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

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3/12/21 8:20:31

一、西夏的建立

李继迁李德明两代的不懈努力,至元昊时,已基本完成了由氏族酋长向封建地主的转化,党项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权,以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宋明道二年(1033年)十月,元昊父亲李德明卒,十一月,元昊嗣位。元昊即位后,按照自己的主张,积极摆脱宋朝的控制,在政治、经济、化、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称帝建国作准备。

首先,在政治上,废除了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更名曩霄,称号“吾祖”,译作“兀卒”。一方面,实行一系列强化民族意识的措施,颁布秃发令,推行党项传统发式,禁止用汉人风俗结发;大兴文教,创制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教育,重视佛教文化;规定官民服饰,确定封建等级关系;简化礼乐制度,改九拜为三拜,改乐之五音为一音等。另一方面,大力完善封建国家的各项措施,使用西夏自己的年号,宋明道二年(1033年),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次年,又建元开运,后又改开运为广运;升兴州为府,改名兴庆,定为首都;又仿宋朝官制设官、定朝仪,分文武两班,建蕃汉二字院,置“农田司”、“群牧司”管理农业与畜牧业,奠定了西夏立国的经济基础。为进一步扩张势力,继续向河西用兵,统一河西后,定兵制,立军名,增设新的军种,分全国为左右厢,置十二监军司,规定驻地,部署兵力与调防的办法等。

元昊自即位以来,用了五年时间进行改革,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整顿、民族风俗、武力扩张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称帝立国的条件已经成熟。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宋宝元元年)十月十一日,元昊在兴庆府“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定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

二、西夏疆域变化中的河西属地

西夏疆域辽阔,“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超过了《宋史·夏国传下》所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的范围。夏国初期的疆域,实际约576880平方公里,此后虽有所增减,但变化不大。文献中所载夏国的四至,扼要、准确地描绘了夏国的地理位置,用现代科学方法测量,大约在东经93°~111°,北纬36°~43°,位于亚洲内陆东部边缘,地处荒漠气候带上。

经过李氏父子三代的西向发展,至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元昊立国之前,已“悉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十四州之地,为了增强军事防务,规制畿,又提升若干重要的城镇为州,于是“洪、定、威、龙皆即堡镇号州,仍居兴州,阻河依贺兰山为固”。这是西夏建国初期的十九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祐四年十二月癸未条所记西夏为二十州,即在威、龙二州间多一怀州。西夏国成为一个与辽、宋鼎峙对立的政权。此时的夏国边界东部与北宋鄜延路相邻。宋环州西北面的清远军,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被党项攻占后,洪德寨(今甘肃环县北60里洪德乡)北即蕃界青冈峡,寨东北边墩20里与西夏接界。环州以西有平远、定边二寨,其中定边寨北至边壕15里。北宋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市)的乾兴、天圣、三川三寨,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的羊牧隆城、静边寨为极边地。宋朝的仪(治今甘肃华亭县)、渭州与西夏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之间散居着吐蕃、党项等众多部族。宋真宗、仁宗时,吐蕃董戬据有兰州。夏大庆元年(1036年、宋景祐三年),西夏在攻占瓜(治今甘肃瓜州县)、沙(治今甘肃敦煌市西)、肃(治今甘肃酒泉市肃州区)三州后,恐唃厮啰制其后,“复举兵攻兰州诸羌,南侵至马衔山,筑城瓦川、凡川会,留兵镇守,绝吐蕃与中国相通路。”此时,西夏已占领了兰州。西夏与吐蕃诸部的边界当以黄河、龛谷、马衔山以及宋朝元丰(1078-1085)年间所设的阿干堡、皋兰堡、西关堡为界。由此向西,以喀罗川、癿六岭、大雪山南麓为界。再向西以祁连山南麓、沙州南界,即草头鞑靼、黄头回鹘,西过古玉门关,为西州回鹘。

西夏自立国之初至崇宗乾顺统治前半期,由于某种原因与辽、宋、吐蕃之间有领土冲突,尤其是与北宋之间有长达近百年的激烈争夺,因而其疆域有所变化。西夏疆域南面,由于与北宋的战争使甘肃属地略有变化。宋朝采取浅攻进筑的战略战术,从宋治平四年(1067年、夏拱化五年)开始,逐步向北推进,宋元丰三年(1080年、夏大安七年),夺回并设置兰州。宋元符二年(1099年、夏永安二年)以后,宋朝从西夏与诸蕃户手中夺取了绥州、银州南半部,原州、渭州、会州大部及兰州黄河以南地区。

