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三大发明,名扬海外

第一节 三大发明,名扬海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3/12/29 6:04:05

北宋开国以后,经过整顿,出现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宋朝经济、化都得到了发展,一些大的城市也繁荣起来。当时皇室、贵族和官僚、士大夫,标榜文治,整天歌舞升平;同时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沈括经过刻苦钻研,发明了悬式指南针,人们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获得了远距离航海的能力,标志着定量航海史的开始。

指南针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人们称它为司南。北宋初年,司南逐渐演变成指南鱼、指南针。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述了丰富、发展了关于磁针的制法和用法。他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就暗含了对地磁偏角的认识。他亲自试验了安置磁针的四种方法,把磁针横贯灯芯浮在水上,架在碗沿上或指甲上,还可以用缕丝悬挂起来。接下来还对这四种方法的优劣进行了分析。这几种方法中,用丝线悬着是最好的。关于用蜡烛悬丝,他着重指出了新纩(音框,丝棉)蚕缕,这种纤维有均匀的弹性和良好的柔韧度,用蜡烛粘而不会产生扭转,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指的准确性。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针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木刻指南鱼、木刻指南龟。这里所说的指南鱼是把一块天然磁石塞进木鱼腹里,让木鱼浮在水上来指示南方。而指南龟与指南鱼有些相似,磁石安置在木龟腹里,但它的装置方法相当特别:在木龟的腹部下方挖一小洞,然后把木龟安在竹针子上,让它自由转动。这就相当于给了它一个固定的支点,拨转木龟,等它静止以后,就可以指示南北了。与近代指南针的支轴形式大体相似,现代的指南针被安装在一个支针的两顶点之上的,这个以其自身顶点支撑指南针的支针被称为“旱针”。早在南宋时期,便出现了类似于“旱针”的装置。

沈括所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还揭示了古人制作人造磁体的一种方法,那就是摩擦传磁法。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针与磁石摩擦,利用磁石的磁性,使针内的分子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这样磁针指示南北的能力就会加强。如此简捷方便的方法,其发展与推广对指南针的生产和应用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宋初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1044年成书)还记载了一种造“指南鱼”方法。“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他十分详尽地叙述了这一制造人造磁针的方法,按现代的观点,将铁片加热,温度高于居里点以上,铁的磁畴瓦解成顺磁体,铁片出炉后沿南北方向旋转,即循着地球磁力线,突然入水却,磁畴便有规律地排列,显出极性来。这样形成铁片浮在水面就会指向南北向,并且磁顽力较高,永磁性能较好,被称为马氏体。有意思的是铁鱼入水冷却时必须取南北方向,并且使鱼形铁片取南北方向与水平面成一角度,这样可使鱼更加接近地磁场方向。这是人们已意识到有一倾角存在,很好地利用了地磁感应。使用指南针时应配上方位盘,不久就出现了把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又叫罗盘。人们根据方位盘上针的指示来断定方位。南宋曾三异《因活录》写道:“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有子午丙壬间缝针。”文句提到的“地螺”就是罗经盘。这种罗盘不但有用磁针确定地磁南北极方向的子午正针,还有用日影确定地理南北极方向的子午丙壬间缝针,两个方向的夹角就是磁偏角。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朱彧撰写《萍州可谈》,里面记载了10941102年间他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其中是这样写的:“州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当时还只是在见不到日月星辰的日子里才使用指南针。宣和五年(1123年)徐兢(10931155年)出使高丽,他撰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详尽地论述了他们航经黄河、渤海时的情况,而且也提到了他们利用指南针导航的经历。“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意思是说,到晚上不可以将船停在海洋中,应观看天上的星斗来决定前进的方向,如果天太黑就必须求助于指南浮针,用以指示南北。这两条是世界上目前关于利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比1180年英国奈开姆的记载要早七八十年。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这些话也反映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地位和作用。

航海罗盘上定二十四向,二十四向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北宋沈括地理图上也提到过二十四向。把罗盘三百六十度分为二十四等分,相隔十五度为一向,也叫正针。另外,在两个正针中间的夹缝称为缝针,因此航海罗盘有四十八向。大约南宋时已发明了四十八向。四十八向每向间间隔是七度三十分,这要比西方的三十二向罗盘定向精确得多。南宋以后使用有罗经盘的指南针导航,一条航线由许多针位点连接起来,这就是“针路”。把针路方向记录于纸,作为航行的依据,这就是“罗经针薄”。针经的记载进一步导致航海图的出现。

火药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明,它是由我国的炼丹家发明的。有些炼丹家在炼制长生不老灵药时,很注重水银和硫黄的使用,因为它们可化合生成硫化汞。另外,硫黄还可以和其他金属化合。于是炼丹家都认为它是能够制服金属的奇异物质。硫黄性质活跃,非常易燃。为了控制硫黄,炼丹家把硫黄和其他物质一起加热成化合物,以降低它的易燃度,这种方法称为“伏火法”。在硫黄与各种物质反应的实验中,他们发现,把硫黄、木炭和硝石放在一起进行加热时,极容易发火或者爆炸。古时候,炼丹家常常又是医药家,硝石和硫黄在我国医书里也是两种可以治病的药材,所以把它们和木炭的混合物称作火药,原意是会着火的药物。火药也就由此而得名。

7世纪,唐朝的孙思邈就已经掌握了火药的初步配方,但在当时,火药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也就鲜为人知,更没有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生产。

