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峰山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三峰山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93 更新时间:2023/12/29 19:09:47

三峰山之战(南宋)蒙、宋联合灭金,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这个道理并不适用于赵氏王朝

战争概述:公元1232年,蒙古政权发动了对金国的最后总攻。由拖雷率四万蒙古铁骑,借道于宋,经宝鸡破大散关,攻入汉中,目标直指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军由大将完颜陈和尚、剌蒲阿率兵二十万,阻击蒙古军,双方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南)展开激战。金军大败,丧失了最后的主力,再无力改变被蒙古吞灭的命运。

将帅星数:★拖雷完颜陈和尚孟珙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7.5★★☆

战争类型:交战《百战奇略》曰“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词厚赂结之”,借道灭金,蒙古人把外交作为一件无比犀利的武器,成就了三峰山之战的胜利。

战争深度解析:

突骑一夜过散关,汉江便作皮船渡。

襄阳有兵隔岸看,邓州无人浑不顾。

元·郝经《三峰山行》

严肃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搞笑的抗日英雄樊鹏举军长指出,两枚炮弹不可能掉进同一个炮坑。

而刚上幼儿园的儿童则知道,一回被蛇咬,二回不钻草。

然而,赵氏王室说我可以,北宋、南宋,两大王朝,可以因为同样相同而致命的错误,走向了灭亡之路。

蒙古族属于东胡系,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公元七世纪以前,蒙古族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十二世纪中叶,蒙古族成为活跃在漠北草原的众多部落之一,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塔塔儿部、克烈部、扎剌儿部、篾儿乞部、斡亦剌部与八剌忽等众多部落。

金朝对蒙古草原各部采取以蒙制蒙,通过控制和挑拔草原各部,激发草原各部之间的战争,以抑制草原上出现一个强大的马上民族。

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大鱼吃小虾,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出现。这些联盟首领被尊称为汗,蒙古部乞颜主儿乞氏的薛彻别吉,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塔塔儿部的兀剌黑兀都儿、烈火克部的王罕都成为草原上的风云人物。

随着战争的需要,各部落间开始出现了职业军人,称为那可儿,完全脱离生产,作为各联盟的护卫军,草原各部的战斗力得到了提高。

草原在等待着新的王者的出现。

铁木真在这种背景下横空出世。铁木真出生在斡难河边,其父也速是蒙古部的汗,后来被塔塔儿人所毒死,部人也大多叛离,铁木真一家除了影子别无所有,陷入困境。

少年铁木真扛起了家族复兴的重担,他得到了父亲的结拜兄弟王罕和结拜兄弟札只剌部的札木合的帮助,开始召集旧部,最先击败了抢掳自已妻子的篾儿乞部,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此铁木真一发不可收拾,在公元1189年聚合了乞颜部,建立了一个新兴强大的联盟。

之后,塔塔儿部、铁木真昔日的恩人王罕和兄弟札合木,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

铁木真的强大让草原各部恐慌,组成了共同的军事联盟,但都无法抑制铁木真的崛起。

在战争中,铁木真逐步将一个分散的部落联盟变成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草原铁军,以十进制的编制建立了牌子头(十夫长)、百户长、千户长的官职,并从中抽出精锐组织近卫军,提高了奔袭战的能力。

1206年,在斡难河源上蒙古各部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的聚会,会议的议题是推举铁木真为蒙古草原各部的汗,号成吉思汗,同时也宣告了蒙古政权的诞生。

成吉思汗,这将注定是一个震撼世界历史舞台的名字。

1208年,铁木真消灭了草原上的最后一股反抗势力篾儿乞部,统一了漠北草原。

在战马上的成吉思汗和他的战士们有着永不枯竭的激情和动力,骑兵能到达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天堂,欧洲、亚洲,一起来吧。

在东方,成吉思汗最重要的对手是盘踞中国北方的大金王朝。

在蒙古政权的崛起过程中,大金帝国在初期与铁木真达成战略伙伴关系,一起消灭了塔塔儿部。

他们没有想到,蒙古人会如此迅速地走向强大。

对付金王朝,成吉思汗很有耐心。他先将金王朝的外围进行清扫,西北地区的西辽、西夏是他的打击目标,先将弱小势力打趴下,再收拾金帝国这头大象。

西辽很快成为了蒙古王朝的开胃菜。西夏国力虽弱,但党项人战斗力很强,蒙古人先后三次出兵痛击西夏,才勉强让西夏人臣服。

在对付完西辽与西夏后,向金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

蒙古人的身影,女真人很熟悉,与当初他们走出黑山白水时颇有几分相似,但是中原的财富、中原的文化,软化了他们的心,松弛了他们的肌肉,钝化了他们的利刀。而高堂之上则是一群奢靡短视的家伙。