金国建立后,出于战略目的,多次与西夏结盟。金曾以割地为条件,要求西夏与辽绝交,并出兵河东、陕西,开辟对宋的西面战场以牵制南宋。西夏以此为契机扩张领土,至夏仁宗人庆(1144-1148)时,金将西宁(治今青海西宁市)、乐(治今青海乐都市)、廓(治今青海化隆县)、积石(治今青海贵德县)四州军划给西夏。西夏又收复了胜州(治今内蒙托克托前旗东南)和会州北半部、横山部分地区。此时,除石州(治今山西离石县)丢失外,建国之初的疆域基本上保存。同时,还获得了辽的天德军(治今内蒙乌梁素海北)、宋的西宁州、乐州、廓州、积石州、府州(治今陕西府谷县)等地。《宋史·夏国传下》载:“河之内外,州郡凡二十有二。河南之州九:曰灵、曰洪、曰宥、曰银、曰夏、曰石、曰盐、曰南威、曰会。河西之州九:曰兴、曰定、曰怀、曰永、曰凉、曰甘、曰肃、曰瓜、曰沙。熙、秦河外州四:曰西宁、曰乐、曰廓、曰积石。”这是西夏后期极盛时期的版图。后期又增加了石州、南威州、怀州、永州、西宁州、乐州、廓州、积石州等。

在西夏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无论其疆域的削减或扩张,系夏国右厢之地的凉、甘、肃、瓜、沙州以及会州等地自始至终出现在西夏的版图上,处于西夏的有效管辖之中。

三、河西行政建制

(一)府、州建制

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位于黄河东岸,控制渡口,地处交通要冲。西魏置,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置会宁防,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为会宁镇,唐武德二年(619年)升置为西会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会州。北宋天圣(1023-1032)以后,被西夏占据。宋元符二年(1099年),北宋收复会州。南宋初为金奄有。元朝仍为会州。

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畜牧业甲天下,物产丰富,商业兴盛,素为河西都会。三国魏置,本西汉姑臧县,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北凉均在这里建国。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设河西节度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凉州。唐朝后期,被吐蕃占据。宋天圣六年(1028年),元昊攻占凉州,置西凉府。据《西夏天盛律令》卷10《司序行文门》所载,是西夏高级行政区,属次等府制。

甘州,西魏置,西汉时属张掖郡,十六国时,为北凉都城所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治所在今张掖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张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甘州。唐末张议潮起义推翻吐蕃统治,后为回鹘占据。甘州地肥水美,农牧业发达,几条丝绸之路在此交汇,商业繁荣。宋天圣六年(1028年),元昊攻取甘州,改为镇夷郡,并在这里立宣化府。据《西夏天盛律令》卷10《司序行文门》所载,府夷州,即甘州。汉文献不见“府夷州”记载,从名称和级别上分析,应是镇夷郡即宣化府,是西夏高级行政区。《黑水桥敕令碑》所载,证明仁孝时也称镇夷郡。这里绿洲面积较大,经济繁荣。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镇夷郡王安全废其主纯佑自立”。甘州控制着河西走廊西段的交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肃州,隋仁寿二年(602年)置,大业(605-617)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酒泉郡,乾元元年(758年),仍称肃州,大历元年(766年),陷于吐蕃,唐末,为张议潮归义军政权所辖。五代时,属回鹘势力范围,甘州回鹘牙帐所在地。宋景祐三年(1036年),元昊攻占肃州,置番和郡。

瓜州,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公元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叶,曾属吐蕃,后来又被归义军张氏、曹氏政权所辖。五代时,瓜州实际上为回鹘控制。宋景祐三年(1036年),元昊攻取瓜州。西夏灭亡后,州废。

沙州,十六国前凉置。唐武德五年(622年)置为西沙州,贞观七年(633年)仍为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敦煌郡,乾元元年(758年)仍称沙州。“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五代时,属回鹘。宋景祐三年(1036年),元昊攻占沙州。沙州是西夏西部门户,东西要道上的要冲。

