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共同北伐过几次?结果怎么样

汉末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共同北伐过几次?结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5 更新时间:2024/1/21 7:33:23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东汉末年分三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吴蜀两国联合对抗曹魏,蜀国虽然实力最弱,但先有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后有姜维不断北伐,而反观吴国则没有这么大的声势。然而其实双方曾三次共同北伐,却一次也没有成功。

孙权攻合肥,关羽伐襄樊

“吕子明白衣渡江,关云长败走麦城”其实是一个内里很多曲折的故事。我们根据史书记载来还原整个战事发展的经过: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三国志·温恢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再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关羽趁襄樊空虚之际,发动襄樊之战。赤壁之战后,孙权的主攻方向一直是合肥,期间多次和曹魏在淮南进行大规模的攻守战,而关羽则驻守荆州,也经常和曹魏的襄阳守军发生摩擦(乐进、曹仁都有交战记录)。

据《三国志·温恢传》的记载可以看出,关羽正是趁着孙权攻合肥,曹魏军队大多数都被调往淮南抵挡吴军,曹仁在樊城兵力空虚,才趁机进攻樊城,把曹仁包围在了樊城。曹操派于禁督七军救援曹仁,结果关羽趁汉水暴涨之际水淹七军,俘虏了于禁及三万曹军。

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典略》

按照《典略》的记载,关羽包围樊城后,孙权曾经派使者请求出兵帮助关羽,但却让部队缓慢前行,关羽被热闹了,骂了使者一顿,孙权听说后,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承诺自己将亲率军队前往帮助关羽。

虽然后来的事情我们都非常熟悉,孙权、吕蒙背盟偷袭了南郡,杀了关羽。但从《典略》的记载来看,不管孙权是为了麻痹或者激怒关羽,他的确许诺帮助关羽共同攻打曹魏。可惜,正是因为孙权的这次背盟,导致吴蜀联盟破裂,关羽北伐也功亏一篑!

诸葛亮、孙权联合出兵

夷陵之战刘备败得很惨,吴蜀暂归和平,刘备死后,诸葛亮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者到吴国重修旧好。孙权和曹丕决裂后,也只剩下联合蜀国一条路,所以双方重新共同对抗曹魏。

诸葛亮自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共五次北伐,其中第一次是单独行动,第二次是趁陆逊在石亭之战击败曹休而出兵。第三次、第四次也没有能够和吴国联系好,只有最后一次北伐,双方形成了协同作战。

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三国志·吴主传》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滨,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诸葛亮这一次北伐我们也都很熟悉,司马懿坚守不出,双方对峙百余日之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国退兵。

234年五月,东吴三路进攻曹魏:孙权号称10万攻打合肥新城,陆逊、诸葛瑾1万多人攻打襄阳,孙韶、张承攻打广陵、淮阴。面对蜀汉和东吴东西两个方向进攻,魏明帝曹叡下令司马懿和襄阳、合肥守将坚守,御驾亲征到合肥和孙权决战。孙权在得知曹明帝御驾亲征后,就主动撤退了。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可谓经过充分准备,蜀国休养生息三年的时间,同时联络孙权共同出兵。孙权本以为诸葛亮牵制曹魏大军,曹叡肯定不会来对抗自己,结果曹叡果断的迎击孙权,孙权这“猪队友”灰溜溜的撤退了,导致诸葛丞相饮恨五丈原!

诸葛恪、姜维联合出兵

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令同举,曰:"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今敌政在私门,外内猜隔,兵挫於外,而民怨於内,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入其西,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维从之。——《汉晋春秋》

时间到了公元253年,后三国时代诸葛亮、孙权等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诸葛亮的侄子,吴国太傅诸葛恪在252年取得东兴大捷之后,不顾群臣反对,集合二十万大军北伐曹魏。诸葛恪在自己出兵的同时,派司马李衡游说姜维,姜维也是北伐的坚定支持者,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出兵。三月诸葛恪出兵淮南,五月回军包围合肥新城。

五月,姜维与吴呼应,率军数万自武都出石营经董亭,进围南安。大将军司马师遣车骑将军郭淮陈泰率关中军解南安之围。陈泰率部进至洛门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被迫撤围退走。七月,吴军主力围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惫不堪,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也被迫撤退。

吴蜀三次联合出兵进攻曹魏,最终都失败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双方并不完全信任,孙权甚至能干出偷袭盟友的行径;第二,吴蜀距离太远相隔千里,难以完全做到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往往都是被曹魏逐个击破,导致最终很难成功!

