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空有一腔热血

辛弃疾空有一腔热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44 更新时间:2023/12/16 3:49:5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词充满了一腔报国的热血。

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弃疾长大后,因为文才出众,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临走的时候,辛赞叮嘱他在到燕京去的路上,注意沿路的地理形势和金朝内部的政治情况。辛弃疾到了燕京,没有考取进士,但是对祖父叮嘱的事情倒很留心观察。过了三年,他又到燕京去参加考试,对金朝内部的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了。辛赞没有能盼到南宋恢复中原就死了。辛弃疾决心继承祖父的遗志。

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虚,纷纷起义。济南府有一个农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都在今山东省)两座县城。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20多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22岁的辛弃疾眼看机会到来,就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

耿京发现辛弃疾是个非常有文才的人,很赏识他,派他负责起义军的文书工作,掌管起义军的大印。辛弃疾告诉耿京,在济南附近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他熟悉的一个和尚,名叫义端,懂得兵法。耿京听了很高兴,就派辛弃疾去跟义端联络。不多几天,义端就带着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

义端到了起义军后,凭着老相识的关系,跟辛弃疾很接近,辛弃疾对义端也没有怀疑。哪知义端不怀好意,一天晚上,趁辛弃疾不防备,偷走了他保管的起义军大印,逃奔金军。耿京认为辛弃疾引进了奸细,大为发火,马上要把辛弃疾处死。

辛弃疾恳切地说:“义端偷印逃跑,我当然应当负责。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愿意接受重刑。”

辛弃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赶了一段路,果然追上了义端。辛弃疾抓住义端,那叛徒吓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饶。辛弃疾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当场砍了义端的头,把它拴在马背上,回到耿京营里。耿京不但不办辛弃疾的罪,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大举进攻南宋,逼近长江,想一举灭掉宋朝,但遭到了允文率领的宋军顽强地抵抗,金兵被迫北撤。完颜亮一面跟南宋讲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抚和镇压两种手段,企图瓦解北方抗金的义军。耿京的义军受到了严重威胁。

辛弃疾对耿京说:“为了抗金,咱们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联系,南北呼应;万一咱们在这里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马拉到南边去。”耿京接受了辛弃疾的意见,就派义军总提领贾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见宋高宗。贾瑞是个不识字的武将,不懂得朝见礼节,要求耿京派辛弃疾跟他一起去。耿京同意了。

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人员到了建康。宋高宗听说山东义军派人来归附,十分高兴,当天就在行官里召见他们。辛弃疾陪同贾瑞上朝,从容不迫地宣读了他代义军起草的奏章,报告北方义军的抗金情况。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对贾瑞、辛弃疾也各封了一个官衔,要他们回去向耿京传达。

贾瑞和辛弃疾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地离开建康回去。不料,在经过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时候,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原来,在他们离开义军的那段时间,耿京被人杀害了。杀害耿京的是个义军的将领张安国。在金朝官府加紧他们的诱降活动以后,张安国为了贪图金人的赏赐,勾结耿京手下另一个部将,趁耿京没防备,闯进营帐把耿京杀了。张安国投奔金军后,金朝把这个叛徒封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州官。义军失去了首领,又不甘心跟张安国投降金军,大多散伙走了。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气愤,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他跟海州的守将一商量,就有不少将士自动要求跟辛弃疾去除奸。辛弃疾带了50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辛弃疾回到南方后,被派到江阴做官。他不顾自己职位低微,好几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张,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后来,虽然做了几任地方官,还创建过一支“飞虎军”,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实现他北伐中原的愿望。在他42岁那年,竟受朝廷官僚打击,被迫退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一个性情豪放的词人,却是如此的如泣如诉,实无奈也。

标签: 空有辛弃疾

更多文章

  • 《宋史论稿》二十九、知古以鉴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十九,宋史

    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撞响之后,“改革”不仅更加成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成为现实中愈益艰难而又激奋人心的事业。值此社会激荡转型之际,时代需要人们直接参与和投入,也告诫世人保持冷静的头脑,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以理性的行动将改革推向深入。古人云:“知古而鉴今”。人们又说:“历史是一面镜

  • 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承上启下,国富民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承上启下,是一个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

  • 胸有成竹的历史人物: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文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主人公,历史人物,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文同!文同(1018~1079年),北宋着名画家,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着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

  • 王安石种种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国文,王安石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在其《解老》一文中,提出以下观点:工人(做事情的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在劳动的人)数摇徙则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

  • 北宋文化巅峰:《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巅峰,清明上河图

    河南省开封市是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城市真实写照的地方。据《中国文化史辞典》载:北宋画师张择端所画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代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城市设施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来学习绘画。在宋徽宗时期,

  • 水浒中杨志要价3000贯的刀,这要是现代也只有土豪才买得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土豪,水浒,这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宝刀配英雄。然而身为梁山好汉的杨志,却选择要在集市上卖自家祖传的宝刀,让人不免有些惋惜!话说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本身就有一身好武艺,奈何前半生时运不济,处处碰壁,此番前去殿帅府想要找点事情来做,却被高太尉给羞辱了一番。最后杨志的囊中盘缠用尽,只得到集市上打算卖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宝刀来

  • 宋夏平夏城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战,作用,历史

    本文主要通过对平夏城的修筑缘起、规模形制、地理位置的梳理,叙述了平夏城在宋夏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及宋夏平夏之战的过程、结果。分析论述了宋、夏两国在平夏决战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总结了宋朝将帅相合,战略战术得当,攻守相依,步步为营取得胜利,西夏梁太后专权跋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必然失败的根本

  • 张载是个怎样的人物?北宋中期伟大的思想家,一个理想主义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思想家,是个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4句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就是出自北宋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张载张横渠先生。张载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涪州(今四川涪陵)。但是自从父亲张迪在涪州任上病故之后,年幼的张载就和弟弟侨居在陕西凤翔郿县(今眉县)的横渠镇大

  • 《宋史论稿》二十七、略论清代仓场官吏的舞弊活动及其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史,官吏,清代

    摘要:在清代,仓场官吏的营私舞弊活动十分猖獗。他们互相勾结,通过勒索运粮官丁、贪污偷盗及领俸官吏共同分赃等活动,大饱私囊。其活动之频繁、手段之复杂,在历史上极为突出。其结果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清太仓储蓄,加剧了吏治的腐败,更严重的是加重了漕运的负担,对广大纳漕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 宋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敢不尊武则天调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为,是什么人,调令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玄宗当政以后,几任丞相都没做多长时间。后来姚崇任宰相,为大唐制定了远期规划,使得整个局面变得好转起来,唐玄宗也很满意。就是这么可心的宰相,也没做长久。原因是自己儿子的贪赃,后来事发,姚崇引咎辞职,告别相位。皇上虽然为失去这么一位肱股之臣感到十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