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蟋蟀宰相贾似道误国的故事:南宋灭亡的第一罪人?

蟋蟀宰相贾似道误国的故事:南宋灭亡的第一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03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3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是南宋末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儿歌中的词句。“平章”本是宋代授予年高望重的元老大臣的官职,位于宰相之上。而此时担任这一官职的,却是祸国殃民的贾似道。每当读南宋末年这段历史时,总是要掩卷沉思,南宋为什么会灭亡?除了强大的蒙古铁骑入主中原,统治阶级腐败引发的国力衰弱外,而那位位高权重、胡作非为、飞扬跋扈、欺上瞒下的蟋蟀宰相——贾似道也要负上全责。称之为南宋灭亡的第一罪人,实在也不为过。

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浙江台州人。自幼丧父,母嫁他人,他则厮混于赌场妓院,无恶不作,成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无赖流氓。不久,依靠父亲的“恩荫”,做了一个嘉兴司仓的小官。贾似道本人虽无才无能,但却有一位风姿妖娆、同父异母的姐姐。因得到理宗的宠爱,不久就被封为贵妃,成为理宗枕边的宠妃。

贾氏欲提拔弟弟,常向皇帝吹枕边风。一日,理宗与贵妃游玩,高兴之余,就问:“朕听闻贵妃有一弟弟,现居于何职呀?”贵妃答道:“臣妾之弟名似道,现为嘉兴仓司”。理宗便让贾似道参加廷对,准备加以重用。廷对主考官心知肚明,考试也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因此顺水推舟,上奏理宗:“当今国舅,才智过人,可堪大任。”理宗任命贾似道为太常丞,军器监。从此,贾似道攀龙附凤,飞黄腾达,步入朝臣之列,并且仕途畅达,官运亨通,迅速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院使,直至位居宰相。贾似道仗着理宗对贵妃的宠爱,行为更加放荡,有恃无恐。一天夜里,理宗站在宫廷的高楼之上,遥望西湖夜景,却见西湖上灯火通明,就对左右的侍从说:“燕游者必似道也”。次日一问,果然是他。理宗很不高兴,认为国舅爷挟妓浪游,有损皇室声誉,便命临安知府史岩之对它提出警告。

史岩之生性圆滑,为讨好贵妃,乘机对理宗回奏说:“似道虽有少年之气,然其才可大用也”。理宗听后很高兴,不但未处罚贾似道,反而升他做澶州知府,成为独挡一面的地方大员。贾似道品行不端,淫邪放荡,但丝毫没有影响的亨通官运。从此,贾似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淳祐元年(1241),便改为湖广总领。三年,加户部侍郎。五年,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宝文阁学士,兼湖安抚制置大使。十年,又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这时,贾似道刚满37岁。宝祐二年(1254),贾似道加枢密院事,掌管南宋的军机大事,成为权倾一方的重臣。

蒙古和南宋联合灭金后,南宋就成了蒙古统一大业中的一块绊脚石。蒙古撕毁与南宋的协议,多次进攻南宋。在南宋朝廷腐朽、贾似道青云直上之际,蒙古大军也加紧了侵略的步伐。宝祐六年,蒙哥大汗亲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企图一举灭亡南宋,完成统一大业。蒙古大军来势汹汹,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鄂州。理宗吓慌了手脚,忙罢免了因隐匿军情不报的丞相丁大全,委派他信任的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前去鄂州督军。竟将南宋朝廷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位既无军事才能、又胆怯如鼠的人手中。面对忽必烈猛烈的攻城,贾似道在惊恐之下,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了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各20万。忽必烈拒绝了贾似道的求和,继续攻城。也许是上天对这位官运亨通的奸相的庇佑,贾似道正在不知所措之际,由于蒙古汗蒙哥的去世而引发的蒙古汗位的争夺,使忽必烈暂时放弃了进攻南宋的计划,打道回了蒙古大漠。于时,忽必烈顺水推舟,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贾似道答应把江北土地割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20万。忽必烈得了贾似道的许愿,就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面对忽必烈的撤军,贾似道心喜若狂。但自己初当丞相,上阵督战,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战绩,还订下如此协定,不但自己脸面无光,也不利于日后的朝中发展。因此,他听取了部将、外号“铁猢狲”刘整的建议:“丞相可掩杀其后军,向朝廷邀功!”于是,贾似道就出动大军,拦杀了100多名殿后的蒙古兵,制造了“英勇抗战”的假象;并以此为资本,向理宗上报:“臣似道奏陛下,自从和蒙古开战以来,蒙古军队占我大宋山河、辱我大宋子民,气势嚣张。托陛下洪福,我宋兵英勇杀敌,取得了鄂州大捷,杀蒙古官兵不计其数。今鄂州之围已解,江汉为之肃清,宗庙社稷危而复安,实乃万世所无之事。”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却抓一些蒙古兵,吹嘘自己的战功。昏庸的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弥天大谎,十分感激他为南宋转危而安而立下的“大功”,专门下一道诏书,赞赏他奋不顾身,指挥有方,命令满朝文武去京效迎并慰问贾似道。同年,晋升为少师,加封卫国公。贾似道凭借自己杜撰的鄂州“战功”,获得了理宗更大的信任。

