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宋真宗封禅,盛世显赫

第一节 宋真宗封禅,盛世显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3/12/10 8:39:47

宋真宗的尊孔崇儒,与汉武帝不同,后者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宋真宗则是三教并举,既尊道,又尊佛,还尊儒。

李沆在位的时候,王旦只是个参政,那时西北边境正与西夏人打仗,他们整日忙得顾不上吃饭。王旦感慨地说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无忧无虑地过日子!”李沆道:“我看还是有点儿事好,可以让人的心中不生怠慢和懒惰。四方边境宁静了,朝廷内部未必能宁静。”王旦无法反驳。后来宋廷与契丹和好,边境真的平静下来了,朝廷没有事情可以商议,大臣们终日闲着,无所事事,王旦问李沆道:“如今不是很好吗?”李沆道:“眼下倒是好,怕只怕边境没有侵犯了,皇帝追求奢侈的心意会慢慢产生。”王旦不说话了,心里却不以为然。

此后,李沆每天都把四方州县呈报上来的旱涝贼寇等事,一桩桩地奏明皇上,王旦道:“这些琐碎事不值得麻烦皇上。”李沆道:“不是这样子的,现在皇上正当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精力旺盛,我要让他知道四方百姓生活的艰辛,使得他心里有所牵挂。否则太舒服了,精力旺盛,你想会怎样?一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二是热衷于大兴土木工程或者发动战争,再不然就是求仙拜佛,装神弄鬼,就太让人担忧了。我已年迈,活不到那时候了。参政适当其时,只怕这事要成为你的心腹之患呢。”

李沆恰好说中了事实,宋真宗确实迷上了“祷神弄鬼”。他倾全国之力,封泰山,祭后土,祷祭鬼神,搞得劳民伤财,使宋朝政治经济状况恶化起来。

封祀开始于寇准被贬的那一年。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举入侵,一直打到黄河沿岸,与京都汴梁只有一水之隔。朝中人心惶惶,王钦若、陈叟辈主张赶快迁都,逃到江南,或到蜀中暂时避难。宰相寇准主张御驾亲征,并辅佐宋真宗来到澶州前线,双方签订了澶渊盟约,契丹退兵,宋朝廷转危为安。事后,宋真宗皇帝对寇准更加信任,认为他为朝廷立下了万世功勋。这使得王钦若对寇准十分嫉妒仇恨。某日早朝以后,宋真宗以钦敬的眼光目送寇准离去,王钦若不禁妒火中烧,出班奏道:“陛下如此敬重寇准,难道澶渊结盟,都是寇准的功劳吗?”宋真宗道:“不错。”王钦若道:“澶渊一战,陛下不以为耻,反以为寇准有功,微臣实在弄不明白。”宋真宗闻言,脸色立刻就变了,很不高兴地说:“你是什么意思?”王钦若因为怀恨在心,所以一点儿也不掩饰地说:“城下之盟,圣人经典《春秋》中说是一种耻辱,皇上身为万乘大国的君主,签订这种城下之盟,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宋真宗一言不发,心中很是不快,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他不仅把澶渊之盟当作寇准的功劳,更当作是自己的千秋功业,是他“御驾亲征”,才击退契丹兵,使国家转危为安的。而现在反而说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是经典中早已经说过的,让人真的无法分辨。这怎不叫人尴尬沮丧?王钦若并不是有意与天子过不去,这样激怒皇帝只为了让皇帝迁怒于寇准,于是又道:“陛下见过赌博吗?”宋真宗道:“怎么样?”王钦若道:“赌博的人输急了眼,就会倾其所有,全都押在赌桌上。胜了就一次全赢回来,输了就一次都输光,叫作孤注一掷。澶渊这一仗,陛下就是寇准的孤注。他逼迫您‘御驾亲征,败了把您输给契丹,赢了就是他的功劳。陛下能安然坐在这里,完全是侥幸啊!”宋真宗回想起在澶渊受的惊吓,幡然醒悟,对寇准不但不敬重反而开始怨恨起来,不久就把他贬为陕州(今河南省陕县)知州,让他上任去了。

