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 诸葛真的是真情实意的哭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 诸葛真的是真情实意的哭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19 更新时间:2024/2/29 21:55:1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马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真意切,实则有意为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深意切,实则暗藏杀机。一直以来,关于马谡失街亭,很多人都会将罪责归在马谡身上。正是马谡的骄傲自大,自恃才高,熟读兵法,不听诸葛亮“下寨必 当要道之处”的命令,也不听王平“伐木为栅,以图久计”的建议,仗着自己“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几条空洞的兵法,在山上扎营,结果遭到司马懿四面围攻,截断其水道,最终惨败,失去了街亭要地。

失街亭固然是马谡之错,但是诸葛亮也应该为此负责,甚至说是诸葛亮计划里面的一环。首先是向来知人善用的诸葛亮,为何将位置如此重要的街亭交给自恃才高的马谡。要了解街亭是诸葛亮这次北伐的关键,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位置,要么是诸葛亮自己亲自坐镇,要么是派名将魏延去守御。结果诸葛亮派的却是没有实战经验得马谡,与其说是因为马谡之前所提出的计谋深得诸葛亮之意,才为他赢得镇守街亭的任务,不如说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为蜀国做的人才筛选的一个计划。

诸葛亮的北伐除了最直接的北伐的目的之外,还有对人才挖掘的想法。当时的蜀国经历了夷陵之败,损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除了从原有的几个内部集团挑选之外,诸葛亮也想通过北伐招揽一些其他地方的卓越人才,同时通过北伐将原有一些有所缺陷的内部人员淘汰掉。

马谡就是这么一个需要经过“考试”的人员。其实诸葛亮对于马谡还是非常看重的,只是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宜深察之”。按理说刘备的临终之言,诸葛亮都会听,但唯独是否重用马谡这件事上,诸葛亮犹豫了。

最终诸葛亮还是决定给马谡机会。于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几次对外征战都有将马谡带到身边。诸葛亮南征苗疆之时,马谡奉后主之命劳军,诸葛亮问南征的取胜关键,马谡给出了“心战为上”的正确答案,随后诸葛亮发出了“幼常知吾肺腑 ”的感叹,充分肯定了马谡的才华,并留马谡作了参军。

在南征成败的关键之际,孟获之弟孟优来投降,诸葛亮借此对马谡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不过这次诸葛亮只是:回顾马谡曰:“汝知其来意否?” 这跟马谡刚来苗疆时,诸葛亮主动直接提问的态度有所不同。稍显被动,又略带故意。所幸的是,马谡再次给了诸葛亮满意的回答,诸葛亮抚掌大笑曰:“汝之所见,正与吾同”。虽然这次诸葛亮也肯定了马谡,但是却不是很热情。

马谡第三次提出建议之时,是在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孔明大惊,担心司马懿将部队训练好,对蜀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这个时候,马谡主动献上反间计,诸葛亮听从了诸葛计策,最终使得司马懿失去了兵权。解除了蜀国的最大威胁。但是这次诸葛亮却丝毫没有赋予马谡肯定,只是从之而已。

为何马谡多次提出的建议都深得诸葛亮之意,却反而让诸葛亮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其实这主要还是诸葛亮已经完成了对马谡的考察。不可否认马谡才计过人,但是马谡却有着很多性格的缺陷。 在马谡的几次献计的时候,他都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他既能得到诸葛亮的肯定,又将自己恃才而傲的品性展露无疑。这一点,在马谡第三次出场献计时尤为明显。当听到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诸葛亮大惊, 决定要先起兵伐之,语音刚落,马谡就急于献计。诸葛亮最后虽听从了马谡的计策,却没给到任何评价,此时此刻,刘备临终前那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浮现在了诸葛亮的脑海当中。

