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纲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李纲故事与评价

李纲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李纲故事与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1/15 23:20:33

刚直不阿直言上疏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郡武)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李夔(kuí),官至龙图待制。李纲少年时就得到时人“自幼有大志”、“举动必于规矩法度”的好评。他22岁进太学读书,33岁中进士,徽宗政和二年(1112)授官承务郎,36岁擢升至太常少卿和起居郎国史编修官。宋徽宗时的朝政完全被蔡京、王黻(fú)等人把持着。他们狼狈为奸,陷害忠良,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人民苦不堪言。言路阻塞,一般官员都缄口不言,避之唯恐不及,不敢得罪他们。然而李纲刚直不阿、不顾个人得失,多次直言上疏皇帝,抨(pēnɡ)击朝政的弊端,为民请命,要求改革,惩治奸党。李纲的上疏却引起了奸佞权臣的恼恨,他们罗织罪名,打击报复,把他贬为南剑州的沙县(今福建沙县)做一名管理税务的小官。

李纲的上疏道出了朝野上下正直人的心声,在国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罢官的消息传出后,各方舆论哗然。朝廷迫于压力,在徽宗宣和七年(1125)三月,不得已又恢复了李纲的太常少卿职务。就在这一年里,北宋的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长白山兴起的金政权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进兵,向宋王朝杀来。

力谏南逃捍卫都城

金兵在宣和七年(1125)十月开始,分两路南下大规模攻宋,西路攻太原,东路攻燕京,及后两路大军会师合围北宋都城开封。

正当金兵日渐逼近开封之际,以宋徽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束手无策,乱成一片,他们无心防守,只想逃命。宋徽宗急忙任命太子赵桓(宋钦宗)为开封牧,让他出面应付这种十分危急的局面。又下了一道“罪己诏”。假意承认自己多年来的错误,表示悔过之心。同时又装模作样地摆出一副抗金的样子,并摆出与金对阵的架式,他下令各地率师勤王,然而,事实上他时时刻刻地在想逃命。

就在此时,李纲挺身而出,他不顾安危,向朝廷献上御戎五策,要统治者消除与人民的对立情绪,广开言路,积蓄财物,准备军事,使上下一致,同心对敌。接着他又提出“捍敌十策”的方案,为朝廷抗金运动提出了具体办法。鉴于当时十分危急的形势,李纲又联络了当时的宰相吴敏,他刺臂上血疏,要求徽宗让位于太子,让太子拥有实际的权力,号召天下抗金,挽救危局。徽宗早就想南下逃跑,于是就同意了禅位的意见。太子赵恒于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即位,此为宋钦宗,第二年改国号为靖康。

钦宗为帝后,李纲继续犯颜上疏,请求皇帝顺应民心,消除内忧外患,增强国势。他还在抗金问题上特别警醒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在做太子时就对李纲有较深的印象;看了他的上书后表示了赞赏。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末,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第二年靖康元年(1126),又任命他担任了行营参谋官的职务,从此李纲以抗金重要将领的身份,站在了战争的最前线。

就在此时,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金军渡过了黄河。身为太上皇的徽宗得知消息后,连夜仓皇出逃,从开封逃往南方,当时有许多侍从百官跟随,其中还有臭名昭着的蔡京、童贯等人,并且带走了两万多宋军。徽宗等逃跑行为在官员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宋钦宗在宰相白时中的劝说下,抗金的决心开始动摇,准备南逃襄(湖北襄阳)、邓(河南邓县)。形势极其紧迫,李纲决定立刻赴皇宫求见钦宗奏事。李纲不顾平时宰相们议事、从官不能进朝廷的规矩,坚持进到廷殿之中,与那些企图逃跑的宰辅进行面对面的辩论。李纲严厉地指出:“听说宰辅们要拥陛下出走以避金兵,倘若如此,国家社稷就难以保住了。太上皇之所以把皇位禅让陛下,就是为了能保住国家。而陛下却在此时丢弃国家而逃,难道是可以的吗?”李纲恳切的话语使钦宗无言以对。宰相白时中对李纲说:“金人如此强大,难道能守得住吗?”李纲坚定地回答道:“天下的城池,有哪一座像京城这样坚固?这里有宗庙社稷、百官万民,如果能激励将士,安慰民心,怎么会守不住呢?”钦宗巡看四周的大臣们,让大家献计献策,找出保卫开封的办法,但在场的人包括宰相白时中在内都默不作声,只有李纲胸有成竹地在分析对付目前局势的策略。李纲认为现在要做的是整顿军中的兵马,团结人民,同心协力,坚守住京城,同时等待各地的勤王之师的到来,共同对金人反击。钦宗对李纲的分析点头称是,又问李纲谁能够做防守京城的主帅。李纲回答说:“朝廷平日以高官厚禄养着一班大臣,目的就是要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为国家效力,白时中、李邦彦虽然是书生出身,谙于军事,但他们身为宰相,在国家有难之时,领兵打仗、抗击敌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直想要逃跑的白时中等人,听到要他们去挂帅上阵打仗,立刻鼓噪起来,说是李纲坚持抗击他就自己能够披甲上阵。李纲当即表示,如果皇帝让他领兵守卫京城,他坚决以死报效国家!钦宗见李纲不计个人安危,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当即任命他为尚书右丞(副宰相),留守东京,统领军队抗击金兵。为了加强钦宗抗金的决心,李纲为他打了一支强心剂,他说道,四方勤王之师不日就将到达,如果皇帝离开了京城,民心就会因此而乱。钦宗这时勉强答应了李纲的请求,表示不再南下,与广大军民一起守在京城。

