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经是诗歌的总集吗

诗经是诗歌的总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49 更新时间:2024/2/2 1:41:26

《诗经》是我国先秦著名典籍之一,共三百零五篇,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是当时十五个国家或地区的民间音乐;“雅”是宫廷和京城一带演唱的歌曲;而“颂”则是宗庙音乐。《诗经》题材广,有史诗,有农业诗,有政治讽剌诗,还有歌唱劳动、歌唱爱情的篇章,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勾勒出当时整个社会风貌,是研究古史的史料宝库。

《诗经》产生的地域分布很广,除了“雅”和“颂”是东西二都一带的作品,十五国风产生于南到江、汉,东到山东,西到甘肃,北到山西的广大地区。当时要采集这些民歌可真不容易,周朝专门制定了“王官采诗”制度,每年派出“轩车使者”“行人”“遒人”等官员到各地采风,以此来了解民情,察看政治得失。

《诗经》产生的年代跨度也很大,最早的产生于西周初年(公元前U世纪),最晚的大约在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共五百多年。如此看来,《诗经》创作非一人,成书非一时,因此在学史上,人们一直认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多少年来对此都没有异议。

至20世纪60年代,台湾有一位辰冬忽作骇世惊俗之论,他一反《诗经》是五百年诗歌总集的看法,而认为《诗经》是周宣王三年(前825)至周幽王七年(前775)的五十年间由南燕人尹吉甫一人所作。

李辰冬的研究方法是从原始资料中寻求原理法则,再以这些原理法则解释原始资料。他认为,《诗经》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是作者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因为民歌多具共性,而《诗经》三百篇却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是指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或事件等。

接着,李辰冬又将统计学运用于文学研究,把《诗经》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成语、每一个地名、每一个人名、每一个称谓、每一件史实作一个统计,看看它们各自在《诗经》中出现了多少次,从中寻找一个统一的意义。

为了获得科学的结论,他制定了十六条“近乎自虐”的法则,如“遇山川名称,必得指出山的哪一段、川的哪一段,不能只说山名、水名、或发源于何处”;又如“将有相关地名的诗篇作一联系,从中发现古代的某一史实”;还如“遇地名,不仅解释古时在什么地方,现今在什么地方,必要时,还要解释它的历史与环境,务期与诗义发生联系”等等。

经过如此细致的研究,李辰冬发现了“《诗经》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诗、每个地名、每个人名、每件史实都是实录,没有一点虚假。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伟著,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宣王复兴史与幽王亡国史”。

李辰冬发现《诗经》中有十多个统一,即:地理的统一、人物的统一、时代的统一、史事的统一、体裁的统一、名物的统一、诗句的统一、风格的统一、声韵的统一、起兴的统一、人格的统一。据此断定《诗经》乃是一人所作,而作者就是尹吉甫。

据他考证:尹吉甫原籍南燕,后得卫国国君赏识,参加平陈,凯旋后与孙子仲的女儿恋爱,留下《击鼓》《女曰鸡鸣》等几十篇诗。周宣王四年,他参与韩侯的朝见、迎亲,于是又作了歌颂和迎亲的诗,《关雎》《麟之趾》等就是这时作的。宣王五年,他随卫人赴镐京勤王,又西征嚴狁,作了《六月》《公刘》《甫田》等几十首诗。

宣王六年,他随宣王南征徐戎,宣王逢山祭山,逢水祭水,君吉甫也就写了不少祭诗,作了“周颂”的一部分和《江汉》等诗。凯旋后到宋祭祖,于是作《商颂》。宣王七年,他与仲氏在许国过了一段安定的日子,留下《汝坟》《汉广》一些诗。宣王八年到十年,他被派去东征恢复鲁国的土地,产生了《鲁颂》的部分篇章……

以后,仲氐被迫改嫁,作《载驰》等诗……宣王二十五年,连续大旱五年,尹吉甫父母饿死,有《云汉》《寥莪》等诗……幽王四年西戎作乱,尹吉甫被逐出卫国,内外交困,作《十月之交》《伐檀》《巷伯》等诗。最后,流浪到今山西汾阳县死去,留下《小宛》《鸱鸮》等篇。

