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见风使舵终成黄粱——“六贼”之首蔡京

见风使舵终成黄粱——“六贼”之首蔡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4/1/15 20:34:10

蔡京北宋末年,朝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除徽宗贪图享乐外,一群奸臣也是这黑暗的制造者。他们就是被称为“六贼”的蔡京、朱勔王黼及宦官李彦、童贯、梁师成等人。而蔡京则被称为“六贼”之首。

蔡京(1047-1126),字元长,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以书法知名。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以见风使舵的手法得到权贵的喜欢,逐渐登上相位。徽宗在位的26年间,他结交朋党,挥霍无度,百姓怨声载道,致使边防不修,国库空虚。他被罢相一年多后,北宋即为金所灭。

见风使舵攀附权贵

蔡京24岁时中进士。他先是做过钱塘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因其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后被调到京城任职。元丰六年(1083)被提升为中书舍人(负责朝廷机要)。不久又改任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公元1086年,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哲宗年幼,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听政。高太后起用了守旧派官僚司马光、吕公着、文彦博等重臣执政。司马光等人执政以后,彻底废除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全面恢复原来的国家经济政策,史称“元祐更化”。蔡京当年曾随王安石实施变法,此时看到风向已经变化,就投靠了司马光一派。司马光曾经下令限各地要在五天之内将免役法改为差役法,许多官员都感到时间太短,无法按期完成,只有蔡京在开封日夜催赶,竟然如期完成。司马光高兴地说:“假使人人执行法令都像你一样,那么有什么不能实行的。”便欲提升蔡京。这时言官急忙劝阻,提出此人“扶邪怀法”,不可重用。于是蔡京被派往扬州、郓州等地为知州。

照常理说,弟弟是改革派领袖的女婿,自己又是借了改革派的光才得以进京为官,而且,在拥立皇太子时还帮了改革派章惇一把的蔡京,是不应该这样急迫地废除新法的。然而,在蔡京心中,哪边的势力占上风,他就会“毅然决然”地支持!可是,尽管如此,在守旧派眼里,他毕竟与改革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此,他这次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元祐八年(1093)九月,执政八年的太皇太后高氏死,哲宗亲政。次年(1094)四月改元绍圣,以示继承宋神宗改革事业。文彦博新党首领章惇任左相(独相),执政也由新党成员担任。蔡京在此前后由成都知府奉调回朝廷任权户部尚书。不久,宰相章惇想改革差役法,设置机构讨论如何改革。蔡京对章惇说:“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他又成为了最积极的恢复免役法者。绍圣二年十月,其弟蔡卞升任执政(尚书右丞)时,蔡京也升为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当时文及甫狱起,蔡京受命追治同文馆狱。他趁机八方株连,谋杀异己。

当初,在刘挚、吕大防任宰相时,前宰相文彦博的儿子文及甫在家守孝,担心期满后不能做官,就写了一封信给御史中丞邢恕说:“我入朝做官的事看来希望不大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加上有粉昆帮助他,并欲置我及甫至甘心快意之地,说起来真是令人寒心。”信中的“司马昭”,本指吕大防,“粉昆”本指娶公主为妻的韩忠彦。邢恕不信,认为另有所指。他拿了这封信,叫蔡卞的儿子蔡谓上奏朝廷,控告宰相刘挚、吕大防等人诬告他的父亲蔡卞图谋危害宗社,并以这封信为证据,欲杀刘挚、梁涛和王岩叟等。

蔡京受命核查此案,便把许多人逮捕起来,并押在同文馆狱内。通过这些阴谋活动,蔡京得到了哲宗的信任。

然而,好景不长,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病死,赵佶继位,即宋徽宗。韩忠彦、曾布升任左右相,蔡京被放知永兴军。没等赴任,就又被改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蔡京对朝廷的这个任命非常不满,便拖延着不去赴任。朝廷见状,干脆把他降为提举杭州洞霄宫(宋代为安置老病无能之臣及高级冗员而设,坐食俸禄而不管实事。如“提举××宫,提举××观”等),于是蔡京就闲居在杭州。

结交朋党君臣挥霍

客观地说,蔡京的书法还是很有造诣的。当时宋朝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就是指蔡京。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只是因为他的品行太差,于是后人才换成了蔡襄。他师法“二王”,又有些“瘦金体”的味道,自成一家。因“瘦金体”的创始人乃是徽宗赵佶,所以蔡京的书法备受徽宗的喜爱。据说,徽宗做端王时,就曾用过蔡京题字的扇子。

在杭州闲居时,蔡京遇到了奉徽宗之命到江南搜罗古今字画的太监童贯。蔡京看出此人就是使自己重入皇宫的阶梯,于是使尽浑身解数与之交好,并通过童贯不断进呈自己的书法作品。

在童贯的竭力推荐下,宋徽宗遂决定重新起用蔡京。建中靖国元年(1101)末,蔡京起为定州(今属河北)知州。崇宁元年(1102),右相曾布与左相韩忠彦争权。为拉拢蔡京,是年二月曾布将蔡京升任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东)知府兼北京留守。三月蔡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又赶上徽宗欲修熙宁、元丰政事。蔡京手迹起居舍人邓洵武更进《爱莫助之图》,说虽满朝辅相、公卿、执政,如欲绍述先帝之志向,非蔡京无人能担此重任。徽宗便决意起用蔡京。后韩忠彦罢相,蔡京拜为尚书左丞,继而又代曾布为右仆射。制下之日,赐坐延和殿,徽宗对蔡京说:“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蔡京连忙顿首以谢,愿尽死以绍述先帝之志。

