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如果和崇祯互换的话 明朝最后还能翻盘吗

朱元璋如果和崇祯互换的话 明朝最后还能翻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4/2/12 3:30:58

对崇祯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末年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的话,明代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那么,在朱元璋的重整河山下,明代翻盘的概率还是非常大。

崇祯帝朱由检刚刚继位的时候,明代名将如云,人才济济,比如袁崇焕,孙承宗,袁可立,马世龙,卢象升,孙传庭,金日观,满桂,孙祖寿,黑云龙,张春,祖大寿,祖大弼,何可纲,赵率教,邱禾嘉,曹文诏曹,文衡,曹变蛟,陈奇瑜,洪承畴,左良玉,吴三桂,刘肇基,等数不胜数,还有著名科学家徐光,巾帼英雄秦良玉,财政专家毕自严,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等。

是多疑急躁刚愎自用的崇祯帝自毁长城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如果把崇祯帝朱由检换成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明太祖朱元璋,绝对可以把这些好牌打得出神入化,轻松消灭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等群雄统一天下,并中兴大明王朝,开创盛世。

朱元璋有着崇祯不可比拟的人生经验。从一无所有到坐拥天下,朱元璋凭着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团结了一大批人共同打天下,走过了从“创业”到“守业”的道路,所有事情都是亲身经历过的。这些经验是仓促即位、没受过正统皇帝教育的崇祯所不具备的,更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

原因在于朱元璋更“接地气”。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做过佃农,当过和尚,要过饭,流过浪,当过兵。他了解百姓最需要什么,为什么会造反,了解造反的所有流程,也了解大军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症下药,先解决吃饭问题,明末农民起义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而崇祯,对农民军无论是剿还是抚,都没有过多去关注流民、受灾百姓的生活,只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有魅力、会用人、敢放权。无论是徐达率军北伐,还是蓝玉统军北征蒙古,朱元璋都赋予他们最大的信任,不揽功不掣肘。相对的是崇祯,无论杀袁崇焕是真中计,还是丢了面子找替罪羊,都不免让人怀疑他的心胸和能力。招抚农民军失败、与后金议和无果,都是经办的大臣背锅,到后来肯办事肯背锅的人没了,明代也就撑不下去了。

朱元璋敢于整治吏治。大军盘剥粮饷,官员克扣救济粮,朝廷划拨的粮饷根本不能足额发到第一线。对此崇祯无能为力,有办法却瞻前顾后。粮饷不够了,只会继续向百姓征税,使更多百姓活不下去,走上逃亡、造反的道路。而朱元璋从小深受贪官污吏之苦,知晓其中利害,也曾出重拳整治吏治,了解从哪入手、晓得如何整治。吏治好转,内耗减少,明王朝的运转效率才会变高,无论是赈灾,还是御敌,才能做到运转自如。

军饷的问题,这就需要收割大部分高官的财产,据记载,当时的国家不是没有钱的,而是所有钱都在这样贪官身上的。而在贪官身上掏钱可以看记载朱元璋是很擅长的。完成这一步应该很大可能的,废了充公贪官重新任命。

只要整合了大军和有了军饷,朱元璋不是这些后来的明代皇帝能比的,他自己就是可以统军的人,有部分藩王会听命勤王的。藩王其实当时大多是观望状态的,只要中央足够强硬,藩王其实不会明反的,只要平定了起义。清兵是入不了关的。

就算在满清和农民军的夹击下,朱元璋可能会直接迁都到南京,南京本来就是朱元璋定的国都,后来是朱棣夺了建文帝的政权,为了稳固统治,把都城定在自己的根据地——北京。明末,虽然北方有八旗兵、西北有农民军,但是南方的半壁江山还是完好的,更重要的是南方是财政赋税、粮食供应的重要来源。那么,迁都后,朱元璋有人、有粮、有钱,物质基础没毛病。

撤出北京城,把该带走的全带走,农民军打进来也只得到一座空城。因为提前撤,所以还能提前军事部署,赋予辽东吴三桂最大的支持,调集南军做好北伐准备。李自成打仗打的太顺,其实根基是不稳的,甚至朱元璋可以诏安他,毕竟李对明室还有感情。接着朱元璋发挥才能收拾张献忠,然后辽东出兵八旗,那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就算走到这一步依然还是危险,藩王威胁依然在,起义暂时压制了而已。但是只要给朱元璋缓冲发展的时间,走到这一步的话,后面可以平复的。起义,贪官,控制藩王,这都是朱元璋经历过的。当然当时的背景下,集军权,取军饷,定藩王,镇起义,开粮仓,每一步都是危险的。朱元璋有一半机会吧,他绝对有这能力和经验,但是每一步都有变数,很多成败在于每一股势力的一念之差。

