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和初期斗争

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和初期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22 更新时间:2024/1/5 22:28:14

一、韩山童、刘福通颖上首举义旗

至正十一年(1351午),元朝政府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十五万民工修治黄河时,北方的白莲教徒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动,韩山童、刘福通等看到十几万民工聚到一起,这是发动起义的一个有利时机,于是便决定起义。

韩山童暗地里让白莲教徒到黄河工地上服役,以合法的形式将起义的骨干力量集中起来,并在河工中积极宣传“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又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同时,特地雕成一个独眼石人,在其背上刻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暗中埋在即将掘开的黄陵岗黄河敌道上。当开河挖出了一只眼的石人时,河工们惊诧不已,奔走相告,轰动了整个工地。消息传出,大河南北,人心浮动,起义的条件成熟了。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在颍上(今属安徽)集会,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刘福通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他们还宣传南宋广王赵昺走厓山,丞相陈宜中逃亡日本,因而发布诏书,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现在要恢复宋朝

“贫极江南,富称塞北”,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元朝的社会矛盾。

“贫极江南”,是说广大汉族人民在蒙古贵族的压迫剥削下纷纷破产,贫困到了极点:“富称塞北”,是原居塞北的蒙古统治者通过兼并土地和搜括财富,一个个成了大富翁。这一口号,把民族斗争和阶级矛盾密切地结合了起来,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但是,正当积极准备起义时,却走漏了消息,元兵前来镇压,韩山串被俘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亡武妥山(今江苏徐州附近)

中,刘福通等也逃出了重围。

5月三日,刘福通再次起兵,并一举攻占颍州,起义队伍主要由白莲教徒组成,他们头裹红巾,烧香拜佛,因而被称为“红巾军”,也称为“香军”。为了便于吸引更多的人入红巾军的反元起义,刘福通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明确地表示要打到大都去,推翻蒙古贵族的统治,恢复大宋汉族政权。这面战旗,吸引了更多的群众走上了起义道路,红巾军的队伍迅速扩大。

刘福通起义后,元朝政府命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及各路汉军,由河南行省徐左丞协助前往颖上,镇压红巾军。阿速军是由回人组成的军队,“素号精悍,善骑射”,但赫厮等人“但以酒色为务,军士但以剽掠为务”,因此不敢与红巾军对抗,“赫厮望见红军阵大,扬鞭曰‘阿卜!阿卜!(走!走)”临阵逃跑。后赫厮败死于上蔡,徐左丞也因损兵折将被先廷处死。刘福通乘胜攻占亳州(今安徽毫县),杀元徐州兵马使秃鲁。6月,攻占项城(今河南项城南)、朱皋(今河南固始北)、罗山(今属河南)、真阳(今河南正阳)、确山(今属河南)等城,并派兵攻舞阳(今属河南)、叶县(今属河南)等地。

赫斯的阿速军失败后,同年9月,元顺帝又令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卫王宽彻哥率领十万元军围攻刘福通起义军。12月,也先帖木儿攻占上蔡县城,农民军韩咬儿被俘牺牲。

至正十二年(1352年)3月,元兵又攻陷汝宁。闰3月,元廷以平章巩卜班为统帅,率侍卫汉军合爱马鞑靼军,合兵数万,屯汝宁沙河岸,但他不敢与农民军交锋,“日夜沉溺酒色,醉卧不醒”。刘福通夜来袭营,元兵大乱,自相残杀,四散逃命,巩卜班下落不明,天亮收尸,得其尸死人中。元军溃退数百里,一直逃到项城。巩卜班死后,元顺帝又任也先帖木儿为统帅,统精兵三十余万,“金银物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万计,前后兵出之盛无如此者”,妄图一举扑灭红巾军。但是,在巩卜班败死之后,元兵已成惊弓之鸟,不敢与红巾军对阵,所以,当进驻沙河后,元兵便不敢前进了。相持不到两月,1日元兵夜惊,四散奔逃,粮食、军资、车辆丢弃如山积,也先“仅收散卒万人,直抵汴梁城下”。红巾军取得了反围攻的巨大胜利。

二、徐寿辉赵普胜蕲州起义

刘福通颍州起义后,对南方的白莲教徒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们感到时机已经成熟,至正十一年(1351年)8月,在徐寿辉、邹普眭领导下,于蕲州(今湖北蕲春南)也发动了起义。徐寿辉,初名真一,蕲州罗田人,以贩布为业,往来于蕲州、黄州(今湖北黄冈)之间。赵普胜是一个铁工,经常为人打制生产工具,他们的职业为其联系群众提供了方便。赵普胜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徐寿辉生得“相貌异众”,起义时被推举为首领。为破除封建统治者散布的天命论思想和坚定起义群众的胜利信心,徐寿辉也象陈胜吴广起义“鱼腹丹书”、“篝火狐鸣”那样,起义时以神道设教的形式发动群众,“构圣人堂于多云山中,溪水日再潮,溪旁有巨石,状类舣舟,寿辉命筑一穴,判桅其上,祝之曰:‘天祚寿辉,石当扬飘出溪口。石为行十余丈。寿辉遂决意反。”这一戏剧性的活动,不一定真实,但在当时却发挥了作用,它坚定了农民群众的胜利信心,轰轰烈烈的南系红巾军大起义在蕲州爆发了,他们也头裹红巾,称红巾军。

