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权力斗争的胜利者——李隆基

权力斗争的胜利者——李隆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33 更新时间:2024/1/27 8:46:01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嫡孙,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生于东都洛阳。他出生时,高宗已经谢世,大唐王室正处于皇位争夺最激烈的时期,他的母亲窦妃为武则天所杀害,父亲李旦被皇太后武则天立为傀儡皇帝。子以父贵,人称“三郎”的李隆基,3岁便受封为楚王,7岁便开府设置官属,但几年之后,武则天亲自君临天下,宣布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改唐为周,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此,李旦一家虽身居皇宫,但作为废帝,时刻都有性命之忧。因此虽然生于帝王之家,但李隆基的童年并不是与生俱来、恩宠皆重的王子生活,相反却时时要为父亲一族的生死存亡和自身的命运担忧,甚至一度过着幽禁的生活。

与此同时,关系生死的重大政治变故,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也令李隆基出奇地政治早熟,他素有凌云壮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在政治风浪中锤炼出敏锐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力。

据史书记载,李隆基7岁那年,有一次在官属拥扶下,到朝堂拜见祖母武则天,车骑“严整”,十分威风。当时担任宫中禁卫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是武则天的伯父武士逸之孙。武懿宗“忌上(玄宗)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大声训斥李隆基的骑士护卫,以此来羞辱李隆基。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弄得武懿宗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非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特加宠异”,翌年又封李隆基为临淄郡王,十分器重。

17岁时,李隆基跟随祖母来到长安,初涉政坛,耳濡目染宫廷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使他增长了政治斗争的见识,丰富了对国家政务的阅历。尤其是从武则天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使得他后来调整统治政策时,吸取了其祖母的统治经验和教训,武则天对自己的政敌的无情和对人才的重视,一方面坚定了李隆基以后铲除韦后集团,消灭太平公主中的除恶务尽,一方面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一个重要条件。

在身处逆境时李隆基善于韬光养晦,躲过了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严酷迫害,即使在中宗在位时,他也十分谨慎。平时,他显得好像迷恋于声色犬马,实际上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

对李隆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唐朝的几次宫廷政变,李隆基21岁,神龙革命爆发,李隆基作为相王府的重要成员,肯定目睹了政变过程。神龙革命之后,虽然李唐得以复辟,但江山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最大的威胁仍是武则天的后遗症后宫“红颜祸水”。

复位的李显,是高宗的第七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一生两得立储、一次被废、两次登基,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番登基的皇帝。居无定所、提心吊胆的王室生涯,使他的精神遭受极大刺激,称帝以后,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窝窝囊囊,但与她的父亲一样,他的老婆却比较强悍。想当年两人被发配房陵,每使至,帝辄恐,欲自杀。后止曰:“祸福何常,早晚等死耳,无遽!”这样的日子有18年之久,如果没有一点意志力,很难坚持下来,多亏韦皇后在旁边加油鼓励,给了李显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谓患难见真情,于是李显发下誓言:“一朝见天日,不相制。”

皇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总是钟情于善于等待的人,公元698年的三月,中宗李显被武则天派人暗中接回了京城洛阳,又被立为太子。随后神龙革命发生,中宗终于名正言顺地恢复了大唐的国号,结束了武则天建立达15年的周王朝。

也许是李家阳刚之气不足,既个皇帝竟都是阴盛阳衰,集体惧内,中宗再次即位后最大的得利者竟然是韦皇后。在韦皇后的安排下,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中央的政府机构,堂兄韦温是礼部尚书,其他的人也有的做了将军。韦皇后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据《旧唐书》载:“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说,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散骑常侍马秦客颇闲医药,光禄少卿杨均以调膳侍奉,皆出入宫掖,均与秦客皆得幸于后。”

不仅公然红杏出墙,韦后的政治野心也生根发芽,以武则天为榜样,以女主天下为目标,处心积虑地将张柬之等复唐功臣贬官驱逐,又设计逼反乃至诛杀太子李重俊。转而扶持爱女争权夺利,公主们纷纷卖官鬻爵,竟相建造豪华宅第,还像男子拥有众多妻妾一样,广纳男宠淫乱。

这种混乱的局面令太子李重俊大为不满,公元707年,他在右羽林将军的支持下,领兵政变,将武三思等人杀死,又进攻后宫,想杀掉韦皇后。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弄着中宗逃到了玄武们的门楼上,中宗采纳了婉儿的主意,下诏重赏杀掉太子的人。结果,太子被倒戈的将士们杀死。