至于民心,最后平定起义是需要开仓赈灾,也只能开贪官的粮仓了,国家当时是没有的,只能一路强开各地粮仓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皇帝能展现出应有的魄力、魅力、能力和担当,团结以大批志同道合的人,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崇祯,都能带领大明走出困境。

可是崇祯帝朱由检的治国安邦能力最多就是幼儿园小学生的水平,而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安邦能力相当于是博士后甚至中科院院士的超一流水平,让两个水平能力悬殊的选手来打同样的牌,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标签: 历史崇祯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毛遂自荐成功后,最后下场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春秋

    毛遂自荐成功后,最后下场有多惨?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各种成语典故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成语故事人们从小都要听大人讲述自然是耳熟能详,其中的一些成语,还蕴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经常被人们口口相传,教育给后代要求后代学习成语中的精神。而在众多成语当中有一

  • 揭秘:明朝真正的免死金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真正的免死金牌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朝建立后局势日益稳固,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开始对昔日的功臣进行清洗。历史上对开国功臣进行清洗的只有两个朝代——西汉和明。前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消灭掉所有裂土封疆的异姓王。后者则是要将所有的威胁一网打尽。当皇帝起了杀心的

  • 本可以和朱棣平分天下的宁王,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本可以和朱棣平分天下的宁王,最终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南昌这个城市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足迹,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诗篇。在西山深处,有一座不怎么起眼的坟墓,述说着他的故事。这就是宁王墓。这里躺着的宁王,原本的封地并不在南昌。而他的故事要从600年前说起。

  • 朱高炽和朱高煦谁更适合做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高炽和朱高煦谁更适合做皇帝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火了,接地气的老朱家一家人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老皇帝朱棣虽通过靖难之役名不正言不顺地得了皇位,却是个当之无愧的好皇帝。在这位永乐大帝的治理下,明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土广阔,国力昌盛,史称永乐

  • 武则天的晚年生活究竟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的晚年生活究竟过得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对于武则天来说,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她,在公元705年的这个早春,其辛辛苦苦创立的武周不得不就此终结,而原来的那个李唐,将会重现人间。这个大事件就是“神龙政变”,而在之后,武则天禅让给自己的儿子李显,退居幕后,并于当年的冬天

  • 历史上秦观为何被称为淮海居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秦观,宋朝

    历史上秦观为何被称为淮海居士?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淮海”一词的由来,可见柳宗元《柳河东集》:“海岱及淮为徐州。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也。以其淮海之所在,故曰朝宗。此言东海为师道所据也。”秦观出生于江苏高邮,高邮地处江苏中部,淮河下

  •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隋唐的评书、演义及影视剧作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瓦岗聚义了,其中秦琼与单雄信这两位英雄的故事尤为吸引眼球。但两人命运截然不同:秦琼后来投唐,成为了李世民帐下的骁将,为大唐平定群雄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修建了凌烟阁,并将二十四功臣画像悬挂,秦琼即位列其中。李世民处

  • 第一个葬入康熙墓的妃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第一个葬入康熙墓的妃子是谁?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在如今的中国近亲者不得成婚,然而这个规矩在中国封建时期并没有被严格要求。而封建时期近亲成婚者也不局限于民间,甚至连万人之上的皇室成员都会选择和自己的亲戚成婚。清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康熙便做了这样在我们看来有违伦理的事情

  • 宋朝军事政策到底是什么样的 将士们为什么会万劫不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宋朝,军事

    对宋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代采用了怎样的军事政策,将应精忠报国的将士们送向万劫不复?唐诗宋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或许你了解苏轼、王安石、晏殊等他们都曾是宋代的"明星",既是文人又是大官,好不得意;而你听到过什么关于军事、武术方面宋代值得借鉴的事情吗?宋代

  • 诗鬼李贺作的一个名句,为何到宋朝才有人接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唐朝,李贺

    在《旧唐书》中评价李贺: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李贺是继屈原以及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与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以及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同时,也对下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