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删过诗经吗

孔子删过诗经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3 更新时间:2024/1/20 7:23:03

《诗经》最早称《诗》,相传原有三千多篇,经孔子删定以后,剩下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而言之,因此也叫《诗三百》。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被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诗》也就被称为《诗经》了。

孔子有没有删过诗?这是个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其后,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也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直至宋代,很具批判精神的郑樵在《通志•总序》中也仍然认为:“仲尼编诗,为正乐也,以风、雅、颂之歌,为燕享祭祀之乐。”以后马端临《文献通考》、王应麟《困学纪闻》、赵翼《陔余丛考》等著名的学术著作都赞同孔子删诗说。

但是,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为儒家“五经”作注的时候,发现《史记》中的叙述与先秦典籍对《诗》的运用不相符合,于是就对孔子删诗说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在疑古之风很盛的宋代,有更多人对此加以进一步的研究与阐述。直至近现代,史学家顾颉刚、

范文澜等都支持这一观点。反驳孔子删诗说的主要理由是:

仔细推敲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话,其实是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说孔子删诗,从三千多篇减删至三百零五篇;一是说孔子选取了三百零五篇诗,作了一番正乐的工作,为求使乐调符合原来的标准。孔子自己只说曾经正乐,从未提到删诗。正乐和删诗当然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

二、如果孔子曾经删诗,被删去的诗篇要占百分之九十的比重,那么,在早于孔子或与孔子同时代的先秦典籍中,应该有《诗三百》中不见的所谓“佚诗”。但是,保存于今的先秦典籍中所引的诗,绝大多数都见于今本《诗经》,这说明当时的《诗》就只有三百余篇。孔子在当时只是诸子中的一家,完全没有后世所赋予的“圣人”的地位,因此即使他删过诗,其影响不足以使当时其他著作都按照他的取舍来引用诗,更不用说会影响到他以前的著作了。

三、据《史记》的记载,孔子是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才开始删诗,这时,他的年龄已有六十八岁了。但是在此之前,孔子的言论中已一再提到“诗三百”,可见,在孔子的中青年时代,《诗经》就已经是《诗三百》了,那么,孔子删诗又何从删起?

四、《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鲁国的乐工们为他演奏《诗》的乐曲,其范围没有超出现行的《诗经》,甚至十五国风的排列次序也大致相同,这说明当时的《诗经》已经定型,而此时孔子的年龄只有虚岁八岁,怎能删诗?

五、《诗经》中有不少儒家学者眼中的“淫诗”,而孔子是一再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如果《诗三百》经过孔子删定,这老夫子岂容“淫诗”在其手下生存?

六、先秦各诸侯国之间的邦交往来,常常以《诗》言志。如《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攻楚,楚国岌岌可危,申包胥泣秦廷七天七夜,秦哀公为之感动,赋《诗经_无衣》,其中有“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等句,表示将出兵相救,恢复楚国。如果当时《诗经》没有统一篇目,赋《诗》言志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孔子删诗还是不删诗的问题,已经论战了千年了,谁也无法定论。而上海博物馆在2000年破译的一批战国竹简,为“否定说”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这批战国竹简共一千二百多枚,其中的三十一枚记载的全是孔子对诗的论说,是孔子的弟子对老师讲诗内容的追记。三十一枚竹简所载的六十篇篇名,与今本《诗经》对照,发现有的篇名乃今本所未见,如最后的《肠肠》《又兔》《大田》《少明》等六篇就不见于今本。

另外在七枚记载诗曲的音调竹简中,发现了四十篇诗曲的篇名,其中也有为今本《诗经》所未见的佚诗。由此可以推断,《诗经》的篇数一定远远超过三百篇,孔子删诗至三百零五篇的说法就纯属误解了,他所做的可能只是“正乐”而已。另外,孔子若曾经删诗,在给弟子讲授时必定会提到,但是,竹简中“孔子论诗”的内容中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文字。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简的破译,目前虽然还有争议,但毕竟为我们这个题目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孔子有没有删诗这个千古之谜,又向着最终的结论迈进了一大步。

更多未解之谜推荐阅读

先秦时期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诗经是诗歌的总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经》是我国先秦著名典籍之一,共三百零五篇,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是当时十五个国家或地区的民间音乐;“雅”是宫廷和京城一带演唱的歌曲;而&ldqu

  • 诗经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各篇创作年代大致从西周初到春秋末。这部诗歌集,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以后逐渐衰亡。《毛诗》为古文诗

  • 越绝书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绝书》是研究先秦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那么,《越绝书》究竟出自谁手呢?说法约有下述几种。《越绝书》作者其一,为会稽吴君高所作东汉王充《论衡•案书》首先把《越绝书》与《越纽录》视为同一本书,然后认定会稽文雅英雄吴君高为此书的作者。这一说法得到明代杨慎、胡侍、田艺蘅等人的首肯。田艺蘅《留青日

  • 战国策是谁编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战国策》的作者却说法各异。《隋书•经籍志》称“刘向录”,《旧唐书•经籍志》称“刘向撰”,《新唐书•艺文志》

  • 左丘明的姓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左丘明,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著名编年史《左传》的作者。之所 以说“一般认为”,是因为《左传》究竟是谁写的,一直是史学史上的 一个迷。其实,有关左丘明的疑迷还不少呢!如关于左丘明的姓和名, 几千年来就一直没有弄明白过。左丘明姓左,名丘明有人说,左丘明姓左,名丘明。唐朝孔颖达在《春

  • 《国语》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研究春秋时代的历史,总离不开《左传》和《国语》。《左传》重在记事,《国语》重在记言;《左传》分年编写,《国语》按国叙述。两 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书的作者,旧题均为左丘明。如果说《左传》确系左氐之作,那么《国语》的作者是否也是左丘明呢?对此,历来疑莫能明。一、左丘明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国语》

  • 《孙子兵法》的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历来被称作 “兵经”,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虽然,长期以来人们只能看到其中的十三篇,但也足以令全世界震惊。人们不仅将它运用于军事领域, 还将其精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竞赛、外交谈 判等多

  • 西施的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垸纱女西施,是众所周知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相传,西施在春秋晚期吴越相争的过程中,曾帮助越国消灭吴国。越王勾践与美女西施联袂演出的美人计,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然而,历史上究竟有无西施其人?退一步说,即使确有其人,那么西施的身世下落又怎样?对西施,长期有不同说法。关于有无西施其人的问题,存

  • 诅楚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诅楚文》相传为秦石刻文字。战国后期秦楚争霸激烈,秦王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败亡,因称《诅楚文》。《诅楚文》刻在石块上,北宋时发现三块,根据所祈神名分别命名为“巫咸”“大沈厥 漱”“亚驼”。《诅楚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史

  • 墨子的姓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他在自然哲学、逻辑学、 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均有丰富的思想成就。可是,他的姓名一直令后世学者困惑不解,说法有多种。最传统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等都称他墨翟,《元和姓纂》明确说他是孤竹君之后, 本墨胎氐,改为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