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顾茅庐写得详细的神秘原因:是为表现隐士文化?

三顾茅庐写得详细的神秘原因:是为表现隐士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46 更新时间:2024/1/4 10:27:47

三顾茅庐写得详细的神秘原因:是为表现隐士文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三顾茅庐”这事确实是真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交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也有交代:“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演义》更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番,从第三十六回到第三十七回,足足写了数千字,各种文学手法纷至沓来、精彩纷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的精彩要打不少折扣。

为什么要把史料上不过二十个字的记录写得这般细致入微?表层原因很简单,小说家就是想要吸引读者,所以大费笔墨;技术原因也不复杂,对史上最牛军师出场前进行铺垫、衬托、增强悬念等。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小说第三十五回,刘玄德跃马檀溪之后,扣人心弦的追杀情节一过,峰回路转,画面忽然变得优美、恬静、闲散。在山林幽深处,刘备遇见了松形鹤骨、弹琴自适的水镜先生,完全进入了另一种境地,实际上也是进入了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领域――隐士文化、高士文化。一向主张积极入世,要伸张正义于天下,一生为了这个目的四处奔波、呕心沥血的刘备与超然世外的隐士文化相遇了。

小说并不着急写刘备寻访政治军事能人诸葛亮,而是先让他和一帮闲来无事的隐居者相遇,并与之发生不算太激烈的摩擦。例如,一顾茅庐时,刘备在林间遇见崔州平,后者反对出来承担世务,若不是刘备度量大,估计会吵起来;二顾茅庐时,在风雪小店中遇见石广元、孟公威,刘备被这二位很委婉地下了逐客令:“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接下来遇到的诸葛亮岳父,也是个骑驴赏雪的闲人。

为什么要安排刘备见这些个与治国安邦毫不相关的人物呢?这种写法其实是为显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表明其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也有高隐山林、独善其身的一面。三国文化也不只有征战沙场、足智多谋的一面,还有飘逸慵懒,清高超脱的一面。不管是什么时期,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会表现出这两种精神面目。这样的三国,才是一个全面而多元的三国。

总而言之,这是中国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一种态度,即进得去,出得来,既能深入其中,又能跳出来从另一个高度看问题。这种一出一隐的智慧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事实上,当时的南阳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只不过储备库里的人才往往又以隐者的面目出现。刘备碰到的那些闲散高人,既是隐士,同时也都是能治国安邦、行军布阵的人才,例如诸葛亮、庞统邓艾等。

这两种文化往往是一种精神的两个面,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都保存一种高尚的精神。

关于这些隐士的情节,正好呼应了前面那首词(尽管是后来加上去的)所描绘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国文化的传统,既有英雄主义的激昂,又有看淡风云、我自潇洒的情怀。

标签: 茅庐

更多文章

  • 赵云一生为何不得重用?赵云的妻子儿女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儿女

    赵云一生为何不得重用?赵云的妻子儿女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一生也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也曾处在风云交汇的中心,全仰仗他身后的关张、诸侯等人。赵子龙,虽文武双全,但文不急诸葛,武不及关张。刘备并非不重用他,只是他的光芒被术业有专攻的人抢去了。刘备对于能人,还是极为的重用的。赵云将

  • 刘备和诸葛亮为何都没有给名将赵云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加官进爵

    刘备和诸葛亮为何都没有给名将赵云加官进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民间赵云的地位是很高的,在西蜀号称是五虎上将之一,同时又是刘备的四兄弟,因此常常有四千岁的称呼。不过在正史中,赵云的地位很低,似乎和他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很不相称。那么刘备诸葛亮为何不给赵云加官进爵。事实上,赵云与刘备诸葛亮配合的非常

  • 真实历史中的赵云是怎么死的?赵云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是怎么

    真实历史中的赵云是怎么死的?赵云生平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

  •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引狼入室

    “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才对。汉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其罪魁当是张让。张让,颍川人。其出生时间不详,死的年份却十分明确,是公元189年。那一年发生了一场影响中

  •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略级计谋:只有你想不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大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略级计谋:只有你想不到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连环计。{评价}一个失败的计谋,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也缺乏领导他人,统率三军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吕布被赶出京城,王允被杀这样的结果。诛杀了董卓成功,这是他仅有的一点成功的地方。{造成的结果}杀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群狼,京城并没有因

  • 孙权喻吕蒙读书: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刮目相看

    孙权喻吕蒙读书:刮目相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这个始作俑者就是孙权。武林军事今日讲述孙权喻吕蒙读书。孙权喻吕蒙读书的故事(孙权喻吕蒙读书一般指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蔡文姬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东汉末年即顾雍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们之间只是好学生和老师女儿的关系。顾雍简介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

  • 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

    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熟读三国演义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就是说吕布赵云典韦的功夫天下无敌,那么这些人的后代,为何不堪一击。难道这些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军,不能对自己的儿子指点一二,要知道知子莫若父,自己把自己的一身本事给自己儿孙,难道不是

  • 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孙权的用人之道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

    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孙权的用人之道是怎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昭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当一把手时,张昭对孙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为啥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呢?在孙权当一把手时,高管们两次举荐张昭担任孙权的特别

  • 吴国皇帝孙亮简介 孙亮最后会被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国

    吴国皇帝孙亮简介孙亮最后会被废黜孙亮人物生平简介孙亮字子明,是三国时期东吴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孙亮也是孙权最小的一个儿子,孙权年岁已高时,对这个老来得子的小儿子十分喜爱,故此对他也特别疼爱。孙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经诬陷太子孙和及其母亲(大懿皇后),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赖孙权爱孙亮的心意,最终将他立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