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各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 最后为什么会无功而返

战国时期各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 最后为什么会无功而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3/9 4:23:46

对秦国和战国各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时期其他国家有一次联合起来攻打秦国,为何却最终无功而返?

自从周幽王姬宫涅被犬戎部落杀死,周平王姬宜臼继位以后。随着周王朝把都城由镐京迁到了洛阳以后,整个周王朝开始走向没落。

周王朝的各个封国之间互相吞并和厮杀,因为周王朝中央政府的漠视不理,也让各个封国明白,现在周王朝已经不会保护自己了。

只有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于是各个封国之间由春秋时期打到了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王朝因为秦穆公嬴渠梁任用公孙鞅,实行了“商鞅变法”。

让秦王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变得强大,这自然而然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住一起,于是楚王国、齐王国、魏王国等几个国家,好几次要联合起来一起攻打秦王国。

01楚王国统领各个国家一起攻打秦王国

因为秦王朝随着秦昭襄王嬴稷的离世,国家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趁着这次动乱,这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重新进行反击秦王国的机会。

公元前241年,楚王国、赵王国、魏王国、韩王国以及卫国联合起来,并且推举楚考烈王芈完担任纵约长,一起攻打秦王国。

楚考烈王芈完则派遣楚国的宰相春申君黄歇,率领着五国联军一起攻打秦王国。他们气势汹汹,一直往前行进,到达了秦王国的函谷关外。其实早在之前,几个国家就已经联合起来攻打过秦王国,不过结果都是不尽人意。

五个国家这次的联合,全部以为这一定是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就算大军的战斗力不如秦国大军的强大,但是总是要以少胜多。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秦国的大军出现,仗还没有开始打,秦王国大军的士气,就让五国联军,不寒而栗。

五国联军就好像“老鼠看到猫”一样,纷纷四下逃窜,一哄而散,这场气势汹汹的战役,好像纯属闹着玩一样,让人唏嘘不已。

02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失败的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人心不齐

五个国家看似是一起攻打秦国,反抗秦王国对他们的吞并。其实在内里,谁都有自己独自的小算盘,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目的。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如当这边春申君黄歇带领着大军一起攻打秦王国的时候,那边赵王国的大军却还想去攻打一下齐王国,占个小便宜。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心不齐,大家各怀鬼胎。战斗力犹如一盘散沙,所以自然而然不会取得胜利。

第二、秦国的实力强大

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由于秦昭襄王赢稷的时候任用魏冉和白起两位大将,让秦国不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的实力而言,都远远超过了之前,与七十年前合纵大军一起逼进函谷关的时候。实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秦国外交的成功

齐王国和燕王国根本没有参加这次的联合攻打秦王国的计划。特别是齐王国是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不论国土面积还是国家实力,和秦王国都不相上下。

但是范雎的“远交近攻”在齐王国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公元前237年,齐共王田建访问秦王国。秦王嬴政用着最高的礼仪对待田建,不仅如此还和嬴政结拜成为异姓兄弟。

而后,齐王国派去秦王国都城咸阳的使者,毫无例外都得到秦王国的厚待,这也让齐王国坚信两个国家的深厚友谊。所以齐王国并没有参加这场合纵攻秦的战役。

03这场战役失败带来的影响

第一、楚王国的巨大损失

楚王国作为这次合纵攻秦的带头人,他们不仅没有攻打秦王国成功。反而让楚王国把自己的都城陈丘失去了,没有办法之下,只能把都城迁到了更远的地方就是寿春,也让楚王国损失惨重,遍体鳞伤。

第二、激发了秦王国的野心

秦王国从秦惠文王赢驷开始,就一直希望能够一统六国,一统度量衡和文字。他的后代无论是秦武王赢荡还是秦昭襄王赢稷,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到了秦始皇嬴政的时候,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所以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都没有攻打秦王国取得胜利,可能本来秦王国还觉得自己能够攻打其他国家,信心并没有那么强大。

但是这次五国联军的失败,反而更加鼓励了秦王国的野心和士气,让秦王国明白,堂堂五国联军,战斗力却也不过如此,为后来秦王国一统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个国家统治阶层的腐败无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再加上秦王国一统六国的决心越来越强大,所以在这几个国家联合攻打秦王国没有几年以后。

秦王国的大军就把他们一一拆解,逐个击破,也终于结束了几百年的战国时代,完成了祖国的大一统时代。

秦始皇嬴政一统了六国以后,大力实行改革政策。不论是政治方面、军事方面以及监察制度都是通通设置起来,而且很多制度也一直被后代给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历史秦国战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圣人孔子是怎么学琴的?有多勤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孔子,春秋

    众所周知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那么圣人孔子是怎么学琴的?有多勤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

  • 圣人孔子一共编写了多少书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孔子,春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孔子编写书籍的故事。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

  • 李世民最宠信的功臣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最宠信的功臣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古代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经典的君主合作的搭档,不如这个齐桓公和管仲,还有这个刘备和诸葛亮,甚至雍正和张廷玉了,当然在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肯定是魏征和李世民了,这对组合一个善于纳谏,一个善于提意见,最后也就在他们的共同的努力下,才开创了一

  • 李世民更爱马周为什么不爱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更爱马周为什么不爱魏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李世民与魏征两人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这两个兄弟之间,一个爱问,一个则是爱听。真的是已经达到了一个终极的状态。然而,它也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是在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却做了一件令人十分难以置信的事 。就是亲自将魏征的墓碑给打碎

  • 李世民夸奖大臣经常用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夸奖大臣经常用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的文化中,文字组成的词语中,有许多成语、俗语、歇后语等等,诸如“三人成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霜打蔬菜分外甜”等等,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里面有经验和故事,大大方便了后来者。流言有多可怕,我们完全可以说“三人

  • 历史上士燮是什么身份?死后为何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士燮,三国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东汉十三州,汉末三国的纷争大戏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帝国最南端的交州,在汉末三国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说起汉末三国的交州,绕不开士燮(xie),他控制交州近40年的时间

  • 吕蒙临死前选择的接班人是谁?为何不是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吕蒙,三国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向来被认为是东吴四大都督,孙权正是依靠他们才能够与曹操、刘备抗衡,坐断东南。周瑜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鲁肃也曾称赞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为何吕蒙临死前没有推荐陆逊,而是推荐朱然接替自己呢?不得不说,孙权是一个

  • 三国时期魏延的真是能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魏延,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有“身处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在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之后,关羽和张飞并不服气,但是博望坡和新野的两把火,烧的曹军屁滚尿流,也彻底收服了关羽张飞的心,更是稳定了刘备。但是有一个人,在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张飞,三国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后世历代老百姓的印象中,张飞是一个身长八尺、说话声如巨雷、行走如奔马的赳赳武夫。但经一些学者多年的考证,认为张飞不是一个大老粗,很可能是一个兼工书法绘画、写诗作赋的儒将耶。( 一)莽汉形象深入人心张飞的莽汉形象为啥深入人心呢?简而

  • 西汉建立后人口骤减 刘邦是如何恢复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西汉,刘邦,人口

    还不了解:西汉人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为增加人口想出一办法,迅速成人口大国,却让女子苦不堪言。汉朝成立之初,经济萧条,人口因为连年征战的关系锐减,国内刚摆脱战争的痛苦,一切都是百业待兴,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缓冲。可是国内需要建设,国家边界还有匈奴虎视眈眈,在这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