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生母之谜:狸猫换太子

宋仁宗生母之谜:狸猫换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43 更新时间:2023/12/17 1:39:41

看过京戏《狸猫换太子》的人都熟悉这样的一个情节:开封府尹包拯有一天外出巡察,行至途中,忽然一阵狂风将他的帽子吹落。包拯抬头一看,天气爽朗,为什么怪风突起?心想这风来得如此蹊跷,必有原因,就跟着帽子滚动的方向往前走。帽子被吹向了一座破窑,包拯紧追不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衫褴缕破旧,面黄肌瘦,但包拯从妇人的眼光中发现她并不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很有大家贵妇风范。老妇人一看来的就是人称“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双眼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一声“包卿”,把思想准备不足的包拯叫懵了,因为哪有老百姓这样叫当官的?

包拯仔细问过,才知这老妇人很有来历,原来她就是当今天子宋仁宗的亲生母亲,也就是真宗皇帝的宸妃。由于当年她生下小皇子后,遭人陷害,不但将孩子抱走,还说是生下了一个怪胎妖孽,连自己的命也要保不住。多亏宫女们冒死相救,才逃出深宫,隐姓埋名一直到今天。一个当今皇上的母亲,却从没享受过皇太后的一丝待遇,实在是可怜极了。包拯开始以为老妇人在说糊话,但当老妇人拿出当年真宗皇帝留给她的玉佩时,才知老妇并没有瞎讲。于是命人将她带回开封,并想办法让她与仁宗见面,最后二人相认,当年陷害她的恶人受到了惩罚。

这个故事虽然是文学作品,虚构的比重很大,结局相当完满,但这个故事的总体构架却有许多是依据了历史真实。历史上的宋仁宗,早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实是另有其人。那么,仁宗的生母是谁?这又是一个历史之谜吗?

仁宗自小长大到被真宗立为太子,一直以为章献刘皇后是自己的母亲。从天禧四年(1020)开始,真宗疾病缠身,国家政务都在内宫裁决,这其中的许多奏章实际上是刘皇后代批的。宰相寇准见此情形,与一些大臣秘密商议请皇太子监国,其谋很快漏泄,寇准因此罢相。乾兴元年(1022),真宗死,仁宗即位,根据真宗遗诏,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因仁宗年幼,军国重事一般都要由皇太后决断处分。从此,仁宗与皇太后每五日一到承明殿上朝,仁宗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听政。

明道二年(1033),皇太后病逝,是年六十五岁。同年仁宗亲政。

说句实话,皇太后对仁宗的确关爱有加。听政后,她时常命近臣名儒为仁宗讲习经史,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政治能力。一些谄谀小人一再力劝皇太后仿武则天故事,皇太后朗声说:“我不想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情。”宋朝的政权也就这样一直在赵氏的手中。因此当太后死后,仁宗十分伤心,悲号痛哭,茶饭不香。这时,有人看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劝他说:“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只见仁宗突然止哭,目瞪口呆。

仁宗的生母据《宋史》记载,姓李,最初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妃子,而是宋真宗刘德妃的侍女。她生得端庄,言语不多。刘德妃在郭皇后逝世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没有儿子,于是刘皇后将自己的李姓侍女推荐给真宗,没有多少时间李氏就怀孕了。生下仁宗后,李氏进为才人,后来又进为婉仪。地位的升高对李婉仪来说并不算是好事,因为她失去了对儿子的所有权,还在襁褓中的仁宗被刘皇后抱走了,让杨淑妃具体负责小孩子的养育,而李婉仪从此不能再接近孩子。仁宗被立为太子,接着又继位成为天子,刘太后大权在握,李婉仪只能在后宫默默地与先朝众嫔御一起,遥祝自己儿子生活幸福,却不敢向任何人表露出一丝自己才是皇太后的意思,只能把对儿子的思念强忍在心里。蒙在鼓里的仁宗一直以为自己是刘太后生的,亲切地称呼她为大孃孃,称自小把自己抚养大的杨淑妃为小孃孃。直到刘太后死,仁宗与她的感情一直很融洽。

明道元年(1032),李婉仪病重,刘太后考虑到自己也即将走完人生,所以宣布李婉仪进位宸妃。不久宸妃病逝,享年仅四十六岁。起初刘太后准备用一般宫人的礼仪置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提醒她应该从厚。因为二人交谈时仁宗也在场,刘太后十分担心,生怕仁宗会发现其中的秘密,遂将吕宰相叫到自己的帘下,轻声地与他商量。太后怒道:“一个宫女死了,你提出要厚葬,是否想离间我们母子俩的关系?”吕夷简不慌不忙地回答:“太后如果考虑到刘氏后代的因素,丧事就应该从厚。”吕夷简的话提醒了刘太后:是啊,万一日后仁宗得知自己的身世,想想丧礼如此草草了事,活着没有沾到儿子的光,死了也没有得到礼遇,一定会怨恨自己的,一生气,说不定会迁怒我们刘家,于是马上令人以一品之礼葬宸妃。吕夷简是个政治经验极为丰富的宰相,又密令经办人员以皇后规格置办服饰,用水银宝棺。他对不能理解此事的经办人员说:“不要日后说我没有提醒过你们。”

