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大清第一炒作高手”是怎样自抬身价的?

论“大清第一炒作高手”是怎样自抬身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81 更新时间:2023/12/23 19:16:31

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炒作无处不在。实际上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古人也是非常注重炒作的,唐代杜甫,他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炒作高手。他这一生多次为李白写诗数十首,以表示自己和名人非一般的关系,然而李白却只回了他一首打油诗。

到晚清之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谈,好论时事、兵事、外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风盛极一时。但这些手法在一个人眼里,却只是小儿科,他就是左宗棠如果要评“大清第一炒作高手”的话,非左宗棠莫属。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要想出名早,最好的办法是有“故事”,左公恰恰是这样的人。

早在学生时期,左宗棠就“好大言,每成一艺,辄先自诧”。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我欣赏一番:怎么写得这么好,难道真的是我写的吗?联系到后来左宗棠到军机处上班,读到李鸿章的奏折时,“每展阅一页,每因海防之事而递及西陲之事,自誉措施妙不容口,几忘其为议此折者,甚至拍案大笑,声震旁室。明日复阅一叶(页),则复如此……凡议半月,而全疏尚未阅毕”,读一页即故意拍案大笑,半个月都没读完,此情形和学生时代如出一辙。

成年后的左宗棠,更是擅长“编故事”。

第一个故事,道光十年(1830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丁忧回湘,当时年仅18岁名不见经传的“农村知识青年”左宗棠拜访他,贺为左之才气所惊,“以国士相待”,与左盘旋多日,谈诗论文,还亲自在书架前爬上爬下,挑选自己的藏书借给左看。

此事载于《左文襄公年谱》,问题是二人见面的事,其他人并不在场,如何佐证?极有可能是左公自己创作或传播出来的。贺长龄是晚清的大学者,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的老师,他非常喜爱左宗棠,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也仅此而已。

第二个故事,道光十七年(1837年),回家省亲的两江总督陶澍见到20多岁的举人左宗棠,“一见目为奇才”,“竟夕倾谈,相与订交而别”。不久又和他订下了儿女亲家。

这个故事较之前一个更是“别有用心”。陶澍爱才,左宗棠得知陶大人回乡必经醴陵,故而事先写下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上联“印心石”隐含了陶澍一个引以为豪的故事,看到此联,自然心花怒放,引为知音;下联更赤裸裸地拍了陶大人一记马屁。总之,一副对联击中了一个传统士大夫官僚的软肋,竟然不顾年龄和辈分悬殊,与之结为亲家。

第三个故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云贵总督林则徐在回家途中,因为闻悉左的大名,特意邀左到湘江边一叙。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宴谈达曙乃别”。其实,林则徐见左宗棠,并非“闻听”其大名,而是缘于陶澍。陶、林二人关系不浅,左又是陶的亲家,陶在信中早已向林大人介绍过许多故事。左公拜见林大人,也是因为陶亲家的授意。林大人乐得给陶公一个面子,自然不惜美言。

那么,三个故事都聚焦在左宗棠的“奇才”上,此时的左公到底露出过什么奇才来?后人很难晓得。凭常识判断,无非是左宗棠的口才,至于诗文之才左公显然不如李鸿章,至今不见左公留有名诗文。至于其它才能,凭初识的一面应该难以判断。

为了抬高故事中的人物,左宗棠也毫不吝惜地抬举他见过的名人,如林则徐在左宗棠心目中被视为“天人”。更关键的是,这些故事一般限于二人交往之间,外人之所以得知,无非是当事人的对外传播。于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反正都变成了故事。对此,《清史稿》中说得直白:“(左公)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还有一个经典段子,说的是长沙发生“劣幕事件”,左宗棠被人告发,受到追查,有个叫潘祖荫的大臣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更是将左公抬到天上。

潘祖荫的一道奏折果真如此管用吗?非也,左宗棠之所以被赦,完全得益于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等人的保救。而潘祖荫这句话或许是真的,却未见载于《清史稿》,倒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其所以流布者,无非是左公有意炒作,这与左公“喜为壮语惊人”的秉性极为相得。因此,当左宗棠后来抹杀曾国藩的救命之恩,即令时人感觉不公,为之抱不平。

左公擅长炒作,其手法其实很容易一眼看穿。比如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三顾茅庐,“制军于军谋一切,专委之我;又各州县公事票,皆我一手批答”等话语,都出自于左公书信。好在几任湖南巡抚都还大度,否则这些话将一介地方大员置于何地?

