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温:命丧骨肉之手的悲剧皇帝

朱温:命丧骨肉之手的悲剧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3/12/25 11:57:09

朱温当初参加黄巢起义军,并非为了什么劳苦大众的幸福,更没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图谋富贵、出人头地的私心,为的是以后做官衣锦还乡,以此"回报"邻里对他的鄙视与轻蔑。在黄巢军中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为了富贵前途,他听从谋士谢瞳的计策背叛黄巢而投降了唐朝廷。在唐朝廷内朱温的官职步步高升,最后竟也做起了最高级的富贵梦:称帝。

背叛起义军,投靠唐朝廷

唐代后期的大中末年,朱温的父亲突然病死,母亲王氏见生活无着,遂带着孩子投奔到同乡富户刘崇家中。刘崇见王氏正在壮年,农耕蚕织都拿得起来,三个孩子也将要成年,就收留了他们。这样,王氏在刘家为佣,三个孩子也要不停地劳作。

三个孩子壮年之后,性情各异。老大朱昱老实本分,尽心于刘家农田;老二朱存与老三朱温都十分健壮有力,但却不安于劳作,尤其是朱温。

进入乾符年间(公元874年~879年)后,河南、山东地区经常有人揭竿而起,反抗唐王朝,其中以王仙芝与黄巢最为强盛,他们频频在曹、沂、徐、宋、汝、邓一带活动,吸引着许多人前去投奔,朱温也十分向往。一天,朱温决计出走。他约着二兄朱存,辞别母亲与长兄,前去投奔了黄巢。

朱温与兄长朱存加入起义军后,随军南征北战,多立战功。其间,朱存战死江南。朱温则因临阵骁勇,被提拔为队长、偏将军。黄巢攻入长安后,他已成为一员重要将领。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经过一番权衡后,朱温杀监军严实,投降唐王朝。远在成都的僖宗闻讯大喜,立即下诏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自此,朱全忠率军加入了镇压起义军的行列,所至大行杀掠,毫不手软,为唐王朝立下一个又一个战功。

中和三年二月,朱全忠因作战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宣武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后,朱全忠软硬兼施,逐渐兼并群雄,成为势力最强的一个藩镇。

势力强盛后,朱全忠便想直接控制朝廷,甚至还想模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唐朝廷此时虽然无地无兵,但内部斗争依然尖锐,尤其是朝官与宦官间的南衙北司之争更是连绵不断,愈演愈烈。各派力量都向藩镇寻找依附与支持。头号藩镇朱全忠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宰相崔胤一直与昭宗皇帝计议诛杀宦官一事,崔胤主张杀尽宦官,宫内事务由宫女执掌。但当时京城的禁军由宦官掌握,权阉韩全诲洞悉崔胤密谋后,挑唆禁军喧闹,上诉崔胤克扣冬衣,要求皇帝解除他兼任的三司使一职。崔胤知道事情泄露,马上致书朱全忠,声称接到密诏,要全忠率军前来迎驾。有了这一借口,朱全忠即由汴州出兵西上。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十一月,韩全诲率禁军劫昭宗奔往凤翔。朱全忠入关,乘势收取华州韩建,继续西进。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正月初,朱全忠上表昭宗,称宰相崔胤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理应诛除。昭宗接到上表,罢崔胤宰相,降为太子少傅。朱全忠密令朱友谅将崔胤杀于家中,率大军进屯河中,派牙将寇彦卿向昭宗上表,请迁都洛阳。接着,朱全忠又致书宰相裴枢,要他率百官东行。二十七日,昭宗由长安出发,朱全忠令原留在长安的部将张廷范为御营使,率部护卫昭宗。

闰四月,昭宗至洛阳,朱全忠以部将朱友恭、族叔朱琮分别为左右龙武统军,负责宿卫,其他重要位置也都换上自己的人。五月,昭宗在崇勋殿宴请朱全忠及百官,宴罢,又召朱全忠入便殿,继续宴饮,朱全忠怕有埋伏不敢入内。不久,朱全忠回到汴州,密令朱友恭、族叔朱琮等人杀掉昭宗,立13岁的辉王为帝。八月,朱友恭等杀昭宗,假称皇太后令,使辉王祚即帝位。

朱全忠听到昭宗遇害的消息,装作大吃一惊,伏地痛哭。十月三日,他赶到洛阳,又伏在昭宗柩前痛哭不已,并一本正经地朝见新帝。次日,朱全忠借朱友恭、族叔朱琮治军不严,所部士卒扰乱市肆,将朱友恭贬崔州司户、叔琮贬白州司户,接着都令自尽。朱友恭临死大骂朱全忠:"卖我以塞天下之谤!"