崇宁二年(1103)正月,蔡京“功德圆满”,再进左仆射,为相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他进一步勾结内侍和宦官。他推荐童贯做监军,不久又升其为观察使、经略安抚制置使、节度使,进而为核检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领枢密院事,封太傅、径国公,时称“媪相”。他还提拔了梁师成、杨戬等皇帝的宠宦,他们各居显位,互相勾结,进一步巩固了蔡京的地位。

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蔡京在当上宰相的第七天就仿照王安石变法时的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了“讲议司”,自任提举。全国的大政方针都由讲议司研究决定。每次商议时蔡京派自己的僚属三人主办。这样,蔡京就控制了全国的权利。蔡京还根据自己官爵的变化随时改变政府的权力结构。任左相时,他就将左右相改称为太宰、少宰;当三公时,便宣布三公为“真相之位”。他怕谏官向皇帝上告自己,就发明了“御避密进”的说法:让徽宗照抄自己起草的稿子,称为“御笔手诏”,谁敢违诏议论,就以违旨论罪。为了巩固相权,蔡京把长子蔡攸安插在皇帝周围,升到三公之后,他还将次子安排作礼部尚书,又将三子招为徽宗的驸马。蔡氏父子把持了朝政。蔡攸天天陪徽宗一起游玩嬉戏,并随时按照蔡京的意思用花卉怪石、笼禽槛兽来讨好皇帝。

标签: 之首终成见风使舵

更多文章

  • 辽国天祚帝:少年天子嬉笑玩闹导致国破家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破家亡,天子,少年

    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耶律洪基的孙子,是辽国最后的一位皇帝。耶律延禧登位之路坎坷,最终被金兵俘虏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显陵。耶律延禧生于辽道宗太康元年,是辽道宗的孙子,幼年父母被害身亡,留有独子耶律延禧。辽道宗外出游猎期间,耶律乙辛要求将耶律延禧留下,想要加害于他,幸得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所救,才幸免于难

  • 宋高宗赵构禅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之谜,赵构禅位,高宗

    赵构宋太祖在斧声烛影中不明不白地死去,当时天下就传言“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100余年后的南宋高宗果然绝后,且其近亲后裔大都已被金兵掳去,只得“广选艺祖之后宗子”。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宗居然在身体还相当强健的56岁盛年,主动让位给太祖之后的孝宗

  • 张择端简介:存世之作《清明上河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作,清明上河图,简介

    张择端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微宗朝拱职翰林画院。尤其擅长绘舟车、街市、桥梁、街道、城郭。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北宋时候出现了许多着名画家,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张择端了。宋代的绘画,题材内容相当广泛,除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外,还出现

  • 第三节 元昊称帝,宋夏战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夏战,第三节

    宋宝元元年(1038年),夏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即帝位,定国名“大夏”,年号“天授”。李德明去世前不久,宋朝有一善于相面的大将曹玮,他镇守定州(今河北省定县)。他曾对因事前来的三司副使王鬷说:“从相法上看,你以后应该任枢密使一职。

  • 虞允文是个怎样的人?毛泽东评价“壮哉虞公,千载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人,是个,的人

    千载一人虞允文绍兴和议之后,宋高宗以为宋金两国自此之后就会相安无事。于是做起了天下太平的美梦。而金主海陵王完颜亮的南侵将他的梦击得粉碎。完颜亮在金史上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他靠篡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金国的第4位皇帝。在他篡位之前,他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3个目标,一是“国家大事皆自我出&rd

  •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民风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习俗,民风,甘肃

    宋夏金元时期,居住在甘肃地区的民族众多,其民风习俗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一、居所与饮食(一)居所党项族内迁之前,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其居室构造比较简陋,以牦牛毛和羊毛为构筑居所的主要材料,且要不断更换,这种居所实际上就是用毛毡覆盖木支架的帐篷。当游牧流动时,这种帐篷便于搬迁,定居时则成为“

  • 《宋史论稿》自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史,自序

    说起来,我对历史兴趣的种子,大致栽种于中学时代。当时“文革”的高潮有所消退,学校里开始教一些课本上的东西。我所在的学校,是西安一所着名工科大学的附属中学,这所学校有着重视理科的传统,学生及家长大都将注意力放在数理化上,而我的班主任又是一位极为严厉的数学老师。但种种因素却使我进入中学不久,便厌烦、抵触

  • 蔡京之贪:“奸臣”之奸不在包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包子,奸臣,蔡京

    脱脱的《宋史》中有蔡京传。不过,这位元朝的都总裁官,毫不客气地将蔡京打入“奸臣”之列。称蔡京为奸臣是否合理,不容易用一句话讲清楚。好在本文所关注的焦点是蔡京之贪,而不涉及蔡京之“奸”,可以不必顾及怎样是奸,奸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提起蔡京之贪,人们在感情

  • 宋朝有哪些藏书家?宋朝藏书为什么十分丰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丰富,宋朝,藏书

    典籍收藏的丰盛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时代文化的盛衰,藏书状况是一面镜子,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水准和社会风尚。文化的宋朝是一个注重藏书的时代,且不说朝廷和官府的藏书,最能反映出宋代人文化态度的是私家藏书的兴盛。当然这也得益于印刷术的改进和普及,所有的藏书家都应该感谢毕昇,感谢那些辛勤印刷的书籍工人。在宋一

  • 活佛济公的身世揭秘:济公到底是什么罗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活佛,济公,罗汉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济公的,他是民间一个非常有名的活佛,深受百姓爱戴,都知道他是十八罗汉的降龙罗汉。可是如果细问济公是什么佛的话,答案居然有很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是什么佛。图为济公的铜像有人多济公是活佛的说法持不同意见,因为在印度只有16个罗汉,并没有18罗汉之说,更加没有降龙罗汉。从这里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