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的经济: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南宋的经济: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3/12/10 8:40:57

南宋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城市的兴旺上。说起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有印象。它向我们展示了首都东京汴梁的富庶繁华。而南宋时杭州的繁荣远超北宋时汴梁城。柳永《望海潮》词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少,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笛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风池夸。”柳永把天堂杭州的富丽描绘的淋漓尽致。据说公元1161年金海陵完颜亮发起对南宋的大举进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受了这首词的影响。除其经济繁荣,南宋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也远远超过前代。据统计,唐代达到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3处,而到北宋中期时已达到46处。北宋时的汴梁和南宋的临安,是继南京、洛阳、长安(今西安)后,世界上第四个和第五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南宋临安城内有124万人,每天消费的谷物就高达3万石,这样的城市规模在当时是空前的,杭州成了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而14~16世纪欧洲艺复兴时期,最着名的大都会伦敦人口也不过3.4万左右。难怪马可·波罗到了杭州以后,对它“颇具豪华气派的一事一物,惊讶得瞠目结舌,叹为观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南宋王朝就我们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际大都市。

南宋商业繁荣的另一特点,就是打破了长久以来城市里封闭的里坊制度,建立了开放式的街巷制,商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商业区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随着商业的发展,南宋出现了纯经济型城市。南宋末年吴自牧记载了当时临安城的繁华景象:“杭州及四方辐辏之地,客贩往业来,旁午于道,曾于虚日,处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而且是“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又开店矣”,上述文字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城中酒楼瓦肆、抵店商行、作坊夜市、肉米店铺、诸行交易等等繁荣景象和商业市场内部分工的细密,例我们对南宋的商业繁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还保存着宋人不少记录当时首都盛景的着作,出名的有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杭州)旧事》,佚名的《西湖老人繁胜录》等,这些着作所记当时临安的盛况,就是在今天读起来也令人叹为观止。

除南宋首都临安府城以外,其他城镇的商业也很繁华兴盛。如建康城府“舟车辐辏”,是长江下游的商业都会。其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内秦河两岸,设有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等十分兴盛的商业市场,并修建了繁华商业区的标志性建筑镇淮、饮虹二桥。桥上“车马如云”,桥下“千艘鳞鳞”城内的很多街道以“银行、花行、鸡行、鱼市命名”,“鸡行街自昔古就是繁富之地”,银行街“货物所集”。可见建康商业活动的繁荣。建康城府的人口很约数十万,日食米就需要二千石,可见这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城市,而建康也只是南宋诸多城市中的一个代表。

除了城市中的‘市以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草市。南宋时,草市发展众多,并逐渐固定成集镇,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它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据统计,宋代的江西、河北、湖南、福建等省份,新出现的城镇达80多个,说明了当时我国城镇发展迅速,而商业的兴盛则是设镇的主要条件,由此要推断当时的宋朝,特别是南宋,其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非同一般。南宋城市的繁荣将我国城市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正是在隐藏在衷败政治背后的经济的繁荣,城市的繁华,让我们有机会能够重新审视南宋王朝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是这种由对外贸易连锁引发的经济上的繁荣,才能抵住外族铁骑的践踏,维持整个南宋的社会的安定。

因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很多通宵营业的场所,以适应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增长的需要。同时,很多反映市民文化生活的种种娱乐活动,也从农村分散的小规模演出形式走向城市,变成有固定场所演出,专业性的,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文艺团体,为市民进行多种类型的文化演出,从而把我国民间的百戏、曲艺推向一个高峰。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中瓦舍勾栏便兴起了。据载,当时临安城就有勾栏13座,城外瓦子20余座。“分数甚多,十三座勾栏不闲,终日团圆。内有起店数家,大店每日使猪十口”,可见其繁盛。全国各地知名的艺人,纷纷来到临安演出,以谋生路。在南宋的瓦舍中,各种勾栏荟萃,热闹异常,大的要容纳千余人,演出不论风雨寒暑,每天如此。而演出的节目也令人眼花缭乱,有杂剧、杂技、魔术、相扑、花鼓、说唱、皮影、舞蹈……应有尽有。城市中大批瓦舍的出现,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也促进了城市商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饮食行业及娱乐奢侈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南宋的世俗文化进上少兴盛,并一直持续到整个南宋王朝时期,对元明清世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过的影响。南宋世俗文化的兴起与统治者政策的导向有密切联系。早在北宋初,就鼓励开国元勋“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从而导制了宋人的享乐风气。而官僚地主阶层的豪华奢侈,歌舞升,平,招来了全国各地的艺人,又助长了这种享乐之风。赵氏南迁后,溺于宴安,西湖歌舞,四时习俗,竟相奢侈,不以收复中原为念,只图媚敌苟安。将享乐的氛围和热情推行至全国。从而享乐之风,上行下效,“山民朴,市民玩”。就连蒙古铁蹄压境时,统治者和市民们还沉浸在歌舞升平中。此外,南宋政府一直鼓励海外贸易,其获得的用于市场中的交易品,往往是大众无力购买的奢侈品,而这种商业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又促长了攀比、奢侈之风。南宋都市的繁华,也为当时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创造了条件。