但是后来火药却在军事上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火药于宋代开始应用于作战,标志着武器史的一大进步。火药武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本领,在军事上备受推崇,同时火药武器的出现也推动了火药的生产和研究。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1044年),不仅描绘了许多火药武器,还记载了当时的三种火药:制毒药烟球,用焰硝三十两,硫黄十五两,木炭五两,外加巴豆、砒霜、狼毒、草乌头、黄蜡、竹茹、麻茹、小油、桐油、沥青等;制蒺藜火球,用焰硝四十两,硫黄二十两,木炭五两,外加竹茹、麻茹、小油、桐油、沥青、黄蜡、干漆等;制火焰,用焰硝四十两,硫黄十四两,木炭十四两,外加竹茹、青油、桐油、黄蜡、干漆、砒黄、黄丹、淀粉、浓油等。虽然这三种火药配方各有不同,但主要成分都是硝、硫、炭。而硝的比重已明显加大,以至于达到硫和炭的总和,这已经接近后来黑火药中硝占75%的配方。可见这个时期火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还可控制配料,加入其他成分以便起到燃烧、爆炸、放毒和制造烟雾等作用,甚至可以做成大的火药包,并且做不同的用途。比如,蒺藜火球也是火药包,里面除了装火药外,还装有带刺的铁蒺藜,火药包一炸,铁蒺藜就飞散出来,这样就可以阻止骑兵前进。毒药烟球有点像毒气弹的雏形,里面装砒霜、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这些毒物呈烟状,到处飞散,能使敌方中毒。

标签: 三大海外

更多文章

  • 宋代的儒学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儒学,宋代,概说

    唐以后,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混乱局面中,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并一统天下,建立宋朝。新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急需新的理论来恢复五代以来受到严重破坏的等级秩序。讲求君臣父子之道,看重等级名分的儒学,自

  • 南宋为什么苟且偷安抱残守缺 背离大一统的历史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抱残守缺,苟且偷安

    南宋风情图赵匡胤统一的大宋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曾经农业生产力相当发达,商业经济超过前代,经济实力雄厚,文化繁荣鼎盛,人才辈出,本应成为继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幅员广阔多民族共赢的辉煌朝代。然而,由于大宋历代君王违背大一统历史惯性和基因,抱残守缺,致使中国原有的版图支离破碎,造成在中国北方辽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临终悔恨未能杀民族败类阿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临终,太祖,败类

    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八月,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由燕京班师回上京的途中,突然得了重病。这年他五十六岁,事业如日行中天,不想竟要被死神驱赶着急奔黄泉,真是感慨万千。不足十年以前,他的部族女真还完全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铁蹄之下。辽国对女真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

  • 秦桧到底是不是金兵的内奸,他为什么要对岳飞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内奸,岳飞,秦桧

    秦桧,它是大宋的第一名相,独政19年,在宋朝一直是一位评价最高的忠臣,秦桧死之后高宗皇帝亲笔提赐“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封申王,赐谥号为“忠献”。实情是,建炎三年,金兵南侵时,秦桧作为挞懒的随军转运使同行。临行前,秦桧不想把老婆丢下,又怕挞懒不同意,于

  • 金军将士为什么称宗泽为“宗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将士,爷爷,金军

    北宋灭亡,当时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于公元1127年五月在南京即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即宋高宗。历史上将这个偏安的宋王朝称为南宋。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起用李纲为宰相。而实际上,他所信任的却是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提出了许多抗金的主张,并极力向宋高宗推荐宗泽。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

  • 宋朝京畿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京畿,宋朝,行政区划

    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一年京畿路:皇佑五年(1053)置京畿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以朝廷直辖的开封府,并析京东路曹州、京西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来属,治开封府陈留县;至和二年(1055)废京畿路,开封府仍由朝廷直辖,曹州仍属京东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仍属京西路;崇宁四年(110

  • 张炎是怎样一个词人:无家可归的孤独心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无家可归,是怎样,词人

    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后寓居临安。为循王张俊六世孙。曾祖张滋,是姜夔同时代的词人,与姜夔交往不少,时相唱和。他的父亲张枢精于音律,与当时词人结成吟社。张炎年轻时候过着漫游山水的生活,二十七岁时,即遭国变,他的词风也发生变化。四十三岁时被元朝征召入

  • 唐宋八大家包揽六位,四大发明里占三个,宋仁宗到底干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宋,干了,明里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绝对是位值得“大写加粗划重点”的皇帝。但或许因为宋朝的宣传做得不到位,今天提起宋仁宗,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即便有,也多是野史“狸猫换**”、“包青天系列”中那个没太多存在感的配角…&he

  • 神宗赵顼大事记:立志图新推行新法,壮志未酬遗恨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壮志未酬,神宗,遗恨

    神宗赵顼(公元1048年~公元1085年)在位时间:公元1067年~公元1085年曾用年号:熙宁、元丰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常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庙号:神宗安葬地:永裕陵公元1048年,朱英宗长子赵顼出生。公元1067年,赵项即位,是为宋神宗。公元1069年,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副相参政知事,开始

  • 天子高僧宋恭帝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谜,天子,高僧

    宋恭帝名叫赵显,是宋度宗之次子,为全皇后所生,生于1271年,正处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元朝的强大军事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南宋的社稷存亡,而朝廷里却是一个昏庸的宰相当道,他就是皇帝国舅爷贾似道。他为着自己的乌纱帽,秘密封锁元军的进攻消息,以至于襄阳城被围困六年,朝廷却不知晓。直到1273年襄阳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