蕲州起义后,红巾军队伍很快扩大,9月,攻占蕲水(今湖北浠水),杀蕲州总管李孝先。元朝统治者获悉后,急令镇守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前往镇压。宽彻普化与其子别帖木儿、答帖木儿率领王府亲兵和新招募的士兵前往蕲水,结果在金刚台被红巾军将领倪文俊打得大败,别帖木儿也被生俘。初战胜利,大大鼓舞了红巾军战士的斗志。从此,他们以更大的革命热情和勇气,向元朝反动势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10月,为便于领导南系红巾军的反元斗争和进一步号召广大群众,徐寿辉称皇帝,“颁万寿历,建元治乎,国号宋。”以蕲水为都城,后又改国号为“天完”,取压倒“大元”之意,图个吉利。天完政权的中央机构,从已发现的天完铜印来看,与元朝相似,中央有中书省,初称莲台省,设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中书省之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中书六部之外,是否还有抠密院、御史台、翰林院等机构,限于资料不足,还不能完全证实。天完政府也象历代王朝一样,为对开国元勋表示尊崇,设置了三公等作为大官加衔,如赵普胜曾被封为太师,欧普祥为大司徒等;其地方行政机构,是以后随着占领区的扩大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最高机构为行省,从现在已发现的天完铜印和文献资料来看,曾经设立过江南行省、汴梁行省、陇蜀行省、江西行省等;省以下的行政机构,也仿效元朝制度,有路、府、州、县之设,但详细情况还不清楚。天完的军事机构,是否有地方行枢密院之设,由于缺乏史料,也不清楚,但由实物与文献资料证明,它设有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管军千户所、管军百户所,设元帅、总竹、万户、千户、百户等职。天完政权机构的建立,使白莲教徒的起义逐渐脱去宗教的外衣,使南方各地进行武装反元斗争的教徒由分散行动逐渐走向统一指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黄公望简介 元代时期着名画家元四家黄公望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代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

  • 蒙古西征之三——旭烈兀征木 战前一般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蒙古

    刺夷、报达诸战役及后期四大汗国宋淳佑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哥即汗位,遵奉成吉思汗之遗训,拓展疆域,乃发动两大远征:一为进军西南,作灭宋之准备,一为西征波斯。因蒙哥即位之际,波斯境内,尚有木剌夷,报达两国独立,故遣旭烈兀征讨之,史称此次西征为蒙古人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大军的先锋部队,于元宪宗二年(公

  • 文天祥英勇就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汗青

    公元1271年,蒙古迁都燕京(即今北京)。忽必烈自封皇帝,建国号为元,模仿汉人建立封建君主制。公元1273年,一切准备就绪,忽必烈下令,大举侵宋。度宗是个无能之辈,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政务。宋军无力应战,一溃千里。又有奸臣贾似道弄权,大宋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第二年度宗纵欲而死,4岁的赵,即恭帝即位

  • 元朝败退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汉人为元朝自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1368年,在朱元璋军队的猛攻下,元顺帝选择败退漠北,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汉人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建立。在元顺帝偏安一隅,思念中原的繁华时,可能连他都没有想到,当年在他治下的汉人竟然有很多为蒙元自杀。元末明初,这样的人还不算少。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是汉人,不仅包括元代仅用于指称北中国汉语人群的“汉人”

  • 金宣宗完颜珣简介:他积极伐宋是自取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自取灭亡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蒙古,战

  • 四、理学思想的确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理学

    理学在元代的北传并取得正统地位,是元朝统治下的汉族儒士,在失去了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后,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表现。在金朝,理学就已经在北方的局部地区流传。金章宗时,信安人杜时升隐居嵩洛山中,以程学授徒,他是在北方传播“伊洛之学”的第一人。贞事占南迁后,理学着作开始

  • “元朝第一人”许衡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着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代赋税和徭役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徭役

    元代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同朝廷的经济、政治制度一样,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承继,同时也有许多特异之处。元代的商税和盐税较之以前各代有所发展,并规定赋税征钞;元代建立赋役册籍,强化里社制度,保障了徭役征发。元朝赋税制度南北异制,就是同一地区的赋税,制度也有很大差别。同时,元代由于商业的繁盛,使商税无

  • 史上最痴情的外国太监 为了爱情挥刀净身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上

    什么是痴情?痴情无法衡量,不求回报,用心去爱,不求回报的爱就叫做痴情。有人提出若说痴情莫过于太监了,元朝有位高丽太监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元朝后宫。朴不花,高丽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顺帝最为宠幸的一名太监,朴不花与奇洛是儿时的玩伴,两个人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日月流逝,奇洛出落成一

  • 第四节 诛杀硕鼠,整治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硕鼠

    忽必烈是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末见卢世荣的,那还是桑哥推荐的卢世荣,称卢世荣很富聚财术。卢世荣本人就宣称能救钞法、增课税,上下都对汗国有益。卢世荣说上可裕国,下可不损员。忽必烈听后极为兴奋,他急需的就是这种理财奇才,他认为并不是国之不富,而只是缺乏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叉能使国家富裕的理财之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