为其嫡长子所刺杀

新帝年少,不通政事,朱全忠这才放心地返回汴州。为防万一,次年二月,他又令人将昭宗诸子全部杀掉。六月,朱全忠又将原朝中重臣三十余人押到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内),杀掉后投入黄河。

经过朱全忠几年的经营,唐朝廷可以说已成了朱氏朝廷。即使这样,朱全忠仍不满足,急不可耐地要登基称帝,他命枢密使杨玄晖与宰相柳璨措置此事。杨、柳二人虽然也支持朱全忠登基称帝,但他们总想让他按传统习惯一步一步地受禅,合乎礼法,又名正言顺,因此筹备起烦琐的禅位礼仪来。天祐二年十月,先授朱全忠天下兵马元帅,下一步准备封为魏王,然后再加九锡、受禅。朱全忠对他们的缓慢动作极为不满,借故将二人杀死。

第二年,朱全忠平定了魏博藩镇的叛乱,回到汴州,御史大夫薛贻矩代表哀帝前来慰问。薛贻矩见朱全忠,请行臣礼,朱全忠不肯,但薛贻矩还是像参见皇帝那样拜舞一通,朱全忠也未执意阻止。薛贻矩回洛阳后,对哀帝及众大臣道"元帅有受禅之意矣"。得到这一消息,大臣们立即急急进行受禅的各种准备,哀帝也下了诏书,称二月禅位,朱全忠象征性地加以推辞。

二月,唐大臣共同请哀帝退位,朱全忠所控制的其他藩镇以及湖南马殷、岭南赵隐也遣使劝进。朱全忠表面上又推让了一番,经过几次往复,到三月二十七日,哀帝正式退位。百官以宰相张文蔚为首,携带玉玺,备起仪仗,浩浩荡荡开赴汴州。还未等百官来到,朱全忠便迫不及待地在汴州新修成的金祥殿理事。不过,因为还未正式称帝,朱全忠只是自称寡人,各种笺、表都匆匆去掉唐朝年号。因新年号要等称帝后才有,都暂时只标月日,不写某年。第三天,张文蔚率百官来到汴州。

四月五日,朱全忠改名朱晃,完成了称帝前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四月七日,张文蔚等人乘辂车,诸司、诸部门都备起仪仗来到金祥殿前,献上玉玺,为朱全忠加冕。然后,张文蔚宣读哀帝让位文书,百官群臣在殿前舞蹈庆贺,大呼万岁。朱全忠正式即帝位,建梁朝。定年号为开平。

仪式完毕,朱全忠在玄德殿大宴群臣,举酒对群臣道:"朕辅政不久,此次称帝多赖诸公推戴。"群臣多唯唯诺诺,不敢发言。只有薛贻矩等人顺着他的话,颂扬其功德卓着,理当应天顺人,登基称帝。朱全忠十分满意。

梁朝的建立,使黄河流域实现了局部统一。而且,朱全忠在称帝之初,也能实行一些宽松政策,比较注重农业生产,这即使是表象,但比起军阀混战毕竟强了些,这使社会有了一些起色。

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位。这年九月,朱全忠亲自率军渡河北上,但河东之兵都坚壁不出。十一月,朱全忠退还洛阳,郁疾致病。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初,河东兵大举攻讨幽州,刘守光向梁求救。二月,朱全忠病情稍缓和了些,决定再次率军北上,但遭到河东军偷袭,大败,朱全忠羞愧交加,病情加剧。四月,返回洛阳,朱全忠病情急剧恶化,梁朝上下都在议论嗣君问题。

朱全忠长子友裕已死,另有二子友硅、三子友贞与养子友文,还有幼子友敬等人。此时友文与友贞均在汴州,友硅在洛阳。这三个子嗣中,朱全忠对养子友文更看重一些。

朱全忠夫人张氏已于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死。此后,朱全忠即放纵淫逸,纵情声色,常常召几位儿子的夫人入宫服侍,视作妃嫔。朱友文之妻王氏容貌出众,尤受朱全忠宠爱。这也是他看重友文的重要原因。

