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事必亲恭的诸葛亮在选择接班人时犯了什么大错?

事必亲恭的诸葛亮在选择接班人时犯了什么大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18 更新时间:2024/1/14 22:21:51

事必亲恭的诸葛亮在选择接班人时犯了什么大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诸葛亮于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白帝城托孤后,治理蜀汉朝政,至公元234年八月病逝于北伐军中,前后达12年之久。其间,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实行对内以法治蜀,对外联合东吴、共抗曹魏的战略方针,维持了蜀汉政权与魏、吴两国鼎足而立的局面。诸葛亮死后,其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t、姜维等人先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直至公元263年蜀汉灭亡。

关羽失荆州、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关羽、张飞、马良等身亡,黄权降魏,法正、黄忠、马超等智士大将病故,故蜀汉政权蒙受了严重的人才损失。诸葛亮秉政以后,其选择接班人的余地很少。马忠、张嶷等人,虽才华出众,却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刘备夷陵惨败后,黄权被阻隔在江北,不得已而降魏,而马忠此时却及时给刘备送来5000精兵。刘备极为欣赏马忠的才华,不由感叹道:“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后主时,马忠在平定南中叛乱后,以政治手腕代替军事行动,治理少数民族地区,“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南中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稳定局面。马忠在治理南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过人的政治军事才能。

马谡

为襄阳大族出身,“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其兄马良与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诸葛亮对马谡也是“深加器异”。刘备临终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马谡给诸葛亮信中则声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很显然,由于马谡与诸葛亮的亲密关系,诸葛亮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足见其对马谡的信任。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即是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结果不仅平定叛乱,且“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违背众人意见,不用“宿将”魏延、吴壹等人,而任命并无实战经验的马谡作先锋,结果马谡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被曹魏名将张A“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应该说,马谡有一定的才能,作为军师、参谋堪当其任,但不是将帅之才,更不是诸葛亮接班人的合适人选,但诸葛亮因为与马氏兄弟的良好关系,不顾刘备临终之劝诫,对马谡盲目信任,最终导致街亭大败。

诸葛亮临终前,后主刘禅对于蜀汉王朝的最高军政长官的任命不敢擅作主张,派人千里迢迢地从成都赶赴陕西岐山五丈原军中,询问诸葛亮的意见。《三国志・杨戏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有如下记载:诸葛亮于武功病笃,后主遣(李)福省事,遂因咨以国家大计。福往具宣圣旨,听亮所言。至别去数日,忽驰思未尽其意,遂却骑驰还见亮,亮谓福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公,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福还,奉使称旨。诸葛亮死后,刘禅完全遵照了诸葛亮的遗命,“亮卒,以(蒋)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死后,又以费t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执掌军政大权。费之后,掌握蜀汉军权的是大将军姜维。姜维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收降的“凉州上士”,其是诸葛亮精心培养的军事接班人。陈寿著《三国志》,将上述三人共列一传;诸葛亮之后,蜀汉王朝不置丞相一职,而裴松之与干宝称此三人为“蜀相”,足见诸葛亮接班人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意义。

蒋琬

,零陵人,弱冠时已经知名于世,“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诸葛亮对其格外器重。《三国志・蒋琬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蒋琬治理一县,因不理事而被罢官,与庞统任耒阳令不治被免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诸葛亮对其的器重与庇护从中也可见一斑。诸葛亮开府治事后,即任命其为东曹掾,举茂才,蒋琬辞让,诸葛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可见诸葛亮对蒋琬才能的肯定与信任。诸葛亮连年北伐,蒋琬留守后方,“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诸葛亮每与人语,便称赞说:“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并且秘密奏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蒋琬”。可以看出,诸葛亮已将蒋琬视为自己的第一接班人。蒋琬之所以为诸葛亮所看重,除了自身所展现的杰出政治才能之外,其属于荆州集团青年才俊这一身份也是重要因素。同一时期的荆州集团青年人才之中,马谡兵败身亡,向宠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政治方面没有可以称道的地方,而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政治才能突出是必需的,其余董厥、郭攸之、樊建等人,才能平平,因此,蒋琬便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第一人选。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后来又开府治事,升为大司马,执掌了蜀汉军政大权。诸葛亮新亡,蜀汉王朝面临严重危机,“远近危悚”,蒋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挽救了蜀汉王朝的一场危机。需要指出的是,蒋琬并非单独执政,而是逐渐让渡了一部分权力给诸葛亮指定的另外一位接班人费t。

费t

,江夏人,年轻时随族父伯仁“游学入蜀”,与蒋琬一样。刘备立太子,费t因为才学名气,遂“为舍人,迁庶子”,后主刘禅继位后,任黄门侍郎。费t的才能也被诸葛亮看重,据《三国志・费t传》载:“丞相亮南征还,群僚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t右,而亮特命t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费t政治才华真正展现是在出使东吴时。诸葛亮南征归来后,“以t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m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t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t,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t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费t所展现的才华令孙权为之折服,并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诸葛亮北伐时,请费t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这其中除了费t本人的杰出才能之外,也表现了诸葛亮的知人善用。诸葛亮临终时,指定了蒋琬和费t这两位接班人,蒋琬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先任尚书令,后任大将军,费t继蒋琬为尚书令。尚书令在后汉三国时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后来更是相当于丞相之任。由费t出任尚书令实际上是分割了内政上的部分权力。