宋真宗仍然是不开心,一天到晚闷闷不乐。王钦若道:“陛下还在生寇准的气吗?”“不,我自己觉得有气。”“为什么?”“澶渊既定城下之盟,契丹人一定以为朕怕了他们,背后不知怎样耻笑我呢。朕一定要报仇雪恨。”宋真宗恨恨地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教教朕吗?”王钦若知道宋真宗害怕打仗,故意说道:“这个好办,皇上亲自带领大军,一举灭了辽国,夺回幽州便是了。”不知为何,王钦若讲起这种英雄豪迈之事,却叫人浑身打战。也许是宋真宗又想起了澶渊时听到胡马嘶鸣、见到士兵战死的惨状,想了许久,说道:“如今河朔百姓刚刚过上几天安宁日子,朕怎么忍心再把他们送上战场?还有别的办法吗?”王钦若道:“四方百姓无不敬奉鬼神,崇尚祭祀。祭事中最重要的是封禅,陛下不如行封禅礼,必定能使四海之内的臣民镇服,使周围各国心生仰慕。”宋真宗听了,心中一亮。所谓的封禅,就是封泰山为最高的神,是一种古老的山川之祭。后世多借此祭天,与祭坛一样,是一种祭祀活动。社首是泰山下的小山,禅社首就是在社首祭后土(地神)。两者合称为封禅。封禅与祭天祀地的关键区别是:按照传统,只有德行泽及天下的君主才能够进行封禅的大礼。据说秦始皇封泰山,中途为风雨所阻,没能行成大礼,为后世所笑。事情反过来说就是,凡行了封禅之礼的皇帝就表明是有道之君。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看重此事的。封禅时要刻石纪功,流传后世。天下不太平统一,朝廷不富足,不敢行此礼。听王钦若要他封禅,宋真宗不由得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正想一口答应下来去封禅,又听见王钦若说道:“不过,自古以来,必须天有祥瑞昭示之后才能封禅。”祥瑞是指河出图、洛出书、醴泉涌、甘露降、芝草生、佳谷见等各种奇异古怪的事,据说是上天有意识地降下这些表示天下的太平安定、吉祥如意。“可是……”宋真宗感到为难。王钦若不等他说完,抢先说道:“可是谁能知道上天什么时候才能降下祥瑞来?所以,为了封禅古人刻意去制造祥瑞,而这些后人也是知道的,关键在于人主要对它深信不疑,推崇备至,并把它宣示天下,使人人都以为真有其事,这事就是真的了。比如河图洛书,陛下真的认为像《易经·系辞》中说的那样,有龙马从黄河水中背出一幅图来,神龟从洛水中驮出一部书来吗?其实,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只不过是圣人借助于神道教育后来人的,就是所谓的用神道设教罢了。”宋真宗沉吟不语,以为这话也有道理。“以神道设教”是《礼记》中的话,此言的确出自圣人之口。可是,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毕竟理不直气不壮,心中发虚,想了片刻后,宋真宗说道:“这么做的话,欺瞒得了老百姓,又能瞒得过其他的宰相王臣吗?他们会答应吗?”王钦若道:“臣告诉他们这是皇上的意思,他们就不敢反对了。”王钦若把王旦的为人看了个透,果然他虽不满意,却不敢反对,倒是宋真宗仍然犹豫不决。一天宋真宗来到秘阁,见直学士杜镐在秘阁当值,宋真宗认为他这个老儒生应该是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就问道:“古人说河出图,洛出书,究竟是怎么回事?”杜镐年岁已大,脑筋不大灵活,猜不出皇帝为何骤然要问这种事,只就事论事回答他说:“这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宋真宗见他也这么说,看来圣人真的在撒谎。那么我为什么要太过于拘泥细节呢?于是心中暗暗下定了去泰山封禅的决心。但他心中仍担心王旦出面反对,就召王旦入宫一同饮酒。君臣之间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直喝得酣畅淋漓,甚是痛快。宋真宗道:“爱卿可否知道今日喝的是什么酒?”“御酒。”宋真宗哈哈大笑道:“不论什么酒拿来给朕喝,都是御酒了,朕何必问你?朕是说爱卿知不知道这酒的来历?……朕还是稍微知道一点点的。这酒原名为蒲中酒,是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所产。太祖皇帝即位前最爱喝此酒,即位后便做了宫中御酒。”宋真宗道:“爱卿觉得味道如何?”王旦不住地咋舌赞道:“很好,平和醇厚,酒香沁人心脾,老臣今日只怕要醉倒宫中,大大地出个丑了。”宋真宗哈哈笑道:“爱卿所言极是。蒲中民谣说:‘蒲中酒,快闭口。就是珍惜它的香味,莫叫它从口中走了。只从鼻中缓缓呼出,醇香缕缕,熏熏醉人,就真的像在云里雾里一样,爱卿只管放开量喝就是,醉倒了朕送你回府。再给你带回一坛,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尝。只是切记莫从口中漏了真味,否则就与村酿没什么区别了。”王旦连忙谢恩,回府时皇上真的送他一坛御酒,命随从抬了回去。没想到打开坛口封泥时才发现,却是一色小指肚般大的珍珠,王旦不禁目瞪口呆。他回想宴间皇上说的闭口香等语,全都明白了。原来是皇上在贿赂他,要他免开尊口。从那以后,王旦对于朝廷上的各种事情一概不发表意见了。

