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邵雍是个怎样的人?北宋中期的大儒,安乐窝里的安乐先生

邵雍是个怎样的人?北宋中期的大儒,安乐窝里的安乐先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80 更新时间:2023/12/21 6:10:45

安乐窝里的安乐先生

在北宋中期的大儒中,邵雍是别具风格的一位。国学大师钱穆认为邵雍的风格表现在4个方面,即刻苦力学、豪放不羁、虚心折节和旷达和怡。

年少时的邵雍雄心勃勃,慷慨激昂地希望能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但是也不是一个只说大话的人物,而是能够脚踏实地地读书。他常常是手不释卷,冬不炉,夏不扇。人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邵雍根本不觉得读书有多苦,他说学习要是不感到快乐那简直就不是学习。所以钱穆说他刻苦力学也不完全准确,他是一个主张快乐学习的人。

他还特别讨厌死读书,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主张素质教育。他把那些死记硬背的学问称之为“记问之学”,认为记问之学是不能够成就事业的。他想到古人尚友千古,而自己却没见过世面就很惭愧。于是离开家门,访问名山大川,结交四方英豪。游学数年,思想渐趋成熟,此时他还是一个少年。

30岁的时候,邵雍的母亲去世了。邵雍在家守丧,侍奉父亲,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孝道。不过这一年对邵雍的一生至关重要,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奇人李之才。这李之才是何许人也?原来他是道教大师陈抟的三传弟子,精通周易数术。当时他在此地当县令,听说邵雍志向远大且才华出众,便把他找来。邵雍为其学问折服,拜李之才为师。李之才先教他物理之学,再教他性命之学,并且将从陈抟那里秘传的《先天图》也传授与他。邵雍对老师毕恭毕敬,潜心向学。

邵雍跟随李之才学习的时候,那种勤奋劲真是让人感动。他的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于是他就在做菜的时候不放油,用菜油点灯看书。在邵雍跟随李之才学习的第6年,李之才去世了。但是邵雍已经掌握了求学门径,从此开始了他独自钻研之路。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在周易的研究上,3年时间里他没有在床上睡过觉。而是昼夜危坐,思索易学的奥妙。

在邵雍39岁那年他举家迁到了洛阳,洛阳是当时的学术中心。邵雍最先居住在天宫寺里,并在这设馆教学。由于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幽默的语言,以及和善的风格,所以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学子前来聆听他的教诲。其中不乏新科状元及达官贵人,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名动四方。到了他52岁的时候,他的朋友们为其修建了安乐窝,从此他在安乐窝中度过了人生的后16年。

要说为邵雍建安乐窝的这些朋友,那来头可就大了。这安乐窝有地、有园,还有庄。那地契是属于司马光的,园契是富弼的,庄契是王拱辰的。这3个人都位列宰相,这个窝的级别确实是够高的。

安乐窝中的岁月是邵雍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有这么多达官贵人朋友,免不了推荐他去做官。朝廷也不断地下诏荐举隐逸,邵雍经常被推荐,但他都一一回绝了。他曾在一首谢绝朋友的诗中写道:

平生不做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断送落花安用雨,装添旧物岂须春。

幸逢舜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

六十病夫宜揣分,监司何用苦开陈。

其实安乐窝中的岁月那是神仙般的生活,他哪里会去那官场上受尔我诈钩心斗角的煎熬。安乐窝中有4件宝物最让他快乐,那就是着书、饮酒、焚香和吟诗。他在《安乐窝中四长吟》中写道:

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

一篇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

一炷香清冲宇泰,一罇酒美湛天真。

太平自庆何多也,唯愿君王寿万春。

“一编诗”指的是他的《击壤集》,“一部书”指的是《皇极经世》。他快活得实在是不得了,所谓“俯仰之间俱是乐,任他人道似神仙”。

不过他也不是老待在安乐窝中,他时不时地出出游。让人推着小车,每到一户人家,那家人必定是倒屣相迎。即便就是那些儿童奴婢都把他奉为上尊,家中的子弟都争相拿出酒具,问他想要什么。而且都对其极为尊敬,不称呼他的姓,只说“咱家先生来了”!

皇帝有宫殿,出门在外时有行宫;邵雍居家有安乐窝,出去了就有“行窝”。当时洛阳有12个大富豪,仿照安乐窝给邵雍建别墅,随时准备邵雍的驾临。邵雍到了行窝,和那家里人关系非常融洽。妯娌姑嫂及婢妾之间往往免不了有些矛盾,有时还闹得不可开交。邵雍一去他们就向其陈述,邵雍三言两语之间就把矛盾化解了。而且是人人欢心,于是美味佳肴都给他呈上来。邵雍在一家宴饮几天之后,再到下一家去排忧解难并宴会畅饮。邵雍自己有诗说:

喜醉岂无千日酒,惜冬还有四时花。

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

那么大的洛阳城,邵雍每到一地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其受追捧的程度恐怕不亚于今天的歌星影星。后来邵雍去世了,有人在诗中无限感叹道:“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可见邵雍的魅力,也可见当时的社会风尚。

邵雍最重要的着作是《皇极经世书》,他通过数字来把握宇宙的本质。他认为30年为一世,12世为一运,30运为一会,12会为一元。因此一元就是129600年。但是元还不是宇宙的最大周期,还有元之元,就是129600元。每满一元的时候,就是满了129600年。旧的天地毁灭,新的天地产生。而满一个元之元的时候,宇宙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穷则变,变则生,生而无穷”,宇宙就是这样无限变化的。

