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铁木真的儿子谁继承王位(成吉思汗为何会传位给窝阔台)

铁木真的儿子谁继承王位(成吉思汗为何会传位给窝阔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55 更新时间:2024/2/12 23:32:41

铁木真临终前,前六个儿子都还健在,但真正能够争夺大汗之位的是前四个嫡子。孛儿帖与铁木真的感情,可以用刘彻陈阿娇热恋版的“金屋藏娇”来说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1225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征讨西夏时受伤病危,留下三条遗嘱,其中一条是传位嫡三子窝阔台

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因为在铁木真四个嫡子当中,嫡长子术赤最强大,嫡四子拖雷最受宠,嫡三子窝阔台最平庸,所以铁木真传位窝阔台就令人费解了。

尤其是,铁木真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在他临终之前已经出现分裂苗头,他在世时还维持表面的统一,但铁木真的几个叔叔、弟弟和儿子们各有算盘。

由于草原帝国的特性,一旦铁木真死去,蒙古帝国的分裂几乎将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铁木真更应该挑选一位更强、更有威望的大汗,来维持蒙古帝国的统一,却为何偏偏传位平庸的窝阔台?

铁木真一共有八个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兀鲁赤、阔列坚、察兀儿(早逝)、术儿彻(早夭)。

前四个是铁木真正妻孛儿帖所生,是嫡子,后四个是嫔妃所生,是庶出。

铁木真临终前,前六个儿子都还健在,但真正能够争夺大汗之位的是前四个嫡子。

孛儿帖与铁木真的感情,可以用刘彻与陈阿娇热恋版的“金屋藏娇”来说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因此,不论两人感情,还是孛儿帖背后的家族势力支持,铁木真都只会选择孛儿帖的儿子做继承人。

我们都知道,按照草原民族的传统,血统最为纯正的一批继承人中,最强者将是他们的王者。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四人当中,最强的是嫡长子术赤。

术赤比察合台大三岁,年少时就跟随铁木真南征北战,蒙古早期的大将都和他一起并肩作战过,战果累累,在军中威望很高。

蒙古帝国建立时,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术赤就得到蒙古民众九千户,在铁木真诸子中独一无二。

西征后,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术赤得花剌子模海(今咸海)、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以北的钦察故地为封地。

简而言之,以术赤嫡长子身份与战功而论,铁木真最该传位于他,但术赤却有一个让人质疑的地方,即他的血统问题。

铁木真与孛儿帖结婚时,三姓蔑儿乞惕部的首领脱黑脱阿,为了报复弟弟未婚妻被铁木真之父所抢之仇,突袭了铁木真的营帐。

在混战中,铁木真逃走了,但妻子孛儿帖与继母却被俘虏。之后,铁木真救回孛儿帖时,孛儿帖已经有了身孕,并在回来途中生下一子,铁木真突然喜当爹。

因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不速之客”,也有“客人”的意思。

正因如此,一直有人怀疑术赤的血统,尤其是嫡次子察合台与嫡三子窝阔台,更是拿这一点质疑术赤的继承权。

其实,术赤血缘有没有问题,铁木真最为清楚,但问题在于既然众人质疑术赤,那么即便强行传位术赤,最终结果无疑只会更糟糕——众人不服会加速蒙古帝国的内斗与分裂。

铁木真否决术赤还有一个原因,与嫡次子察合台有关。察合台与术赤矛盾非常激烈,两人为了争夺蒙古诸将的支持而拉帮结派、势同水火。

无论是术赤,还是察合台,其中一人做了大汗,另外一位势必不服,必然会爆发内战,蒙古帝国只会分裂得更快。

因此,为了蒙古帝国的延续,铁木真不可能传位术赤与察合台这两位强者。

拖雷是嫡四子,铁木真最喜欢的儿子。按照草原的“幼子守灶”传统,幼子一直跟随父母直到去世,因此拖雷一直在铁木真身边,与三个哥哥感情一般。

铁木真对拖雷非常宠爱,估计内心深处想传位拖雷,临终之前将“怯薛军”交给拖雷。

而“怯薛军”相当于是皇帝近卫军,另外还将自己的大量精锐交给拖雷,铁木真直接率领的精锐大约13万人,交给拖雷的超过了10万,因此拖雷得以掌握了80%的蒙古军队。

可见,铁木真四个嫡子当中,最偏爱的应该是拖雷。

按照草原传统,一般是传位幼子,但为了蒙古帝国的完整,铁木真却不能传位拖雷:

一是拖雷没有年龄优势,铁木真去世(1127年)时他34岁,而当时察合台44岁,窝阔台41岁(术赤于1125年铁木真下遗嘱之后去世);

二是拖雷在战功、威望方面,都不如三位哥哥;

