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二十四名将――太史慈人物生平 知名当世

三国二十四名将――太史慈人物生平 知名当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04 更新时间:2024/1/24 1:44:35

三国二十四名将――太史慈人物生平知名当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知名当世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

自少已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当时本郡与本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掌刑赏之官吏)知事者较有利。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州吏道:“在车上。”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州吏疑惑地问:“你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怎堋也要逃亡?”太史慈便答:“我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如今即使见还,恐怕亦会因此见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北海报恩

初平四年(193年),北海相孔融闻知此事,十分称奇,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适逢孔融为对付黄巾军,出屯于都昌,却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困。太史慈从辽东返家,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于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后,便独自径往都昌而行。当时贼围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冲入重围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孔融不听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贼围日逼。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刘备,可惜城中无人愿出重围,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孔融便道:“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始终是太艰难的事罢?”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我来相助府君之急;这是因为我应有可取之处,此来必能有益于府君。如今众人说不可突围,若果我也说不可,这样岂是府君所以爱顾之情谊和家母所以遣我之本意呢?情势已急,希望府君不要怀疑。”孔融这才同意其事。

于是太史慈严装饱食,待天明之后,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著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著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兵马互出防备。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明晨亦复如此,外围下人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又明晨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再没有站起戒备,于是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待得群贼觉知,太史慈已越重围,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

不久,太史慈抵达平原,便向刘备游说:“我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久闻使君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正盼待贵助,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存知此事。”刘备乃敛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乃即时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都昌。贼众闻知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孔融得济无事,更加重视太史慈,说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事情过后,太史慈还其母,其母也说:“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标签: 名将

更多文章

  • 三国魏延蒙受千古奇冤,魏延为什么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奇冤

    三国魏延蒙受千古奇冤,魏延为什么造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魏延一出场便带着悲剧色彩。他杀韩玄、献城刘备,功不可没,却被身为军师的诸葛亮认定“天生长有反骨,日后必然造反”。虽然当时诸葛亮没能除之而后快,但他的这句话却埋下了祸根。以至于后来,当魏延和杨仪同时告发对方谋反的时

  • 《七步诗》竟不是曹植原文?七步诗是不是曹植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七步

    《七步诗》竟不是曹植原文?七步诗是不是曹植写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最为短小而有名的诗篇之一,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成了成语,至今引用不衰。但这首诗是不是曹植写的,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古今都有学者认定此诗为伪,理由是几种古老的曹植集中皆无此诗。这样来立论

  • 王朗之死:诸葛亮骂王朗的奇葩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奇葩

    王朗之死:诸葛亮骂王朗的奇葩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朗是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对于这样一个能者,我们很难想象他居然是被诸葛亮骂死的!武林军事今日解析王朗之死,同时分享诸葛亮骂

  • 公元225年 诸葛亮平定南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中

    三国时期,在蜀汉的南部,即今之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当时称为“南中”,散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总称为“西南夷”。但蜀在南中的统治极不巩固。建兴元年刘备死后,柯郡(今贵州凯里西北)太守朱褒、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东)的大姓雍]、越`郡(今四川西昌)叟族首领高定同时反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内部整顿,“闭关息民”

  • 三国风云争霸里的小人物 默默无名的刘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风

    刘琰是什么样的人?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群雄争霸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的,当然也有很多默默无名之辈,比三国刘琰,和(qiwen8)小编一起来看看三国刘琰都做过些什么吧。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刘琰绝对称得上是个人物。当然,他没什么本事,不过是因为同属刘姓,便跟连了宗,认了亲。当时身在豫州,兵缺将寡,谋士

  • 三国赵云为何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武将?赵云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将

    三国赵云为何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武将?赵云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在邺城跟了刘备。倒霉的是,刘备是个流浪军阀,五次易主,四弃妻儿,但是赵云始终不离不弃,赵云的第一个闪光点在长坂坡,刘备又一次逃走,赵云却往曹军方向去了,有人说赵云投曹操去了,刘备喝止“子龙不弃我走也”,

  • 曹髦怎么死的?他是以怎样的结局结束昙花一现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昙花

    曹髦怎么死的?他是以怎样的结局结束昙花一现的人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髦怎么死的曹髦,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四任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即位前为高贵乡公,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后来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他以悲壮的结局结束了自己昙花一现的人生。纪录片中的曹髦说起

  • 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单刀赴会

    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长期以来,“关云长单刀赴会”已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时期便广为流传,《三国志平话》和宋元戏曲都有此内容,元曲大家关汉卿还著有《关大王单刀赴会》一剧。《三国演义》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演绎。说的是:刘备取得益州以后,东吴要

  • 诸葛亮智激周瑜血战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血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血战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诸葛亮跟着鲁肃前往江东,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孙权战曹,借孙权的兵,灭曹操的人,建立皇叔的基业。为的也是让孙权十分信任诸葛亮,并且授权于诸葛亮,放心托胆的让他指挥三军。而孙权此时,早就被曹操屯兵赤壁吓的六神无主,不得不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

  • 三国的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是英年早逝 三国历史将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许多都早早去世,壮志未酬,却也无力回天了,只能令人扼腕痛惜,如果他们没有早逝,也许将会改变。而下面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早逝,那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变了。周瑜,字公瑾,其才华我不必多说,早期帮孙策平定江东,火烧赤壁一战击退!有人说那是的功劳,错,在赤壁之战只起到孙刘联盟的作用,关于借东风、三气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