(二)设置监军司

1.西夏监军的分布

监军司为西夏地方军的驻扎地,是具有军事和地方行政双重性质的军区建制。《宋史·夏国传下》载,西夏建国初期,在全国境内设置“左右厢十二监军司:曰左厢神勇、曰石州祥祐、曰宥州嘉宁、曰韦州静塞、曰西寿保泰、曰卓啰和南、曰右厢朝顺、曰甘州甘肃、曰瓜州西平、曰黑水镇燕、曰白马强镇、曰黑山威福。诸军兵总计五十余万”。西夏监军司仿宋朝厢、军建制,元昊嗣位后,整顿西夏军事,将全国兵力分为左右两厢。以黄河为界,河东为左厢,河西为右厢,各立军名,规定驻地。西夏监军司左右厢的划分,具有地理位置与防御职能上的双重因素。其兵力分布与屯驻任务是“自河北至卧啰娘山七万人,以备契丹;河南洪州、白豹、安盐州、罗洛、天都、惟精山等五万人,以备环、庆、镇戎、原州;左厢宥州路五万人,以备鄜、延、麟、府;右厢甘州路三万人,以备西蕃、回纥;贺兰驻兵五万人,灵州五万人,兴庆府七万人为镇守,总三十余万”。从总体上看,左厢六个监军司针对的是北宋、契丹,右厢六个监军司主要针对的是吐蕃、回鹘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

这十二个监军司名称排列有一定方向与顺序,依次为,东边,由远及近,左厢神勇、石州祥祐、宥州嘉宁;南面,由东向西,韦州静塞、西寿保泰;西面,由近及远,卓啰和南、右厢朝顺、甘州甘肃、瓜州西平;北面,由西向东,黑水镇燕、白马强镇、黑山威福。据《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西夏地形图》所标各监军司的位置是:左厢神勇军司,今山西省府谷县屈野河西;石州祥祐军司,驻石州;宥州嘉宁军司,驻宥州;韦州静塞军司,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西寿保泰军司,在萧关城北面;卓啰和南军司,折河(卓啰川)西南;右厢朝顺军司,凉州西北;甘州甘肃军司,驻甘州;黑水镇燕军司,在甘州、肃州的北面,黑河上游,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面;黑山威福军司,内蒙古阴山南、乌加河北。与上述排列基本相符。

西夏立国后,监军司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有增、删、更名、迁移驻地等情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祐四年十二月条载,元昊“置十八监军司,委酋豪分领其众”。夏仁宗天盛年的《天盛律令》卷10与卷17均记载西夏监军司是十七个,即:石州、东院、韦州、南院、西寿、卓啰、西院、沙州、官黑山、北院、年斜、罗庞岭、肃州、瓜州、黑水、北地中、南地中。与前期所置的十二监军司对照,重名的有七个,为石州、韦州、西寿、卓啰、瓜州、黑水、官黑山(即黑山威福军司);中期多十个,为东院、南院、西院、北院、北地中、南地中、沙州、罗庞岭、肃州、年斜;前期多五个,即宥州、左厢神勇、右厢朝顺、甘州甘肃、白马强镇。总计有二十个监军司之名。在监军司的增删、更名、移置的变化中,设置在河西地区的监军司始终存在。

2.右厢监军司

设置在右厢之地的监军司主要有以下几个。

(1)卓啰和南监军司

治所在今永登县境内,地处庄浪河与祁连山地之间,扼守河西走廊东端。庄浪河流域适宜农业,祁连山地畜产丰富。卓啰城又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在今甘肃永登县庄浪河南。永登旧称庄浪县,庄浪即卓啰之转音。因这里地势险要,宜耕宜牧,故在卓啰城设置监军司。西夏初期,祁连山地以西、以南地区是吐蕃的势力范围,《西夏地形图》标卓啰城与吐蕃间有道路相通,卓啰监军司把守吐蕃通往河西的道路。北宋中期开拓熙河路,因宋取熙、河、龛谷、兰州后,卓啰监军司担负防守吐蕃与北宋的军事任务。防线在龛谷(今甘肃榆中县南10公里小康营)、兰州、祁连山以南。金灭北宋后,卓啰监军司又承担对吐蕃与金朝的军事行动,其防线东起今甘肃景泰县,沿黄河西至青海省贵德县,其防区较大,驻军较多,派驻二正、一副、二同判、四习判共九名军事长官。在《天盛律令》第10卷《司序行文门》中,卓啰监军司位于西夏十二监军司中的前列,说明在夏仁孝(1140-1193)时期,它仍然非常重要。

