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蹴鞠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蹴鞠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64 更新时间:2024/3/12 2:27:52

蹴鞠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中,都有关于古人蹴鞠玩乐的场面。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水浒》中的两大蹴鞠高手宋徽宗与高俅。甚至有人戏言自从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软了一千年……

其实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关于高俅擅长蹴鞠的记录。退一万步讲,即使他擅长蹴鞠,他个人对古代蹴鞠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而对蹴鞠的发展真正起决定性作用,是古代帝王。

蹴鞠的发展

蹴鞠的起源十分久远,但真正起源于何时则是众说纷纭。

最久远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黄帝时期,“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在古老的4000多年前,黄帝擒杀蚩尤,把他的胃做成球供士卒踢。

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在殷商时代的一段卜文中有记载“庚寅卜,贞:乎品舞,从雨”,这里的“品舞”就是足球舞的意思。

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苏秦描述过当时齐国的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踏鞠(即蹴鞠)者”,因此临淄被很多人认为是蹴鞠的发源地。在2008年国际足联成立的100周年庆典的闭幕式上,足联主席就为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证书”。

在汉朝以前,史书上关于蹴鞠的记载只有零星碎片,但是从中不难看出,蹴鞠至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而且兼具娱乐和锻炼的性质,并且在此后的数千年社会中,蹴鞠一直兼具这两种性质。

到了汉代,蹴鞠得到快速发展。最先对蹴鞠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称帝后,刘太公定居长安,对家乡的蹴鞠十分怀念。刘邦于是在长安城找了一块空地,仿造了老家沛县丰邑,并把丰邑老乡也迁了过来,同时迁来的还有蹴鞠,从此蹴鞠就在长安生根发芽,深受汉室皇帝以及高官贵族的喜爱。

长安不仅有了蹴鞠,还有了举行蹴鞠比赛的专门场所,称为鞠域。吕后迫害戚夫人的时候,就曾经把她关在鞠域中。

汉朝皇帝中对蹴鞠最情有独钟的有两人汉武帝、汉成帝。

汉武帝本就是个好动的皇帝,在皇宫内经常举办各种“鸡鞠之会”,在外则“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征战时则“得胡人善蹴鞠者,尽衔其便捷跳跃”,十分会玩。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由于皇帝的喜爱,蹴鞠自然而然就成了民间一项十分热闹的活动。富贵人家就经常驰逐蹴鞠,因此出现了蹴鞠的专业性人才,称作鞠客。这或许是最早的足球运动员。手底下养了一大批鞠客的大臣董偃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汉武帝的宠臣。

汉朝另外一位喜爱蹴鞠的皇帝是汉成帝,由于太喜欢蹴鞠,汉成帝甚至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蹴鞠劳体伤神,不适合您。汉成帝十分委屈:我就喜欢蹴鞠,除非你们找一个和蹴鞠相似又不劳体的运动给我玩。

唐宋时期,蹴鞠发展迎来巅峰。唐朝不少皇帝对蹴鞠十分喜爱,比如唐玄宗就经常和宠臣在宫中蹴鞠。面对大臣关于玩物丧志的劝谏,玄宗则下诏反驳“蹴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义不可舍”,以士卒锻炼为理由给蹴鞠说好话。

另外唐文宗唐武宗好蹴鞠角抵,唐穆宗甚至因为蹴鞠而受伤丧命。

宋朝的蹴鞠最为世人熟悉,从宋太祖到神宗、徽宗、高宗、孝宗等等都是忠实球迷。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宋太祖、宋太宗、赵普、卷思、梦昭辅、石守信六人蹴鞠的场面。

在宋代,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蹴鞠团队齐云社,以及权威赛事山岳正赛,类似于今天的俱乐部比赛。

蹴鞠的衰亡

唐宋以后,蹴鞠走向衰败。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蹴鞠不被统治者喜爱,逐渐走向没落;明朝朱元璋称帝后,明确下令禁止将领、士卒蹴鞠玩乐,皇宫聚会的时候也禁止蹴鞠表演,卫所里就有小军官曾因蹴鞠被卸了右脚,并且全家被发配云南。

朱元璋的禁令,可称中国蹴鞠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

虽然明朝后来蹴鞠逐渐开禁,但也已经走向衰败。清朝统治者同样对蹴鞠不感兴趣,顺治、乾隆都发布过禁止蹴鞠的命令,清朝史料中关于蹴鞠的记载也很少。

回顾中国蹴鞠发展史,在汉朝,“建长立平,其列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蹴鞠已经有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唐宋时期,有女子队参加比赛,技术踢法得到很大发展,比赛形式也多种多样。唐朝出现可以充气的足球,宋朝足球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其重量与现代足球相差无几。

唐宋以后蹴鞠的衰亡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竞技性减弱、娱乐性增强。这被文人士大夫认为是玩物丧志的典范。因蹴鞠而误国误民、丧师败绩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是受传统思想限制。蹴鞠这种活动毕竟只是消遣工具,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毕竟是属于“不入流”的活动;

三是受民族风俗所限。随着很多传统节日的变迁、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蹴鞠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

在蹴鞠发展过程中,古代帝王似乎对蹴鞠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喜欢的人爱不释脚,讨厌的人明令禁止。这些帝王无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凡是被统治者接受的时代,蹴鞠都得到很大发展,而在不得统治者欢心的时代,蹴鞠自然而然就走向了衰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把楼兰古国变成沙漠废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中国的罗布泊地区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古国遗址,并在遗址上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等文物。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迄今仍是中国境内发

  • 兰亭序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奉为“书圣”。据说,宋代大学者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

  • 法门寺地宫埋藏1000多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位于中国陕西省扶凤县的法门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寺院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当时称“阿育王寺”。经过隋唐时期的不断改扩建,到了宋代,法门寺发展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

  • 甲骨文最早是谁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人们在占卜和祷告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和标记。用以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与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址被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大发现。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

  • 亚历山大大帝陵墓究竟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亚历山大大帝卒于公元前323年,巴比伦。死后尸体经过防腐处理,一直放在巴比伦宫殿的地下室。一年之间,他的部下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致使他的尸体久久得不到安葬。一年之后,争夺战结束,亚历山大帝国被三家瓜分:托勒密占领了埃及,塞留古占领亚洲部分,中央马其顿及希腊部分由亚历山大的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继

  • 埃及新狮身人面像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埃及卢克索省古迹事务管理局局长5日表示,卢克索当地发现了一尊新的狮身人面像。据报道,该官员称,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工人在修复连接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的道路时发现的。官员指出,该塑像拥有与吉萨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相似的外形。报道称,专家们尚不急于将从地下取出来,以免因剧烈的气候变化而对其造成

  • 远古历史为什么都跟神话传说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研究历史的人都喜欢钻研史料,觉得拿到了史料就触摸到了真正的历史。但是具体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史实,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没有所谓“史料”。史前历史,是以神话传说为主的,那时候人们把神话传说当作“发生过的事情”来记录并且相信。

  • 古代美女的十大审美标准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态,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古代美女审美标准一、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

  • 揭秘古代选择美女的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儿,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也就是小脚。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气很高的女性角色,潘金莲。

  • 元朝和明朝的宫廷戏为什么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几年的清宫戏几乎在荧屏上面就没有断档过,各种后宫、各种辫子。从努尔哈赤一直到溥仪一共就这么十二位皇帝,可是翻来覆去就这么折腾。当然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横店的明清宫按照故宫的规格建设的相当完整,拍摄清宫戏所需要的服装道具是一应俱全,群众演员更是熟门熟路,信手拈来,只要带着好剧本和合适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