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情结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难加以理性控制。>>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呢?这是因为诸葛亮一生的追求是匡扶汉室,克复中原。而其梦想破裂,关羽(云长)失荆州是主要原因。关云长性格逞强要胜,刚愎自负,他在镇守荆州期间,北据曹操有余,东和孙权不足,使之腹背受敌,终误大事。这不仅令蜀汉的元气大伤,也为刘备后来的彝陵败绩埋下了祸根。由此,诸葛亮对关云长可谓惆怅万分,怨恨不已,构成了“荆州不该失”情结!>>“荆州不该失”情结可突出表现为:凡与荆州相关的事均可令诸葛亮悔恨,凡与关羽相同的人均可令诸葛亮生厌。实际上,如果荆州不失,蜀军由水道出川,不过十数日即可抵达中原;而失了荆州,蜀军每每出川,必须远涉祁山月余才能抵达渭水一带,此时魏兵早可设防。诸葛亮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这种心理定势足可使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偏见。>>“云长——文长移情”使诸葛亮歧视魏延诸葛亮因“荆州不该失”情结怨恨关云长,但云长已去,无法追究,可蜀营中有一个人相貌与性格都神似关羽,这就是魏延(文长)。《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介绍魏延出场时描写他“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这与其第一回介绍关云长出场之“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有雷同之处。《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中介绍魏延曰:“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些描述也都与关羽神似!>>诸葛亮平生办事以谨慎为本,最忌讳见那种口出妄言之人。关羽贵为主公之二弟,又是名震华夏的大将,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可魏延是后来之人,诸葛亮断无敬他之理,所以诸葛亮总是有机会就打压魏文长的气焰,这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有记载。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史书记载是因为魏延与诸葛亮思想不一,政见难合。但依我看来,这也是因为诸葛亮将对关羽的怨恨移情到魏延头上的结果。>>就心理学而言,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换言之,移情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可使人自觉不自觉对某类人物或事件产生特殊的偏见或偏好。魏延长得像关羽,说话像关羽,气质也像关羽,加上文、云二字在古汉语中发音很相近,所以喊文长很容易使人想起云长。诸葛亮的“云长-文长移情”就是这般形成的,其天长日久必对魏延产生一股说不出的厌恶。可文长又偏偏不识相,屡屡提出要孤军奋入,且不谈其胜算把握如何,就是其粮草供济也难保障,这岂不又是关公当初动不动言以五百小校而取大城池之狂妄吗?想到这一切,诸葛亮能不烦恼吗?>>如此算来,诸葛亮打压魏文长,其实是在打压关云长当初的傲慢气焰。>>诸葛亮歧视魏延终酿恶果>>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即以反叛罪被杨仪遣马岱斩杀,并殃及三族。这是蜀汉的第一大冤案,史书记载这是因为魏延要求继续北伐不成,被控反叛而遭诛杀。但我以为,魏延被诛的根源正在诸葛亮身上。>>魏延初降刘备时,屡立战功。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提拔魏延为统领汉中的镇远将军,爵位竟在赵云等人之上,与关、张齐名。但诸葛亮执政后一直对魏延不予重用,对其“分道进军,会和潼关”的建议一向嗤之以鼻。特别是在收取姜维之后,一直将他视作自己的接班人,重点加以培养,临死前又故意不让魏延参与后事安排,还趁机削去了魏延的兵权。>>蜀军上下除了诸葛亮就数魏延资格最老。丞相病故后,魏延却要受制于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长史杨仪(魏延的死对头)。魏延对此当然不悦,提出要继续北伐,并自请充任先锋。不想,这竟被杨仪当作反叛的借口,削去兵权不算,还要满门抄斩,实在是在私仇公报!可惜魏延自建安十四年到建兴十二年,二十六年效命刘蜀,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却不得善终,并累及三族氏人。魏文长就这么可怕吗?!>>其实,真正可怕的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诸葛亮因怨恨关羽而歧视魏延,为了树立姜维在蜀军的地位又不断加以打压,最终还假杨仪之手来逼魏延造反,而后处之。这才是魏延冤案的根源所在。
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百三十一章 为何说诸葛亮曾酿成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更多文章
为什么只有关羽才可以镇守荆州?而赵云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荆州
为什么只有关羽才可以镇守荆州?而赵云不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为什么只有关羽可以镇守荆州,赵云不可。1、用人角度的必然性:看关羽: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虽然不是兄弟,但是关系之好。确实存在。这点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就可以看出一斑。假如你是刘备,你面对这样的选择你会选谁?你也不知道关羽在后来会有
