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鄢陵之战对春秋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鄢陵之战对春秋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4/1/30 8:55:05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

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战争过程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佐范文子(士燮)想退回去,进行了反战陈述。中军将栾书没有同意范文子的请求。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北)相遇。范文子不想同楚军交战。新军佐郤至说:“秦、晋韩原之战,惠公没有凯旋;晋、狄箕之战,主帅先轸阵亡;晋、楚邲之战,主帅荀林父兵败溃逃。这些都是晋国的奇耻大辱!你也见过先君这些战事,现在我们躲避楚军,就又增加了耻辱。”

范文子说:“我们先君多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狄、齐、楚都是强国,如果他们不尽力,子孙后代就将被削弱。现在秦、狄、齐三个强国已经屈服了,敌人只有一个楚国罢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国家内部和外部不存在忧患。如果外部不安宁就必定会有内部忧患。为什么不暂时放过楚国,使晋国对外保持警惕呢?”

范文子的意见没有被栾书采纳。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是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楚军想在援晋的齐、鲁、宋、卫联军到达之前速战速决,于是在六月二十九日早晨趁晋军不备,利用晨雾掩护,突然迫近晋军营垒布阵。

晋军因营前有泥沼,加之楚军逼近,兵车无法出营列阵,处于不利地位。晋军中军将栾书主张先避其锋芒,固营坚守,待诸侯援军到达,以优势兵力转取攻势,乘楚军后退而击破。

新军将郤至则认为应当出击迎战,并列举楚军的诸多弱点:楚军中军将子反和左军将子重关系不好;楚王的亲兵老旧不精良;郑军列阵不整;随楚出征的蛮军不懂得阵法;楚军布阵于无月光之夜,实不吉利;楚军布阵后,阵中士卒喧哗不静,秩序混乱。

晋厉公采纳郤至的建议,决定统军迎战。又采纳范文子的儿子士匄的计谋,在军营内填井平灶,扩大空间,就地列阵,既摆脱不能出营布阵的困境,又隐蔽自己的部署调整。

楚军方面,楚共王在晋国叛臣伯州犁(晋伯宗之子。伯宗在晋被害后,伯州犁逃往楚国,时任大宰)陪同下,登上巢车(楼车),观察晋军在阵营内的动静。楚王问道:“晋军正驾著兵车左右奔跑,这是怎么回事?”伯州犁回答说:“是召集军官。”楚王说:“那些人都到中军集合了。”伯州犁说:“这是在开会商量。”楚王说:“搭起帐幕了。”伯州犁说:“这是晋军虔诚地向先君卜吉凶。”楚王说:“撤去帐幕了。”伯州犁说:“快要发布命令了。”楚王说:“非常喧闹,而且尘土飞扬起来了。”伯州犁说:“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楚王说:“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拿著武器下车了。”伯州犁说:“这是听取主帅发布誓师令。”楚王问道:“要开战了吗?”伯州犁回答说:“还不知道。”楚王说:“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向神祈祷。”伯州犁把晋厉公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楚共王。

晋厉公也在楚国旧臣苗贲皇(楚国令尹斗椒的儿子)的陪伴下,登高台观察楚军的阵势。苗贲皇在晋厉公身旁,也把楚共王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晋厉公。晋厉公左右的将士都说;“楚国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而且人数众多,不可抵挡。”晋厉公卜筮问吉凶,卜官说大吉。苗贲皇熟悉楚军内情,向晋厉公提出建议说:“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楚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它们打得大败。”

晋厉公采纳苗贲皇的建议,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营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

楚共王望见晋厉公所在的晋中军兵力薄弱,即率中军攻打,企图先击败晋中军,结果遭到晋军的抗击。晋将魏锜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未及支援两翼。楚共王召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令其射魏锜。养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锜的颈项,魏锜伏在弓套上死去,养由基携另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战斗从晨至暮,楚军受挫后退,虽然楚王子公子筏被俘,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但双方胜负未定。