女真人已不是当年的女真人,而蒙古人却比他们当年更为彪悍、更为矫健、更为强硬,当然也更为残暴。

嘉定四年(1211年),铁木真亲率蒙古大军南下,开始了第一波对金进攻浪潮。

成吉思汗分兵两路:西路军由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向金西京方向进军,东路军由铁木真率幼子拖雷、大将哲别向金中都方向进军。

对蒙古的进攻,女真人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两路蒙古军迅速向金国腹地推进,铁木真的东路军进展神速,连破昌、桓、抚等州。

金国主帅完颜承裕率领三十万大军据守野狐岭(今河北万全县膳房堡北)。

1212年正月,在野狐岭,金、蒙双方展开了第一次大会战。兵力处于劣势的蒙古军在铁木真的率领下打得女真人找不着北,三十万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从野狐岭一直杀到了百里外的浍河川,基本全歼三十万金兵。

蒙古军趁胜追击,一直打到了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

蒙古军第一波攻击持续了四年,后来铁木真意识到以蒙古人现在的胃口,还不能完全吞下一个金国,于是接受了金国人提出的求和,带着金国人给的女人和大批的金银,撤军北返。

蒙古人的第一波攻击,消灭了金军数十万部队,而所到之处的九十余个郡、州,人民被杀戮殆尽,中原成了人间地狱。金国人守住了一片废墟。

蒙古人走后,金国人也被迫从中都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中都成了空城。

之后,蒙古人的大军返回草原休整,成吉思汗将目光放在了西征上。在征服花剌子模和钦察草原之后,他才重新发动第二波对金人的攻击。

中都的沦丧,以及蒙古人在中原远甚女真人当年的暴行,刺痛了没落的金王朝,激发起了他们的一丝血性。在蒙古人将重心放在西征的时候,金宣宗广招乡卒,整顿军队,在河南关中一带建起新的防线,并伺机北上以图收复失地。

当蒙古人再次来临时,他们发现对手强了很多。双方开始在河北、山东、河东一带进行了反复的争夺,蒙古人占不到多大的便宜,负责对金作战的主帅木黎华不由得望金兴叹,不得不撤军北返,忧愤成疾,死于撤军途中。

看到女真人如此英勇,激发了党项人骨子里那股永不屈服的劲儿西夏人在新东家夏宣宗德旺的率领下反叛蒙古人,与金国重新联合对抗蒙古人。

成吉思汗大怒,率兵征伐西夏,却在西夏的土地上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死前,铁木真不能放下的还是没到手的大金王朝。

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要灭金,就必须向宋人借一样东西借道。

铁木真死后,小儿子拖雷做了两年的临时当家(监国)。拖雷时代,蒙古人放慢了扩张的步伐,与金国的冲突中也在大昌原被完颜陈和尚所败,风光不再。两年后(1229年)的八月,蒙古各部落共同推荐窝阔台当他们新的领袖。

窝阔台上任后,对金战略上,一是改变过去所征战之处屠杀过于残酷的现象,开始控制和利用原金统治军的“汉军”来对付和消殆金国的有生力量。在蒙古政权的扶持下,蒙古所占原金统治区各地方武装力量开始强大,如燕京地区的史天侃、史天泽兄弟,保定行唐人邸顺,易州人张柔,泰安长州人严实,都成为了不可小视的力量,史天泽军更是为蒙古军夺取了真定,和其他汉军一起为蒙古军收复了河北诸郡,山东全境也被汉军、蒙古军联合恢复。

窝阔台改变对金战略的第二件事就是遵从父亲铁木真的遗嘱,借道攻金。

1321年,蒙古军发起对金王朝的最后总攻,兵分三路:中路由窝阔台率军渡黄河攻洛阳;左路铁木哥斡赤斤率部由济南出兵西进;右路由拖雷率四万骑兵自凤翔经宝鸡,借道于宋,从后面直捣金都汴京。

中路和左路的进攻,金人有一定准备,但对于从凤翔经宝鸡借道于宋的四万拖雷大军,金人则有些预料不及。

唇亡齿寒的道理,宋人难道还不明白吗?

