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锦战役,袁崇焕为何没有后金偷袭大本营呢?

宁锦战役,袁崇焕为何没有后金偷袭大本营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8 更新时间:2024/1/23 21:20:14

初年,后金军继沈辽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

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后来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明朝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天启六年(1626年),征战一生的努尔哈赤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终年六十八岁。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成为了后金军的领袖。自幼便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皇太极,一直对明朝的锦绣江山虎视眈眈。

这下当了大汗,他更是大力招兵买马,想要突破明王朝在东北设立的防线。天启七年,刚当了一年大汉的皇太极就迫不及待地对明王朝的锦州城发动了进攻。但是,经过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精心谋划,一条牢固的关宁锦防线已经屹立在了明朝的东北方。

这条背靠山海关,以宁远为支撑,以锦州为前线的防御工事长达四百多里,有效地阻挡了皇太极的攻势。后金军虽然将锦州城围了起来,但始终无法攻破城门。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好将劝降书射进锦州城,想要说动守城的明军大将赵率教与纪用二人投降自己。可是,赵、纪二人对袁崇焕的能力深信不疑,知道援军很快就会来就,因此,对皇太极的招降不屑一顾。

锦州城被围十五天后,守城的明军仍然情绪高昂,没有露出丝毫的败象。而后金军则因多日以来暴露荒野的缘故,将士们都感到疲惫不堪,士气非常低落。皇太极见状,不由地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落得个腹背受敌的局面。仔细考虑之后,他决定向西攻打宁远城,并派出得力干将代善、莽古尔泰和济尔哈朗,势必要在宁远找到突破口。但让皇太极没料到的是,在宁远城坐镇的大将正是令他非常畏惧的袁崇焕。

袁崇焕接到锦州遇袭的消息之后,马上就在宁远做好了防备。此时见皇太极来攻,他不慌不忙地令城上的明军抬出早已备好的红衣大炮。在炮弹的轰击下,皇太极引以为傲的八旗骑兵根本派不上用场。即便有人侥幸来到了宁远城下,也很难越过明军布置的深壕。而且,袁崇焕见后金军败象已现,果断地打开城门令明军出击。这一役,皇太极的营帐被红衣大炮炸了个粉碎,大将济尔哈朗也受了重伤。

死伤惨重之下,皇太极恨恨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大败后的皇太极痛定思痛,完全认识到了关宁锦州防线的坚固。他可以拿八旗兵去硬攻,但肯定会死伤惨重。后金本就没有明王朝地大物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仗是万万打不得的。因此,皇太极另想他法,决定从蒙古绕道,然后,直攻北京。此时,明廷上下还沉醉在宁锦大战的胜利之中,根本没有料到皇太极的这一阴谋。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在蒙古喀喇沁部的带领下突破了明王朝的长城关隘,然后,轻装行军,很快便来到了遵化城下。遵化距离京城只有三百多里,明朝已然是危在旦夕了。袁崇焕得知之后马上命赵率教领兵四千兵马驰援遵化,自己也赶忙提兵前往蓟州布防。但是,皇太极此举谋划已久,明军仓促应战,根本不是对手。很快,赵率教战死的消息传来,令袁崇焕心头一惊。

随后,他又了解到后金军已经越过了蓟州,更是面如死灰。事已至此,他只好率军直奔京城,和皇太极来一场决战。这场决战,是一场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决战。因为一旦失败,明朝也就灭亡了。当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后金军来到了北京城下,战斗一触即发。蓄谋已久的皇太极令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精锐直接出击,想要尽快攻下北京。但是,明军方面都知道此战的重要,全力拼死奋战。

袁崇焕、祖大寿等人更是以一当百地冲在最前面,不肯退让一步。皇太极发动了两次冲锋,袁崇焕身受数箭但仍然坚持战斗,终于打退了后金军的进攻。第二天,战事稍缓的时候,崇祯皇帝召见了袁崇焕、祖大寿等人,以示慰问。遍体鳞伤的袁崇焕在叩头谢恩的同时,也向崇祯帝提出了“让麾下将士进城休息”的请求。不料,崇祯帝以京城安全为由,断然拒绝了袁崇焕。

袁崇焕虽然感到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强撑着继续作战,坚决不让皇太极踏入京城一步。经过几场惨烈的战斗,皇太极被袁崇焕的悍勇所震撼,不得不率军后撤。这场京城保卫战,最终,以袁崇焕的胜利而结束。可是,崇祯帝被皇太极所施的反间计所迷惑,不仅没有重赏立下大功的袁崇焕,反而将袁崇焕打入了大牢。朝中大臣们见皇帝对袁崇焕心生猜忌,于是,纷纷见风使舵,开始弹劾起袁崇焕来。

这期间,甚至有人说:“正是袁崇焕将后金军引来的。”崇祯帝本就多疑,这下更是认为袁崇焕和皇太极之间有勾结。就这样,对明朝忠心耿耿的袁崇焕落了个凌迟的下场。崇祯帝自毁长城的举动固然令人叹息,但也有人认为,如果,袁崇焕直接进攻后金老巢的话,皇太极肯定会领兵回援。如此一来,京城的安全便不会遭到威胁,崇祯帝也就没必要怀疑袁崇焕了。

要知道,这可是典型的“围魏救赵”思路,明武宗时期,王守仁平反宁王叛乱的时候就用了这一招。当时,宁王气势汹汹地进攻南京,可是,王守仁不仅不率领救援南京,反而直接攻打南昌,只因为南昌是宁王的老巢。后来,宁王果然退兵,南京城的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那么,袁崇焕为何想不到这一招呢?难道是他作战经验太少,看不出后金后方空虚吗?