楚共王决定次日再战。楚国的司马子反派军吏视察伤员,补充步兵与车兵,修理盔甲武器,清理战车马匹,命令次日鸡鸣时吃饭,整装待命,投入战斗。

晋国的苗贲皇也通告全军作好准备,次日再战,并故意放松对楚国战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已有准备后,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无奈,引领军队趁着夜色撤退。楚军退到瑕地时,子反为令尹子重所逼,畏罪自杀。

标签: 历史春秋鄢陵之战

更多文章

  • 雍齿多次背叛刘邦,为何还能被封侯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在汉朝的历史上,雍齿这个人是个幸运的存在,他一生多次的背叛刘邦,但是刘邦却没有杀他。到刘邦伟业功成之后,雍齿先于别的官兵册封。不得不承认,在汉朝历史上,雍齿是一个极为好运的人。一个多次背叛刘邦的人竟然还封候。这其中的实情究竟是什么呢?雍齿和刘邦的关系说到雍齿和刘邦的关系,按照秦汉史,他两个是纯正的乡

  • 朱元璋杀了两位儿媳,他为何这么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皇家家事自古隐晦,不要说让寻常百姓知道了,就连皇权显贵都未必能知道事情的实情。特别是皇家儿媳,除非有扰乱皇家血脉的嫌疑,其他的恶行都会被掩饰下来。一代帝王康熙素来看不惯自己的八儿媳,可还是忍了她一辈子,等到儿子雍正上位才为父亲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在这一点上,朱元璋从不避讳,他先后处死了两个儿媳,百姓

  • 历史上的宋徽宗到底有多败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历史上的宋徽宗到底有多败家?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现代社会经常出现败家子,往往上一代甚至几代才积累起来的财富,最终全都败在一人手里。只要家里出现一个败家子,不管有多少代人努力积累财富,到最终依然会被败个精光。真要说起败家,宋朝时期的宋徽宗才是鼻祖,他的前面有十代皇帝为他积累的家底,最终同样

  • 崇祯继位时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崇祯,皇嫂

    对崇祯和皇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怎样处理21岁的皇嫂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代无疑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明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高尚气节也让人为之动容。作为明代的末代皇帝崇祯,自继承哥哥天启的皇位

  • 范疆张达为什么能轻易刺死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范疆张达为什么能轻易刺死张飞?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是一员猛将,本身他的长相就很威猛——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马。张飞的性格非常刚烈,平日里喜欢喝酒,他早年就是杀猪卖酒的老板,养成了这个习惯。跟随刘备起事以后,依然还是性刚好酒。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喝醉

  • 清朝格格为什么大多都无法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格格为什么大多都无法生育?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装剧中的公主、格格都是女孩子们羡慕的对象,经常可以看到她们或雍容华贵,或清纯可爱,她们出身于皇家,一出生就被视为掌上明珠,享受了世间一切的宠爱和荣华富贵,她们有着显赫无比的身世,对吃喝用度从来不用发愁,她们高高在上,有皇帝老爹撑腰,做了

  • 乾隆帝独创的“重华宫茶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乾隆帝独创的“重华宫茶宴”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清朝读书人,最想吃的1顿饭。这顿饭不但可以让读书人,将肚子吃得饱饱的,还可以“光宗耀祖”。吃饭的地,分量很重这顿饭名叫“重华宫茶宴”,由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独创”,地点是他的私人寝宫重华宫。弘历从17岁开始就住在这

  • 汉献帝一生说过最牛的两句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献帝一生说过最牛的两句话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是件很正常的事,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积压着各种社会矛盾,矛盾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朝纲崩溃,皇权旁落,进而天下大乱。这时候许多英雄人物就开始逐鹿中原,或扶旧厦于将倾,万里觅封侯。或拥兵自重,

  • 占尽优势的李建成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占尽优势的李建成为什么还是失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尽管兄弟争权夺利笑到最后的,是后来当了皇帝的李世民,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明显是太子李建成更有胜算。因为从当时的条件来看,他可以说是天、地、人三方面的条件全具备了,但他最后还是惨遭失败,不仅没有在权利争斗中上位,反而身死家灭,这究竟是为

  •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过应该怎么评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过应该怎么评判?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朱棣(1360—1424)祖籍安徽凤阳,出生江苏应天(今江苏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代皇帝,即明成祖。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朱棣自称是马皇后嫡生,实际上他的生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