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靖奇袭阴山,各族尊称李世民“天可汗”

李靖奇袭阴山,各族尊称李世民“天可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20 3:20:37

唐太宗即位初期,中原战事虽然结束,但西边边境上还很不安定。特别是东突厥,当时势力还很强大,成为唐朝主要的威胁。太原起兵以后,唐高祖一心对付隋朝,只好靠妥协办法,维持了和东突厥的和好关系,但东突厥贵族仍旧不断侵扰唐朝境界,致使边疆地方不得安宁。

唐太宗即位不满一月,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率领人马十多万,一直打到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边。颉利以为唐太宗刚即位,未必敢抵抗,他先派出使者进长安城见唐太宗,扬言突厥兵一百万,马上开到。唐太宗胆略过人,他不理颉利的威胁,把使者扣押起来。他先布置长安的唐军摆开阵势。接着,又亲自带了房玄龄等六名将领,骑马到渭水边的便桥,指名要颉利出来,隔河对话。

颉利听说使者被扣,已经有点吃惊;再看到太宗亲自上阵,后面唐军旌旗招展,军容整齐,不禁害怕起来。他带着突厥将领在渭水对岸,下马拜见太宗。

唐太宗隔着渭水对颉利说:“我们两家早已订立盟约,几年来也没有少给你们金帛,为什么要背信弃义,带兵进犯?”颉利被责备得无话可说,表示愿意讲和。过了两天。双方在便桥上订立盟约。接着,颉利就退兵了。

从这以后,唐太宗加紧训练将士,每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他跟将士们说:“外敌进犯,这是常有的事,并不可怕。怕只怕边境稍为安定,人就贪图安逸,忘记战争,敌人来了就抵挡不了。从现在起,平时我做老师,教你们弓箭;战时我当将帅,带领你们抵抗敌人。”

经过唐太宗的鼓励,将士专心练武,不出几年,就训练出一批精锐军队。

第二年,北方下了一场大雪。东突厥的牲畜死了不少。大漠以北发生饥荒。颉利可汗加紧对其他部族的压迫,又引起各部族的反抗。颉利派他的堂兄弟突利去镇压,被打得大败。突利逃回去后,被颉利责打一通。两人因此翻了脸,突利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抓住这个时机,派出李靖,徐世绩等四名大将率领大军十多万,由李靖统率,分路出击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军事家,精通兵法。他在隋朝末年归附唐朝,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立了不少战功。

公元630年,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趁颉利不防备,连夜进军,逼近突厥营地。颉利毫无防备,发现唐军突然出现,大惊失色。将士们也慌了手脚,说:“这次一定是唐朝发动全国兵力来了,要不然,李靖怎敢孤军深入呢?”

还没有到唐军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李靖又派间谍混进突厥内部活动,说服颉利一个心腹将领投降。颉利一看形势不妙,就偷偷逃跑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胜回朝,唐太宗十分高兴,说:“从前汉朝李陵带兵五千,结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虏;现在你以三千轻骑深入敌人后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事啊!”

李靖居功不自傲,他密切关注着边疆安危。

颉利逃到阴山以北,怕唐军继续追赶,派使者到长安求和,还说要亲自朝见。唐太宗一面派唐俭到突厥,表示安抚;另一方面又命令李靖带兵前去察看颉利的动静。

李靖领兵到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绩会师。两个人商量对策。李靖说:“颉利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手下人马不少。如果让他逃跑,以后我们再要追他,就很困难了。我们只要选一万精兵,带二十天粮,跟踪袭击,一定能把颉利活捉住。”徐世绩也赞成这个意见。两支军队就向阴山进发。