(2)西寿保泰监军司

治所在今靖远东北的柔狼山。柔狼山以西的黄河两岸有会宁、乌兰二关。西寿监军司控制河西至首都兴庆府的水陆交通线,与卓啰监军司相呼应,以防御吐蕃与北宋的进攻。西夏拱化元年(1063年、宋嘉祐八年),吐蕃禹藏花麻因无力抵抗北宋秦州钤辖向宝的进攻,把西使(市)城、兰州一带献给西夏。西使城、兰州自古为军事重镇,西北通青藏高原、河西走廊,东南沿渭水河谷可抵达关中,向北沿祖厉河谷可至会州。西夏拱化四年(1066年、宋治平三年),因疆域南扩,西使城战略地位日显重要,西夏将保泰监军司治所移到这里。西夏大安八年(1081年、宋元丰四年),宋将李宪率军攻占西使(市)城、兰州,西夏疆域收缩,保泰监军司治所又移回到原处。

(3)右厢朝顺监军司

治所西凉府,《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其治所为克夷门(今内蒙乌海市南),宋人《西夏地形图》将其治所标在西凉府,与《宋史·夏国传》记载的监军司顺序相符,故应以宋人地图为准。驻凉州西北永昌城。西凉府位于河西走廊武威绿洲,地处交通要道,西北通甘州回鹘,东南抵兰州,东穿腾格里沙漠可达灵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北凉曾在这里建国,唐朝时是河西节度辖区。唐中期后,这里是吐蕃势力范围。西夏占据凉州后,因其战略地位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升为府,并在这里设置监军司,承担对吐蕃、回鹘的军事行动。由于防区大且重要,驻军较多,派驻二正、一副、二同判、四习判共九名军事长官。在《天盛律令》第10卷《司序行文门》中,西凉府与首都中兴府同属次等司,显示出朝顺监军司具有重要地位。西夏中期,右厢朝顺监军司更名为西院。

(4)甘州甘肃监军司

初期治所甘州,中期移驻肃州,更名为肃州军司。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绿洲,位于河西丝绸之路、青海丝绸之路交汇处,向北沿弱水可至居延海。河西丝绸之路将甘州与西北的肃州,东南的凉州连接起来。甘州农牧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其富庶居河西之冠,因而是河西重镇。十六国时,曾是北凉的都城。唐中后期,甘州被吐蕃占据,五代时,为回鹘据有。元昊攻取甘州后,因这里原是河西回鹘的中心、多民族聚集地,改称镇夷郡,升为宣化府。由于防区小,驻军较少,只派驻一正、一副、二同判、三习判共七名职官。西夏时期,从甘州西南越祁连山扁都口即为河湟吐蕃辖区,甘州西北属黄头回鹘、草头鞑靼的势力范围。甘肃监军司主要备御吐蕃、回鹘。

(5)瓜州西平监军司

治所瓜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西南至祁连山山口。东南与肃州相接。唐代时,玉门关已东移至瓜州城东北,从新玉门关沿莫贺延碛道西北行可抵达伊州(治今新疆哈密市)和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市东40余里高昌故城)。瓜州西平监军司控扼着河西西部的交通要道。唐中叶至五代,瓜州地区先后由吐蕃、张氏、曹氏、回鹘统治,民族成分复杂。由于防区小,驻军较少,只派驻一正、一副、二同判、三习判共七名职官。西夏时,瓜州西北的伊州以西是西州回鹘的领地,南部祁连山以西是草头鞑靼、黄头回鹘的势力范围。瓜州监军司主要防御回鹘与西南诸蕃的侵入。《天盛律令·司序行文门》中将瓜州监军司与黑水监军司排在同一级别。

