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高作为一代佞臣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除掉他还要重用

赵高作为一代佞臣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除掉他还要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76 更新时间:2024/1/15 14:35:07

赵高和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代佞臣赵高,为何秦始皇不仅不除掉还重用?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秦始皇一生犯下的最大失误,可能就是提拔奸臣赵高了。

在秦始皇眼里,赵高是个值得委心置腹的忠臣,然而他前脚刚抛弃社稷,赵高后脚就背叛了他。沙丘之谋,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了他心仪的扶苏,更立自己的徒弟胡亥秦二世。在后面的几年中,赵高接连唆使秦二世,将蒙恬蒙毅李斯冯劫等秦朝的顶梁柱赐死;又在秦末起义中隐瞒东方战事的不利,最终导致章邯落败。

秦二世二年,刘邦率军攻入武关,赵高篡杀秦二世,拥立子婴做秦王。不仅如此,他还想与刘邦合纵,分王关中。得知赵高阴谋的子婴,设下计谋在斋宫擒杀赵高,并夷灭赵高三族。过了不到一个月,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向他投降。

赵高形象

秦朝亡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手中,赵高是罪魁祸首。观察赵高在秦二世时期的一举一动,没有一处不露出他奸臣的面目。秦二世固然昏庸,自然很难发现赵高的真面目。秦始皇聪明一世,为何在提拔赵高时糊涂了一时,他为何不铲除赵高,还对这个奸臣委以重任,把他留给自己的子孙呢?

赵高在秦始皇时期不敢为非作歹

赵高能得到秦始皇的重用,自然也是因为自身具有闪光点。

赵高此人,生下来时身体就有缺陷,所以很早就入了秦宫当宦官。很多人眼中的宦官,大多是阴柔无力的,赵高不仅强壮有力、身材高大,他还精通秦朝的法律,在一众只懂唯唯诺诺的宦官中鹤立鸡群。所以秦始皇提拔他做中车府令,还让他做小儿子胡亥的老师。中车府令一职,负责掌管御用马车,是在秦始皇身边做事的人,所以他在宫中做事几十年,自然是愈益得幸的。

赵高形象

赵高此人,懂得蛰伏,更懂得伪装。秦二世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赵高虽然从前只是个宦官,但他在危险之中也不会改变对我的忠诚,在安逸的环境下也不会抛弃志向。他心志洁白无瑕,又喜欢做善事,因为忠诚得到先帝的提拔,因为守信能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且赵君的为人,廉洁且有能力,他既懂得群臣的心思,也能让我每天过得安心愉快……”

历史上很多奸臣太监,例如汉元帝时的石显,他们本身的品行都是找不出毛病的,不仅精明能干,还能迎合君主的心意,所以被视作忠诚的能臣。这自然是他们的闪光点,然而这些闪光点的背后,却隐藏着危险的野心,他们都太爱慕权势了,为了得到权势往往会不择手段,最终让朝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赵高这种得幸的宦官,大多出生低微,且他们都从太监被一步步提拔上去的。在当太监的时候,他们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势力,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人。所以他们一尝到权势的蜜果,就豁然迷失自我,开始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势而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他们不考虑自己得势后会造成的恶果,只想着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赵高最后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秦二世,更害了秦朝。

秦始皇时期,全国的事务他都要亲自决断,每天要处理政事到半夜。在秦始皇时期,赵高当然没有机会得到权势,他的野心就没机会显露出来,秦始皇当然无法发现他的邪心。

李斯形象

而秦二世即位之初,就说:“人生苦短,我要玩最欢的,过最好的生活,一直到我老去。”

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秦二世只爱享乐不爱权势,他主动把权势推给了赵高,赵高的野心,才有机会一步步膨胀。

秦始皇时期,群臣不治事,他一人决断全部的事务,群臣“垂拱而治”,既没有地位,也没有话语权。

就连秦相李斯也是如此,秦始皇的性格本就很暴躁,耳朵里也听不得坏话,李斯等人不敢劝谏他,不敢指出他的错误。他们每天考虑的,不是怎样辅佐秦始皇,而是怎样保命,自顾不暇,就更不敢为非作歹了。

所以在秦始皇时期,就算有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敢暴露出自己一点点的邪心,每天战战兢兢,用全部的精力去伪装自己。

赵高这种秦始皇身边的人,就更加胆战心惊了,他怎敢暴露自己的一丝一毫?秦始皇有命令,他去办就好了,做得越少错的越少,分外的事他当然不敢染指。

赵高这样做,秦始皇怎能发现他的邪心呢?就算秦始皇再明察,他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别人藏在心底里的念想。

结语

《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看完本文你就会了解,秦始皇手下,就算没有赵高,也会出个“李高”。

赵高确实也有点东西,他身为一个没什么地位的宦官,能改遗诏,左右国君的废立,最后位居秦相。换做是李高,可能就做不到这一步。

自古以来,用人是最难的事。“知人则哲,惟帝难之”,有能力的人,未必可以委以重任,没能力的人,未必不可以置之心腹!

