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汉卿和元代杂剧概述

关汉卿和元代杂剧概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76 更新时间:2023/12/8 4:23:19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做“元曲四大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就是着名的《窦娥冤》。

关汉卿,号己斋,大都(今北京)人,大约生于13世纪20年代,卒于13世纪末,这个时代是战火频繁的混乱时代,蒙古为了一统天下,连续对金和南宋进行了为时近70年的战争。连年征战,以致于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老百姓陷入了悲惨的境地,文人的命运也同样凄凉。

元朝初年,蒙古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度,文人们失去了进入仕途的阶梯,流行的“九儒十丐”之说,正反映了文人地位之低下。有一部分人既不做蒙古贵族的帮凶,又不当逃遁世事的隐士,而是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无情的抨击,关汉卿就是这一类文人的代表,他借助杂剧这种艺术武器,对黑暗的社会进行尖锐的批判。

关汉卿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里,从小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他既会写诗又会作曲。他特别喜欢杂剧,杂剧是元代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也叫元曲,是在继承宋金的戏曲杂剧、院本和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艺术适应了元代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当时的政治中心大都,也成了杂剧的中心,聚集了一群优秀的剧作家。他们自愿结合的创作组织叫做“书会”,最着名的“玉京书会”就是以关汉卿为核心的杂剧家团体。

大都的杂剧班社拥有许多优秀的演员,他们经常在勾栏(戏园子)演出,关汉卿生活在他们当中,自己还时常粉墨登场,与他配戏的一位着名女演员叫做珠帘秀,原姓朱,人称朱四姐,珠帘秀是她的艺名,她演技精湛,戏路很宽,旦角、生角,演来都很精妙,关汉卿与她有着深挚的情感,曾写过一首以咏“珠帘”为喻的曲子赠她。一次,他俩同台演出《窦娥冤》,珠帘秀扮演窦娥,关汉卿扮演窦娥之父窦天章,两个人的表演真挚感人,每演一场,必让全场的观众唏嘘不已,演出轰动了整个大都城。

长期生活在勾栏和“倡优”之间,使关汉卿对下层社会有着真切的感受,他的许多杂剧作品都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他们所遭凌辱鸣不平,为他们的衔冤屈放悲声,他怀着满腔热情歌颂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本人就是一位极具反抗精神的斗士,他认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挣脱黑暗,在他的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散曲中,他将自己喻为“蒸不烂,煮不熟、搥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所创作的《窦娥冤》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反抗精神。

《窦娥冤》的原型是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传说汉代东海的寡妇周青,为侍奉婆婆矢志不嫁,婆婆为了不连累她,遂自缢而死。其小姑告官,诬嫂以杀人之罪,问官不察,竟判处死。临死之际,孝妇指着身边的竹竿说,如果我无罪,血当沿竿往上倒流。其言果应,而东海地方乃大旱3年,后任官员查问缘由,有于公代为伸冤昭雪,天方降雨。关汉卿在这个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写出了这部古今罕见的悲剧。

《窦娥冤》讲述的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蒙受不白之冤,被官府无端杀害的悲惨故事。剧中的窦娥,原名端云,3岁丧母,其父窦天章是一个穷秀才,因借了放高利贷的蔡婆婆20两银子,无力偿还,被迫将7岁的女儿卖予蔡家为童养媳。窦娥17岁结婚,不料婚后不到两年就夫死守寡,与其婆母相依为命。

蔡婆婆仍以放高利贷为生。医生赛卢医借了她10两银子,本利该20两,数次索取不还。这一天,蔡婆婆亲自上门去讨账。哪知那还不起银子的赛卢医早已心存歹念,想谋财害命。但未得逞,蔡婆婆被张驴儿父子搭救了。张驴儿父子并非善良之辈,当他们知道蔡婆婆家里还有个年轻守寡媳妇时,就威逼她们婆媳俩嫁给他们父子,胆小怕事的蔡婆婆被迫答应了。当蔡婆婆把张驴儿父子领回家,窦娥严辞拒绝了这无理的要求。张驴儿为了得到窦娥,便作计用一碗羊肚汤毒死蔡婆婆。没料到这投了毒的羊肚汤被贪嘴的张驴儿父亲喝了,结果被毒死了。张驴儿又悔又恼,威胁窦娥如不答应婚事,就以杀人罪告到官府。窦娥仍是坚决不从。张驴儿去衙门诬告窦娥害死了父亲,由于贪官受了张驴儿的贿赂,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善良而一贯恪守孝道的窦娥不忍心婆婆受苦,只好含恨屈招。