其实,袁崇焕选择救援京城是没错的。“围魏救赵”这样的军事入门理论,他也自然听说过。但是,很多怀疑袁崇焕的人却不知道,明军在以往的作战中,向来是以防守态势为主,因此,对后金老巢的位置和部署更是一无所知。而且,辽东不仅气候寒冷,地形也非常复杂,如果一击不中的话,崇祯皇帝就会有生命威胁。到了那个时候,就是袁崇焕将沈阳、辽阳和抚顺全部占领,也是于事无补了。

因此,袁崇焕从稳妥的角度出发,率军去驰援京城,是完全正确的。

标签: 历史明朝宁锦战役

更多文章

  • 福全明明比康熙更加年长 福全为何没有成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康熙,福全

    还不了解:康熙和福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皇帝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康熙,而不是更加年长的次子福全?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驾崩。在其去世之后,年仅八岁顺治皇帝第三子玄烨成功登上皇位,这便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其实透

  • 三国有哪些混的比较好的降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有些降将在投靠其他主公

  • 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真的怕有伏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将三十六计用得淋淋尽职,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曹操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后世评为“奸雄”,周瑜和陆逊是三国里的美男子,也是英雄出少年。总之,魏、蜀、吴三国英雄辈出,短短一个世纪金戈铁马,却让整个三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笔,要说三十六计运用最精彩的

  • 项羽在江东还有兵马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过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项羽,江东

    还不了解:项羽和江东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在江东还有兵马,垓下突围项羽为何不肯渡江?楚汉之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龙虎争霸”。秦朝末年,民间传说项羽一人可以举手一座千斤重的鼎,项羽作战勇猛,就像是一只森林中的猛虎,项羽率领的军队在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

  • 三国时期蜀汉经历过几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蜀汉,三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智勇双全,自追随刘备以来,忠心耿耿,虽然一生没有像关羽和张飞那样镇守一方,独当一面,但是也做出了突出的功绩,堪称名将。在正史中,诸葛亮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都选定了赵云,把赵云作为

  • 刘袆:宋文帝刘义隆第八子,曾参与谋反被削去官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刘袆,南朝宋

    刘袆(436年~470年),字休秀,宋文帝刘义隆第八子,母为陈修容。元嘉二十二年,封东海王,累官至司空、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故。前废帝即位,加中书监。宋明帝践阼,进太尉、侍中、中书监。泰始四年,改封庐江王。五年,参与谋反,削去官爵。六年,逼令自杀,享年三十五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

  • 祝融夫人是孟获的妻子,诸葛亮是如何降伏他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三国,祝融夫人

    有人说三国是一个男人的三国,这个说法不全面但也不能否认。但是要提起女子,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美人离间的貂蝉,就是大小二乔。爱好武艺的女子恐怕也只有一位孙尚香,最终也成了刘备的孙夫人,从未上过战场。但这位让自己侍女随身带兵,自己也在闺房摆满兵器的奇女子,而在三国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位女将军横空出世。就连常

  • 安史之乱如此血腥残忍 最后是怎么平定结束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唐朝,安史之乱

    对唐代安史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安史之乱”有多乱?自古以来最血腥的叛乱,是怎么被平定的呢?唐代作为封建王朝之中实力最强大的之一,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领导之下,形成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觐见的场面。唐代百姓丰衣足食,外来文化与本土大唐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唐文华。贞观

  • 刘邦逃跑的时候抛弃儿女,真的是因为无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如果说起汉高祖刘邦,没有深入了解过他的人,都觉得刘邦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和无赖,好色和自私成为他的专属名片。其中有一件事最为后人所诟病。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而刘邦竟然在一次逃跑中,屡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踹下车,这简直完美诠释了刘邦的“自私”本性。其实,这是后人对刘邦的误解,他当时果断抛弃儿女,非但

  • 朱元璋有没有预料到朱棣会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个穷苦人出身,早年要过饭,当过和尚,后来在刘伯温等人的帮助下,开创了大明江山,朱元璋很珍惜自己打下的江山,所以到了晚年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但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最后朱元璋不得不选择了朱允炆,然而朱元璋并非没有预感,他知道朱棣早晚会闹事,所以临终前说了四个字,那么朱元璋临终前说了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