霄云外,特别是她怀孕生产之后,更是连面都不见她一次。薄姬虽然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却还是长年枯守孤灯,纯粹守活寡。

孤寂的薄姬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地僻处掖庭一角,抚养着刘恒。由于极其不受宠爱,偏偏又生了儿子为诸宠姬所妒,薄姬的处境可想而知。渐渐地,她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忍让的态度,就连照制度派来侍侯她的宫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刘邦的后宫中,薄姬母子几乎成了“好欺负”的代名词。

这样的处境,当然是苦恼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难以预料。

刘恒八岁这年,是汉高祖十二年,就在四月甲辰,他那高高在上、几乎不曾多看他一眼的父亲刘邦去世了。大权独握的太后吕雉虽然对戚懿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对薄姬的态度却非常公正。这当然是因为薄姬为人小心谨慎,更是因为薄姬和她一样,没有得到丈夫刘邦应该给予的善待,除了人生经历和身份头衔略有差距,在被丈夫冷淡这方面,吕雉觉得自己与薄姬多少有点同病相怜。

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吕雉特别的恩遇:薄姬被吕雉送往儿子刘恒的封地,不但让她母子团圆,更给予她“代王太后”的称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仅次于吕雉的贵妇人。

话再说回来,吕雉对薄姬如此善待,却对戚懿下如此狠手,是不是也正反映出,戚懿在得到刘邦宠爱的时候,确实做出过很多让人无法原谅的行径呢?总之,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戚懿遭遇虽惨,却也不会是无辜的洁白羔羊。

正是因为她在得意时不但夺夫,而且再三试图夺嫡(这根本就等于是想要吕雉母子的性命嘛),特别是在败下阵之后还要嘴硬,无端端地唱什么找儿子报仇的歌(这一点尤其不能原谅,实在太低能了,难怪夺嫡失败),这才导致了自己如此下场,还害了儿子的性命。真正让人惋惜的是被她利用来夺夫夺宠的刘如意,这个可怜的少年,只因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母、又碰上了一个如此下得去手的嫡母,不得不死于非命,才真是无辜。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吕雉,还是戚懿,都不是合格的母亲(别忘了,从宗法制度上来讲,刘盈和刘如意,都是她们共同的儿子)。

标签: 历史汉文帝刘恒薄姬薄太后

更多文章

  • 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没有孩子?汉成帝刘骜杀妻杀子竟只为取乐赵飞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汉成帝,赵飞燕,汉成帝刘骜,汉成帝为什么没有孩子

    赵飞燕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肥环瘦燕”中的“燕”,就是这个人。赵飞燕恁借美色和手段一直将汉成帝刘骜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让汉成帝刘骜杀妻杀子,让汉成帝刘骜一生无子,最后连皇位都没有后代来继承,真的难以想像赵飞燕的手段有多高明,也很难想像汉成帝刘骜是傻到什

  •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封郑贵妃为皇后为什么没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万历皇帝,郑贵妃,明朝

    1620年8月18日,天气阴霾,日光昏黄原文。虽值盛夏,可是紫禁城中却弥漫着一股“肃杀”与“不祥”之气,明朝的文武大臣们立在毓德宫前,他们有的神态慌张,有的故作镇静,有的心怀鬼胎,但他们不管是什么心态,都已阻挡不了明朝第十三位君主,万历皇帝朱翊钧在毓德

  • 朱元璋跌倒,一人过来扶,为什么竟然被斩立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朱元璋

    纵观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史,能从社会的最下层努力打拼而成为九五之尊的,也就只是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二位。也许是这个位置的得来不易,让他们就特别的小心,疑心也非常的重,他们底层的出身,也让这两个皇帝多少有些自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性格缺陷,对待大臣那是心狠手辣,稍微看不顺眼的就无情打击。这两个朝代也是历史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

    元末时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一个枭雄,一个英雄,所肩负的使命相同,正可谓志同道合。然而,这两支各自为政的起义军队伍,在一致反元斗争的同时,同样为了扩充实力而互相争夺地盘,两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鏖战。在鄱阳湖会战中,陈友谅一败涂地,突围时身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

  • 李承乾备受宠爱,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也不是一点错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承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少年从军,穿梭在鲜血淋漓的战场中,依靠战功成为秦王。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唐朝统一后悍然发动玄武政变,逼死亲兄弟及其子嗣,安排父亲唐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不断巩固唐朝的统治。对内文治天下,对外武力开疆。被各族人尊为天可汗,给唐朝未来一百多年的盛世打下基础

  • 崇祯未能挽救明朝的残局,若是朱元璋能有所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崇祯,朱元璋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上位以后不仅勤于政事,还大力惩治阉党,但明朝根基已经腐烂,最终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将大明衰败的政权拖回正轨。如果换成另外一位皇帝,能不能解救明朝灭亡的危机呢?有人提出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一试,明太祖自然是有治国的能力,但把他放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还是个

  • 戚夫人怎么死的?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吕后,戚夫人,戚夫人怎么死的

    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吕后杀戚夫人是历史上最残酷的虐杀事件,吕后也因杀戚夫人臭名昭著。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女人刁难女人肯定是因为男人,嫉妒而生恨。刘邦五十多岁得了刚二十岁的戚夫人,她能歌善舞,甚得刘邦欢心。不久,她还为刘邦生了个儿子。老年得子,刘邦别提有多高兴,起名

  • “天将降大任”的孟子,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孟子,孔子,齐宣王

    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后世极其显赫的名声,他的“仁政”理论、他的“民贵君轻”的超前思想、他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都被后世所推崇,被认为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其与孔子的理论思想并

  • 刘邦弱而胜,项羽强而败,楚汉相争两个人的差距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向起义军交出象征皇权的玺符节,宣告了秦朝的灭亡。秦朝虽亡但天下未定。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开始逐鹿中原。从公元前206年八月至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这场楚汉相争历时四年多,刘邦屡战屡败,由弱变强,终于一统天下

  • 朱允炆:一个被诸多忠臣拥护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五千年的历史,什么奇怪的事情,都能从中找到相似。就像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放着儿子不喜欢,偏偏要把孙子推上帝位。晚年的朱元璋诛杀功臣,平白给自己的名声抹黑。说白了,都是皇位惹的祸。(一)朱允炆做到了民心所向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杀业重,所以想给明朝的未来,选择一位仁君,可以让人民更好的休养生息。而朱允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