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千七百多年前,那个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

一千七百多年前,那个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1/16 12:45:26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公元220年二月丁卯,一支运送灵柩的队伍穿过邺城的城门向旷野深处而去,奠定了曹魏政权的魏武帝曹操出葬了。《三国志》记载,曹操去世后葬在了邺城,他的陵墓被称作高陵,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曹操墓却神秘失踪了。经历了无数后人的苦苦追寻,曹操墓如同人间蒸发,丝毫不见踪影。在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文韬武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奇才和诗人。他剿灭北方群雄后,积蓄了力量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争雄时代,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可是在曹操身后漫长的时光里,他在世人的眼光里逐渐变为残忍冷酷的乱世枭雄,一个阴险狡诈、千夫所指的超级奸臣。在中国戏剧舞台曹操的大白脸形象,与其他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成为了古今奇观。那么,一千七百多年前,那个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呢?

邺城从东汉末年起,先后是曹魏、后赵等六个王朝的都城,统御中国北方长达一百二十六年。在今天邺城遗址的周围,有许多高大的封土堆,这些封土堆就是传说中的曹操疑冢。在中国古代众多关于帝王陵墓的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之谜可谓流传久远,家喻户晓,而这样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说法是,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这些疑冢分布于邺城城外,一座座如山丘布列,使人真伪难辨,但其中必有一座真墓。同曹操建七十二疑冢之谜相呼应的是曹操被描绘为生性狡诈多疑,无情薄义的乱世奸雄形象,这种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以及众多文艺表演形式里,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和体现。在中国漫长的民间社会里,曹操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超级奸臣形象似乎已经定型。然而,关于三国历史的正史《三国志·魏志》,并没有曹操设立疑冢的描述,而是明确记载曹操病死后葬在了邺城的高陵,这同《三国演义》的描述以及民间传说大相径庭。

公元233年,陈寿出生在西晋巴西安汉,蜀国灭亡五年后的公元268年,36岁的陈寿离开故乡来到西晋的都城洛阳,担任西晋著作郎,专门负责编撰史书,12年后,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历史学家认为,蜀国灭亡时陈寿才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见的,因此他撰写的《三国志》应当可信。

在陈寿的笔下,曹操是一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在天下大乱的局势当中,文韬武略,建立了不凡的功业。陈寿的《三国志》一经完成,就在当世引起了轰动,当时的晋惠帝在看过《三国志》后,当即下诏,命令全国百姓每家每户都要抄写《三国志》,这也使得《三国志》中的故事很快就在民间得到传播。这时曹操的民间形象就是陈寿在《三国志》里所描绘的形象,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传奇英雄,曹操的墓葬是在世人皆知的邺城西边,叫做西陵。

陈寿完成《三国志》1300多年后,山西太原人罗贯中也完成了一部描写三国历史的小说,这就是几乎家喻户晓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一部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也引来后人持续不读关注和热情的小说,并最终成为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成就最高的章回体古典小说。由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小说在民间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加上民间艺人的口耳相传,罗贯中版的三国故事很快风行于世。在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曹操的形象已经与《三国志》里所描绘截然不同,曹操变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权术家,他残忍冷酷,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此时的民间早已流传生性多疑的曹操。为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他为自己建造了七十二座疑冢,曹操七十二座疑冢除了带给世人一个神秘的悬念外,更让人们确信他的狡诈阴险。

标签: 是怎样

更多文章

  • 三顾茅庐写得详细的神秘原因:是为表现隐士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茅庐

    三顾茅庐写得详细的神秘原因:是为表现隐士文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

  • 赵云一生为何不得重用?赵云的妻子儿女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儿女

    赵云一生为何不得重用?赵云的妻子儿女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一生也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也曾处在风云交汇的中心,全仰仗他身后的关张、诸侯等人。赵子龙,虽文武双全,但文不急诸葛,武不及关张。刘备并非不重用他,只是他的光芒被术业有专攻的人抢去了。刘备对于能人,还是极为的重用的。赵云将

  • 刘备和诸葛亮为何都没有给名将赵云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加官进爵

    刘备和诸葛亮为何都没有给名将赵云加官进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民间赵云的地位是很高的,在西蜀号称是五虎上将之一,同时又是刘备的四兄弟,因此常常有四千岁的称呼。不过在正史中,赵云的地位很低,似乎和他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很不相称。那么刘备诸葛亮为何不给赵云加官进爵。事实上,赵云与刘备诸葛亮配合的非常

  • 真实历史中的赵云是怎么死的?赵云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是怎么

    真实历史中的赵云是怎么死的?赵云生平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

  •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引狼入室

    “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才对。汉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其罪魁当是张让。张让,颍川人。其出生时间不详,死的年份却十分明确,是公元189年。那一年发生了一场影响中

  •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略级计谋:只有你想不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大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略级计谋:只有你想不到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连环计。{评价}一个失败的计谋,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也缺乏领导他人,统率三军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吕布被赶出京城,王允被杀这样的结果。诛杀了董卓成功,这是他仅有的一点成功的地方。{造成的结果}杀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群狼,京城并没有因

  • 孙权喻吕蒙读书: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刮目相看

    孙权喻吕蒙读书:刮目相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这个始作俑者就是孙权。武林军事今日讲述孙权喻吕蒙读书。孙权喻吕蒙读书的故事(孙权喻吕蒙读书一般指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蔡文姬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东汉末年即顾雍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们之间只是好学生和老师女儿的关系。顾雍简介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

  • 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

    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熟读三国演义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就是说吕布赵云典韦的功夫天下无敌,那么这些人的后代,为何不堪一击。难道这些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军,不能对自己的儿子指点一二,要知道知子莫若父,自己把自己的一身本事给自己儿孙,难道不是

  • 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孙权的用人之道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

    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孙权的用人之道是怎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昭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当一把手时,张昭对孙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为啥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呢?在孙权当一把手时,高管们两次举荐张昭担任孙权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