左宗棠有才有谋不假,但他的为人识人实在有待商榷。他攀附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人,固然能依托他们之大名成就自己的名气,但这些人对他事业并无帮助。相反,他瞧不起的“才具稍欠开展”的曾侍郎,才是他真正的伯乐、恩主。

曾国藩对此看得很清楚,晚年他曾对幕僚赵烈文说:“左季高喜出格恭维。凡人能屈体已甚者,多蒙不次之赏。此中素叵测而又善受人欺如此。”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今天的历史小故事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点击本站来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标签: 是怎样

更多文章

  • 唐朝奇事:公主做了一个梦就死了,官方称她是用了不该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死了

    在唐代,一位郡主生了怪病而死,结果皇上把怨恨撒在二十几位就医的御医手上,最终这群御医全被砍头,她们的亲人也因而而死。被祸害的不仅是御医们,也有朝庙堂为御医求情的大臣们,皇上一怒之下,贬的贬,杀的杀,居然超过了百余之多。那位宠女入魔的皇上就是说唐懿宗李凗,那位生病而亡的郡主就是说同昌公主。唐懿宗还没有

  • 魏徵病死,为何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上,贞观十六年(642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习德行和术业,魏王李泰的宠爱一天天增长,朝廷内外众官,都有些疑虑和议论。李世民听到后很厌恶这些议论,对侍臣说:“当今朝臣忠诚正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徵,我派他辅佐皇太子,用这杜绝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魏徵自称有病推辞,

  • 唐朝后期为何要用番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要用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是着名王朝,更是一个喜欢任用蕃将的王朝。所谓蕃将就是以突厥、高句丽为代表的“外族”将领。这些蕃将的代表人物安禄山还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极大伤害。然而唐廷在这之后仍旧信任沙陀将领李克用等蕃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唐朝真就不长记性?其实有三点重要

  • 这位天可汗对历史贡献无人能及,可就是儿子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可汗

    南北朝时,北齐、北周对立,各送重赂求突厥援助,所以,突厥日益骄横。公元581年,杨坚即位,决定不给突厥礼物,采用分化打击策略应对突厥,突厥怀恨在心,有心想给隋朝一个下马威。于是,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尽起本部兵十余万及所属四可汗兵共四十万人大举侵入长城。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兵深入武威、天水、延安

  • 此女被六位皇帝宠幸:48岁竟征服了33岁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有位奇女子,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历史上有好几名萧姓皇后太后很有名,隋炀帝的萧皇后是其中一位。萧皇后一生经历六次婚姻,每次都嫁给皇帝。第一次婚姻:嫁给隋炀帝萧皇后嫁给杨广时,杨广只是晋王。那时的杨广没像后来那样残暴,加上孝顺且聪明,深得隋文帝杨坚信任。这是他后来被立为太子的重要原因。仁寿四年,隋

  • 李世民有2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其中1件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下落不明

    唐太宗李世民,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提笔定江山,开创一代盛世,堪称千古明君之一。虽然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留下难以磨灭的污点,但对平民百姓而言,李世民上位,并不是一件坏事,因此可说瑕不掩瑜。史书记载,李世民贵为王储,却悍勇绝伦,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手中大羽箭威震四方,给许多人留下了赳赳武夫的形象,其实

  • 揭唐太宗李世民:其制造的四大冤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冤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不可否认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

  • 唐宪宗李纯独爱青楼歌妓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青楼

    帝王档案李纯:806年-820年在位,顺宗李诵长子,性格刚明果断。宦官逼李诵退位后,立他为帝。在位15年,唐代中后期最有作为、最有闪光点的一位皇帝。在形式上将唐帝国重归一统,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审时度势,一改前朝对藩镇妥协的政策,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可惜将军权交给了宦官

  • 唐代都有哪些状元?唐朝状元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状元

    【孙伏伽】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状元。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

  • 张巡简介:以不到一万的兵力坚守九月,杀敌十二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兵力

    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唐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州(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年(757),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直到战死。安禄山攻占洛阳以后,当了“大燕皇帝”。派一部分叛军向东面和南路进攻,想要占领江淮地区和江汉地区。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