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样晚唐史》第五篇 长庆二年春_引子

《别样晚唐史》第五篇 长庆二年春_引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4/1/8 10:38:21

那些曾在长安的枯树上、在宫室上空的阴霾里聒噪不止的野枭,不知不觉,已经穿越元和十五年的春夜,穿越“水流花谢两无情”的长庆元年春,飞过黄河和太行,飞到了河北,从而将悲剧带进场景更为广阔的又一个章节。

明末的欧阳直公在《蜀警录》中有一句名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可他的论断放在唐朝就不合适了。不说唐高祖问鼎天下的时候,西蜀传檄而定,早早地臣服于长安;就是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那番天下板荡、烽烟四起的危亡关头,西蜀依然是朝廷相对宁静的后院。这句话用在河北倒是非常贴切。近三百年来,只有英雄辈出的燕赵故地才是王朝治乱的试金石:想证明王朝的强盛?到河北去!像唐太宗李世民)和李纯(唐宪宗)那样去征服它。老朽不堪的唐玄宗李隆基)用霓裳羽衣舞的旋律和节拍来麻醉自己,可是,当渔阳的鼙鼓在河北响起,歌舞升平的盛世谎言就立刻被戳穿。唐德宗(李适)刚刚登基时,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有道明君,又是河北风起云涌的“四王之乱”撕下了他的伪装,雄辩地指出,他不过是一个再平庸不过的帝王——

河北一再地证明,它是检验长安统治力的唯一标准。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长庆年间的人和事,我们的心情将变得异常沉重。元和十五年,我们在长安的宫殿里目睹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元和宫变;长庆元年,我们又用一场贡举舞弊案件来诠释元和宫变对文官集团的消极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要探究元和宫变对整个帝国的独特影响,就不能把目光局限在长安。

离开长安,只有离开长安,我们才能获取对整个事件的完整认识。河北的故事将大大扩展我们叙述的题材面。

体态臃肿的野枭没有寻常飞禽那般轻盈,但它能背驮起我们沉重的目光,一旋、一挫、一掠,在大河之北的苍莽大地,留下一片化不开的阴影。那片阴影和漫天的阴霾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段岁月暗晦的非道德底色,一段梦魇。

——让我们在噩梦中走进河北。

标签: 晚唐

更多文章

  • 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 原来是因为李世民心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僧

    《西游记》这部小说中最主要描述的,就是取经五人组在前往灵山路上的种种际遇,在这期间他们碰到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而这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也就在这段时期之中。众所周知,当初在唐僧还未准备前往西天求取真经之初,是李世民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花费了大价钱买来了禅杖、袈裟等等宝物,还统统送给了他表示决心,事情到了

  • 10、德宗李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唐德宗李适(742~805),代宗长子,其母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东宫。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四月,代宗即位,五月,以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十月,改封雍王。率军讨伐史朝义。十一月,大败叛军,收复洛阳。史朝义败亡,李适以功拜尚书令,并与郭子仪等图

  • 第三节 精心谋划,铲除韦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第三节

    景龙三年(709年)四月,定州人郎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要兴兵作乱。”韦后下令用杖刑把郎岌打死。五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又上言:“皇后荒淫无度,破坏了礼仪章法,干预国家政冶,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阴谋叛乱已威胁到了国家生存。”唐中宗召见并当面质询他

  • 此人救了唐太宗一命,却是李世民死前最想杀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文治武功冠绝千古,历代帝王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李世民还有一个长处,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众所周知,君臣关系,是皇帝最难以把握的问题。皇帝太强势,容易滥杀功臣,留下兔死狗烹之恶评。皇帝太弱势,容易被臣下以为软弱可欺,引发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夺权之事。但李世民却堪称君臣关系处理专家。可以说,

  • 李世民一代帝王 为何没能教导好膝下14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膝下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佑;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

  • 唐朝的建立,李渊趁机夺权上位,开始了一个新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朝

    公元616年,隋场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尽管李渊非常尽心尽力,想博得隋炀帝的赏识。但是隋场帝非但不信任李渊,还派了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雄做太原的副留守,监视李拥|的一举一动。李渊表面上整天喝闷酒,心中却早有所谋。他暗地里花重金买通了朝中重臣,_培植自己的势力。当时,为了躲避东征髙句丽和农民起义风潮的

  • 她一生侍奉过6位皇帝 50岁时竟把李世民迷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萧皇后的出身,《北史》和《隋书》都有记载。581年,年幼的周静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外公杨坚。新登基的大隋皇帝,还挺待见萧岿,他坦率地表示,希望次子杨广能迎娶一位西梁公主。看中的就是萧家四公主,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姐姐们闹着相亲时,她居然没守在父母身边,而是被寄养在民间,衣衫褴褛,正吃糠咽菜哩。萧

  • 武则天为何当了12年的才人 李世民不喜欢她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不喜欢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14、敬宗李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唐敬宗李湛(809~826),穆宗长子,母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六月七日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长庆元年三月,封景王。长庆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去世,二十六日,太子于太极殿东序即皇帝位,是为敬宗,时年16岁。明年才改元宝历(825~826)。敬宗酷肖其父,加之年轻,孩童之

  • 魏徵为什么阻止李世民封才貌双全的郑家女为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才貌双全

    魏徵在历史上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魏徵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唐太宗对魏徵很是尊重,对他的意见建议很是看中。而魏徵对李世民的谏言不仅涉及政事,甚至连唐太宗的私事都在他的进谏范围之内。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可见在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一个帝王坐拥天下美女是天经地义的,但是魏徵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