如今刘太后刚死,当有人对仁宗说亲生母亲另有其人,仁宗一下子如何接受得了?仁宗听到自己的身世如此复杂,生母生活如此痛苦,不由得埋头恸哭,身体极为虚弱,连续几天不视朝。之后又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章懿。他亲自来到殡葬之处祭告,表达哀思。想想自己母亲仅四十六岁就故世了,外面又传言是被刘太后害死的,仁宗内心一横就派兵包围了刘氏府第。仁宗看着众人将坟墓打开,运到奉先寺,开棺材,只见宸妃面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制,并没有鸩杀的痕迹,仁宗才知传言并不准确;于是下令撤去刘府围兵,在章献刘太后灵前焚香泣告,从此更加崇敬刘太后。

知道自己母亲后,仁宗一心想弥补生身之恩,遂对李氏家族十分关心,赐赉很厚。他多次擢升太后之弟李用和的官职,还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补偿对母亲的愧疚。

仁宗终于知道了自已是谁的儿子,但这又有何用?活着的时候不能与母亲相见,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这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标签: 之谜太子生母

更多文章

  • 宋仁宗赵祯临终懊丧没有子嗣来继承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子嗣,懊丧,神器

    赵祯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旧病复发,三月里就已经不见起色了。御医宋安道等人尽心诊治无效,均被贬官。以医术闻名的地方官孙兆、单骧等被召到宫中,也宣称回天无力。宋仁宗只能等死。弥留之际,他对自己的一生有诸多感叹,但最为懊丧的莫过于没有子嗣,竟无人来继承神器。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父皇宋真宗,

  • 沈括为何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历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人物,整部

    提起沈括,大家可能仅限于听说过,对于其他方面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说到《梦溪笔谈》,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大家应该就恍然大悟了吧。对,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个对中国科学史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那么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沈括古代画像沈括是我国古代北宋人,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沈括

  • 邵雍是个怎样的人?北宋中期的大儒,安乐窝里的安乐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儒,安乐,的人

    安乐窝里的安乐先生在北宋中期的大儒中,邵雍是别具风格的一位。国学大师钱穆认为邵雍的风格表现在4个方面,即刻苦力学、豪放不羁、虚心折节和旷达和怡。年少时的邵雍雄心勃勃,慷慨激昂地希望能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但是也不是一个只说大话的人物,而是能够脚踏实地地读书。他常常是手不释卷,冬不炉,夏不扇。人们常

  • 宋朝的疑案——“斧声烛影”之谜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烛影,疑案

    汉字中的“弑”,专用于卑者对尊者的杀害。臣下把皇帝杀掉了,子女把父母弄死了,要用准确的汉语来表达,就得用“弑”。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登上龙位的帝王达三百多位,被“弑”掉的数量不少。因此,这个“弑”字,在汉语系统里,便和“朕”、“陛下”、“寡人”、“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一样,成了最高统治者的专

  • 《宋史论稿》四、试论宋初武将精神面貌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史,武将,试论

    摘要:北宋在国防上长期被动挨打,以“积弱”闻名于史,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当时武将萎靡、怯懦的精神状态有关。而北宋将领消极精神状态的产生,则要追溯到宋朝开国时期的有关政策。正是在宋初统治者,特别是宋太宗的刻意打击、压制之下,原本强悍的武将群体在精神上逐渐发生了巨变,并由此对国防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北宋

  • 历史揭秘:着名词人为什么柳永又叫柳三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又叫,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贾似道是个怎么样的人?误国殃民的贾似道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是个,的人,误国殃民

    贾似道,浙江台州人,南宋末年误国权奸。他少年落魄,整天游荡,饮酒赌博,不务正业。后来依靠父荫,当了个嘉兴司仓(掌管仓库)的小官。他的姐姐被选入宫中,成为宋理宗宠爱的贵妃后,贾似道当上了“国舅”,从此官运亨通。在1234年以后的几年当中,贾似道被陆续提拔为籍田令、太常丞、军器监

  • 宋代矿场的生产规模及岁课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代,矿场,规模

    (一)矿场的生产单位与生产规模宋代矿产区的生产单位名称多样,有“监”、“冶”、“务”、“场”、“坑”等等,这些产区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十人、数百人进行劳作,最大的可以达到十万人

  • 宋朝成都府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成都,行政区划

    成都府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乾德三年至绍兴三年成都府路:乾德四年(966)镇静军更名永安军;太平兴国三年(978)永安军更名永康军;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西川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

  • 王巩被流放蛮荒五年,他的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年,他的,蛮荒

    王巩被流放蛮荒五年,为何反而更加年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宋的王巩被流放蛮荒五年,生还后反而“黑发如漆”、“面如红玉”,让苏轼非常惊异,他有什么保养的秘方?王巩是苏轼的好朋友,字定国,号清虚居士,是北宋的诗人、画家,喜欢上书议论朝政。苏轼由于写了一些发牢骚的奏折,被认定为讥讽朝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