就这样,李辰冬由统计“士”而认定《诗经》是“士”所作;进而调査“征”,不料却査出这个“士”出征的路线;再一步步找出尹吉甫这个“士”随周王出征的过程,使《诗经》的每一篇都在这过程中、在尹吉甫的私人感情生活中得到了定位。

李辰冬的结论,“吓坏了60年代的人”。如果此说能够成立,不仅是西周史要改写,文学史也得改写。过去说中国无史诗,这回有了,只比《荷马史诗》晚了一百年;尹吉甫比屈原早五百年,这就是说,中国的私人诗可提早五百年;至于说《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那就更无法站住脚了,一个人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人诗集了。

因此,虽然李辰冬的观点让许多人“不忍卒听”,但学者们还是认为,今后对《诗经》的研究,是无法轻易绕过李辰冬积二十年研究筑起的这道墙了。

更多未解之谜推荐阅读

先秦时期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诗经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各篇创作年代大致从西周初到春秋末。这部诗歌集,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以后逐渐衰亡。《毛诗》为古文诗

  • 越绝书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绝书》是研究先秦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那么,《越绝书》究竟出自谁手呢?说法约有下述几种。《越绝书》作者其一,为会稽吴君高所作东汉王充《论衡•案书》首先把《越绝书》与《越纽录》视为同一本书,然后认定会稽文雅英雄吴君高为此书的作者。这一说法得到明代杨慎、胡侍、田艺蘅等人的首肯。田艺蘅《留青日

  • 战国策是谁编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战国策》的作者却说法各异。《隋书•经籍志》称“刘向录”,《旧唐书•经籍志》称“刘向撰”,《新唐书•艺文志》

  • 左丘明的姓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左丘明,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著名编年史《左传》的作者。之所 以说“一般认为”,是因为《左传》究竟是谁写的,一直是史学史上的 一个迷。其实,有关左丘明的疑迷还不少呢!如关于左丘明的姓和名, 几千年来就一直没有弄明白过。左丘明姓左,名丘明有人说,左丘明姓左,名丘明。唐朝孔颖达在《春

  • 《国语》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研究春秋时代的历史,总离不开《左传》和《国语》。《左传》重在记事,《国语》重在记言;《左传》分年编写,《国语》按国叙述。两 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书的作者,旧题均为左丘明。如果说《左传》确系左氐之作,那么《国语》的作者是否也是左丘明呢?对此,历来疑莫能明。一、左丘明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国语》

  • 《孙子兵法》的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历来被称作 “兵经”,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虽然,长期以来人们只能看到其中的十三篇,但也足以令全世界震惊。人们不仅将它运用于军事领域, 还将其精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竞赛、外交谈 判等多

  • 西施的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垸纱女西施,是众所周知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相传,西施在春秋晚期吴越相争的过程中,曾帮助越国消灭吴国。越王勾践与美女西施联袂演出的美人计,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然而,历史上究竟有无西施其人?退一步说,即使确有其人,那么西施的身世下落又怎样?对西施,长期有不同说法。关于有无西施其人的问题,存

  • 诅楚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诅楚文》相传为秦石刻文字。战国后期秦楚争霸激烈,秦王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败亡,因称《诅楚文》。《诅楚文》刻在石块上,北宋时发现三块,根据所祈神名分别命名为“巫咸”“大沈厥 漱”“亚驼”。《诅楚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史

  • 墨子的姓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他在自然哲学、逻辑学、 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均有丰富的思想成就。可是,他的姓名一直令后世学者困惑不解,说法有多种。最传统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等都称他墨翟,《元和姓纂》明确说他是孤竹君之后, 本墨胎氐,改为墨

  • 墨子出生地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历史上以“儒墨”并称,影响极大。然而, 同这位古代世界的伟大思想家、科学家的姓名一样,他的出生地也仍是一个谜。一说墨子是宋国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载墨子事迹曰:“盖墨 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