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时间是春秋还是战国(三家分晋历时多长时间)

三家分晋时间是春秋还是战国(三家分晋历时多长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51 更新时间:2024/1/16 9:58:07

春秋末年重大历史事件三家分晋发生时间是公元前376年,直到27年后才完全将晋国分离为赵、魏、韩三个国家。《史记·晋世家》最后有言:“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约不祀。”

《史记·晋世家》最后有言:“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约不祀。”

《资治通鉴·周纪一》亦有言:“王崩,子烈王喜立。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这里的“王”指的是周威烈王。

这就是发生在春秋末年重大历史事件——三家分晋。时间是公元前376年。

晋国本来也是一方霸主,为什么会被三家肢解,分崩离析?其实这都是晋文公埋下的祸根。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

晋平公和晋昭公时,国内六卿逐渐强盛,因而大权独揽,但也开始了相互倾轧。晋侯逐渐衰弱,无法控制臣属。

君位再传给晋顷公去疾、晋定公午、晋出公凿时,智瑶与韩、魏、赵三家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领地。

晋出公通报齐、鲁两国,请他们讨伐智氏、韩氏、魏氏四卿。四卿反而攻打他们的君主,晋出公逃往齐国,半途中死去。智伯拥立晋昭公的曾孙骄为国君,这就是晋哀公,但是政权仍然由智伯独揽。

及至智伯宣子死去,智襄子执掌国政,向韩、魏提出割地的要求,韩、魏都把土地割让给了智襄子。智襄子又向赵提出割地的要求,赵襄子不肯交割。智襄子便率领韩康子和魏桓子去攻打赵襄子。

当初,赵简子派遣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是要我前去养蚕缫丝,还是要我前去保卫屏护疆土?”

赵简子说:“当然是保卫屏护疆土。”于是,尹铎在那里减轻赋税,舒解民力。至此,赵襄子想起尹俊与赵简子的对话,便逃奔晋阳。

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决开河水冲灌晋阳。露在水面以上的晋阳城墙只有六尺之高,淹没在水中的炉灶日久生出蝦蟆,但当地人民依然没有背叛赵襄子。

赵襄子派遣张孟谈暗自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囊子率领韩、魏两家前来攻打赵氏,倘若赵氏灭亡,接下来轮到的就是韩氏与魏氏两家了。”

韩康子与魏桓子二人便暗中与张孟谈约定,让赵氏在夜间派人杀掉防守堤坝的军吏,反而决开河水来冲灌智襄子的军队。

韩康子与魏桓子又从两翼进击智襄子,大败他的兵众,将他的氏族全部消灭,从而由三家瓜分了他的领地。

虽然如此,晋国公室也已经是名存实亡。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传位给晋幽公柳,这时,韩、赵、魏已经瓜分了晋国剩余土地,晋幽公的封地只剩下了绛与曲沃两处。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无法拒绝,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三家皆大欢喜,于是韩国将都城从今河南禹县迁至新郑,赵国把都城从太原东南迁至河北邯郸,魏国则迁至今河南开封,而且都成为中原大国。

后来晋幽公又被夫人秦嬴所杀害,魏文侯立晋烈公止为晋君。晋烈公传位给晋孝公顷,孝公死,晋靖公俱酒即位,成为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

周安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376年甲辰,韩、赵、魏三家共同废黜晋靖公俱酒为家人,晋国领土由三家瓜分,晋国灭亡,被彻底从历史的版图上抹去。《资治通鉴》称这一年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晋国共有四十位国君,经历了七百二十二年。

事实上,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将赵、魏、韩封为诸侯的时候就已基本完成。

直到27年后才完全将晋国分离为赵、魏、韩三个国家,和当时的秦国、齐国、楚国、燕国四个大国并列称雄,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魏国魏氏是周文王庶出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人。周威烈王将魏斯策命为魏文侯,魏文侯传位给魏武侯击,到了魏惠王时,魏国称王,魏惠王就是《孟子》一书中的梁惠王。

魏惠王再传位给魏襄王、魏昭王、魏安王和魏闵王,至魏王假,共有八代国君,经历了一百七十七年,后被秦始皇灭掉。

赵国赵氏与秦人同祖,是蜚廉的后人。周威烈王将赵籍策命为诸侯,这就是赵烈侯。赵烈侯传位给赵武侯、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到了赵武灵王雍在位的时候,赵国称王。

赵武灵王再传位给赵惠文王、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至赵幽穆王迁在位的时候,秦始皇灭掉了赵国。赵幽穆王的哥哥嘉在代地自立为国君,号称代王,历时六年,秦国又将代王灭掉。赵国共有十一代国君,经历了一百八十二年。

