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神医居然出身青楼

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神医居然出身青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62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8:55

说起柔奴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若提起点酥娘,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震北京城的歌舞伎。可民间更多的赞美是柔娘,尤其是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

宇文柔奴,即柔娘,点酥娘。此女堪称是很特殊的一位,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医术高明,也许是北宋时的岭南比较偏僻吧,在百姓间流传的事迹就不易传递到京城。但柔娘非同一般,本身就是色艺名妓,怎么会不引人瞩目呢。我想当时的文史官员,不予记载她的一些治病事迹,或许是迫于条令律法吧。但白衣使者柔娘的形象,已经根植在了百姓们的心中,就算再过千年万年,也不会淡忘。

在我们古代,女人从医是件很稀罕的事。作为妓女出身的神医,就更是一枝独秀了,参考历代文献并不见与之相媲美的。宇文柔奴的父亲本是一位御医,不小心被冤枉入狱,死于狱中。她的母亲不堪忍受这突来的打击,急火攻心卧倒在床,不久撒手人寰。可怜幼小的柔娘,面对着双亲的离去,心中无比悲痛。然而,更糟糕的是她的叔叔将她卖入京城的“行院”。说起来她的叔叔还算有点良心,没给她卖到妓院,因为行院与妓院是有区别的,行院是以艺娱人,而妓院多以色娱人。

柔娘天资聪颖,娇艳可人,行院的老鸨很喜欢她,不惜花血本精心培养,希望她将来能成为头牌。经历过家庭不幸的孩子,懂事都比较早。柔娘不负所望,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声名远播了,亭亭玉立的如一朵花一样。但柔娘总觉得行院不是长久息身之地,她要找机会脱离苦海。一次,有个姐妹生病了,柔娘陪同前去陈太医那里去治病。柔娘的父亲和陈太医是多年的交情,陈太医听闻柔娘的叔叔将她卖到妓院了,也曾多方寻找,一直未果。他没想到柔娘就在京城的行院里,更没想到会突然地出现在他眼前。陈太医立即托人找政府官员,打点银两将柔娘赎出了行院。

柔娘很勤快,在陈太医那里打下手,得到了街坊四邻的普遍好评。她喜欢读医书,将父亲留下来的药方仔细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再加上陈太医的亲自指导,一些见病已能独自诊治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啊,柔娘的柔情对善诗作画的巩敞开了。这王巩可是个多产的作家,传世的作品有很多,而且在政坛上春风得意,官高爵重。柔娘被他正直的品格和傲世的豪气,深深地吸引了,怎奈王巩家中已有妻室。可柔娘是真的爱了,宁愿做王巩的歌女也愿意。可就是这位歌女,在王巩落难之时,陪伴他走不之地,度过人生最凄苦的时光。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与苏东坡交情颇深的王巩也被处置,被贬到岭南宾州(今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务。当时王巩的妻妾、下人,大多都走了,唯独柔娘愿意跟随着王巩去赴任。苏东坡对王巩被牵连一事很内疚,总感觉愧对王巩,经常去信问寒问暖,交流一些诗画方面的知识。柔娘也对苏东坡很熟悉,经常与之交流的是医疗健康的话题,苏东坡可是养生有道,岭南一带多顽疾,曾建议王巩用摩脚心法对付瘴气,每日饮少酒,调节饮食,常令胃气壮健。柔娘心地善良,在一段行院生涯中尝尽人间辛酸,同情社会底层弱者,亲自上山采药,开始了为百姓们治病的生涯。

这一干就是五年啊,五年的时间足够验证一个人的技艺,柔娘以其一身医道救治岭南百姓,被誉为“神医”,颇受百姓爱戴。后来柔娘随王巩回京师,这件事还被传为美谈。苏东坡也早有耳闻,在与王巩叙旧时,特地问起柔娘,“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宇文柔奴平静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深受感动,当即为之填下《定风波》一词,“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点酥娘的名字由此而传开,还有王巩与柔娘的坚贞爱情,也被人们广为颂扬。