标签: 显赫盛世真宗

更多文章

  • 南宋的经济: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参差,钱塘

    南宋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城市的兴旺上。说起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有印象。它向我们展示了首都东京汴梁的富庶繁华。而南宋时杭州的繁荣远超北宋时汴梁城。柳永《望海潮》词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少,怒涛卷霜

  • 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文官,肇始

    皇帝发的誓,而且是开国皇帝发的誓,对其继承者应该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约束力的。九百年前的赵匡胤,敢立这块“不杀士大夫”的石碑,固然出于万世基业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势所必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行为。中国人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赵匡胤要结束军人对政治的干预,也许是中国历

  • 北宋为什么灭亡?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原,亡国,北宋

    疯狂的石头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元代诗人郝经的这首诗告诉我们说石头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不是一般的石头,所以要承担起亡宋的罪名。但又是无辜的石头,石头怎么会有罪呢?石头有罪,罪在它们长得太好看了。美丽的太湖石不知迷醉了多少人,唐朝的宰相牛僧孺待之如宾友,亲之如

  • 《宋史论稿》三十、《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读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地方军,宋史

    有关宋代军事及武备力量问题的研究,学界向来以兵制为重点,除了不少探讨兵制诸多侧面的论文外,又以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为全面、系统性的专着。这些研究,无疑从总体上揭示了宋朝兵制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两宋时期出现的各种军事范畴内的活动及现象,特别是通常意义的兵制所无法包容或深入探讨的问题,则多为个案性

  • 宋朝一名将只因与岳飞之死有关,遂远离朝堂自我放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只因,名将,宋朝

    提到宋朝名将绕不开岳飞,一提到岳飞烧不开秦桧,骁勇善战、满腹文采,精忠报国不舍昼夜。与他旗鼓相当的还有韩世忠,据说岳飞之死与他还有些关系。但当岳飞死后他就远离朝堂,开启了自我放逐模式。韩世忠十八岁的时候就参军了,这个时候他正是浑身是劲的年纪,他从前喜欢行侠仗义,所以毫不犹豫地参了军,为国家效力。因为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周敦颐,哲学家

    【历史上的今天】1073年7月24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传为三国名将周瑜二十九世孙。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官员、理学家,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评论:周敦颐

  • 朱熹简介与朱熹断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事,朱熹,简介

    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旧,南宋江西婺(wù)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任秘阁修撰等职。积极主张抗金。师事李侗(dònɡ),为二程(禛、颐)四传弟子。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

  • 历史上十位被世人误解的大人物:杨广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人物,昏君,误解

    由于戏说和民间传闻,使得许多历史人物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正如一本《三国演义》给予了看客心中另一种三国。其实其中不乏与史实有出入的人物,今天我们就罗列出历史上十位被世人误解定性的大人物,揭开他们的真正面纱。1.西汉——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谁人知?”这是乐天(白

  • 大宋朝的乱世文心:洛中八俊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乱世,宋朝,有谁

    长沟流月去无声“洛中八俊”这个说法出自南宋着名诗人楼钥的《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很可惜虽说是八俊,但是他只道出了3个人的名字,剩下的5俊是谁我们也无从知晓。不过光看这三俊,就已经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了。这三俊分别是“诗俊”陈与义,名臣陈希亮的

  •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祸国殃民的贾似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宰相,朝中,祸国殃民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是南宋末年流传的一首儿歌中的词句。“平章”是“平章军国重事”的简称。平章的本义是指共同议政。“平章军国重事”是宋代授予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的官职,位在宰相之上。而此时担当这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