韩国韩氏,与晋君同祖,是曲沃伯桓叔的后人。周威烈王将韩虔策命为诸侯,这就是韩景侯。韩景侯传位给韩烈侯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到了韩宣惠王时,韩国称王。

韩宣惠王再传位给韩襄王、韩僖王、韩桓惠王,到了韩王安时,秦始皇灭掉了韩国。韩国共有十代国君,经历了一百七十四年。

赵、魏、韩三国最终也没能逃脱灭亡的下场。我们不妨设问一下:如果晋国没有被分列,它能否抗拒得了强大的秦国?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建文帝最终下落(历史上的朱允炆失踪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大家知道,朱允炆21岁登基,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叔叔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推翻,从此下落不明,朱棣也就成为了大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虽然功绩显著,但他的一生,一直被一个谜团所困扰。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最大的历史谜团——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明朝第二位皇帝,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

  •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赵匡胤上位后杀柴荣妻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后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后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

  • 光纤之父是谁获得了什么奖(我国光纤之父高馄的故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高锟,被叫做“光纤之父”、“宽带教父”。相比起其他“高高在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的科研成果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早年间,他还是个被嘲笑“异想天开”的“傻小子”。诺贝尔奖自从建立以来,在普遍意义上看来,每年的获奖者都代表着各个领域中、各个时代中最顶尖的一批精英。在诺

  • 泾原兵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泾原兵变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泾原兵变发生的背景位于唐朝中晚期,在位的皇帝是唐德宗。唐德宗是一位颇有作为,也很有抱负的皇帝。自此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的权威就一天不如一天,靠着藩镇平定了叛军,终究只能养出更强大的藩镇。唐玄宗末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了“安史之乱”。这次兵乱将正处于盛世的唐朝打进深渊,唐朝皇帝自此饱受

  • 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祖逖和刘琨是如何认识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刘琨一身豪阔贵公子打扮,身着紫貂皮裘,骑匹四蹄雪白的黑马;祖逖只穿普通的棉服,骑一匹粗壮的枣红马,衣服看上去有些单薄,但精神特别好。他身材和刘琨差不多,紫膛脸,面目棱角分明,鼻直口阔,二眸子精光射人。齐王司马冏被腰斩后,晋廷大赦天下,改元“太安”(太安元年,公元302年。这一年,也是永宁二年。齐王被

  • 潘安是什么人物真实长相如何(历史上的潘安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但若说起中国历史上最帅的美男子,那就非潘安莫属了。因为有个词叫“貌比潘安”,可见潘安已经成为了评判帅哥的标准。那这位帅哥最后又是何下场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貌比潘安”这个词,相信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年间,形容某一位男子长相帅气,这便是最常用到的一个词语。就像在当代社会之中,众

  • 破釜沉舟出自哪个战役(破釜沉舟的意思与寓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大战役是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就发生在巨鹿之战,这一战让一个年轻的将领一战成名,从此高歌猛进,让人莫敢仰视。在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大战役是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就发生在巨鹿之战,这一战让一个年轻的将领一战成名,

  • 秦始皇陵有多可怕(从秦始皇陵活着走出来也活不过两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第1个原因是因为秦始皇陵规模巨大,第2个原因则是因为太危险。曾有专家说,如果人进入这座秦始皇陵,即使能活着走出来,说剩余寿命也不过两年之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在世界上寻找与之媲美规模的,也就只有埃及金字塔了。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信仰长生,曾经建造数支船队去海外,造访仙山。后来秦始皇也

  • 隆庆开关指的是什么事件(隆庆开关的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隆庆开关”是指的1567年刚即位不久的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从此民间的私人外贸获得了合法的地位,这与后来满清搞的“广州十三行”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明朝的官方贸易一直存在,此次开放的乃是私人贸易。现在一提到明清,很多人就大谈特谈“闭关锁国”从明朝开始,然而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深究过历史

  • 历史上伯邑考和苏妲己的故事(妲己对伯邑考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站在宫殿栏杆外的伯邑考,颜值实在太高,让隔着纱帘的苏妲己也心潮澎湃,动心起了歪念。苏妲己借着伯邑考琴弹得好,向伯邑考学琴的理由,将伯邑考留在了宫中,想用美色引诱,勾引伯邑考行苟合之事。苏妲己贵为皇后,深得纣王宠幸,为何她还要色诱伯邑考?心思太深。受父王之命,伯邑考代理西岐国政七年,勤政爱民,并无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