颉利可汗求和实际上只是缓兵之计,想等草青马肥季节来到,再逃到漠北。他看到唐俭来到,以为唐太宗中了他的计,暗暗高兴,防备也自然松懈下来。

当天晚上,李靖和徐世绩率领唐军到了阴山,命令部将苏定方率领二百名轻骑,冒着夜雾悄悄进军。到突厥前哨发现唐军的时候,唐军离开颉利营帐只有七里地了。颉利得知唐军骑兵来到,赶快找唐俭,唐俭已经瞅机会脱身回到唐营。颉利慌忙骑上他的千里马逃走。李靖指挥唐军追杀,突厥兵没有主帅,乱成一团。唐军歼灭突厥兵一万多,还俘获大批俘虏和牲畜。颉利东奔西逃,最后带着几个亲兵躲在荒山里,被他的部下抓住后交给唐军,后来被押送到长安。一度很强大的东突厥灭亡了。唐太宗并没有杀死俘虏。在东突厥原地设立了都督府,让突厥贵族担任都督,由他们管理突厥各部。

这次胜利,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这一年,回纥等各族首领一起来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拥护唐太宗为他们的共同首领,尊称他是“天可汗”。

标签: 阴山

更多文章

  • 唐代中州民众信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州

    1.佛教:唐代中州是佛教圣地。李世民曾得到嵩岳寺僧的救助,故对嵩山佛寺给予丰厚的赏赐,并造石像刻字记载此事。《全唐文补编》卷一“大海寺造像记”载:郑州刺史男李世民,遏染时患,比闻大海寺有双王像,治病有验,故就寺礼拜。其患乃除。便于此寺愿造弥勒像一铺,其像乃□丹青之妙饬,穷巧伎

  • 【唐朝·上官婉儿】从梅花少女到女尚书的蜕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尚书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

  • 此女被六位皇帝宠幸 48岁征服了33岁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有位奇女子,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历史上有好几名萧姓皇后太后很有名,隋炀帝的萧皇后是其中一位。萧皇后一生经历六次婚姻,每次都嫁给皇帝。第一次婚姻:嫁给隋炀帝萧皇后嫁给杨广时,杨广只是晋王。那时的杨广没像后来那样残暴,加上孝顺且聪明,深得隋文帝杨坚信任。这是他后来被立为太子的重要原因。仁寿四年,隋

  • 《别样晚唐史》第五篇 长庆二年春_第十四章 谁是主人谁是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谁是

    ——卢龙复叛始末……又一次来到这里了。不可知且不可抗拒的力量引领着卢龙节度使刘总,在邈远而陌生的空间中蹀躞前行,一直走进多年前一个静谧的中午。那时,那里,灿烂到极致的正午阳光被父亲寝帐的缝隙分割成一片又一片。片状的阳光,还有阳光中飞舞的无数细微的尘埃,布满了整个空间。每一粒浮尘,都是一句无来由的痁语

  • 文宗李昂大事年表,文宗李昂一生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宗

    文宗李昂(公元809年~公元840年)在位时间:公元826年~公元840年曾用年号:宝历、太和、开成谥号:元圣昭献皇帝庙号:文宗安葬地:章陵公元809年,唐穆宗第二子李昂出生,原名李涵。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18年,横海留

  • 【唐朝·李商隐】隐晦诗歌留下无限遐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隐晦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着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 3、天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可汗

    “可汗”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首领的称号,相当于中原地区的皇帝。“天可汗”作为一种称号,始于唐太宗李世民,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这与唐初李世民君臣励精图治的文治武功密切相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国内局势尚不稳定,东突厥颉利可汗乘此机会亲率十万大军,

  • 大唐探秘:为什么李世民可以堪称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唐

    话说,在我们中国古代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唐皇帝李世民作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曾经受到过万人的景仰,甚至,有很多人还将他称为“千古一帝”。那么,这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老吕就带大家去一探究竟。首先,我们先共同回首一下李世民其人。他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祖籍是陇西成纪,系唐高祖李渊

  •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究竟为何要公开贬低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城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皇帝为何不需要长城了?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一个皇帝

  • 血统决定审美 唐朝以“丰肥浓丽”为美人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血统

    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从史书中对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