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封郑贵妃为皇后为什么没能如愿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封郑贵妃为皇后为什么没能如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74 更新时间:2024/6/12 12:54:53

1620年8月18日,天气阴霾,日光昏黄原文。虽值盛夏,可是紫禁城中却弥漫着一股“肃杀”与“不祥”之气,明朝的文武大臣们立在毓德宫前,他们有的神态慌张,有的故作镇静,有的心怀鬼胎,但他们不管是什么心态,都已阻挡不了明朝第十三位君主,万历皇帝朱翊钧在毓德宫里奄奄一息的脚步了。

可是令文武大臣们感到诧异的是,万历皇帝却迟迟不肯咽气,因为他有一桩心愿未了。他在临近驾崩之前,还对太子朱常洛,也就是未来的明光宗留下了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因为只有这样,郑贵妃去世后,才可利用显赫的皇后身份,最终葬进定陵。

万历皇帝已经有一位皇后,她就是孝端显皇后(王喜姐)1620年4月去世,孝端皇后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她虽然先万历皇帝一步驾崩,但葬入定陵实不存疑。其实,另外一位苦命的妃子,就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王恭妃),她于1611年10月去世(陵墓目前埋在别处),万历皇帝驾崩一年后,万历皇帝的孙子皇帝继位,他将自己的亲奶奶王恭妃,封为孝靖皇后,孝靖皇后也随同万历皇帝一起葬入了定陵。这事儿看着挺乱,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王恭妃生的儿子是朱常洛,就是后来的明光宗,而天启皇帝是朱常洛的儿子,孝靖皇后的亲孙子这说明一个道理:一家人就是向着一家人。

万历皇帝讨厌孝靖皇太后王氏(王恭妃),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夫妻不睦,她能入葬定陵,这是万历皇帝万万想不到的事儿。

孝靖皇太后葬入定陵,万历皇帝不会想到,不能左右,可是他想封郑贵妃为皇后的事儿,却遭到了群臣的极力反对,因为这事儿违背了祖宗的“礼法”!这背后的道理也不复杂,因为在紫禁城中,一个贵妃想升为皇后,册封皇后的大典,必须由皇帝亲自主持,万历皇帝一旦驾崩了,册封郑贵妃的仪式自然无法举行,郑贵妃想成为皇后的七彩梦想,就真的丢失了六种颜色,只剩下“苍白”这一种。

面对礼法的鸿沟,皇权都无法跨越。万历皇帝心里真是很痛苦,可是更让他感到痛苦的还在后面,他没有想到,三百多年后,号称坚不可摧,万世永存的定陵,竟在考古人员的探铲下,被“保护性”地发掘了。

万历皇帝的郑贵妃,并没有被封为皇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她也没有葬进定陵,但她的陵墓葬于银泉山,至今保存完好,这就真的成为一个绝妙的讽刺。

标签: 历史万历皇帝郑贵妃明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跌倒,一人过来扶,为什么竟然被斩立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朱元璋

    纵观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史,能从社会的最下层努力打拼而成为九五之尊的,也就只是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二位。也许是这个位置的得来不易,让他们就特别的小心,疑心也非常的重,他们底层的出身,也让这两个皇帝多少有些自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性格缺陷,对待大臣那是心狠手辣,稍微看不顺眼的就无情打击。这两个朝代也是历史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

    元末时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一个枭雄,一个英雄,所肩负的使命相同,正可谓志同道合。然而,这两支各自为政的起义军队伍,在一致反元斗争的同时,同样为了扩充实力而互相争夺地盘,两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鏖战。在鄱阳湖会战中,陈友谅一败涂地,突围时身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

  • 李承乾备受宠爱,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也不是一点错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承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少年从军,穿梭在鲜血淋漓的战场中,依靠战功成为秦王。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唐朝统一后悍然发动玄武政变,逼死亲兄弟及其子嗣,安排父亲唐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不断巩固唐朝的统治。对内文治天下,对外武力开疆。被各族人尊为天可汗,给唐朝未来一百多年的盛世打下基础

  • 崇祯未能挽救明朝的残局,若是朱元璋能有所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崇祯,朱元璋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上位以后不仅勤于政事,还大力惩治阉党,但明朝根基已经腐烂,最终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将大明衰败的政权拖回正轨。如果换成另外一位皇帝,能不能解救明朝灭亡的危机呢?有人提出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一试,明太祖自然是有治国的能力,但把他放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还是个

  • 戚夫人怎么死的?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吕后,戚夫人,戚夫人怎么死的

    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吕后杀戚夫人是历史上最残酷的虐杀事件,吕后也因杀戚夫人臭名昭著。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女人刁难女人肯定是因为男人,嫉妒而生恨。刘邦五十多岁得了刚二十岁的戚夫人,她能歌善舞,甚得刘邦欢心。不久,她还为刘邦生了个儿子。老年得子,刘邦别提有多高兴,起名

  • “天将降大任”的孟子,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孟子,孔子,齐宣王

    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后世极其显赫的名声,他的“仁政”理论、他的“民贵君轻”的超前思想、他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都被后世所推崇,被认为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其与孔子的理论思想并

  • 刘邦弱而胜,项羽强而败,楚汉相争两个人的差距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向起义军交出象征皇权的玺符节,宣告了秦朝的灭亡。秦朝虽亡但天下未定。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开始逐鹿中原。从公元前206年八月至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这场楚汉相争历时四年多,刘邦屡战屡败,由弱变强,终于一统天下

  • 朱允炆:一个被诸多忠臣拥护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五千年的历史,什么奇怪的事情,都能从中找到相似。就像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放着儿子不喜欢,偏偏要把孙子推上帝位。晚年的朱元璋诛杀功臣,平白给自己的名声抹黑。说白了,都是皇位惹的祸。(一)朱允炆做到了民心所向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杀业重,所以想给明朝的未来,选择一位仁君,可以让人民更好的休养生息。而朱允炆就是

  • 重文轻武的北宋,武将的命运真的很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便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哪怕到唐朝灭亡的时候,武人割据之风仍未有消失,反而酿造了一个更為分裂混乱的时代——五代十国。五代时期,军人跋扈,将帅兵变篡位之事史不绝书。因此,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便订立了“强干弱枝”和“重文轻武”的国策,试图改变昔日君权不振、武人恃兵专横的

  • 昙花一现,大秦帝国十五年而亡,真的是因为暴政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秦十五年而亡,纵使在历史舞台上,却留下深刻的烙印。数千年来,秦速亡之因与秦始皇的是非功过都是史学界中千古不衰的话题,而学者们对始皇帝的评价也是久经起落,但总括而言,“暴政亡秦”的认知至今在史学界中仍是根深蒂固。不少学者依然视始皇为暴君,认为秦亡汉兴是“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的历史必然性。不过其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