官府判窦娥死刑。在刑场上,满腔悲愤的窦娥痛斥了天地的昏暗和衙门、地痞的罪恶,并发下了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都洒到白纸上;二要六月飞雪,遮盖她的身体;三要楚州从此大旱三年。行刑之后,这三桩誓愿奇迹般地一一出现了。后来,窦娥的父亲应考得中,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这桩冤案才得以昭雪。

在这部惊心动魂的悲剧中,关汉卿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女子形象,在她的身上寄寓了广大劳动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关汉卿身处的时代,奸臣当道,擅权作恶。权贵们肆无忌禅地掠夺民财,官吏们个个黑了心肝,贪赃枉法,制造种种骇人听闻的冤案。百姓们如俎上之鱼,卖儿鬻女,倾家荡产,而像窦娥一样的蒙冤受屈者不计其数,能像窦娥那样在死后还能平反昭雪的,则罕有其人。关汉卿对此剧结局的安排,既出于对苦难人民的深深同情,也是对所有受苦百姓一种情感上的安慰。

关汉卿还通过其他作品,塑造了另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妇女形象。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金钱池》中的杜蕊娘,《诈妮子》中的燕,都个性鲜明,包蕴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标签: 杂剧

更多文章

  • 蒙古西征之一——成吉思汗征西 蒙古与西方各国一般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

    花刺子模诸战役及初期四大汗国之建立蒙军西征,前后三次,初为成吉思汗征花刺子模。次为拔都征俄罗斯及匈矛利。三为旭烈兀征波斯。史称为蒙古人三次西征。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后,分建窝阔台汗国,及察哈台汗国,封长子术赤于咸海以西。拔都征服俄罗斯及匈矛利,扩建钦察汗国。旭烈兀征服波斯,建立伊儿汗国。蒙古三次西征

  • 元顺帝痛失大元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谜

    当初泰定帝死的时候,太师燕铁木儿与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为他的哥哥嫡长,便又遣使迎立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明宗。明宗即位于和宁的北面,立文宗为皇太子。不料明宗在去往大都当皇帝的路上忽然死了,死因不明,时人怀疑是文宗反悔以后害死的。文宗复了帝位,明宗的皇后八不沙被谗言所害,于是妥欢帖睦尔被流放到

  • 窝阔台简介:如何评价历史上的窝阔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窝阔台(1186-1241),即元太宗。蒙古大汗,又称合罕皇帝。成吉思汗第三子。1229-1241年在位。早年随父征服漠北诸部,参加攻金、西征。西征后受封于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被推为大汗。次年,与弟拖雷分道攻金。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与宋联军灭金。次年,议定分兵西征中亚

  • 第四节 远征大理,凯旋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理

    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令忽必烈率兵远征大理。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后承担的第一次重大军事征伐活动。依照总领漠南军国重事的使命,忽必烈负责经略征伐的目标是整个南部中国。然而,蒙古军对南宋的进攻,因在江淮和四川遭到顽强抵抗而显得举步维艰。阔端大王对叶着的征伐却连连告捷,西藏已逐步划入蒙古军队的控

  • 元朝末年蜀地地方割据政权明氏政权兴衰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政权

    元朝末年,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群雄混战之际,保住了四川百姓的平安,造福了四川百姓,为他们创造了短暂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也许刘邦把四川的天地灵气都用光了,明氏政权最终也没能跨越过蜀道,入主中原。明氏家族的发迹始于明玉珍。明玉珍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与其他农民起义的

  • 蒙古军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欧亚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时候,中亚一带是由花剌子模沙摩诃未统治着(“沙”就是国王的意思)。蒙古建立后,他派使者去拜见成吉思汗,以探听虚实。成吉思汗承认摩诃未为西方的统治者,并说自己为东方的统治者。并说自己为东方的统治者,并约定准许两方做生意。公元1128年发生了讹订刺事件。成吉思汗

  • 揭外籍太监朴不花:竟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

  • 蒙哥汗台州遇飞矢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台州

    平定大理国后,蒙古积极准备攻打南宋,令蒙哥汗苦恼的是首都和林离中原太远,不利于指挥。忽必烈建议他迁都,并替他在醒州滦水的卧龙山,即今内蒙多伦县北方一带,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蒙哥汗巡视后极为满意。这里不仅气候宜人,而且山水如画,不久就正式成为新都。有一次,蒙哥汗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商议怎样伐宋。之后,

  • 他是张无忌原型,父亲是抗元先锋,自己却惨遭朱元璋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他是

    小时候看过《倚天屠龙记》的我们都知道,年轻时候的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皇帝朱元璋,曾经是张无忌明教的一个堂主。而熟悉金庸先生小说的都知道,他一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造武侠小说,所以金庸小说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信的。而现在的文史界中普遍都是承认明教的存在的,而且确实在元末明初时期有过很大影响力。那么,

  • 方国珍是第一个起义的,朱元璋为什么还善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第一个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方国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民起义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