费t于公元243年出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第二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攻打汉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率军拒敌,费t率军救援,魏军退兵。曹爽此次伐蜀,意在“立威名于天下”,本人则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且不听司马懿的谏阻,一意孤行,结果“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曹爽“乃引军还”。这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对曹魏的第一次军事胜利,但此次胜利主要功臣是王平,费t并未表现出其军事能力。

姜维

,曹魏天水郡人,为郡郎中,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维降蜀。诸葛亮对姜维刮目相看,格外垂青,《三国志・姜维传》有如下记载: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诸葛亮选择姜维作为其陇右攻守策略的重要人选,同时将其视为自己的军事接班人,任命其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跟随自己北伐。由于诸葛亮独揽军政大权且用兵谨慎,姜维一直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机会。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姜维负责全军撤退时殿后,司马懿率军追赶,“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司马懿)者,宣王乃退,不敢逼”,初次展示了其过人的军事才华。

返回成都后,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实际指挥军事,不久,蒋琬升迁大司马,姜维也以司马职衔,参与军政决策,并“数率偏军西入”,领军北伐。延熙六年,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实际上成为蜀汉政权的军事领导人。蒋琬去世后,姜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t共录尚书事”。

延熙十六年,费t遇刺身亡,蜀国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姜维手中。姜维完全采取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方针,不顾蜀国国力,“玩众黩旅”,频繁发动对曹魏的战争。姜维连续三年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此后,姜维对曹魏用兵,屡屡受挫,至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标签: 人时

更多文章

  • 孙权要砍张昭的脑袋 烧张昭家的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孙权要砍张昭的脑袋烧张昭家的房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对于张昭,孙权始终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这不仅是因为那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但并非没有历史依据。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五六月间,26岁的孙策被刺客刺杀,气绝身亡之前,确实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召张

  • 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都要

    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屯田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当然,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虽然形式不同,制度设

  • 揭秘曹操纵横天下的重要武器:竟然就靠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纵横天下

    揭秘曹操纵横天下的重要武器:竟然就靠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纵观三国时局,可以说,在战术层面上,曹操并不比对手强大,也没有占到很大的优势。可是曹操有一个强大的智囊集团,进行战略方面的策划,这点才是曹操傲视天下的绝对优势。开始的时候,曹操与吕布争霸濮阳,相持不下。曹操虽然有众多谋士和名将,可吕布

  • 田丰怎么死的?能料胜败生死,田丰的悲剧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胜败

    田丰田丰是中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不仅能料战场上的胜败,还能料自己的生和死。如此明智之人,却在人际关系的泥潭中找不到方向,终因对手的谗言被所杀。田丰,字元皓,钜鹿人氏。袁绍占据冀州,卑词厚币聘请。因当时袁绍多为士人推崇,故受聘出来任袁绍的别驾之职。历史上对田丰评价很高,认为田丰之才不下、。时袁绍据冀、

  • 三国后期人物之黄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后期

    三国后期人物之黄权刘璋留给刘备的,不仅仅是一方沃土,更有不少人才。黄权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黄权最后又归顺的曹魏,如果吕布是三姓家奴,那么黄权这样的人算不算呢?如果说刘备是老大杀手,那么黄权这样的是不是呢?当然这都是戏言,纵观黄权一生,无愧于良将二字!跟吕布之流,根本是两个级别的。黄权年轻时就为郡吏,

  • 中国架设浮桥跨河救助朝鲜 美日韩三国孤立政策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美日

    外交部27日就中方在朝中边境架设临时浮桥表示,中方提前通知此事,而韩方就此强调安理会涉朝决议的重要性。据韩联社10月27日报道,韩外交部称,中国已通过外交渠道提前通知韩方将在朝中边境图们江上架设临时浮桥以便赈济朝鲜于今年八九月之交遭遇的洪灾。韩国外交部就此强调中方采取有关措施应与其屡次阐明的严格执行

  • 诸葛亮墓在哪?为什么千年来没人敢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人敢

    诸葛亮墓在哪?为什么千年来没人敢挖?在平易近间诸葛亮是一位妄想优良的智者,就算作古去数千年,仍旧留下了良多传奇故事。诸葛亮墓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真正的诸葛亮墓在哪?为何没人敢挖?诸葛亮墓,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的衣冠冢,由于东汉末年盗墓之风横行,为了防止被盗,一

  • 五大原因使曹操没有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大

    五大原因使曹操没有统一中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赤壁一役,曹操被迫缓慢了统一中国的步伐。这个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赤壁以前,曹操是最强大的、无可匹敌。赤壁以后,曹操还是最强大的。不过接下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三足鼎立此消彼长,曹操一家坐大、独领风骚的局面才被打破。第二:孙刘联盟合力抗曹是

  • 历代帝王三国之吴国拓荒者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拓荒者

    历代帝王三国之吴国拓荒者孙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吴武烈帝孙坚孙坚(155-191正月初七)即吴武烈帝,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

  • 关羽大意失荆州给蜀国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意失荆州

    关羽大意失荆州给蜀国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失去荆州,对于蜀国来讲,是一个致命的损失。早在诸葛亮未出山之时,给刘备谋划天下大势,荆州就是一块军事要地,退可以守四川、云贵,进可以迅速进兵河南河北,直捣魏国中心,可是由于关羽的傲气,荆州失去了。荆州一失,关羽一死,刘备要起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