“神医”并不神秘,柔娘只是一位普通的歌女,但她视岭南百姓如己出,如同她爱的坚贞一样。原来,不管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道与德都是并驾齐驱,共浮沉的。

标签: 唯一一神医青楼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文武双全坚决抗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坚决,文武双全,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以词的成就最大,和北宋的苏轼并称“苏辛”。同时,他还是一个坚决抗金的爱国志士。辛弃疾1140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他少年师从蔡伯坚,刻苦读书。同时他的思想也成熟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报仇雪

  • 宋朝的大奸——没有“六贼之首”蔡京,北宋会死得晚些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首,北宋,宋朝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载:“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这个蔡太师,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他画好,诗好,字好,文章好。当然,误国殃民,贪赃枉法,窃弄权柄,恣为奸

  • 宋政府的矿冶业管理诸政策与实施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政,政策,效果

    如果说,宋代矿冶业机构的设置属于宋政府管理矿冶业的硬件设备,那么,应用于矿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则属于指导矿冶业如何发展的软件系统。这两者之间有着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结合与操作的方式不同,就使得矿冶业的生产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或者如万马奔腾向前发展;或者似陷入泥沼不可自拔;时而如波浪跌荡峰谷;时

  • 金朝南宋时期的秦陇地区:南宋统治陇南一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时期,陇南

    一、南宋的建立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围攻开封。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攻陷开封。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及赵宗室北返,张邦昌留守开封。金兵退后,张邦昌孤立无援,人心不附,难以维持局面,于是只好请宋哲宗废后孟氏垂帘听政,并以太后之命,诏拥兵在外的康王赵构即位,嗣继宋统。由于南京为宋太祖兴王之

  • 宋代和尚为何能娶妻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尚,娶妻,宋代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大法,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据宋代《鸡肋编》记载:&ldqu

  • 宋太宗立太子的故事:吕端大事不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端大事不糊涂,太子,故事

    宋太宗赵光义哥哥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弟弟赵廷美先后去世,宋太宗赵光义松了一口气,觉得可以安安稳稳地把皇位传给儿子了,谁知又出了新的麻烦。宋太宗有九个儿子,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的是长子德崇。德崇不仅占着老大的位置,而且从小聪明机警,相貌也像太宗,深得太宗钟爱。他十三岁那年,跟随太宗到近郊打猎。突然

  • 奇闻异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尤袤葬父亲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奇闻,轶事

    这些年,盗墓小说很流行。其实盗墓的历史很久远了,早在战国时期,一些任侠之士(其实就是三环小霸王们),他们闲着没事就去盗墓发财。《史记》里就有介绍: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纂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打得一手好劫,盗得一手好墓

  • 《宋史论稿》二十六、清代漕运水手的结帮活动及其对社会的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史,水手,漕运

    在清代以输送粮食为主的官方漕运业中,存在着近十万人的一大批职业水手,这些人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是当时颇具破坏性的社会阶层之一。他们最初结帮活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助共济性,但到清中叶以后,在日益浓厚的流氓作风的影响下,其帮会活动的方向逐渐转向排他性和破坏性,从而对运河两岸广大地区带来了相当严

  • 蟋蟀宰相贾似道误国的故事:南宋灭亡的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宰相,蟋蟀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是南宋末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儿歌中的词句。“平章”本是宋代授予年高望重的元老大臣的官职,位于宰相之上。而此时担任这一官职的,却是祸国殃民的贾似道。每当读南宋末年这段历史时,总是要掩卷沉思,南宋为什么会灭亡?除了强大的蒙古

  • 三峰山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战,历史意义,峰山

    三峰山之战(南宋)蒙、宋联合灭金,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这个道理并不适用于赵氏王朝战争概述:公元1232年,蒙古政权发动了对金国的最后总攻。由拖雷率四万蒙古铁骑,借道于宋,经宝鸡破大散关,攻入汉中,目标直指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军由大将完颜陈和尚、剌蒲阿率兵二十万,阻击蒙古军,双方在三峰山(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