此后母女更挥霍无度、盛气凌人,她们俩一个想效仿武则天,一个想做皇太女,以后接替父亲做女皇,中宗便成了她们面前共同的障碍,于是残忍的合谋便产生了。李显对妻女的纵容,最终使他自食恶果。按照史家的主流观点,景龙四年(710),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李显,然后,将中宗最小的儿子,只有16岁的太子李重茂暂时送上皇位,韦后以皇太后的名义临朝称制,大权独揽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李唐政权再一次告急,皇族也绝无独善其身的可能。公元710年7月,太平公主决定先下手为强,她联合李隆基,共同策划政变行动,由李隆基率领羽林军万余人攻入皇宫,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一举消灭韦氏党羽,拥立李旦复位,史称“景云政变”。

和李显一样,二度坐上龙椅的李旦也是个软弱的皇帝,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确定太子的问题。李旦的长子是宋王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太子应该是李宪,而不是三子李隆基。但李隆基作为政变的主谋者,他的功劳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当时,诸王和公卿大臣们“亦言平王(隆基)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李宪的性格颇肖其父,厌薄权位,不以万乘为贵,他认为父亲得天下都是弟弟李隆基的功劳,便坚决让出皇太子的位子,表示:“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于是,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其次就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斗。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与李显、李旦两位兄长相比,太平公主无疑是卓尔不群的,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时刻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她几乎参与了宫廷内的一系列政变,从神龙革命到景云政变,太平公主一直扮演参与、策划的角色。

标签: 胜利者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建筑地学,技术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地学

    唐朝的建筑业有蓬勃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一个高峰,在都城建设和宫殿建筑的规划布局上有重大的创新,成就辉煌。唐朝所兴建的诸多宏伟单体建筑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标志着唐朝木构建筑技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例如唐朝大田宫含元殿、麟德殿等建筑,雄伟壮阔。武则天在洛阳所建明堂,高29

  • 唐朝时期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宦官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因为皇室的特殊需要,所以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有那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所以能够自由穿梭于皇家禁苑,并能够随时服侍在皇帝和众多妃嫔左右,而不用考虑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他们说话尖细,油头粉面,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宫廷宦海中沉浮自如。他们因自小便服侍皇帝左右

  • 看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时有何高招,不是我们现在能比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我们现在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是好奇的,同时也是没有规则的,作为家长有教育他们做人的职责,但谁也没做过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都是边教育边学习。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古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榜样的力量人都有偶像,尤其是儿童。学习什么样的人,崇拜什么样的人,预示着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京师

  • 高阳公主私通辩机是报复之举?李世民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举

    说道高阳公主,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吧!高阳公主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冲她敢私通和尚辩机,给老公房遗爱带了绿帽,她就是一个大唐历史上有一号的人物啊!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因为高阳公主从小落的漂亮活泼,所以很受李世民的喜爱。后来被太宗李世民许配给大臣房玄龄儿子房遗爱为妻,因为高阳

  • 【唐朝·松赞干布】杰出的藏族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松赞干布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除了汉族以外,还有蒙、回、藏、维吾尔、壮等55个少数民族。历史上,少数民族曾经出现过不少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本民族的富强兴盛,同时也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统一,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吐蕃英雄松赞干布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公元620年,吐蕃邦的赞普

  • 虎毒也食子——当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争权夺利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之言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文人墨客静心修养的境界,亦成为某些政客们附庸风雅的装饰之物。但事实上,此类豪言壮语也许只能作为墙上之装饰品,似

  • 李世民最爱的两个女人 得宠原因竟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一生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长孙皇后,十四位后宫妃嫔。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当属正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比李世民小两岁,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儿子,四位女儿,长孙皇后生下长子李承乾时,李世民十分欢喜,当他成为皇帝时,毫不犹豫地立李承乾为储君。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同携手走过战争和

  • 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入藏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把都城迁到逻些(今拉萨),制定官制和法律,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日益壮大。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遭拒,于638年发兵攻吐谷浑、党项,至松州(今四川松潘),被击退。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得力的大相(宰相)禄东赞带着五千两黄金和数百件珍宝,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向禄东

  • 第四讲 藩镇:唐朝历史的断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藩镇

    放眼唐朝,不能不捕捉这样一个断面藩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唐朝特色的历史现象。然而这个现象的褒贬之论,怎样评述呢?是毒瘤还是抵御外敌的堡垒?要辩证地看,更要客观地解读,功过是非都清晰地刻印在历史的碑石上。“武器”的开发和“武器”的异化世界上的事物都无

  • 唐朝开国名将含冤而死,李世民登基后才为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他

    在我国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千古名帝。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却是通过“玄武门事变”夺得皇位的。不可否认的是,他确确实实是整个唐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成功的帝王之一。在李渊当政的时候,天下当时还没有获得统一,所以周边各个势力猖獗,不管是边境安全还是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