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为深埋于地下的废墟;从前的风华,也化为过眼云烟。我们却无法否认那一个灿烂时代的不朽与光荣。往事越千年,我们的鼻孔仍然能嗅到那一个半世纪临安传来的荷花香气,还依希听闻闹市街头的熙攘声。揭开南宋神秘的面纱,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南宋,一个繁荣的南宋,一个崛起的南宋,一个虽衰犹胜的赵氏王朝。

标签: 南宋参差钱塘

更多文章

  • 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文官,肇始

    皇帝发的誓,而且是开国皇帝发的誓,对其继承者应该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约束力的。九百年前的赵匡胤,敢立这块“不杀士大夫”的石碑,固然出于万世基业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势所必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行为。中国人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赵匡胤要结束军人对政治的干预,也许是中国历

  • 北宋为什么灭亡?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原,亡国,北宋

    疯狂的石头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元代诗人郝经的这首诗告诉我们说石头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不是一般的石头,所以要承担起亡宋的罪名。但又是无辜的石头,石头怎么会有罪呢?石头有罪,罪在它们长得太好看了。美丽的太湖石不知迷醉了多少人,唐朝的宰相牛僧孺待之如宾友,亲之如

  • 《宋史论稿》三十、《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读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地方军,宋史

    有关宋代军事及武备力量问题的研究,学界向来以兵制为重点,除了不少探讨兵制诸多侧面的论文外,又以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为全面、系统性的专着。这些研究,无疑从总体上揭示了宋朝兵制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两宋时期出现的各种军事范畴内的活动及现象,特别是通常意义的兵制所无法包容或深入探讨的问题,则多为个案性

  • 宋朝一名将只因与岳飞之死有关,遂远离朝堂自我放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只因,名将,宋朝

    提到宋朝名将绕不开岳飞,一提到岳飞烧不开秦桧,骁勇善战、满腹文采,精忠报国不舍昼夜。与他旗鼓相当的还有韩世忠,据说岳飞之死与他还有些关系。但当岳飞死后他就远离朝堂,开启了自我放逐模式。韩世忠十八岁的时候就参军了,这个时候他正是浑身是劲的年纪,他从前喜欢行侠仗义,所以毫不犹豫地参了军,为国家效力。因为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周敦颐,哲学家

    【历史上的今天】1073年7月24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传为三国名将周瑜二十九世孙。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官员、理学家,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评论:周敦颐

  • 朱熹简介与朱熹断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事,朱熹,简介

    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旧,南宋江西婺(wù)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任秘阁修撰等职。积极主张抗金。师事李侗(dònɡ),为二程(禛、颐)四传弟子。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

  • 历史上十位被世人误解的大人物:杨广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人物,昏君,误解

    由于戏说和民间传闻,使得许多历史人物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正如一本《三国演义》给予了看客心中另一种三国。其实其中不乏与史实有出入的人物,今天我们就罗列出历史上十位被世人误解定性的大人物,揭开他们的真正面纱。1.西汉——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谁人知?”这是乐天(白

  • 大宋朝的乱世文心:洛中八俊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乱世,宋朝,有谁

    长沟流月去无声“洛中八俊”这个说法出自南宋着名诗人楼钥的《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很可惜虽说是八俊,但是他只道出了3个人的名字,剩下的5俊是谁我们也无从知晓。不过光看这三俊,就已经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了。这三俊分别是“诗俊”陈与义,名臣陈希亮的

  •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祸国殃民的贾似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宰相,朝中,祸国殃民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是南宋末年流传的一首儿歌中的词句。“平章”是“平章军国重事”的简称。平章的本义是指共同议政。“平章军国重事”是宋代授予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的官职,位在宰相之上。而此时担当这一官

  • 承大统宋孝宗赵昚嗣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孝宗赵昚嗣位

    高宗赵构虽然后宫妃嫔如云,但儿子只有元懿太子赵旉一人。建炎三年(1129)秋天,年刚三岁的赵旉突然薨逝,使高宗悲痛不已。赵旉生于建炎元年六月,母亲是潘贤妃。赵旉体质孱弱,自幼多病,高宗戎马倥偬,自顾不暇,没有过多照料他,他的病也就一直没有痊愈。到了建康以后有一次在行宫中碰倒了一只金香炉,香炉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