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医华佗之死:只因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神医华佗之死:只因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07 更新时间:2024/1/24 12:41:00

神医华佗之死:只因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神医华佗之死,千古遗憾

读三国历史,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神医华佗。

华佗是古代东方医学的杰出代表,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上最早的麻醉剂,开创的全身麻醉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罕见的创举,创立的“五禽戏”在中国医疗体育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

华佗在内、外、妇、儿各种的临床诊断中,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被后世誉为妙手回春的“神医”。

华佗的事迹通过历史记载与传说、真实与虚构、医学与文学的叙述和渲染,有神医之技、大医之德、良医之貌。华佗这个名字象征着先进的中国传统医学,象征着中国士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象征着优秀医生的医德风范。

然而,三国历史中的神医华佗,却因曹操之过屈死在狱中,所著的《青囊书》因此失传。

华佗的过早殒命,未及广植桃李,也未来得及创立属于他的一套完整的中医体系,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千古遗憾。

2

华佗和曹操是同乡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在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范晔写的《后汉书》里都有他的传记,留下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

在正史中记载的华佗是“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同时拥有几个文凭。

华佗读过扁鹊的医书,也读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淡泊功名、医技精湛,正史中记载找他看过病的名人有陈登周泰、曹操等人。

曹操也是安徽亳州人,和华佗是正宗的老乡。曹操对华佗的精湛医术闻名久,《三国志・华佗传》和《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太祖闻而召华佗”,请他为自己治疗头风病。

按理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尤其在中国古代,同乡的感情是很深的。华佗为老乡曹操医治困扰他的头风病,曹操应该把他待为上宾才对。

然而历史上却不幸的上演了“老乡医老乡,杀你没商量”的惨剧,曹操落下千古骂名,而华佗也成为了充满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

3

关于华佗之死的争论

关于华佗之死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曾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治疗曹操头风病,建议进行“开颅手术”,被多疑的曹操认定是借给他看病的机会杀掉他,为关于报仇。于是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神医屈死在狱中。

第二种说法是华佗功名心很强,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入仕做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陈寿在《三国志·方技传》中记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指出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

华佗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被曹操识破,厌恶其“养病自重”。又加上华佗以照顾妻子的借口回家,虽经曹操多次写信催促也拒不返回,曹操依据汉律治华佗“征召不到大不敬”之罪杀之。

第三种说法是:华佗醉心于心爱的医学事业,心无旁骛、淡泊仕途,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从军留职专门服侍曹操这个权贵,在同与强权和邪恶的抗争中不幸罹难。

以上关于华佗之死的三种争论各有虚实,我们所能看出的历史事实是:医术精湛的华佗死了,是被曹操杀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华佗的医德、为人等其他问题均无可信的历史资料可考。

虽然华佗之死历史上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经过历史文本、小说演义、评书,以及民间传说的演绎和注释,都情节曲折、形象生动,非常鲜明。

华佗同曹操的抗争,就是弱与强、善与恶、正与邪的二元对立,更加唤起了民众对华佗的钦慕、敬仰,这也符合中国人情感上的审美心理。

这正印证了著名哲学家尼采说过的一句话:“准确地说,事实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解释。

4

华佗之死,是一场医患纠纷杀医案

曹操请华佗给他医治头风病,华佗是医生,曹操是患者,他们二人形成了事实上的医患关系。患者要求解决疾苦,要寻找医生、相信医生,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

但是华佗的所言所行,在当时并不符合一个合格医生的规范,不替患者说话和考虑,因此他的死亡实际上是一场医患纠纷引起的杀医案。

曹操的脑袋里长了个东西,曰“风涎”(类似于脑瘤),华佗想治愈它必需用利斧劈开头颅,然后将它取出来。按照现在的医学水平,这样做没毛病。

但是那可是在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人们普遍缺乏医学科普知识,劈开一个人的脑袋,那可是杀人的时候才会干的事儿。况且当时并没有开颅手术的先例,即使是大英雄曹操听起来也是毛骨悚然,不免背后冒凉气。

华佗作为一名专业医生,他应该和他的患者曹操坐下来详尽的解释病情,对曹操详细的说明他的治疗方案,并对曹操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曹操的信任、配合他完成手术。

然而华佗却没这样做,反而端出了关云长正色道:“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病,何多疑焉?”