标签: 历史赵高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山东六国在面对强大的秦国的时候 他们最后为何不想联手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秦国,六国

    还不了解:秦国和六国联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六国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六国,最终完成了一统大业并建立起封建社会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六国如果选择以一对一的方式与强秦对抗的话,其结局获胜概率极低,毕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奋发图强国力日

  • 楚国当初就要被灭的事情 秦国为什么还要帮助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楚国,秦国

    还不了解:楚国和秦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国被吴国打到快要灭国时,秦国为何要复楚?在春秋时期,秦国历任统治者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军事,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一统中原,可是,让人十分费解的是,到了秦哀公时期,当楚国被吴国攻下都城,打到快要灭国时,秦国为何要复楚?难道秦国不想坐

  • 秦国和楚国都进行了变法 秦国能成功楚国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楚国,秦国

    对楚国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楚国和秦国都进行变法,为什么秦国会成功,而楚国却人亡政毁。从此春秋到战国,楚国、齐国和秦国都是贯穿两代的老牌大国,齐国在战国中期衰落之后,秦国就成为战国最强大的诸侯国,并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的结束。秦国称霸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最大的妨碍便是

  • 乞丐痛骂朱元璋,为什么还被接近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乞丐痛骂朱元璋,为什么还被接近皇宫?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明朝之前,历史上的平民开国皇帝只有汉高祖刘邦一人,不过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现打破了刘邦对平民皇帝的垄断。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从亿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身上也是有一些相似点的,比如知人善任。当然了,在当上皇帝后两人也都曾大肆

  • 明朝一忠臣被斩首,行刑前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一忠臣被斩首,行刑前说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人说:千古艰难惟一死。死亡,堪称人性的试金石。在生死之际,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会暴露无遗。有人选择舍生取义,有人选择了苟且偷生。明朝灭亡之际,很多人都必须在生死之间做出艰难抉择。是玉碎还是瓦全,是明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要交出的一份答卷

  • 朱元璋当初被封为吴国 国号最后为什么不是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国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曾被封为吴王,为什么称帝后定国号为大明,而不是吴呢?在元代末年的反元义军中,江南最强大的就是三股: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亲率二十万军队击败了陈友谅六十万军队,陈友谅战死,朱元璋取得了决战的胜利。此战

  • 汉末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共同北伐过几次?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吴蜀联盟,三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跟着小编一起探寻。东汉末年分三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吴蜀两国联合对抗曹魏,蜀国虽然实力最弱,但先有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后有姜维不断北伐,而反观吴国则没有这么大的声势。然而其实双方曾三次共同北伐,却一次也没有成功。孙权攻合肥,关羽伐襄樊“吕子明白衣渡江

  • 太子朱标不死朱棣就不敢造反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明朝,太子

    还不了解:明代太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开国太子朱标,他不死燕王朱棣不敢反,兄弟们没人敢抢皇位!明明有二十多个兄弟,却没有一个人敢和他争皇位;明明没有当上皇帝,却在死后享受帝王般的待遇,他便是草根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那么,朱标到底有多厉害,竟然镇住二十多个兄弟,

  • 楚国为什么对秦国如此仇恨 楚国为何没有参与那次对秦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秦国,楚国

    对楚国与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楚国与秦国有深仇大恨,为何没有参加此次伐秦战争?【核心提示】楚怀王去世,楚人喊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宣言。同年,齐、韩、魏、赵、宋五国伐秦。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楚国既然与秦国有那么大仇恨,为何没有参与此次对秦国战争呢?“楚虽三户,亡秦必

  •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两个争来争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两个争来争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人当上皇帝后,天下的财富、土地和人口都是他的,所以皇位对诸皇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有机会继承皇位的皇子,会想办法获稳固自身的继承权,没机会继承皇位的皇子,也会想办法创造皇位继承权,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