然而,只过了一夜的时间,钦宗就改变了原来留守京城的主意,传令初五日出发离京南下。就在钦宗由禁卫军护卫下,悄悄即将上车出发之时,李纲走上前去厉声责问禁卫军的将士们:“是誓死保卫国家,还是甘做逃兵呢?”禁卫军全体齐声答道:“愿以死守卫国家!”李纲转过头来又对钦宗说:“陛下昨夜已答应留在京城,今天为什么还要离京南下?另外,现在六军的家属都还住在京城,他们不愿意抛下自己的亲人去南方。设想,如在南下途中离散,由谁来护卫陛下?再者,如金兵听说皇帝已出京城,立刻派人快马追及,又怎能抵御得了呢?”一番话使钦宗清醒,感到了南逃的危害和危险性,决定留在京城之中。李纲传达了这个消息,军士们欢呼万岁,其声震天动地。李纲又请钦宗登上城门接见将士,鼓舞士气,振奋军心。此时此刻,钦宗方才按下南逃的心思,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给予他一切便宜行事、负责防守京城的实权。

标签: 是一个的人评价

更多文章

  • 此人自称宋江后代,专家强烈质疑,他称村庄里有三个物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代,此人,物证

    宋江,人们对他的认识,想必都是来自《水浒传》中的描述,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虚构的。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历史上还真有宋江这个人!关于宋江这个名字在《宋史》中就看到了三条:一是《徽宗本纪》,“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 宋朝第一豪放词人,因体形独特被传为犀牛精投胎,一辈子以身许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以身许国,犀牛,词人

    在宋词豪放派的全球里,惟一能和苏轼一概而论的人,好像只能辛弃疾。他是比苏轼更豪爽的人,风花雪月在他的眼中,从不是文人墨客该迷恋的事儿。它用一辈子来树立文人墨客报国的另这种方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的古诗词稿子冠绝天下,文采风流光耀千载;他的强悍狂爆,可在万军丛里取上把

  • 历史上的潘仁美?潘仁美的原型是开国忠臣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原型,忠臣

    历代帝王庙初建时,配享北宋皇帝的功臣有两位,一位是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一位是潘美。而因明朝一本《杨家府演义》,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却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潘美是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故事中的潘仁美是个大奸臣,而历史上的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说来这也是一个历史

  • 绍兴中兴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绍兴

    靖康二年(1127年)农历五月,在抗金老将宗泽的支持下,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杭州),史称此后的宋朝为南宋。南宋初年,宋金之间依然争战不断。1141年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暂告结束,南宋政局渐趋稳定,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当时,北方人纷纷

  • 大师的风范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师,李国文,风范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则“高山流水”的典故,用来形容知音之赏识和知音之难遇。中国文人的最大毛病,从来不是“嘤其鸣兮”地“求其友声”。凡写了一点作品,凡有了一点声望的作家诗人,你按

  • 宋朝“榜下捉婿”之风盛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风,宋朝,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宋朝是中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

  • 文天祥被俘虏,为何这个战将劝说他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将,文天祥

    宋朝历史较为熟悉的人确实都了解文天祥这一人。在中后期的那时候,他以前带领着手底下很少的部队积极主动抵御元朝的攻击,最终在不成功以后以至于被战俘。应对那样的状况,许多人挑选愿意去解救那位十分知名的重臣,可是却有个人却劝导文天祥尽早的自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日人们一起去看一下。这一人名字称为王炎午,坚

  • 《宋史论稿》九、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宋史,武将

    摘要:北宋初期,都部署是武将担任的方面军主帅,权位显赫。但“澶渊之盟”后,都部署的地位有所下降。到北宋中叶以后,都部署成为文臣经略、安抚使的兼职,而武官通常出任副都部署(副总管),遂成为文官统帅的副手和下属。都部署的这一变化过程,也是北宋武将地位变迁的一个缩影。有关北宋统兵体制的问题,学术界已有所论

  • 本是破落户子弟的高俅,他是怎么走上高位的?多亏这些“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他是,本是,破落户

    高俅本是1个浮浪的破落户子弟,排名第二,“从小不了祖业,既然刺枪使棒,最是踢得一脚好气毬”。因此,京师人也也不叫他高二,只叫他高毬,他发家后,把毬改成俅。他的岗位,就是说在日本东京城里城外帮闲。要是慢慢下来,高俅今生的真谛也就是说做个豪门清客,最少人生境界是老财的奴才,不容易

  • 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神医居然出身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唯一一,神医,青楼

    说起宇文柔奴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若提起点酥娘,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可民间更多的赞美是柔娘,尤其是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宇文柔奴,即柔娘,点酥娘。此女堪称是很特殊的一位,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医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