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不思蜀」故事背后的忠臣–却正

「乐不思蜀」故事背后的忠臣–却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77 更新时间:2024/1/14 21:55:14

乐不思蜀这个故事,

大家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蜀汉灭亡后,

刘禅从成都移居洛阳。

某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

席间特别嘱咐演奏蜀乐。

当蜀乐响起,

蜀汉旧臣被勾起亡国之痛,

个个掩面或低头啜泣,

唯独刘禅一点悲伤的表情也没有,

反而还相当开心的样子。

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

刘禅还没心没肺的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对于「乐不思蜀」这故事,

历来有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刘禅是个昏君

司马昭在款带刘禅的宴会上演奏蜀乐,

这不是体贴客人,

而是刻意羞辱。

蜀汉旧臣都被勾起亡国之痛,

个个掩面或低头啜泣,

这是正常人的反应。

可是刘禅却没有丝毫悲伤的样子,

反而没心肝的享受这场筵席。

这完全说明,

刘禅根本就是个昏君,

一点亡国的羞耻感也没有。

第二种刘禅是精明的自保

这个观点认为,

如果刘禅在筵席上表达出怀念蜀国,

透漏想回蜀地意图。

司马昭来多疑,

为了杜绝后患,

一定会杀了刘禅和所有蜀汉旧臣。

因此刘禅看破司马昭的试探手段,

故意装作没心没肺的样子自保。

对于这两种说法,

我个人倾向第二种,

但我要补充的是,

我觉得这个精明的自保之策,

并非刘禅想出来的,

而是蜀汉旧臣——却正。

大家可能对却正不太熟悉,

因为他在蜀汉灭亡之前,

不过是六百石的小官,

无足轻重。

不过其实却正就是那个在「乐不思蜀」故事中,

对刘禅建议应该要装作难过的样子,

并以「先人坟墓,都在蜀地」,

希望司马昭可以放刘禅回蜀。

我之所以说这自保之策是却正提出,

是因为他在蜀汉虽然官小,

但他曾经和黄皓比邻共事三十年。

在黄皓飞黄腾达,

大权独揽后,

却正不为黄皓喜爱,

可是也不为其所憎恶,

继续作个小官。

陈寿评却正「行止,君子有取焉」,

一个有原则的君子,

能和小人共事三十年,

不被其所喜,

也不为其所憎,

说明这人应对进退得宜,

深懂自保之道。

「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旣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于忧患。」

《三国志‧蜀书‧却正传》

蜀汉灭亡后,

曾经身居高位的蜀汉大臣,

都只盘算着自身前途,

没人在意旧主刘禅。

唯独却正和张通这两个小官,

却抛家弃子,

一路伴随刘禅去洛阳。

在洛阳,

刘禅更是有赖于却正的指导,

行事举止、应对进退都没有错误。

刘禅还感慨叹惜,

后悔太晚注意到却正。

「后主东迁洛阳,时扰攘仓卒,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

《三国志‧蜀书‧却正传》

从这来看,

「乐不思蜀」刘禅的改口,

其实就是却正为了打消司马昭的疑心,

故意教刘禅讲的很不像他会说的话。

从结果来看,

却正的计策非常成功,

他不仅让刘禅在洛阳安度余生,

并且也让自己获得西晋政权的赏识,

封官授爵。

我想所谓的忠臣,

除了那些安邦定国、扶危定倾的大才,

也应该有像却正一样,

在危难之际不抛弃自己的君主,

并且能提出有效的计策,

保全君的生命的人才是。

推荐阅读:

【窠臼】的意思是什么?【窠臼】是什么意思?

特别的近义词

基督正教(东正教)的禁忌

标签: 乐不思蜀

更多文章

  • 三国将领孟达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将领

    孟达墓孟达是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将领,他是个头脑非常灵活的人物。因为孟达在蜀的时候是刘璋的部下,后来刘备攻下蜀地,就封了孟达为宜都太守。孟达这种人应该是很会生存的,那么他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去世的呢?他的墓地又在哪里呢?孟达墓孟达做为刘璋的部下,其实是深得刘璋的喜爱的,因为孟达的才能也算不错的,但就是太过于

  • 陈宫简介:有眼不识真命人,陈宫就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识

    陈宫简介:有眼不识真命人,陈宫就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宫是一个有德有才,有胆有识的人物,在时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英雄,但却因择主不当最终落了个悲剧性的结局。谋杀不成,潜逃至中牟县,被时任中牟县令的陈宫捉住。陈宫审问曹操,问他为何取祸时,曹操义正辞严地说:“我祖辈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

  • 金陵名人――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陵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执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

  • 此人是曹魏重臣,遭司马懿算计后,拒绝封赏,悲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封赏

    此人是曹魏重臣,遭司马懿算计后,拒绝封赏,悲愤而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蒋济在曹魏位列三公,虽非出身于显赫世家,竟能够位极人臣。可论起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是当代一位著名的大贪官。根据《三国志》引注《魏略》记载,蒋济担任中护军时,负责武将的选拔工作,时人为了获取名位纷纷向蒋济行贿,蒋济亦利用职

  • 议论蜀汉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失荆州和夷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蜀汉

    议论蜀汉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失荆州和夷陵之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刘璋担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刘备的兵马抵御曹操。于是刘备让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羽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

  • 常山赵子龙: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常山

    常山赵子龙: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演义》里的长板坡赵子龙单骑救主一节,写得令人回肠荡气,我不知看过多少遍。爱屋及乌,对每一部电视版、电影版的长板坡一场戏,也分外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老版《三国演义》中,赵子龙的扮演者张山白马银枪,单骑救主的过程中,枪挑曹将血肉横飞的镜头,随同《子龙,子龙,世无双

  • 三国鲜有“高富帅”:曹操1米6 刘备家贫如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家贫如洗

    三国鲜有“高富帅”:曹操1米6刘备家贫如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孙权、刘备剧照中国女性们向来有颗驿动的心,数千年来,万千粉黛们的择偶观一直飘忽不定,无论是寒酸的文艺青年司马相如,还是油头粉面的富家阔少潘安,都曾在女人们的情爱史上,泼下了隆重的笔墨。抛开悠远的历史,拿近点说,自建国以来,女

  • 刘备到底错失了几次统一天下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几次

    刘备到底错失了几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华容道活捉曹操是刘备称霸的唯一机会,但三个和尚没水吃?常有人问我,《三国演义》中刘备到底错失了几次统一天下的机会?我说,看上去很多,实则只有一次――华容道!此后的机会都不是机会,是作者为了照顾汉室正统的面子,并追求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已

  • 糜芳: 三国将领糜芳为什么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将领

    糜芳:三国将领糜芳为什么叛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麋(mí)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朐(qú)县(今江苏连云港)人。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后与其兄糜竺拒绝曹操任命,一同投奔刘备。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与荆州守将关羽不和。后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孙权的引

  • 东汉末年的三国战乱究竟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死了

    东汉末年的三国战乱究竟死了多少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一棵大树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