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辅佐曹操二十年 荀究竟为何要自杀?

辅佐曹操二十年 荀究竟为何要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1/18 17:29:50

辅佐曹操二十年荀究竟为何要自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剧照

一、关于荀之死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

曹操

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离世。关于他的死,袁宏《后汉纪》卷三十、陈寿《三国志》本传称其“以忧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记为“太祖馈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范晔《后汉书・荀传》所载与《魏氏春秋》略同。尽管诸史对荀之死的记载不一,然而不论是认为他死于“忧”抑是认为他死于“药”,均是将荀之死看作他反对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的必然后果。

袁晔《献帝春秋》记载了荀死讯在吴、蜀的流传,从中可见时人对荀之死的看法。兹引于下:

“(荀)卒于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荀)杀伏后,不从,故自杀。(孙)权以露布于蜀,刘备闻之,曰:‘老贼不死,祸乱未已。’”

袁晔为孙吴名士袁迪之孙。据《三国志・陆瑁传》,袁迪与孙吴丞相陆逊之弟陆瑁相游处。故可推知,袁晔所载荀死讯流传吴、蜀之事必有所本,应非杜撰。《献帝春秋》一书亦见于《隋书・经籍志二》,与信史荀悦《汉纪》、袁宏《后汉纪》等同列。从上引可知,寿春逃亡者误传了荀死因,可见其并非曹方高层。但非高层者关注荀、并将荀之死当作忠于汉室(不肯杀献帝皇后伏后),可见荀在曹操统治区具有一种忠于汉室的形象。误传的消息无疑为孙权方所接受,才会继而“露布于蜀”。刘备之语亦表明他认可荀对汉室的忠心。寿春逃亡者、孙权、刘备分别代表了割据的三方。荀虽为曹操谋主,其忠心汉室的形象却得到三方的一致认同,并被认为这是荀之死的原因。

我们还可从荀死后汉献帝的表现来佐证这种看法。据《后汉书・荀传》载:“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谠乐,谥曰敬侯”。祖日为祭祖神之日,应有识乐,然而汉献帝因荀之死而在最具神圣性的祭祀仪式上“废谯乐”,足见其对荀“哀惜”之情。而且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均在荀死后表述“明年,(曹)操遂为魏公云”,意在凸现荀给曹操晋爵魏公所带来的阻力。只有荀死去,曹操才能如愿晋爵魏公。

后世关于荀之死的论议,也大多承认荀忠心于汉室。然而,令论者难解的是,荀既忠心于汉,又何必辅佐曹操,这岂非自相矛盾吗?这引发了历代论者长时间的讨论。

《三国志・荀传》裴注中记载了所谓“世论”:“世之论者,多讥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世之论者”对荀之死持以“讥”的态度,认为荀一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魏倾汉,其晚年改节忠汉,盖出于愧疚之心。

裴松之为晋宋之际人,距荀之死已近二百年,所谓“世之论者”当指这一时期的议论者。魏晋南朝士族一脉相承,祖宗人物之论与家族地位甚为相关,尤其是在门第升降之时更是如此。颇疑此“世论”与晋宋之际的特殊政局有关。当时门阀政治的条件消失,旧有的家族格局处于变动之中,荀后裔荀伯子,多次上表追讼魏晋封爵排位旧事,“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谤毁,延及祖祢”,还“常自衿荫籍之美”,对琅邪王弘说:“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宣明”即时为执政的陈郡谢晦。对于荀伯子的做法,“世人以此非之”。对荀之“讥”,许便是时人对荀伯子“深相谤毁、延及祖祢”的报复。

至唐代,杜牧《题荀文若传后》云:“荀文若为操画策取兖州,比之高、光不弃关中、河内;官渡不令还许,比之楚、汉成皋。……及事就功毕,欲邀名于汉代,委身之道,可以为忠乎?”杜牧对荀之死完全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邀名”是荀立晚节的动机。司马光反驳此说不合人情:“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口所言邪!用是贬,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明清之际,王夫之从“天良未泯”的角度来解释荀阻止曹操加九锡、晋爵魏公的行为。他说:“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荀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侧然者也。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己。……之失,在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孙明君认为荀死于理性与感性的分裂:从现实出发,认识到汉不可为,于是拥护曹操重造天下,但在情感上又与旧王朝藕断丝连,所以荀死于困惑与矛盾。此论从个人心态出发,对荀多有理解之同情,不较古人责以君臣之义,但仍可看作是王夫之观点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的延续。

标签: 二十年

更多文章

  • 曹操把寡妇集中分配士兵当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寡妇

    曹操把寡妇集中分配士兵当妻子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7月10日C4版作者:赵炎原题为:曹操不是个好“道具师”关于曹操的疑问太多,梳理一下小说和正史,起码有如下几则:一、年轻时,很多人不看好曹操,他毫不在乎,可当桥玄夸他有“命世之才”时,他的情绪

  • 曹操曹丕父子对不听话的下属用着同样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父子

    曹操曹丕父子对不听话的下属用着同样的手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都说曹操奸诈,但真实的曹操却不是一个只凭借权谋治人治国的人,在统驭部下方面他颇富心得,总的来说就是率直、真诚,对部下以诚相待、不玩诡计,所以曹操得部下的真心拥戴。但在属下的眼里曹操的内心也并非完全“清澈见底”,因为个别时候他也耍些

  • 檄文是什么?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檄文

    檄文是什么?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源流考证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

  • 三国谁最厉害 武功高低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功

    一直以来,三国迷们都想知道的是,这么多武艺高强的将士中,谁是最厉害的呢?排名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排名第一的三国武将:吕布吕奉先,是三国里公认的最厉害人物,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吕原始董卓的

  • 曹操托大险命丧马超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之手

    曹操托大险命丧马超之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凉反叛,消息传来,邺城震恐,曹操心中却暗中得意。诸位将军都认为:“西凉军擅长长矛作战,如果没有精选前锋,恐怕不是西凉军的对手。”可曹操微笑着看着诸位将领,骄傲的说:“战争的决定权在我,并非在叛贼。他们虽然擅长长矛,可是我有办法让他们的长矛无法刺出。

  • 历史上的赵云子龙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子龙

    《演义》中,对的评价较高,且看上真实的吧!赵云自追随后,直到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

  • 刘关张三人为什么要桃园结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桃园

    刘关张三人为什么要桃园结义?桃园三结义是描述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张飞的桃园中,三个人义结金兰,共同开创一番事业的故事,那么,刘关张三人为什么要结义?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

  • 历史上周瑜的军事才能与诸葛亮相比,其实不相上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不相上下

    历史上周瑜的军事才能与诸葛亮相比,其实不相上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描述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才华横溢、精明老到,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熟读兵法、治军严谨,擅长调兵遣将。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

  • 夏侯渊为什么是名将?“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所向无前

    夏侯渊为什么是名将?“虎步关右,所向无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击破、韩遂于西北,又收服张鲁于汉中,得意之时,为何不乘胜袭蜀,以图两川?他的考虑何在?曾数败于曹操,正如夏侯所言:“刘玄德,屡败之将也。”又为何能在蜀魏汉中争夺战中击退曹操,保有汉川?此中原因何在?赤壁之战为后来天下三足鼎立的局面

  • 三国赵云死在女人绣花针下的奇葩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绣花针

    三国赵云死在女人绣花针下的奇葩真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我相信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你知道死于女人的绣花针下吗?因为自己的影子而死?让我们去看看那些的真相。1、貂蝉:因影子被打而死貂蝉是三国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公众,但是在白门楼毙命之后貂蝉何去何从却是众说纷纭。其中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说知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