三更为麻烦的是,如果传位拖雷,那么三个哥哥估计都不会同意,接下来局面可想而知的是内战与分裂。

于是,铁木真只能选择嫡三子窝阔台。

铁木真四个嫡子中,窝阔台有一优势,就是与二哥察合台关系比较好,因此察合台不反对窝阔台继位。

铁木真去世后,窝阔台对察合台极尊重,汗国的大事,必先遣使咨商,征得他的同意而后行。

按照蒙古传统,蒙古大汗是由各个部落共同推举出来,即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

因此,窝阔台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继位,必须等待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期间王位空缺,由拖雷监摄国政。

1129年,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举行大会,推选新大汗,大会争议了40天,宫廷内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

由于当时术赤已死,察合台又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孤力单,只得拥立窝阔台。最终,窝阔台正式成为蒙古帝国新任大汗。

不过,由于铁木真偏爱拖雷,让拖雷家族掌握了80%的精锐,加上术赤与窝阔台不和,为后来托雷家族的夺权埋下了隐患。

1241年,窝阔台去世,长子贵由继任汗位,但1248年贵由去世之后,拖雷家族与术赤长子拔都反对窝阔台家族,最终在1251年的忽里台大会上推选拖雷长子蒙哥为蒙古大汗。

窝阔台家族统治时,内部还能维持基本的统一,但汗位转移到了拖雷家族后,皇族内部立即四分五裂,为之后蒙古帝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了伏笔。

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拖雷家族不夺权,蒙古帝国会不会延续更久一些?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什么意思(廖化的能力真的那么差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语是出自晚清文人壮者所著的反迷信文学作品《扫迷帚》,根据其原文可见,作者之所以甩出这句关于廖化的俗语,目的是比喻对方少年冒充名家的行为。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当受关注的时期,因为太过于熟悉,后人发明了许许多多关于当时的俗语和顺口溜。举例来说,在形容人多力

  • 文景之治的内容和意义(文景之治是什么时期有何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汉文帝在位期间,意识到民力需养,需要休养生息。因此采取了无为而治”、“轻摇薄役”、“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终于出现了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的富裕景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非常多的治世,“文景之治”、~开星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等。那么

  • 胡惟庸案真相简介(胡惟庸有没有打算谋反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那么“胡惟庸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胡惟庸案”的起因是从一件很小的事件引发的,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今越南南部)使者来南京朝贡。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图谋造反的罪名下令将其处死并株连九族。这便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前后历时12

  • 貂蝉姓什么是真实的人物吗(貂蝉香消玉殒的几个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其实貂蝉不姓貂,到底姓什么流传的版本很多。有说姓“任”,有说姓“霍”。不管姓什么,反正她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原型应该是个歌伎,貂蝉算是艺名吧。说起貂蝉中国人应该都很熟悉吧。“羞花闭月”这个形容美女的成语,“闭月”就是指的貂蝉。意思是月亮看见了貂蝉的美貌,都不好意思地躲到云里面

  • 朱棣斗得过朱标吗(如果朱标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如果朱标做了皇帝的话,朱棣大概率是不会造反的。但削藩这件事,势在必行,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削藩,打着反对削藩旗号的朱棣,做了皇帝之后,还是要削藩。朱标做了皇帝,肯定要削藩。很多很多历史后,你会发现,人们很难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很多事情,千百年来各种惨剧,还是在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发生再发生。但唯一有一个例

  • 司马光的结局如何(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死后究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司马光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他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

  • 孝恭孙皇后个人资料简介(明朝孝恭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历史上并未记载这位孙皇后的名字,只记载了孝恭章皇后孙氏,山东邹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但朱瞻基对孙氏的喜爱,是能够从正史中的一件事中得到认证的。在中国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皇帝一直都是至高无上权利的拥有者。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皇帝的中央专制集权发展

  • 李弘的个人资料简介(李弘为何会被父亲追封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公元652年,李弘出生于长安。李弘出生之后,很快就受到了父亲李治的喜爱。随着武则天在后宫内地位越来越高,最后斗倒了李治的原皇后王氏,自己成为了皇后。李弘的身份便一下子由庶子变成了嫡子。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皇帝,叫做追封皇帝。所谓追封皇帝,就是指生前没有当过皇帝,但是死后被他人尊为皇帝的人。比如三国

  • 周邦彦有多牛(谈一谈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逸闻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在宋代所有的词人中,周邦彦称得上是最善于学习知识,最善于汲收别人长处的人。周邦彦在汴京游学的那些年,黄庭坚、秦观等人也同在京城。如果要论思想倾向,周邦彦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有篇无句”、“有句无篇”和“有句有篇”三条标准来评价词人,仅有数人入选最高等级“有句有篇”,誉称为“

  • 收藏大家张伯驹简介生平事迹(他为国家捐赠了哪些重要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张伯驹,1898年生,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收藏是需要钱的,张伯驹出家境优越,父亲是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当年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盐业银行。他出身名门,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他不惜散尽万贯家财,只为将国宝留在中国境内;他的名字叫张伯驹。他一人的捐赠,直接撑起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