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史论稿》二十九、知古以鉴今

《宋史论稿》二十九、知古以鉴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65 更新时间:2024/1/7 4:57:02

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撞响之后,“改革”不仅更加成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成为现实中愈益艰难而又激奋人心的事业。值此社会激荡转型之际,时代需要人们直接参与和投入,也告诫世人保持冷静的头脑,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以理性的行动将改革推向深入。古人云:“知古而鉴今”。人们又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多少激动人心的改革与变法,又因此引发了多少激烈而又残酷的斗争,这一切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尘封的文字记载,但其勇于挑战的精神却无时不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其成败的过程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近日所读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漆侠先生主编的《中国改革通史》,便是一部专门反映中国四千年间改革与变法的巨着,洋洋438万多字,浩浩10卷本,为目前国内所仅见。

漆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史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便出版了《王安石变法》,以精辟透彻的分析在研究中国古代改革问题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现在,又由他任主编,姜锡东任副主编,组织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近十年完成了《中国改革通史》,恰逢新世纪伊始出版发行,堪为史学界一件盛事。《中国改革通史》共10卷,上自文明初创的夏朝,下至多灾多难的近代,时间跨度长达四千年之久。其间既包括了人们熟悉的历史上所有着名的改革、变法活动,如:“先秦卷”中的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等;“秦汉卷”中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和货币改革;“魏晋南北朝卷”中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两宋卷”中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明卷”中的张居正改革等;“清卷”中的康、雍时期的摊丁入亩等以及“近代卷”中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等。作者用犀利的笔锋分析了每一次重大变法产生的背景,详细地叙述了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冷静地评述了其成就及失误之处,充分肯定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如“两宋卷”对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指出最高统治者摇摆不定、改革派“没有通盘的考虑和周密的准备”以及力量弱小,是流产的主要原因(第101~103页)。

同时,整套书更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历朝历代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因素和成就进行叙述和分析,这便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关注重大改革事件而忽略渐进过程中无数积累成果的历史认识。因此,在各卷中又有许许多多为常人所不熟悉的改革活动的记录。如:“隋唐卷”中有关中唐时期第五琦刘晏在盐法、常平及漕运制度上的改革,对缓解“安史之乱”后中央财政窘困的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辽夏金元卷”中,作者则对辽圣宗时期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其意义在于“使契丹社会确立了封建制,由此形成其全盛时代”(第100页)。在同卷中,还对诸如西夏乾顺、金熙宗、元文宗的汉化改革进行了述评,肯定了其促进民族融合和时代前进的积极意义。

还值得加以指出的是,该套书从改革的意义上对历史上许多背景复杂的变法活动进行了严肃科学的探讨。如王莽新政、金朝海陵王改革、元朝卢世荣理财及清末宪政等活动,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反面内容加以描写,基本上都被予以否定。但《中国改革通史》的作者们却本着求实的精神,通过深入的挖掘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扫去了众多的历史迷雾,在指出其消极影响的同时,寻觅到这些活动的改革价值和进步意义。如:元世祖时的卢世荣理财活动,虽存在推行峻急的问题,不过却具有一定的“裁抑权势”的性质(“辽夏金元卷”第416页),自然遇到阻力,难免遭到非议而最终失败。

“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改革通史》的作者们,以史学工作者的使命感从事了一次前无古人的辛勤探索,挥洒出的“丹青”不仅记录了昔日无数次改革的复杂历程,而且写出了其中蕴涵的规律性的轨迹和中华民族不屈向上的精神。“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改革通史》无疑为当今全社会的改革建设提供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历史“明镜”。

(原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00年5月16日B3版《学术》,有删节)

标签: 二十九宋史

更多文章

  • 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承上启下,国富民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承上启下,是一个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

  • 胸有成竹的历史人物: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文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主人公,历史人物,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文同!文同(1018~1079年),北宋着名画家,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着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

  • 王安石种种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国文,王安石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在其《解老》一文中,提出以下观点:工人(做事情的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在劳动的人)数摇徙则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

  • 北宋文化巅峰:《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巅峰,清明上河图

    河南省开封市是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城市真实写照的地方。据《中国文化史辞典》载:北宋画师张择端所画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代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城市设施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来学习绘画。在宋徽宗时期,

  • 水浒中杨志要价3000贯的刀,这要是现代也只有土豪才买得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土豪,水浒,这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宝刀配英雄。然而身为梁山好汉的杨志,却选择要在集市上卖自家祖传的宝刀,让人不免有些惋惜!话说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本身就有一身好武艺,奈何前半生时运不济,处处碰壁,此番前去殿帅府想要找点事情来做,却被高太尉给羞辱了一番。最后杨志的囊中盘缠用尽,只得到集市上打算卖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宝刀来

  • 宋夏平夏城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战,作用,历史

    本文主要通过对平夏城的修筑缘起、规模形制、地理位置的梳理,叙述了平夏城在宋夏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及宋夏平夏之战的过程、结果。分析论述了宋、夏两国在平夏决战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总结了宋朝将帅相合,战略战术得当,攻守相依,步步为营取得胜利,西夏梁太后专权跋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必然失败的根本

  • 张载是个怎样的人物?北宋中期伟大的思想家,一个理想主义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思想家,是个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4句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就是出自北宋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张载张横渠先生。张载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涪州(今四川涪陵)。但是自从父亲张迪在涪州任上病故之后,年幼的张载就和弟弟侨居在陕西凤翔郿县(今眉县)的横渠镇大

  • 《宋史论稿》二十七、略论清代仓场官吏的舞弊活动及其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史,官吏,清代

    摘要:在清代,仓场官吏的营私舞弊活动十分猖獗。他们互相勾结,通过勒索运粮官丁、贪污偷盗及领俸官吏共同分赃等活动,大饱私囊。其活动之频繁、手段之复杂,在历史上极为突出。其结果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清太仓储蓄,加剧了吏治的腐败,更严重的是加重了漕运的负担,对广大纳漕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 宋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敢不尊武则天调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为,是什么人,调令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玄宗当政以后,几任丞相都没做多长时间。后来姚崇任宰相,为大唐制定了远期规划,使得整个局面变得好转起来,唐玄宗也很满意。就是这么可心的宰相,也没做长久。原因是自己儿子的贪赃,后来事发,姚崇引咎辞职,告别相位。皇上虽然为失去这么一位肱股之臣感到十分的

  • 宋代矿冶业管理中的奖惩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奖惩制度,宋代

    宋代的矿冶业生产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超越前代的高峰阶段。在宋代矿业生产兴旺发达的同时,矿冶业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宋政府对矿冶业管理官员的考课极为重视,逐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管理矿冶业之官,不管是专职监官,还是兼职之官,只要在任期内兴置矿场有功,开采治理有方,矿产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