另外不得不说,襄阳是个关键点!《隆中对》中诸葛亮的计划是两路北伐,一路自荆州攻襄阳,一路出汉中。然而由于孙权背盟,荆州丢失,所以自襄阳北伐基本落空。仔细分析吴蜀联合三次北伐曹魏,只有关羽攻襄樊的威胁最大,其他攻陇西、围合肥根本就威胁不到曹魏的核心地区!

标签: 历史吴蜀联盟三国

更多文章

  • 太子朱标不死朱棣就不敢造反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明朝,太子

    还不了解:明代太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开国太子朱标,他不死燕王朱棣不敢反,兄弟们没人敢抢皇位!明明有二十多个兄弟,却没有一个人敢和他争皇位;明明没有当上皇帝,却在死后享受帝王般的待遇,他便是草根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那么,朱标到底有多厉害,竟然镇住二十多个兄弟,

  • 楚国为什么对秦国如此仇恨 楚国为何没有参与那次对秦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秦国,楚国

    对楚国与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楚国与秦国有深仇大恨,为何没有参加此次伐秦战争?【核心提示】楚怀王去世,楚人喊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宣言。同年,齐、韩、魏、赵、宋五国伐秦。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楚国既然与秦国有那么大仇恨,为何没有参与此次对秦国战争呢?“楚虽三户,亡秦必

  •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两个争来争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两个争来争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人当上皇帝后,天下的财富、土地和人口都是他的,所以皇位对诸皇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有机会继承皇位的皇子,会想办法获稳固自身的继承权,没机会继承皇位的皇子,也会想办法创造皇位继承权,这就

  • 李世民斩杀单雄信的后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斩杀单雄信的后果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评书当中,每当涉及到朋友之间反目成仇的情节时,都会引用这样一句话:“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一炉香。”以此来形成对比,让听众更直观地分辨出结交朋友的差异。在世人眼中,刘关张自桃园结义开始,便肝胆相照,即便关羽身在曹营,仍对刘备念念不忘

  • 历史上蜀汉灭亡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蜀汉灭亡,三国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三国,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就已经结束了。其实诸葛亮死后,刘禅还维持了29年的统治,直至公元263年才灭亡。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蜀汉灭亡的原因,看看后三国时代政治人物在蜀汉灭亡过程中的作用。谯周——《仇

  • 魏征为什么总是不顾唐太宗的颜面屡屡犯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魏征为什么总是不顾唐太宗的颜面屡屡犯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春天到了,唐太宗召集群臣要去打猎,魏征趁着大臣们的那个高兴劲一盆冰水泼了上去,春天万物复苏“随意杀生岂是明君所为”,群臣一脸懵逼的看着唐太宗,太宗在心里暗暗骂到:“真该除掉这个老匹夫”。唐太宗在心里怒骂了魏征千百遍,但还是当着

  • 李世民和表妹近亲结婚,有生下子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和表妹近亲结婚,有生下子嗣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农民起义一直无法成功建立王朝(朱元璋除外),其中一点原因就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要想成为皇帝,那就必须得名正言顺,当然大部分都是造假造出来的名正言顺,可是起码得有这么一说。那要想名正言顺,出身就很重要。比如说李唐

  • 武则天除掉自己姐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除掉自己姐姐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女皇》从秦宣太后芈八子主政,到北魏冯太后临朝称制,再到清慈禧垂帘听政。遍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有

  • 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北魏分裂

    北魏分裂,指的是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

  • 唐朝最倒霉的开国武将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最倒霉的开国武将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都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可是明君也会犯错误,甚至还会制造冤案。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将一位没有什么太大过错的开国武将处死。事后,李世民也感到非常后悔,在与魏征谈论此事时,为自己的冲动而自责。那么,这位堪称唐朝最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