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学家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科学家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41 更新时间:2023/12/10 19:01:59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着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着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联,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沈括,是中国着名的科学家、地理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一定程度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方位发展的全才。这样的一位全才,他与苏轼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接下来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两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所属阵营的角度来看。沈括和苏轼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沈括是新近派,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和重用。苏轼则是守旧派,不太支持王安石的激进变法,与司马光属于同一阵营。

其次,从取得成就的角度来看。苏轼是一代大文豪,天赋异禀,曾经进入朝廷的史馆工作,而沈括也并不逊色,考取进士后也有一段史馆的工作经历,两人曾经成为短暂的同事。

1071年,皇帝派出沈括下访浙江,苏轼作为接访官员与沈括有了再度接触,两人除了公事讨论以外,还进行了文学方面的沟通,沈括回京后将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遍,而这些新作则成为李定等人诬告苏轼的证据,可以说沈括是导致苏轼陷入文字狱的始作俑者。

揭秘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众所周知,中国宋朝发生了一起较大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079年,整个案件历史将近半年的时间,涉案人员不少,那么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种伤害?如何确认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都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作为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乌台诗案是一场由监察御史告发,而后在御史台受审的一个案件,整个案件的始末是这样的。苏轼步入仕途之初,朝廷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新旧两派的长期对峙,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维护守旧派,不赞成变法,并且多次上书宋神宗表明态度,宋神宗并没有给苏轼任何答复,反而是将苏轼一再调任,直至公元1079年三月将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苏轼在上书时作写道“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被御史台们大做文章,认为苏轼在讽刺朝廷,妄自尊大,为了找出更多的证据来指控苏轼,御史台们便遍翻苏轼的作品,从中掐头去尾,进而用来历数苏轼的罪行,并且坚持要处斩苏轼。

苏轼好友王诜知悉后,连续书信告知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派人事先通知哥哥,但苏轼怕连累弟弟没有逃逸,公元1079年八月,苏轼被送至御史台的监狱关押,同月被正式审讯,此案件一直持续至1079年底,苏轼在众人的保举下被释放。

在乌台诗案中,主要受害人有给苏辙报信的王诜、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辙。王诜被削除一切官职,苏轼无端遭受牢狱之灾并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被降职。

揭秘为何叫做乌台诗案

作为闻名古今的“乌台诗案”,实质上跟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及清朝的文字狱并无太多的区别。那么为何叫做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案件?从历史资料中去了解为何叫做乌台诗案,进而帮助更清晰的认识这个案件。从为何叫做乌台诗案这个问题,进一步了解乌台究竟借指什么?

乌台诗案同样也是一场以文字为缘由的案件,这场案件发生的大体背景是苏轼被贬至湖州,为抒发心中郁闷之情,同时为纾解心中怨气一时按捺不住,便写下了“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这样的牢骚话,这句话直接得罪了新派力量,新派势力便借势指责苏轼讽刺朝廷,对“新法”不满,并要求朝廷予以严肃处理,由此便爆发了着名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历史记载是是以地名来进行命名的。那么中国是不是有一个地方叫做乌台呢,遍翻中国地图,并没有发现有乌台这样一个地方,那么乌台诗案的叫法是不是有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里的乌台是用了一个借喻的手法,借指的御史台。那么御史台为何又叫做乌台呢?原因是宋朝的御史台内种植的大树几乎只有一个品种,那便是柏树,乌鸦非常喜爱柏树,常常将自己的家筑巢在柏树上,久而久之人们便用乌台来代替御史台,苏轼因文字而引起的案件,就是在御史台内被关押审理的,所以苏轼的文字狱也被叫做乌台诗案。

标签: 沈括科学家角色

更多文章

  • 欺人欺天复欺己的宋真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欺人,欺天复欺己,真宗

    大宋景德五年,正月的一天,都城汴京晴空万里,风轻云淡,正是一天里最繁忙的时辰。街巷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河道里舟楫往来,帆影幢幢。巍峨森严的皇宫中,也是百官聚集,忙着处理着各自的公文。就在此时,宫门外皇城司的守卒涂荣无意中一回头,忽然大张着嘴巴半晌也说不出话来。原来他竟真真切切地看见,早晨还空无一物