五月末,朱全忠自知已不久于人世,命王氏去汴州召友文。当时朱友硅之妻张氏也在旁边,马上出宫将此事报告朱友硅。友硅本以为在全忠嫡子中自己年龄最长,理应立为太子,对朱全忠中意友文、一直不肯立自己做太子一事愤愤不平。他得到这一消息,知道父亲要将帝位传付友文,急急与左右随从进行策划。六月一日,宫中传下诏令,贬朱友硅为莱州刺史。按当时惯例,凡被贬官员,多于途中赐死。朱友硅见情况紧急,加快了篡位步伐。次日悄悄进入禁军左龙虎军营,要统军韩勃发禁军相助。当晚,韩勃派牙兵五百人跟随朱友硅进入皇宫,突入朱全忠歇息的寝殿。朱全忠强撑着起身问道:"反者为谁?"朱友硅答:"非他人也。"朱全忠见是朱友硅,责骂道:"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朱友硅反骂:"老贼万段。"命仆夫冯廷谔向前刺杀朱全忠。朱友硅用破旧毯子将朱全忠裹起,秘不发丧。马上派供奉官去汴州,令友贞杀朱友文。

六月三日,假称朱全忠旨意,命朱友硅权主军国之务。六月五日,供奉官返回,称朱友文已死,朱友硅方宣布朱全忠病终,自己即帝位。朱友硅将朱全忠葬于河南伊阙县(今河南伊川西南)。

标签: 骨肉

更多文章

  • 《别样晚唐史》第五篇 长庆二年春_引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晚唐

    那些曾在长安的枯树上、在宫室上空的阴霾里聒噪不止的野枭,不知不觉,已经穿越元和十五年的春夜,穿越“水流花谢两无情”的长庆元年春,飞过黄河和太行,飞到了河北,从而将悲剧带进场景更为广阔的又一个章节。明末的欧阳直公在《蜀警录》中有一句名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可他的论断放在唐朝就不合适了

  • 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 原来是因为李世民心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僧

    《西游记》这部小说中最主要描述的,就是取经五人组在前往灵山路上的种种际遇,在这期间他们碰到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而这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也就在这段时期之中。众所周知,当初在唐僧还未准备前往西天求取真经之初,是李世民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花费了大价钱买来了禅杖、袈裟等等宝物,还统统送给了他表示决心,事情到了

  • 10、德宗李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唐德宗李适(742~805),代宗长子,其母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东宫。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四月,代宗即位,五月,以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十月,改封雍王。率军讨伐史朝义。十一月,大败叛军,收复洛阳。史朝义败亡,李适以功拜尚书令,并与郭子仪等图

  • 第三节 精心谋划,铲除韦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第三节

    景龙三年(709年)四月,定州人郎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要兴兵作乱。”韦后下令用杖刑把郎岌打死。五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又上言:“皇后荒淫无度,破坏了礼仪章法,干预国家政冶,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阴谋叛乱已威胁到了国家生存。”唐中宗召见并当面质询他

  • 此人救了唐太宗一命,却是李世民死前最想杀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文治武功冠绝千古,历代帝王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李世民还有一个长处,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众所周知,君臣关系,是皇帝最难以把握的问题。皇帝太强势,容易滥杀功臣,留下兔死狗烹之恶评。皇帝太弱势,容易被臣下以为软弱可欺,引发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夺权之事。但李世民却堪称君臣关系处理专家。可以说,

  • 李世民一代帝王 为何没能教导好膝下14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膝下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佑;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

  • 唐朝的建立,李渊趁机夺权上位,开始了一个新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朝

    公元616年,隋场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尽管李渊非常尽心尽力,想博得隋炀帝的赏识。但是隋场帝非但不信任李渊,还派了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雄做太原的副留守,监视李拥|的一举一动。李渊表面上整天喝闷酒,心中却早有所谋。他暗地里花重金买通了朝中重臣,_培植自己的势力。当时,为了躲避东征髙句丽和农民起义风潮的

  • 她一生侍奉过6位皇帝 50岁时竟把李世民迷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萧皇后的出身,《北史》和《隋书》都有记载。581年,年幼的周静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外公杨坚。新登基的大隋皇帝,还挺待见萧岿,他坦率地表示,希望次子杨广能迎娶一位西梁公主。看中的就是萧家四公主,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姐姐们闹着相亲时,她居然没守在父母身边,而是被寄养在民间,衣衫褴褛,正吃糠咽菜哩。萧

  • 武则天为何当了12年的才人 李世民不喜欢她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不喜欢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14、敬宗李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唐敬宗李湛(809~826),穆宗长子,母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六月七日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长庆元年三月,封景王。长庆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去世,二十六日,太子于太极殿东序即皇帝位,是为敬宗,时年16岁。明年才改元宝历(825~826)。敬宗酷肖其父,加之年轻,孩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