宋人记住的只是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面对蒙古借道灭金的要求,宋王朝半推半就态度暧昧,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当拖雷的四万蒙古大军浩浩荡荡地渡过汉水时,对面驻守襄阳的宋军呆若木鸡地看着这群天外来客。回过神时,只剩下蒙古大军留下的阵阵尘埃。

金人已顾不上对宋人的不作为进行指责,他们知道这支背后出现的部队对自己的致命性。金王朝急遣驻守潼关的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剌蒲阿及驻守黄河防线的武仙等军移至邓州,屯兵二十万,阻击拖雷的四万蒙古军。

拖雷没有在邓州同金军主力部队纠缠,而是化整为零,命大军分散而行,分道直趋汴京。

在邓州的完颜合达一看大势不妙,弃邓州追击拖雷大军,却一路被拖雷留下的零散蒙古骑军袭扰,疲惫不堪。

当他们追到了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南)时,天降大雪,道路泞泥,衣着单薄的金兵纷纷变成了冻鸡,饥寒交迫。等待他们的是以逸待劳刚吃完烤全羊的拖雷大军,以及中路窝阔台的先锋万余部队。

蒙古人在三峰山设伏,二十万金军溃不成军。

拖雷的部队三面围击金军,留下一个口子让金军逃往钧州,一路设伏一路袭击。当完颜合达与完颜陈和尚逃进钧州时,大部分主力已被蒙古人消灭。

钧州城很快被蒙古人攻破,完颜合达战死,完颜陈和尚被俘。

三峰山一战,完败的女真人再无法挽回自己失败的命运,等待他们的是归家之路白雪皑皑的林海雪原黑山白水。

几百年后,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拖雷:

拖雷全名孛儿只斤·拖雷,是铁木真的幼子,颇受铁木真宠爱,而拖雷也是铁木真四子中军事才能最为出众的,拖雷随父南征北战,所立战功最巨。

然而铁木真逝世后,却将蒙古大汗的王位传给了三子窝阔台,拖雷只是在窝阔台的正式任命文件下达前,担任了两年的代理大汗(监国)。

在三峰山大捷后,拖雷班师回草原,死于回师途中,江湖传闻是窝阔台妒其军功过盛,暗中投毒。

不知是否因果报应使然,那句“前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落到了窝阔台身上。十六年后窝阔台的继承人贵由也死于奇特的暴病,拖雷的长子蒙哥继位,替父亲拖雷找回了一个公道。

而从拖雷、窝阔台时代开始,蒙古政权就看见了分裂的丝丝痕迹。

孟珙:

孟珙,字璞玉,祖籍绛州,随州枣阳人。堪称南宋最后的名将,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机动防御大师”之美称。

孟珙出身于抗金世家,其曾祖孟安是岳飞的属将,其祖父孟飞也在岳家军中效力,其父孟宗政曾经自己组织了一支义军,抵抗金军,后归附宋朝廷。

和大多数宋人一样,孟珙的身上流淌着对女真人仇恨的血液。在金帝国大难临头的时候,孟珙成为坚定的灭金主义者。

当蒙古人在三峰山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攻占了金都汴京后,遣使到宋,希望宋出兵一起消灭金人残余势力。宋理宗赵昀在孟珙为首的主战派支持下同意了。宋绍定六年(1233年),金衰宗从归德逃往蔡州,宋理宗派孟珙配合蒙古军共同取蔡州,围困蔡州城达三个月,最后一举攻占蔡州,灭金王朝,一雪靖康之耻。

孟珙余生则是在为雪国恨家仇的行为埋单,长期抗击昔日的盟友蒙古人,并一度入川。在他和继任余玠的治理下,四川的防御能力得极大巩固和增强,为后来蒙古大汗蒙哥折翅钓鱼台打下基础。

1246年,孟珙病逝于江陵。孟珙之后,南宋再无攻守兼备、独当一面的大将。

战争猜想:

相比较于最后南宋人联合蒙古灭金,也许他们当初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蒙古人借道从金王朝后方发动袭击,对金人的伤害更大。

今天或许我们会冒出南宋人应不计前嫌,支持和配合女真人抗击蒙古的想法,但对于一个有着两百余年仇恨的国家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虽然政治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是侵犯、战争、伤害会影响一个民族情感的倾向,从而影响一个国家政策的走向,这无法完全用利益来权衡。

