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18 3:31:47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但是,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因为所谓无恶不惩,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诸葛亮是绝对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还要不遗余力的为这个硬茬辩护。这个硬茬就是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按照诸葛亮的说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劳大,对于功劳大的人,是可以让他随心所欲的犯法杀人的。在这个时候,所谓无恶不惩,不过是一句空话。更何况法正还是制定蜀国法律的人呢?

公元214年,法正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等五个人共同制订了《蜀科》。之所以法正敢于以身试法,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护,只不过在他们看来,法律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具而已,怎么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那么可能会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是事实吧,小编说那不过是诸葛亮在作秀罢了,处罚不处罚要完全看要被处罚的人是谁,也就是说诸葛亮大丞相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罢了。小编这么说可能伤害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为诸葛亮无疑是中国五千年来忠君报国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编很抱歉,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无情。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处罚法正呢?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因为刘备名义上占领荆州七个郡,实际上除了曹操战领的一部分外,只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属于刘备,后来还迫于形势将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又归还东吴孙权,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十个郡后,地盘和兵员都迅速扩大。

在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刘备在夺取成都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委书记而且还兼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而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法正智谋深远,胆识过人,可以与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郭嘉相媲美,诸葛亮自叹不如,其实根本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处罚法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对手。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刘璋部下投靠刘备的领军人物,代表原来益州旧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需要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李严、刘巴、黄权吴懿孟达等新近归降的旧势力,为刘备集团效力。以共同对付曹操和孙权,刘备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议娶吴懿的女儿为夫人(后被封为皇后),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刘备也不敢轻易对法正下手,诸葛亮又怎么敢与法正为敌呢?

第三、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三国志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板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诸葛亮不过是给刘备打工的而已,老板不发话,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与法正为敌,自讨没趣。综合以上因素,小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实在是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愿处罚法正。

因为法律也罢、军事也罢、战争也罢,都必须服务于联吴抗曹、夺取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大局。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势不允许,时机不成熟罢了!以法正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刘备最终不可能托孤给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会除掉法正,因为他必须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刘禅扫除一切障碍。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岁,第二年221年刘备才称帝,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机会与法正争夺蜀汉的最高统治权,否则鹿死谁手还真是尚未可知!

标签: 蜀国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的岳父为何救出大敌吴国上将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国

    揭秘:诸葛亮的岳父为何救出大敌吴国上将陆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小说八十四回名为《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在刘备兵败之后,陆逊去追,追到江边,看到几堆乱石,可乱石中却隐隐有杀气流露。陆逊大疑,寻访当地百姓询问,说是诸葛亮在入川之时,曾经在此地布阵,因此阵中经常有云起涌出。陆逊到山顶

  • 三国名将魏延下场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国名

    是个被神化了的。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对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魏延是蜀汉举足轻重的

  • 枭雄刘备与奸雄曹操:两位帝王到底差距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奸雄

    枭雄刘备与奸雄曹操:两位帝王到底差距在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寄居曹操门下时,曹操曾从容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刘备之雄。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

  • 第一百一十六章 诸葛亮与博望锅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一百一十

    第一百一十六章诸葛亮与博望锅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留下了“博望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的佳话。这火烧博望一战,直杀得曹军死伤无数,尸横遍野,曹将夏侯淳、于禁、李典仓惶溃逃。蜀军得了博望城,留下五虎上将关羽领兵驻守。那年,正值天旱,

  • 贤妻卞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贤妻

    武宣卞皇后(160-230)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氏,也是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的母亲。原本是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唐代演变成娼妓的代名词,但汉代只是指艺人),后来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叡继位后尊

  • 揭秘:曹操到底玩弄了多少个美女?(组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组图

    揭秘:曹操到底玩弄了多少个美女?(组图),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曹操的私生活中,玩弄女人应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说“玩弄”,而不是说爱呀、情呀,就是因为作为“奸雄”的曹操,给人的印象是色魔,而不是情种。曹操有多少女人,已绎无法统计,因为遗留至今的资料很不全面。从《三国志・后妃传》的记载中,我们

  • [历史牛人]曹操组建专门盗墓的摸金强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部队

    [历史牛人]曹操组建专门盗墓的摸金强悍部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本书简介:一部充满悬疑的盗墓史,记叙了从先秦到民国的历代盗墓大案,有充满智谋的盗墓与反盗墓较量,也有陵址与风水的诡异巧合,神秘、刺激中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盗墓趣话;一本记载翔实的盗墓贼“手记”,囊括了谣言和正……[连载内容]曹操画像

  • 刘备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刘备的老婆很多人知道三国的刘备,可是有谁知道他娶了几个老婆呢?刘备的四个老婆对他的感情都十分真挚,但拥有四个老婆的男人不可能平均用功,总会分出厚薄亲疏来。刘备的第一个老婆縻夫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嫁给了他,给他带来了大量的金钱,被刘备视为“发财狮子”;第二个老婆甘夫人最漂亮也最温

  • 第七十七章 诸葛亮智激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诸葛亮智激孙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荆州失守后,刘备仓皇出逃,曹军势力大盛。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诸葛亮献上计策:联吴抗曹,并且亲赴东吴游说孙权。孙权正兵聚柴桑,对曹军的进攻也感不安,但又怕与曹操作战失败,所以犹豫不决。诸葛亮见到孙权,看清他惧怕曹军兵势,所以激他说:“现在正值天下

  • 曹操用青梅解刘备之馋 以金银衬关羽之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之义

    曹操用青梅解刘备之馋以金银衬关羽之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很有趣的情节:第21回曹操以几颗青涩的梅子宴请堂堂皇叔刘备,席间还一惊一乍地“煮酒论英雄”――吝啬、暴烈;第25回曹操以金银、美女、赤兔马款待凄凄降将关羽,十几年如一日。――慷慨、殷勤。态度如此天壤之别,为什么?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