沙州监军司,驻沙州,前期无,中期增设,派驻二正、一副、二同判、四习判共九名军事长官。主要备御回鹘。

西夏甘肃属地监军司名称,见于安西榆林窟第25窟西夏文题记的还有弥娥州监军司。

西夏监军司增删、更名、移置,反映了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原甘州以西仅一瓜州监军司,为防御回鹘,后增设沙州监军司,并将甘州甘肃监军司西移至肃州。

标签: 地区河西西夏

更多文章

  •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后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后记,时期,甘肃

    《甘肃通史》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自立项、论证、撰写、修定至竣稿,已历时近四年。四年来,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读者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编委会的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各卷作者坚持不懈、尽心竭力,终使这部蕴涵甘肃悠久历史与精萃文化的巨着得以面世,是书即其成果之一。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项大规模的

  • 宋朝福建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福建,行政区划

    福建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东部郡县-太平兴国三年至建炎三年,西部郡县-开宝八年至建炎三年福建路: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太平军,剑州更名南剑州,同年太平军更名兴化军;五年(980)置邵武军;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福建路,治福州,以福州、建州、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邵武军、兴化军来属。

  • 哲宗孟皇后两废三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立,故事,皇后

    哲宗即位几年以后,高太皇太后和向皇太后就考虑怎样给他选一个理想的皇后。太皇太后命有关的人选出了出身高门、聪慧貌美的少女一百多人,让他们进宫,仔细观察,以备选拔。其中的孟氏端庄典雅,性情温顺,容貌更是出众,很得高、向二后的欢心。元祐七年(1092),高太皇太后同向皇太后商量要为哲宗册立皇后,一致认为孟

  • 宋代各级地方机构对矿冶业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地方,宋代,机构

    一、路一州一县三级机构的矿冶业管理权宋代的矿冶业管理,除由逐级专职机构(诸路提点坑冶铸钱司、各矿场监官等)负责外,地方众多其他机构亦加以兼管。在这些兼管机构中,以路一州一县三级机构的兼管最为重要,形成了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地方兼管体系。此外,发运司、提举常平司、经制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等机构的兼管亦在特

  • 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订立屈辱性条约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屈辱性,澶渊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直接关系着中原的安危。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开始,就开始与辽争夺燕云。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国力无法与辽抗衡,就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方针。他曾积极储存钱帛,准备或以赎回的方式收回,或用这笔钱作军费,以武力攻取燕云。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统一北汉后,就亲征伐辽,要乘胜收复燕云。宋军初战时极为

  • 杨万里《伤春》诗作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伤春,杨万里,诗作

    伤春朝代:宋代作者:陈与义原文: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译文及注释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

  • 南宋历史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历史事件,常识

    岳飞抗金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入伍,因作战勇敢,很快升到留守司统制。金兵南下时,岳飞的上司降敌,兵将溃败,岳飞却坚持抗敌,屡败金军。岳飞带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是南宋对金作战的主力和中坚。岳家军以训练严格、赏罚公正、号令严明而闻名

  • 第二节 垂帘听政,后宫风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宫,垂帘听政,第二节

    宋真宗先后有三位皇后,第一位妻子潘氏是名将潘美第八个女儿,在宋真宗即位之前就去世了,后追封为皇后。郭氏是宋真宗第二任妻子,宋真宗即位后封为皇后,景德三年(1006)去世。宋真宗第三位皇后,就是着名的刘皇后。宋真宗去世之后,刘皇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达十余年之久。作为宋代八位摄政皇后之第一人,这位对北宋

  • 这位宦官到处宣称自己是苏东坡的私生子,为什么苏家人不否认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人不,宦官,私生子

    公元1100年,由于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已经六十四岁的一代文豪苏东坡终于等到了离开海南的机会,又经过一连串的升迁,他终于官复原职,可以回京再任朝奉郎。苏东坡兴冲冲的登上了回京之路,虽然他有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是一旦有机会离开岭南,他几乎头也不回的直奔京城。但是,老天爷跟他开了一

  • 金朝皇帝列表,金朝大事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事记,皇帝,金朝

    太祖完颜阿骨打(公元1068年~公元1123年)在位时间:公元1115年~公元1123年曾用年号:收国、天辅谥号: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安葬地:大房山睿陵公元1068年,完颜阿骨打出生。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公元11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