华佗此话既贬损了曹操,又有斥责之意,曹操因头风病身体上本来就痛苦不堪,性格上就多疑,华佗此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导致了他和曹操之间不可调和的医患矛盾。

华佗为关于刮骨疗毒时,因为二人均能赤诚相待,医生竭力救治,病人全力配合,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医患关系,他们是建立的“信任”二字上,无形中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心理治疗作用,对恢复健康大有益处。

而对于曹操,可能是他被世人视为国贼的原因,华佗厌恶其为人,从态度上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病人做到一视同仁,直接引起了曹操的恼怒,曹操不收拾他才怪。

华佗与关羽、曹操之间的关系,前者融合,后者冲突。即使放在现在,这也是现在导致医患矛盾频发的主要原因。

再者,当曹操问华佗他的“头风”病能否治好时,《三国志》记载华佗是这么说的:“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也就是告诉曹操,你死期将近,我用药物帮你延长点寿命,多活一天算一天吧。

曹操作为魏国之主,他的各种要求和期望没有达不到的,他因仰慕华佗医术,才请来为他治病,对华佗怀有很高的期望值。没想到华佗说话如此冰冷和残酷,怎能不情绪失控?

你看当今医疗现实中,即使是三甲大医院,有些医生也是面对患者时眼皮都不抬的,还没等三五分钟患者把病情陈述完,他就把单子开好了,先让你做各种检查。

当你想询问医生,期望他能告诉你得的什么病,怎么引起的,怎么治疗,以后要注意什么时,却是一个很奢侈的要求。有些医生会惜字如金的说,检查结果出来了再看。

好不容易等检查结果出来了,你还没问清楚到到底病情如何,医生又刷刷的把昂贵的药单或者是住院单给你开好了,又再次对你说,先治疗了再看。

作为患者,你花了一大堆钱,看了个稀里糊涂的病,治好了算你侥幸,治不好算你倒霉,在这种情况下,你自然不信任医生,医患关系和谐才怪。

虽然华佗所处的时代,缺乏先进的医疗仪器,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依据和资料,但他面对曹操这个本性就多疑的患者,如果说话富有些人情味,注意点说话的策略和技巧,从心理上对这个患者进行关怀和疏导,取得曹操的信任、配合和支持,他和曹操的医疗纠纷或许就可以避免和化解。

这个道理,放在1800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

作为普通百姓,产生医患纠纷时,还可以采取投诉维权途径。但不幸的是,与华佗产生医患纠纷的可是魏王曹操,这是一个对人好起来可让人感激涕零,狠起来杀人都不眨眼的主。

曹操一向唯才是举,徐晃张辽都是降将,张绣贾诩是欠下曹家血债的仇人,他们却能在曹营都能发展得很好,还有刘备、关羽等人,曹操也都曾真诚接纳过他们,却为何唯独容不下为他看病的老乡华佗?

《三国志》记载,华佗以妻子有病为借口回老家,拒绝给曹操治病,曹操多次使书也不肯回来来。曹操探明真相后大怒,将其抓获。

在这一点上,华佗做错了。所谓医者仁心,不管患者是什么身份,华佗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把个人好恶掺杂在对患者选择性的治疗上,不应该偏离作为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

就好比在当今现实中,同样的病,如果是病人有钱、有权,或者有关系,就可以请到医术好点的专家教授亲自治疗,而治疗的效果也可能不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选择性医疗,直接导致医疗的不公平,使没有资源和能力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普通患者产生痛恨。

而当一部分医生利用垄断医疗资源为钱、为权、为关系服务,则开始从最初的过错滑向渎职,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这也许就是当今社会中,为什么当有医生因医患纠纷受害时,有些网民却感到幸灾乐祸的原因吧。

纵然,当今社会的医患矛盾有医疗体制弊端等深层次的原因,但作为一个医生,不应丧失对普通患者最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不应因为金钱,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大德、大爱演变为创收的商业手段。

任何时候,医疗都应该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不能变:一是医疗的价值体系不能变,患者健康至上,这是作为一个医生永恒的价值观;二是医疗的目的不能变,要无身份,无阶层的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三是医学的社会责任不能变,医疗就是让人人都能看得起病,实现公平可及。

医生华佗和患者曹操二人产生的医患矛盾太深了,无法调和。华佗作为一个医生,你不替曹操这个患者考虑,不去救死扶伤,那么你还当医生干啥?

巨星陨落,神医殒命,悲乎!

