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郭子仪

8、郭子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65 更新时间:2023/12/26 2:52:50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肃宗、代宗时大将。初以武举出身,玄宗天宝十三载(754),郭子仪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领大军东讨。从此,郭子仪成为肃、代两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平叛功臣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叛将蔡希德攻破常山郡,擒杀常山太守颜杲卿。二月,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夺回常山郡,又南攻赵郡,取胜后回师。叛将史思明率几万人紧追,唐军走叛军也走,唐军停叛军也停,如影随形,伺机决战。唐军退到恒阳,郭子仪“坚壁自固,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贼人不及息。”(《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几天后,他与李光弼商议说:“敌人已经懈怠,可以决战。”六月,郭子仪、李光弼率领仆固怀恩等大将在嘉山布阵,史思明率军来攻,被唐军打败。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下令郭子仪班师回灵武,图谋收复两京。

至德二载(757)九月,郭子仪率领蕃汉兵15万进取长安,当时唐朝请来4000回纥骑兵来助战,郭子仪慷慨有气度,与回纥主将叶护太子搞好关系,双方相得甚欢。到十月,两京收复。郭子仪入朝,肃宗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

乾元元年(758)九月,郭子仪与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围攻邺城的安庆绪,肃宗认为郭、李两人都是元勋,不便互相统属,所以不设元帅,只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以监军。最后由于军无统帅,号令不一,各军都逗留不进,只郭子仪有所斩获。乾元二年(759)二月,史思明率军从魏州来援安庆绪,准备与唐军大战,“未及合战,大风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暝,跬步不辩物色。我师溃而南,贼军溃而北,委弃兵仗辎重,累积于路。诸军各还本镇。”(《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宦官鱼朝恩妒忌郭子仪有大功,趁机在肃宗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肃宗便以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罢了郭子仪的兵权,让他回长安闲住。

上元二年(761)二月,李光弼兵败邙山,河阳失守。三年(762)二月,河中镇士兵哗变,杀主帅李国贞。形势对于最终平定叛乱很不利,朝廷无奈,又起用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节度使兼兴平定国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郭子仪到任后,恩威并施,很快安定了局势。这年四月,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得宠,认为郭子仪功高难制,又向代宗进谗言,罢了郭子仪的副元帅,充任巡视肃宗丧葬事宜的肃宗山陵使。这样,郭子仪上任不到两个月,又失去了兵权。

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攻陷泾州,又深入京畿,劫掠奉天、武功两县,接着渡过渭水南进,直逼京师。危急时刻,代宗又起用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郭子仪自从邺城之败被罢免兵权以后,身边已没有军队,现在仓促出征,只有20名骑兵跟随,显然无法作战。等到了咸阳,吐蕃军队已经渡过渭水,代宗闻讯,东逃陕州,长安失陷。郭子仪也只得从京城南下,沿路收集散兵,来到商州。“招辑亡逸,其军渐振”。郭子仪派将军张知节、长孙全绪等率兵万人北上,扎营于韩公堆,长孙全绪又派王甫潜入长安城,联络少年豪侠作为内应,一天,“齐击鼓于朱雀街,蕃军惶骇而去。”(《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郭子仪率大军随后赶到,终于收复了长安。

郭子仪在无兵无粮、极其困难的形势下,召集亡散,与敌周旋,用智慧击退了敌人,又一次挽救了唐朝。

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以郭子仪为河南道节度行营都统,出镇河中。八月,叛将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等30多万军队南下,分兵数道进攻京畿,劫掠奉天、醴泉县,京师戒严,代宗下诏亲征,亲率禁军屯驻禁苑内。

紧急关头,代宗急忙把郭子仪从河中召来。郭子仪昼夜兼程赶赴泾阳扎营,这时敌军已经会合,郭子仪只有1万人,敌军围之数重。众寡不敌,不能硬拼,只能智取。郭子仪使李国臣、高升拒其东,魏楚玉当其南,陈回光当其西,朱元琮当其北。命诸将守备而不战,自率甲骑二千出没于左右前后。吐蕃、回纥军队见一员老将率军来回驰骋,心生疑惑,问唐人:“这人是谁?”唐人说:“是元帅郭令公。”回纥人大惊,说:“郭令公还活着吗?仆固怀恩说天可汗已经去世,郭令公也不在了,中原无主,所以才跟他来。现在郭令公活着,天可汗还在吗?”唐人说:“皇帝万岁无疆。”回纥人说:“仆固怀恩骗我们!”

郭子仪了解到,回纥与吐蕃知道仆固怀恩已死,争当进攻唐朝的主持人,关系恶化,分开扎营。于是郭子仪决定利用他们的矛盾,派人到回纥营中劝谕说:“过去你们远涉万里,助国讨贼,收复两京。当时子仪我与你们同甘共苦,相交甚契,从未忘怀。现在你们抛弃旧好,助一叛臣,实在不明智!仆固怀恩是个背主弃亲之徒,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回纥人道:“我们听信了仆固怀恩的话,以为令公已经去世,所以才来的。如果令公真的没死,我们能见见他吗?”使者回报,郭子仪决定前去面谈,他说道:“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带500铁骑跟从,郭子仪说:“此适足为害也。”其子郭唏也劝他不要前去,郭子仪说:“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资治通鉴》卷223,唐代宗永泰元年)