  • “饿死是小”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代表人物,有谁,理学

    北宋的理学当时称为道学,南宋时理学的分化,使得道学之称只适用于南宋理学中的一派。至明代,道学的名称就用得少了,而称为理学。程颢(1032-1085年),后人称为明道先生,他曾历任县主簿、县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镇宁军判官等职。程颐(1033-1107年),后人称为伊川先生,曾任汝州团练推官、京西国

  • 南宋的皇后与皇妃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皇后,皇妃

    高宗二皇后靖康二年汴京破后,徽、钦二宗被俘北去。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于同年五月在南京(河南商上)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高宗的首任皇后是邢氏,开封祥符人,朝请郎邢焕的女儿。高宗为康王时,聘入王府,封嘉国夫人。康王出使,邢氏留居蕃衍宅。金人南犯京师,破汴京,俘获徽

  • 耶律阿保机的故事:巩固统治称帝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故事,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即任汗位后,首先注重了采取措施调整保持契丹各部贵族之间的势力均衡,以稳固自己的统治。首先明令宣布不再是可汗家族的遥辇氏,与耶律氏具有同等的地位,给其以荣宠,消除他们的怨仇。任命人弟迭栗底为夷离堇,在自己手下协助掌管军事大权。又任命耶律辖底担任于越,使其满足,不反对自己。次年阿保机

  • 勘狱平冤仗此行——从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勘狱平冤仗,大宋提刑官,电视剧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热播了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各大媒体也纷纷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誉该剧为精品者有之,斥其为粗制滥造者也有之。剧中塑造的宋慈俨然成了福尔摩斯式的神探,再加上主人公与英姑那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曾引起种种议论。而宋慈在历史上的真面目如何,却是需要厘清的

  • 秦少游娶苏小妹真相:在历史上只是子虚乌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在历史上,子虚乌有,真相

    民间流传关于苏轼之妹苏小妹的故事很多,有关她婚姻的故事更多。有人认为这位才女嫁给了表兄程之才,有人认为这位才女嫁给才子程广、名士柳子玉。在众多的传言中,自古以来被传为佳话的当属嫁给秦少游的说法最为广泛,而且影响也最大,因为在众人眼中,一个是才女,一个是才子,才子与才女的爱情故事历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 宋神宗为什么到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也没,神宗,自己的

    宋神宗受命即位,可谓顺利。但此时大宋王朝国力日衰,内外交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神宗胸怀大志,想通过变法使国富民强,其在位的18年都在进行着改革。然其意志不坚,缺乏雄心大略,变法几经反复,终未能贯彻始终。至其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受命即位立志图新庆历八年(1048)四月戊寅,神宗赵顼生于濮王宫。

  • 北宋名将王德用一生坎坷,只因长得像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名将,长得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王德用的故事。这位倒霉的武将名叫王德用!王将军出身将门,父亲名叫王超,是宋太宗的亲信,官至侍卫马步军都虞候、节度使等高位。凭借父亲的关系,王德用17岁那年,就作为先锋讨伐李继迁(元昊的祖父)。在这场战争中,王德用沉着应战,亲自“斩首十三级”,并掩

  • 邵雍:北宋着名理哲学家,出生时满院乌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乌鸦,北宋,哲学家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邵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但还不是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赵匡胤极可能是被自己的弟弟给弄死的。所以,他不是最牛的。既然不是赵匡胤,那是谁?是岳飞吗?也不是,岳飞虽然是战神,但还不是被秦桧这个大奸臣给弄死了。不是赵匡胤,也不是岳飞,那是蔡京吗?虽然蔡京

  • 第三节 长兄失宠,二哥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第三节,长兄

    宋真宗不是长子,在宋太祖的儿子和赵廷美失去了皇位继承以后,宋太宗首先选定的继承人,也不会是宋真宗。宋真宗当时刚刚被封为韩王,并改名元休。照常理来说,宋太宗的儿子中,首先有望做继承人的自然是长子赵元佐,据说赵元佐长得很像宋太宗,宋太宗也很喜欢他。他的武艺也挺不错,13岁时随宋太宗去打猎,前方出现一只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