贾似道在其沽名钓誉、巩固地位之后,以“再造宋氏江山”为政治资本,开始着力残害抗战将领,排除异已。首先,利用左丞相吴潜反对理宗立太子一事纠集党羽弹劾他和追随者,将他们驱逐出朝。为独揽朝政,又将理宗宠信的宦官董宋臣、卢允升等贬黜出朝。在理宗在位的最后5年,贾似道主持朝政,排除异已,打击宦官,抑制外戚,控制台谏,攫取财富与权力,完全把持了朝政和舆论,为所欲为,成为宋朝实际的当家者。他一方面在政治上独揽大权,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又巧立名目,搜括民财,以供奢侈享乐。通过“买公田”、“经界推排法”等手段,从民间极力搜括民脂民膏。而且滥发纸币,甚至每天增印15万贯,造成了纸币的贬值和通货膨胀,使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原本就薄弱的南宋经济日益衰微、民穷、兵困、财匮成为政府身上的顽疾,不可治愈,且越发严重。

忽必烈回到北方,得到了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即了大汗位。同时就派使者郝经到南宋去,要求履行与贾似道和约议定的条件。贾似道一听郝经要到临安来,怕他阴谋败露,就命令淮东制置司在真州把郝经扣押了起来。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要命。那时候,蒙古内部发生了内讧,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跟忽必烈争夺权力,发生了战争。忽必烈为全力对付阿里不哥,只好暂时把南宋一头搁起来。这位使者一扣就是15年,这件事成为宋蒙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贾似道为一已之私,扣留蒙古使者,做法极其卑劣,又极其愚蠢,为数年后蒙古大规模南侵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标签: 南宋宰相蟋蟀

更多文章

  • 三峰山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战,历史意义,峰山

    三峰山之战(南宋)蒙、宋联合灭金,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这个道理并不适用于赵氏王朝战争概述:公元1232年,蒙古政权发动了对金国的最后总攻。由拖雷率四万蒙古铁骑,借道于宋,经宝鸡破大散关,攻入汉中,目标直指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军由大将完颜陈和尚、剌蒲阿率兵二十万,阻击蒙古军,双方在三峰山(今河

  • 南宋词人姜夔的号叫什么?姜夔有哪些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有哪些,词人

    姜夔,于南宋词派中堪称独树一帜,成就不凡。他是如今的江西人,生平却在安徽、江苏、浙江多处都有所活动。幼年时候随着父亲赴至汉阳,父亲逝后,他移居湖州,而起作品大多是于江浙江一带游历的时候所作,一生潇洒自由,却未得朝堂终生未官,最终死在杭州。白石道人词集他在湖州移居长达十余年间,因为就住在当时一个叫做白

  • 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宇文柔奴竟被誉为神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京城,歌舞伎,神医

    说起宇文柔奴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若提起点酥娘,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可民间更多的赞美是柔娘,尤其是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宇文柔奴,即柔娘,点酥娘。此女堪称是很特殊的一位,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医术高明

  • 北宋河西地区的民族政权:曹氏归义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政权,河西

    归义军是唐末五代宋初,以甘肃敦煌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自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领民众在沙州起义,推翻吐蕃统治,并遣使奉瓜(治今甘肃瓜州市)、沙(治今甘肃敦煌市西)、伊(治今新疆哈密市)、肃(治今甘肃酒泉市肃州区)、鄯(治今青海西宁市)、甘(治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西(治今新疆吐鲁番市东

  • 北宋三名臣韩琦、富弼和文彦博——社稷之臣,威重八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名,北宋,社稷

    北宋着名学者邵伯温曾经盛赞仁宗朝盛治局面,他说:“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和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宰辅身系天下之治乱,韩琦、富弼

  • 宋代采矿技术:银矿中火爆法、灰吹法的应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代,火爆,银矿

    有关宋代银矿的开采冶炼技术,南宋人赵彦卫在开禧二年(1206)写就的《云麓漫钞》中有以下记载:取银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十数丈,烛火自照。所取银矿皆碎石,用臼捣碎,再上磨,以绢罗细。然后以水淘,黄者即石,弃去;黑者乃银。用面糊团入铅,以火煅为大片,即入官库。俟三两

  • 清官唐介为民申冤犯颜直谏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民,清官,犯颜直谏

    唐介(?~1071年),字子方,江陵(今江苏南京市)人。他年轻时,曾做过沅江县知县、岳州知州、任丘知州和德州通判;进人中年后,开始在中央政府任职,先后担任过谏官、御史、龙图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和参知政事。由于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时人誉为“真学士”。一、为民申冤唐介始任沅江知县

  • 宋朝热心和辽国联姻,然辽国却对宋公主并不感兴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并不,感兴趣,辽国

    宋朝其实并不反感和辽朝联姻,但是辽朝对娶宋朝的公主的兴趣反倒不大。比起宋朝的公主,辽朝对宋朝的金帛更感兴趣。宋朝和辽朝从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基本上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期间双方关系基本上是好的,便双方确实没有皇室的联姻现象,主要原因不是宋朝看不起辽朝,而是辽朝觉得娶个公主也没什么好处。比如10

  • 猛将牛皋是什么结局?它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怎么,猛将,结局

    猛将牛皋的死亡真相!并非喜极而终,而是被奸臣毒死,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岳家军的大将牛皋,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这位猛将是怎么死的呢?民间一直流传着“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据说兀术被宋军活捉,牛皋骑在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四狼主”身上放声大笑,因过于兴奋且年事已高,最终牛

  • 北宋对秦陇地区的统治与经营:秦陇地区堡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地区,堡寨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历代封建王朝均将修筑长城、设置关隘、据险扼守,作为固边御敌的重要措施。北宋立国后,由于党项的崛起,北宋王朝与党项的矛盾逐渐激化,对西夏党项的防御,使北宋战区不断扩大,因而在沿边地区修筑许多城、寨、堡。据《宋史·地理志》所载,北宋时期,陕西沿边秦凤、泾原、环庆、鄜延、熙河五路所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