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绘画大家顾恺之:既是天才又是"傻子“

揭秘绘画大家顾恺之:既是天才又是"傻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57 更新时间:2023/12/30 12:56:50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着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画像

《顾恺之三绝》的文言文中,主要写了顾恺之三绝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他会被称为三绝的由来。下面来看一下文章大致的内容。

顾恺之字长康,是东晋无锡人。顾恺之既有学识又有才气,人们问他关于会稽山的山和水的形状和外貌,顾恺之便说:“千山秀丽,万水争流。草和树木朦朦胧胧,就像是云朵和彩霞。”顾恺之非常吃甘蔗,都要先从根部吃起,人们感到好奇,他说这样才会渐入佳境

顾恺之尤其擅长于绘画,而且画得出神入化。谢安非常其中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跟他比。每次所画的人状,在当时都是非常有名的。曾经画裴楷的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看的人觉得非常有神韵。

顾恺之又十分相信小法术,认为求它必定就能得到。有人曾经给他一片柳叶来欺骗他:“这是蝉用来遮蔽自己身体的,你用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了。”顾恺之很高兴,拿它来遮蔽自己的身体,以为别人就看不见他了,所以非常珍爱这片柳叶。

因此,世上的人称他有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

顾恺之作品欣赏

?顾恺之,东晋着名的画家,出身于名门贵族,擅长于诗词歌赋、书法写作,有很多的才艺。他的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使他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为人率真爽快,又有点痴呆,再加上他在绘画和诗文上有很大才华,因此人们称他为“三绝”,即痴绝、画绝和才绝。

洛神赋图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都是后来用来模仿的作品,他的绘画理论着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为中国史上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女史箴图》原来是清代皇宫中的珍藏品,但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落到了英国人的手中。作品主要是根据晋代文学家张华《女史箴》为创作依据,主要是讲妇女如何修身养性,修养自己品德的文章。该作品根据文章的段落内容来分段进行创作,跟现在的连环画有点相似。这幅作品非常注重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后来人们把这种素净恬淡的线条,不加任何色彩的画法手法称之为“白描”。“白描”的画法也称为了绘画的基本功。

如今所保存的《洛神赋图》是宋代的摹本,但仍然还保留着魏晋时期的画风,是最接近原作的作品。此图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来表达作者与洛神之间唯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他超高的想象力,非常有诗意的将原作的意境表现了出来。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历史上卓越的理论家,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的绘画风格极其突出,有“顾家祥”的称号,同时也开创了“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顾恺之具有现实主义的绘画精神和风格,是绘画历史上的大宗师,就像一颗灿烂无比的星星,永远照耀着中国的画坛。

顾恺之画像

顾恺之所创作的人物,从人物的形态上来看,比较修长、清瘦、俊秀;从人物的精神和气质上来看又具有风度和才华。在绘画的用笔上,他主张细腻的“春蚕吐丝”的画法,线条大小均匀,粗细变化不大,线条又十分流畅,给人一种轻快、明朗的装饰效果,同时又相互联通、相互紧密联系的特点,让人看了感觉非常有故事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注意人物的神态,内容主要是包括对人物的性格的理解,甚至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等等,同时又提出要用形态来传达神韵,用联想的方式来进行描绘等观点,从这些方面来解决传神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的绢本,《洛神赋图》的绢本和《斫琴图》的绢本。所写的画论目前也仅存3篇,分别是《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和《论画》。

顾恺之是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画家之一,虽然他的原来的作品都已经流失,但是他的艺术成就仍然对后代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的绘画史上的记载是不可能磨灭的。

标签: 顾恺之

更多文章

  • 古代妃子原来是这样侍寝的,怪不得皇帝都没长寿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寿

    现代人都比较偏爱宫斗剧,尤其剧中后宫佳丽三千为了争宠而斗得你死我活的局面,让人内心交杂。这样的局面就好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而在宫廷中只要有皇子,就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但前提也是这个皇子可以安然的长大,同时他还要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以后的路,所以更要把皇帝牢牢的锁在身边。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看一下古代

  • 晋朝是怎样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

    三国后期,魏国大权先后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把持,最终魏国的权力之杖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河内郡温县人,其智慧过人。曹操死后,司马懿历任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两代总管朝政的重臣,主管军事,统率魏军,同东吴、蜀汉对峙。公元239年,魏明帝死,8岁的曹芳即位,由司马懿和曹爽共辅幼

  • 第一节 子元秉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元为泰始,国号大晋,史称为西晋。讨灭王陵后不久,司马懿就因病身亡,司马懿死后,司马家的摇尾系统纷纷向皇帝曹芳建议,应该父死由司马

  • 第二章 为刘备做嫁裳的刘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第二章

    中国古典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几乎包含了这一时代所有的知名人物。哪怕是一个出场时间不长的小角色,也会在读者中有不小的知名度,更不要说那些纵横捭阖的大人物了。“知名度”高,名声却不一样,说到智慧,后人往往会想到诸葛亮;说到奸诈,后人往往说起曹操;说到厚道,后人就会首提鲁肃。虽

  • 第三节 西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之战

    泰始六年(公元272年)八月,发生了西陵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羊枯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贬为平民。羊枯总结这次战争的失败时说:“主要是因为陆抗”。《三国志》评陆抗:“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

  • 石勒的故事:石勒后赵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赵

    在西晋几十年的动乱历史之中,石勒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石勒是羯族人,原名叫,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人。长得浓眉大眼,体强身壮,又善骑马射箭,武艺超群。只是没读过书,胆识有余,谋略不足,他曾在洛阳等地当过小贩做过佣工,是羯族人的小头目。有一年,并州刺史司马腾派人抓羯族人,并将他们卖到山东做苦力,为了射

  • 第十八章 阴山战神斛律金的悲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阴山

    南北朝时代,不但是一个战乱时代,更是一个文化繁荣时代,尤其是与草原民族有关的民歌,在这场民族大融合中,广泛地在中原汉地传唱开来,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直到今天依然广泛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敕勒川》。这首反映草原民族生活的歌曲,多年以来也有许多问题争论不清,比如它的作者是谁,比如它具体创作

  • 第二节 重用马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二节

    当初,晋的幽、并2州都同鲜卑接壤,东是务桓,西是力微,于是多有边患。卫瓘秘密使用计谋进行离间,结果务桓投降,力微忧卒。晋武帝为嘉奖卫瓘之功,封其弟为亭候。卫璀,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人。其父为魏国尚书。卫璀10岁丧父,至孝过人,以明识清允知名于人,袭父爵阌乡侯,20岁左右任尚书郎。权臣专

  • 枋头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战

    枋头之战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打到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桓温屯兵枋头,遭遇前燕殊死抵抗,又因粮道断绝,不得已而归,归国途中先是被前燕慕容垂和慕容德设伏打败,又被赶来支援前燕的前秦将领苟池、邓羌劫了

  • 晋代四大志人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代

    一《汉武故事》撰人不详,由葛洪(283343)写定。今存一卷,内记武帝生于猗兰殿至崩葬茂陵一生中的杂事,下及成帝时事。其中亦有神仙怪异之言,可以说是志人而兼志怪的小说。文章简雅,水平甚高。此书一向不题撰人,到《崇文总目》忽然题作班固撰,又有说作者是王俭的;清末大学者孙诒让《札迻》(卷十一)据《西京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