以史为镜,华佗的悲剧,在当今社会不可调和的医患矛盾中仍然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反思。

5

怀念华佗,更是呼唤医者仁心的回归

名医华佗之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一场医患纠纷导致的杀医案。华佗之死,纵然有他所处的东汉末年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决不可否认他在医学上的造诣和成就。

此番解读,你当作戏说也好,不认可也罢,但千百年来,社会大众怀念华佗,其本意是呼唤医者仁心、大医大德的回归。

后人多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也有诗怀念华佗:“柳随风摆花漂泊,华佗难医天下过,一曲未尽半生缘,浮世如意有几多。”

华佗为了民间疾苦而奔走,起死回生无数。他那不畏强权,不贪恋名利,医德高尚,一身傲然风骨的风范,使人怀念不已。

在以历史、文学、哲学为内涵的历史诗学的视界中审视华佗,华佗那真、善、美的形象,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神医”。

标签: 华佗

更多文章

  • 揭秘:刘备打发庞统当小县令是否有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县令

    刘备此人爱才、重才,并且识才。在汉末诸侯中,论起有伯乐之明的诸侯,首推曹操和刘备。于是刘备虽然起身微末,却能够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骁将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能够拥有诸葛亮这样的名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当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前来投靠的时候,刘备却把庞统发放到小小一个耒阳县去担任县令,以至于庞统心

  • 貂蝉真实身份是吕布随军“慰安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布

    貂蝉真实身份是吕布随军“慰安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据《三国演义》记载,吕布共有两位妻子,即正妻严氏,次妻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为之神魂颠倒的美女貂蝉却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说明貂蝉是否就是吕布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却有着这样的记载,吕布有一个不知名的随军妻子,不知道此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貂蝉

  • 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知人善任

    三国时期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帝。虽然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要想守住基业并非易事。孙权能成就帝业,成为明君,所凭借的一条就是知人善任。比如孙权收降潘浚,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潘浚,字承明,原本是关羽的部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

  • 袁绍为什么没能说服何进对十常侍先下手为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先下手为强

    袁绍为什么没能说服何进对十常侍先下手为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十常侍作为汉灵帝的身边人,手握重权,肆意胡为,身无寸功,却都官封列侯。天下百姓无不对其恨之入骨。汉灵帝死后,何进之妹所生之子刘辨即位,是为汉献帝。何进之妹进位为太后,何进也因国舅的身份被拜为大将军,掌握重权。十常侍之一的蹇硕想要废

  • 第一百七章 徐庶访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一百

    第一百七章徐庶访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传说徐庶是水镜先生的学生,在水镜庄从师学习也有不少年了。水镜先生看他天性机敏,才华超群,便决定要他提前出外寻找真主,好早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徐庶临走前,水镜先生特别交待他:“你到了天不下雨,屋檐下却在滴清水的地方,遇到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

  • 揭秘:王允是怎样巧使连环计帮助吕布杀掉董卓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是怎样

    揭秘:王允是怎样巧使连环计帮助吕布杀掉董卓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徒王允一直想为国除害,搞掉董卓。一天晚间,他执杖信步来到后园,正为无计可除董卓而仰天垂泪,忽听有人在牡丹亭旁长吁短叹。王允过去一看,原来是府中歌伎韶蝉。貂蝉自幼被王允收养于府中,学习歌舞,美而聪慧,王允待若亲女。王允起初以为

  • 三国史上徐庶离开曹营后的又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国史

    三国史上徐庶离开曹营后的又去了哪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介绍,徐庶,颖川人,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为同乡(也正是这位同乡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剧),少好游侠,善击剑,师从司马徽,因杀人避难,化名为单福,在新野遇

  • 揭秘:《三国演义》中为何不记载关羽的三子关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演义

    揭秘:《三国演义》中为何不记载关羽的三子关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天,忽有小校前来报告,说是门外有个小将军,叫做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要求进见。关羽说:“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给关索,关索叫随同前来的母亲和妻子在门外稍等,自己先去见父。关索进府后,跪在关羽面前,流泪

  • 刘备“换妻如换衣”之谜:夜抱夫人玩玉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之谜

    刘备“换妻如换衣”之谜:夜抱夫人玩玉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换妻如换衣”之谜:夜抱夫人玩玉人赵云听说甘夫人披头赤足相随一伙百姓,赶紧猛鞭坐骑,望南飞奔。甘夫人在人丛中听到,猛然回头,一看是赵云赶了上来,不觉放声大哭。河南有献媚刘备的人送给刘备一支高三尺的玉人,刘备

  • 以晋代魏: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代

    以晋代魏: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期到魏晋始末,政权分割,藩王争乱,整个政治局势很不明朗,呈一片混沌之势。政权的交替过程如同一条流经山路十八弯的长河般,这时常出现比汪洋大海还要疯狂的巨浪和风啸。然而有一个家族,宛如一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在急弯险滩间,自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