曹操虽未能一统天下,却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游牧民族
曹操虽未能一统天下,却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克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古代最大的外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于北方异族,中国在统一的时候往往用和亲、结盟来维持关系,而当中国衰落或分裂时期,这些马背上的异民族会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军事优势进攻中原,烧杀劫掠,对汉民族造成巨大伤害。中国历史几千年,只有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妙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演义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妙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位:秦宓的“天辩之对”秦宓和张温的“天辩”在整部《演义》里是最精彩的辩论,我感觉要超过舌战群儒。因为舌战群儒中的诸葛亮多是以气质和强辩取胜,而秦宓则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将对手的无理之问化解,解答了天头,天耳,天足,天姓几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徐庶投降曹操后有着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结局
徐庶投降曹操后有着怎样的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谁更厉害?诸葛在军事上不如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谁更厉害?诸葛在军事上不如司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都是三国时期非常顶级的人才。可谓是棋逢对手。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和作风,却是截然不同。如果从胜者王,败者寇的角度来看待谁厉害,这样的话,自然是司马懿比较厉害的,因为三国最终是被司马氏手里统一了。从史料记载
第九十九章 铜雀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九章
建安十五年(210年)冬,筑铜雀台。《水经注·卷五·浊漳水》记载:在邺城的西北隅,以墙为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魏武望奉常王叔治处也。严才叛乱,攻掖门,王修闻变,率领部属急奔宫门救援,曹操在铜雀台上望见之说:“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王修字叔治)从此记载看,铜雀台不但是曹操和宾客们饮宴赋诗的地方,
趣谈三国: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了
趣谈三国: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李咏跳了、白燕升跳了、王凯跳了、乐嘉跳了、李湘跳了,传言中连撒贝宁也即将要跳槽了……进入3月以来,不管央视还是卫视,几乎每天都会传出某某主持人跳槽的新闻,“跳槽”也成了大热词。其实历史上不乏此现象,就拿三国时期说说。创业型跳槽者这类
曹操是如何一步步击败群雄 取得了挟天子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群雄
曹操是如何一步步击败群雄取得了挟天子的地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虽然也是官宦家庭出身,但是比起那位四世三公的袁绍差得远。在董卓西归之后,曹操还是一个没有地盘的穷人。但是在短短的7年时间之内,曹操一步步击败了吕布等强悍的对手。还迎回了汉献帝,取得了携天子以令不臣的目的。在他的那些对手中,也不
夺取徐州,转危为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转危为安
夺取徐州,转危为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在与张绣反复较量的同时,也与袁术、吕布进行了周旋。虽然袁术与吕布一个在扬州,一个在徐州,并且结为儿女亲家,但关系时好时坏。袁术自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割据淮南后,一直有称帝的野心。袁术青年时,曾因侠义而闻名于天下,后来被举为孝廉,官拜郎中,曾多次
诸葛亮北伐对曹魏经济的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魏
诸葛亮北伐对曹魏经济的打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蜀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蜀丞相诸葛亮前后五次出师攻魏,进攻雍州西部渭水以南地区。诸葛亮按照“西出祁山,进据陇右,相机攻占关中,再进取中原”的战略方针,先平定南中,以巩固后方,积蓄力量。于建兴五年(227年),亲率大军进驻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