从这一刻开始马谡被诸葛亮排除出了权力的核心,但是马谡也确实有才华。这么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未来将成为蜀国的一大威胁,正如后来诸葛亮死后预防魏延那样。此时诸葛亮也开始预防起马谡了,于是让马谡镇守街亭,同时用激将法让马谡立下了军令状,又安排了王平来掣肘马谡。此举让马谡性格缺陷不断放大,膨胀的马谡甚至说出了:“丞相 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邪”。很显然,此时的马谡连诸葛亮也没放在眼里,再加上王平不停地用“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的话来激怒于马谡。

马谡终于顺了诸葛亮之愿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失街亭军队退回至汉中后,诸葛亮先是责怪王平不谏,借王平之口指出马谡的种种过失,又以明正军律为由,不为众将所动,斩了马谡。

标签: 历史诸葛亮马谡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来莺儿是什么人?她与曹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来莺儿,汉朝

    谈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着一个阴险狡诈的角色。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道出了曹操的心狠手辣,书中他更是背负着奸臣、叛贼的罪名,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大的反面角色。《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了白脸奸臣,阴险狡诈,生性多疑,作为

  • 朱祁镇的一生有哪些狗血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祁镇的一生有哪些狗血的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现在我们感叹一件事情的发展太过于离谱,常常会说:“这也太扯了吧,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离谱情节,但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在看到这些称得上“扯淡”

  • 历史上王僧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王僧辩,南北朝

    南朝梁,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悠悠五千年华夏史中,对于普天之下极为出名的文臣武将,大都被历代史家铭记于史册当中,因而文有文宣王庙,武有武成王庙。文臣名士多以配享孔圣人视为至荣,而武将猛士则以位列武圣姜太公左右当作极耀之事。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视蜀汉五

  • 道光帝皇帝钮祜禄氏去世后的下葬规模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钮祜禄氏,清朝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大清自康熙后开始秘密立储,嘉庆帝也不例外,他继位后选择了自己嫡妻所生的儿子绵宁,道光帝即位后改为旻宁。嘉庆帝没有像父亲乾隆帝对待自己那样,不重视自己的婚姻,为自己选了包衣出身的嫡妻喜塔拉氏,好在自己与嫡妻喜塔拉氏感情深厚

  •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只是因为陈圆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只是因为陈圆圆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世界上最复杂的就是人性,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在历史人物所身处的那个时间节点,也未必能够做出更好的抉择。如果我们简单的认为吴三桂没脑子,听说自己喜欢的女人被抢走了就立刻打开山海关大门放清军入关,那也太小瞧这个手握一方军权,自私自利,狡猾奸

  • 南明最忠心的将领,李定国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南明

    南明最忠心的将领,李定国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通常认为,明朝亡于公元1644年,即从崇祯自缢的那一刻算起,并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它是不太全面的,因为之后南明还延续了几十年。南明的第一位皇帝是朱由崧,他是崇祯的堂哥,占据了江淮、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士兵至少有大几十万,实

  • 吴三桂一生真的被骗过三次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吴三桂一生真的被骗过三次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灭亡在很多人的眼里,一直是一件十分伤痛的事情,因为不少人把这看成是神州陆沉的大事件,也因此放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就成了被所有人唾骂的对象,而吴三桂也一直背着这个恶名直到今天,那么,吴三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起来,吴三桂也算是一个倒霉蛋

  • 吴三桂为何给自己留了降清的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吴三桂为何给自己留了降清的后路?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吴三桂,字长伯,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

  • 三国时期能和诸葛亮齐名的是庞统吗 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还不了解:三国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究竟谁可与诸葛亮真正齐名?一提到诸葛亮,只要是对三国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毕竟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么在三国中,是否有人在智谋方面能够堪比他诸葛孔明的呢?有一部分读者给出的回答可能是庞统。毕竟"卧龙

  • 商鞅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众所周知统一度量衡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那么商鞅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对亩积作了新的规定商鞅废除了奴隶制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在“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中,商鞅对亩积作了新的规定。《说文解字》云:“六尺为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