于是,郭子仪出阵去见回纥。唐兵传呼道:“令公来了!”回纥人开始戒心很重,全军拉满弓弦对着唐阵,随时准备射箭。郭子仪从容骑马来到回纥阵前,摘下头盔,以示诚心,说:“各位可好?久同忠义,为何如此?”回纥人见郭子仪如此以诚相待,纷纷扔掉兵器,下马拜伏于地说:“真是老令公啊!”郭子仪召其首领,饮酒尽欢,又劝回纥人说:“吐蕃本吾舅甥之国,无负而至,是无亲也。若倒戈乘之,如拾地芥耳。其羊马满野,长数百里,是谓天赐,不可失也。今能逐戎以利举,与我继好而凯旋,不亦善乎!”(《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回纥人许诺。郭子仪派朔方兵马使白元光与回纥合兵,吐蕃闻讯,当夜逃走。回纥与白元光纵兵追击,郭子仪大军继进,在灵武台西原大破吐蕃十几万人,“斩首五万,生擒万人,收其所掠士女四千人,获牛羊驼马,三百里内不绝”。(《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郭子仪得胜后,又回镇河中。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别样晚唐史》第三篇 元和十五年春_第七章 化身淫妇的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唐

    ——元和宫变是一次阉人弑君走出烟雾缭绕的兴唐观,让我们向南穿越整个长安城,一直走到东南隅的曲江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花滴露,柳摇烟,曲江池正是烟水明媚、乳燕流莺的时节。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桃蹊柳陌间流连,别有一种“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的妖娆风情。一座尼寺藏在曲江池的芳草洲西。暮鼓

  • 柴荣的故事:要强兵不要残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残兵

    柴荣军队的强大最能体现国家的强盛,柴荣深知打天下、安天下的基本道理,要强兵不要残兵正是国家兵强马壮的体现。唐末以来,军阀林立,藩镇将帅大多各自招募兵马,战斗力颇强,而朝廷禁军官兵,则数朝相承,因循守旧,几个政权沿袭下来,早已腐败无能到了极点。历代帝王只求快活,得过且过,不但没有魄力整编精简,反而惟恐

  • 历史上那么多有名的君臣,都比不上这一对相处太有爱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这一

    历史上的武则天除了是一代女皇,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由她一手提拔的狄仁杰也是一代名臣,相传年老之时的武则天好男色,所有大臣劝诫不要纵情声色,耽误国家大事。很多时候,劝人干点什么或者不干什么,是件招人嫌的事。但在古代有一些大臣,就专门劝谏皇帝,俗话说得好“劝赌不劝嫖,劝嫖两不交。&rdq

  • 玄武门之变前,唐太宗李世民势力有多恐怖?怪不得不惜杀掉兄弟也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有多

    在唐代替代隋朝贡献千秋霸业的全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奉献不容置疑是较大的,其实即便略微对历史时间有点儿知道的人都不容易对其造成提出质疑。那么唐太宗对唐代创建的奉献到底反映在哪儿,将会就没是多少人知道了。公年618年5月,隋恭帝杨侑禅坐落于唐代,唐王李渊即皇上位,改国号为唐代,改元武德。武德年间,李渊封

  • 单雄信是谁?他为什么选择牺牲自己也不降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为

    单雄信的死主要是因为他太重义气了,其实单雄信也明白王世充不是明主,可是他无法说服自己去背叛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无论是对瓦岗寨的李密还是后来的王世充都是一样的忠诚。单雄信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所不可避免的,他每天都想着手刃仇人,可最后的结果却是牺牲了自己。和秦琼徐茂公等人相比,单雄信最起码是个仁义之人,他全

  • 佳丽三千:李世民为何独宠大自己十七岁的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贵妃

    李世民比武媚娘大26岁,李隆基比杨玉环大33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对于封建帝王来说,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事情到了明宪宗朱见深身上,情况却掉了个头,他一生最宠爱的万贵妃,竟然比自己大了17岁,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事情还要从宪宗当太子之时说起,宪宗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瓦剌犯边,英宗听信宦官

  • 隋唐时期的道教:道教兴盛的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道教

    隋唐之际,道教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1.强盛的时代气息。初唐、盛唐是中国古代从未有过的风流、浪漫与自信的时代,人们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混乱、压抑的政治气氛,油然而生欢乐、热情的气息。在这种时代氛围下,道教主动迎合人们眷恋尘世生活、留恋世俗欢乐的心理,道教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

  • 史上最能打的太监杨思勖简介 唐朝为何派杨思勖平定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南

    杨思勖战功显赫,生性刚毅果决,有军事才能,性情凶暴,同时他对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并没有居功自傲,攫取政权,因而也算是一个好宦官。杨思勖简介杨思勖(约659-740),本姓苏,罗州石城人(现广东廉江市)。时的着名太监,为人残暴,有军事才能。幼年为内官杨氏所养,阉割后,在内侍省服侍。因讨伐叛将李多祚有功

  • 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很看不上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刚开始

    今天给我们介绍的是武则天和唐太宗的故事。要知道武则天的容貌是很美丽的,可是进宫以后,为何知道才人的位置呢?按照她的容貌不是应当很受皇帝喜爱吗?下面小编就从四个方面给我们剖析下:为何最开端看不上武则天?武则天是唐朝的美女,由于容颜俏丽,很早就有美名。14岁的小女子被召入宫,刚开始很受大唐皇帝的宠爱。但

  • 唐太宗李世民杀弟纳弟媳为妃 竟是武则天表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弟媳

    红潮导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是杨婕妤。这个杨婕妤是武则天的一位表姐,原为太宗之弟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在玄武门之变中,太宗杀了李元吉,却把元吉之妻杨氏封为婕妤——资源不要浪费掉了。选妃嫔在一般情况下,是由内侍省挑好了请皇帝批准,但太宗有时也根据传闻自己点名要人。这一次,他就点名要前武都督的二丫头进宫当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