只能说,用别人的刀,去报自己的仇,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宋人,就是最好的教训。

标签: 之战历史意义峰山

更多文章

  • 南宋词人姜夔的号叫什么?姜夔有哪些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有哪些,词人

    姜夔,于南宋词派中堪称独树一帜,成就不凡。他是如今的江西人,生平却在安徽、江苏、浙江多处都有所活动。幼年时候随着父亲赴至汉阳,父亲逝后,他移居湖州,而起作品大多是于江浙江一带游历的时候所作,一生潇洒自由,却未得朝堂终生未官,最终死在杭州。白石道人词集他在湖州移居长达十余年间,因为就住在当时一个叫做白

  • 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宇文柔奴竟被誉为神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京城,歌舞伎,神医

    说起宇文柔奴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若提起点酥娘,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可民间更多的赞美是柔娘,尤其是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宇文柔奴,即柔娘,点酥娘。此女堪称是很特殊的一位,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医术高明

  • 北宋河西地区的民族政权:曹氏归义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政权,河西

    归义军是唐末五代宋初,以甘肃敦煌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自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领民众在沙州起义,推翻吐蕃统治,并遣使奉瓜(治今甘肃瓜州市)、沙(治今甘肃敦煌市西)、伊(治今新疆哈密市)、肃(治今甘肃酒泉市肃州区)、鄯(治今青海西宁市)、甘(治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西(治今新疆吐鲁番市东

  • 北宋三名臣韩琦、富弼和文彦博——社稷之臣,威重八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名,北宋,社稷

    北宋着名学者邵伯温曾经盛赞仁宗朝盛治局面,他说:“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和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宰辅身系天下之治乱,韩琦、富弼

  • 宋代采矿技术:银矿中火爆法、灰吹法的应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代,火爆,银矿

    有关宋代银矿的开采冶炼技术,南宋人赵彦卫在开禧二年(1206)写就的《云麓漫钞》中有以下记载:取银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十数丈,烛火自照。所取银矿皆碎石,用臼捣碎,再上磨,以绢罗细。然后以水淘,黄者即石,弃去;黑者乃银。用面糊团入铅,以火煅为大片,即入官库。俟三两

  • 清官唐介为民申冤犯颜直谏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民,清官,犯颜直谏

    唐介(?~1071年),字子方,江陵(今江苏南京市)人。他年轻时,曾做过沅江县知县、岳州知州、任丘知州和德州通判;进人中年后,开始在中央政府任职,先后担任过谏官、御史、龙图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和参知政事。由于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时人誉为“真学士”。一、为民申冤唐介始任沅江知县

  • 宋朝热心和辽国联姻,然辽国却对宋公主并不感兴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并不,感兴趣,辽国

    宋朝其实并不反感和辽朝联姻,但是辽朝对娶宋朝的公主的兴趣反倒不大。比起宋朝的公主,辽朝对宋朝的金帛更感兴趣。宋朝和辽朝从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基本上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期间双方关系基本上是好的,便双方确实没有皇室的联姻现象,主要原因不是宋朝看不起辽朝,而是辽朝觉得娶个公主也没什么好处。比如10

  • 猛将牛皋是什么结局?它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怎么,猛将,结局

    猛将牛皋的死亡真相!并非喜极而终,而是被奸臣毒死,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岳家军的大将牛皋,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这位猛将是怎么死的呢?民间一直流传着“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据说兀术被宋军活捉,牛皋骑在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四狼主”身上放声大笑,因过于兴奋且年事已高,最终牛

  • 北宋对秦陇地区的统治与经营:秦陇地区堡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地区,堡寨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历代封建王朝均将修筑长城、设置关隘、据险扼守,作为固边御敌的重要措施。北宋立国后,由于党项的崛起,北宋王朝与党项的矛盾逐渐激化,对西夏党项的防御,使北宋战区不断扩大,因而在沿边地区修筑许多城、寨、堡。据《宋史·地理志》所载,北宋时期,陕西沿边秦凤、泾原、环庆、鄜延、熙河五路所辖州

  • 宋、辽、金朝大事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事记,金朝

    宋、辽、金朝大事记⊙陈桥兵变: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被部下披上黄袍,拥戴为皇帝。⊙杯酒释兵权:公元961年,宋太祖与赵普定策,召禁军将领石守信等宴饮,解除他们兵权。⊙澶州之盟:公元1005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宋与辽军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订立和约,由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