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准所记“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三论

袁准所记“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三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1/16 17:31:10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袁子》曰:“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肯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袁子》,晋初袁准撰。“准,字孝尼。以儒学知名,注《丧服经》,官至给事中。”①袁准即为名儒,其必学识渊博,具有严谨的治学学风。从这点出发,袁准所记“张子布荐亮”似乎可信。但是,笔者在读史的过程中翻阅《三国志》诸葛亮、张昭、孙权等史传都没有见到这则记载,思想中难免产生疑点:一者,袁准所记张子布荐亮是否史实?二者,既便史实,孙权能贤亮,难道不能尽亮吗?三者,若权能尽亮,亮是否就权?以下仅就这三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方达。一、“张子布荐亮”是否史实从袁准所记字面分析,张子布荐亮时,亮应处身东吴,因为,“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肯留”之句中的“亮不肯留”可以理解为“是时,张子布正在荐亮,亮不肯留。”或可理解为事后知情人回忆某个时段发生之事,即“当时,张子布荐亮,亮不肯留。”无疑,前者为现在进行时,后者为过去进行时。但,无论如何,它们是进行状态的反映。文中的“留”字直接作用于客观事件,特定环境,离开了这个客观事件,特定环境就无“留”可言,亦就无“亮不肯留”可记。

因此,笔者如是断言。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其亲临东吴似有一次明确记载,即赤壁之战前夕,是时,曹操挥师南下,大有吞并孙刘之势,“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②诸葛亮如是请命使吴,后在周瑜鲁肃等人共同努力下促成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他再也没有亲临东吴。此可以《三国志·诸葛亮传》等史籍为佐证。对此,《三国志·先主传》亦有记曰: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先主,“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鲁肃传》亦如是记载。就诸葛亮使吴,孙权亦曾回忆道:“玄德昔遣孔明至吴。”③这个“昔”字亦应为赤壁之战前夕,因为此后,刘备直至归天再无遣亮使吴之令。而作为袁准记中的相关作用人张子布和诸葛亮,其直接接触行为亦只有这一时期,因为,其一:分析《三国志·张昭传趴《三国志·诸葛亮传》可知除了这一时期,他们二人再无接触的机遇。其二,张昭荐亮之举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间接而荐,二是直荐。前已分析,诸葛亮受荐应在东吴,时值赤壁之战,既如此,张昭用不着拐弯抹角间接荐亮,而必直接接触,面荐诸葛亮。然就这个历史时段,我们无论怎样翻阅《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张昭传》、《三国志·吴主传趴《三国志·先主传》等相关史传都无见张昭荐亮之举。另外,《三国志·张昭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亦无见他们二人在各自的政治、军事生涯中言及对方。

标签: 权能

更多文章

  • 晋文帝司马昭简介 灭蜀汉,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

    晋文帝司马昭简介灭蜀汉,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

  • 刘备为什么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地说

    刘备为什么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关张三兄弟被曹操打散之后,各奔东西。关羽在下邳投降了曹操,张飞在芒砀山落草为寇,而刘备则去投奔袁绍。在此期间,?羽帮助曹操先后斩杀了袁绍的两员大将颜良、文丑,从而给寄人篱下的刘备带来了两次灭顶之灾。但刘备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

  • 公元263年 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公元263年刘禅降魏,蜀汉灭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十一月,邓艾带军从小道突至成都城下,蜀国毫无防备,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共历二帝43年(221-263)。当邓艾兵临成都,蜀君臣见魏军犹如天降,惊惶失措。后主刘禅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主投降魏国,群臣大多响应

  •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孔明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

  •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简介,曹植在诗歌上有何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安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简介,曹植在诗歌上有何成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

  • 三国时期皇帝简介 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国

    三国时期皇帝简介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我们最为熟悉的皇帝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了,在这三个时期,出现了无数帝王,不过今天小编主要想跟您聊的就是魏国的皇帝,据悉,魏国的开国皇帝是曹操,那么您知道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吗?带着这个问题,跟着小编一起来探寻答案吧!皇帝

  • 幸未生为旧时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时人

    幸未生为旧时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到现代人的幸运,反观时代,恐怕最根本的差别倒不仅在于物质的巨大差距,而在于现代人尤其是一般草民的人权保障较历史中人,尤其是战乱年代中人要优越得多。现代人最大的幸福在我看来,无疑主要还在于社会的进步,民主的逐渐臻善。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平民得个饱是丰

  • 历史上的张飞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的书

    历史上的张飞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不是一位莽夫悍将,相反倒是一位文武兼工

  • 华佗之死是冤杀?“大不敬”是其被杀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佗

    华佗之死是冤杀?“大不敬”是其被杀的主要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形象已大为走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

  • 夷陵之战以少胜多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多少真实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多少

    夷陵之战以少胜多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多少真实成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将军吴班、冯习为左右领军,张南为前部,赵融、廖化、傅肜为都督,亲率大军数万开始东征孙权,史称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同年八月,战役正式打响。刘备的先头部队进展顺利,八月间打败李异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