当邵雍病危的时候,他的老朋友们都去看他。作为一代哲人,他最后的言论值得我们去品味。

邵雍对司马光说:“我要经历一次生命的转化了”。

司马光说:“先生不至于此吧。”

邵雍说:“生死不过一种平常的事罢了。”

张载问:“先生相信推命吗?我为你推一次。”

邵雍说:“要是说天命的话,我已经知道了;世俗所讲的命,我不知道。”

张载说:“先生既然已知天命,还有什么可说呢。”

程颢说:“先生到了现在这个样子,他人也是无能为力,希望先生自己主张一下身后的事情吧。”

邵雍说:“我一生学道,怎么会不知道呢?不过也实在没什么主张。”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用大字写了一首诗:

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

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

俯仰天地间,浩然无所愧。

邵雍死后,官方给予了追封和抚恤,并赐谥“康节”。而在民间,他的事迹流传越来越广,也越来越神,最后竟被描绘为一个有着超现实能力的大预言家。据说他的《梅花诗》预测了北宋之后1000年的历史,这当然有点荒谬的成分在里面了。

不过邵雍留给人们最深刻的记忆还是他那“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的胸襟眼界,上下古今,吞吐六合,唯有神仙一样的人物才能有这般气魄吧。

标签: 大儒安乐的人

更多文章

  • 宋朝的疑案——“斧声烛影”之谜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烛影,疑案

    汉字中的“弑”,专用于卑者对尊者的杀害。臣下把皇帝杀掉了,子女把父母弄死了,要用准确的汉语来表达,就得用“弑”。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登上龙位的帝王达三百多位,被“弑”掉的数量不少。因此,这个“弑”字,在汉语系统里,便和“朕”、“陛下”、“寡人”、“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一样,成了最高统治者的专

  • 《宋史论稿》四、试论宋初武将精神面貌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史,武将,试论

    摘要:北宋在国防上长期被动挨打,以“积弱”闻名于史,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当时武将萎靡、怯懦的精神状态有关。而北宋将领消极精神状态的产生,则要追溯到宋朝开国时期的有关政策。正是在宋初统治者,特别是宋太宗的刻意打击、压制之下,原本强悍的武将群体在精神上逐渐发生了巨变,并由此对国防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北宋

  • 历史揭秘:着名词人为什么柳永又叫柳三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又叫,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贾似道是个怎么样的人?误国殃民的贾似道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是个,的人,误国殃民

    贾似道,浙江台州人,南宋末年误国权奸。他少年落魄,整天游荡,饮酒赌博,不务正业。后来依靠父荫,当了个嘉兴司仓(掌管仓库)的小官。他的姐姐被选入宫中,成为宋理宗宠爱的贵妃后,贾似道当上了“国舅”,从此官运亨通。在1234年以后的几年当中,贾似道被陆续提拔为籍田令、太常丞、军器监

  • 宋代矿场的生产规模及岁课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代,矿场,规模

    (一)矿场的生产单位与生产规模宋代矿产区的生产单位名称多样,有“监”、“冶”、“务”、“场”、“坑”等等,这些产区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十人、数百人进行劳作,最大的可以达到十万人

  • 宋朝成都府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成都,行政区划

    成都府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乾德三年至绍兴三年成都府路:乾德四年(966)镇静军更名永安军;太平兴国三年(978)永安军更名永康军;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西川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

  • 王巩被流放蛮荒五年,他的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年,他的,蛮荒

    王巩被流放蛮荒五年,为何反而更加年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宋的王巩被流放蛮荒五年,生还后反而“黑发如漆”、“面如红玉”,让苏轼非常惊异,他有什么保养的秘方?王巩是苏轼的好朋友,字定国,号清虚居士,是北宋的诗人、画家,喜欢上书议论朝政。苏轼由于写了一些发牢骚的奏折,被认定为讥讽朝廷,关

  • 宋光宗为什么下台?被赶下台的宋光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光

    父子离心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太上皇、高宗赵构去世,孝宗赵眘为表孝心决定守孝三年。后来在众大臣的极力劝谏下,孝宗才勉强离开高宗灵柩去朝中听政。时间不长,倍感厌烦的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自己则专心守孝。因为孝宗觉得禅位给规规矩矩的赵惇,自己可以安心地做太上皇。但他把想法一说出来,就遭到知枢密院事黄

  • 大唐名相姚崇宋璟和房玄龄齐名,为什么在任都不超四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四年,大唐,都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大唐名相姚崇和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姚崇与宋璟是大唐名相,开创开元盛世的功臣。他二人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合称“唐朝四大贤相”。他们是公认的封建时代宰相的楷模,大臣的榜样。姚崇宋璟他二人与房谋杜断不同,并非同时在任,而是一先一后。开元元年十月,姚崇拜相,开元四年闰十二月

  • 哲宗赵煦大事记,赵煦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哲宗赵煦,大事记,生平简介

    哲宗赵煦(公元1076年~公元1100年)在位时间: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曾用年号:元祜、绍圣、元符谥号:宪元迹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帝庙号:哲宗安葬地:永泰陵公元1076年,宋神宗赵项第六子赵煦出生。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因赵煦年幼,朝政均由祖母高太后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