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到底咋认识的诸葛亮?

刘备到底咋认识的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55 更新时间:2024/1/15 12:00:38

刘备到底咋认识的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基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抱负与才能均难以得到全面的施展和实现。而荆州的刘表,拥兵自守,不晓军事,非雄才大略之主,因而抱有“管、乐之志”、积极进取的诸葛亮只有“待时凤翔”。南投荆州的刘备虽正寄人篱下,但在中原奋战数载,早以播下声名,不失为人中之主;且是汉室人物,因而择主刘备正合诸葛的意愿。曹操一统北方、旌挥南指的这种燃眉之势给他们的结识,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势之下,诸葛亮于是“北行见备”,为刘备谋划。《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载: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亮遂言日:“将军度刘镇南(刘表)孰与曹公邪?”备日:“不及”。亮又日:“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日:“亦不如”。日:“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日;“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日:“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全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乎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持“三顾”说者一般均否定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其实是毫无道理。诸葛亮正是在初次见备时,提出了“游户自实以益兵众”的建议,并由此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敬重。刘表荆州时,北方战乱频仍,荆州地区则相对平静,“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荆州平乐,国未有衅”,因而流民游食者极多。而刘表坐保江汉间,并无四方之志,因而不曾致力于澄清吏治,整顿户籍,扩兵积粮,故刘表在荆州虽“招诱有方”,却“著籍者寡”,刘备在南投刘表后,从新野移屯樊城,所辖兵众仅为数千人,但当曹操南下,刘备撤离樊城时,则仅关羽之水军就有“精甲万人”,可见诸葛亮替刘备出此上策,利用荆州搜刮“游户”之机招募丁壮,扩充了刘备的军队。

从诸葛登门见备,刘备“以其年少”而未加重视,到了解、尊重、信任诸葛亮的记叙也合情合理。如果再从诸葛归附刘备到刘备南走夏口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史事,即可发现刘备、诸葛此时尚不是“鱼与水”的关系,也就是说诸葛尚不及随刘备南下的关、张等人,史籍记载也均未涉及诸葛亮辅助刘备事,因而刘备特别器重诸葛亮并无具体事实依据。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魏略》成书于《三国志》之前,是当代人实录当代史,鱼豢为早陈寿一辈的人,而隆中其地在赤壁之战以后即并入了曹魏的版图,上距刘备三顾隆中求见的时间较为短暂,因而鱼豢如要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是不难做到的。那么是不是鱼豢故意置刘备“三顾”而不顾,凭空捏造出亮“北行见备”呢?当然不是!《魏略》“有纪、志、传,自是正史之体”,是史料丰富、态度严谨的史著。在裴松之所引诸书注《三国志》时,此书则是被引用最多者。之后,西晋的史学家司马彪在审慎详察的情况下,也持此说,可见其真实性的程度是可以靠得住的。那么陈寿又为何一反前代及同代史家之论而独持“三顾”说呢?这一则是取之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再则用“三顾”说更符合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更能显出刘备的德行及诸葛的清名,从而也就使之达到了封建意识的理想化高峰。

我们回过头来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临出发时所写。这篇表与其说它带有自传的性质,倒不如说是出师的宣言,北伐的誓词。《出师表》其意正在于统一军心、统一民心以激励斗志,完成北伐大业。这里我们试作一揣测,《出师表》作于227年,此时刘、关、张群雄俱亡,无从对证,因而诸葛亮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了三顾之说。当然这可能性颇小,更大的可能则是刘备在樊城结识了诸葛亮后,“知亮有英略”,因思其辅佐而曾经三往隆中与之作过倾心交谈。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说之所以压过诸葛亮“北行见备”说而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因它有声有色,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则是刘备求贤若渴及谦逊精神更合乎读者的心理,因而更易于接受。不过历史终究是历史,治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去伪存真,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至于其它方面的功用,则可由小说故事去完成。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黄月英简介 黄月英很丑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很丑

    三国黄月英简介黄月英很丑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黄月英是黄承彦的女儿,生卒年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她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军师的妻子。她最为后世人称道的是她不同于那个年代无才便是德的道德约束,她自小才名就非常高。她能成为的妻子,三国黄月英一定有她不同于常人的地方,那么她有哪些优点呢?据黄月英

  • 曹操的女儿严治丈夫夏侯偷腥!差点把夏侯整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侯

    曹操的女儿严治丈夫夏侯偷腥!差点把夏侯整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被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才略过人,他的阴险狡诈,还有他儿子们的故事,但是他的女儿却鲜少被人们提起。其实他的女儿清河公主也有值得津津乐道的小故事,比如整治她那好色的老公。她的老公是夏侯,出身富贵名门,要说这两个人也算是门当户对。可以这

  • 文学的生命力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闲话

    中国有记史的传统,中国人有讲史的习惯。因此,从的陆游那首《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里提到:“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便知道,从那个时期起,“说三分”这些专讲故事的说书人就出现了。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而且其普及之广,以至于在民间谚语中,都涉及这

  • 糜夫人死在哪里了?刘备妻子糜夫人的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夫人

    糜夫人死在哪里了?刘备妻子糜夫人的死亡真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糜夫人,三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妻,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人。安汉将军糜竺、南郡太守糜芳之妹。糜竺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本为陶谦左右手,后来认为刘备是明君,将亲妹糜氏嫁给刘备做继室,并大力以金钱资助刘备。《回到三国》

  • 枭雄曹操惜鬼才,三哭郭嘉见真性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枭雄

    枭雄曹操惜鬼才,三哭郭嘉见真性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没有假设,可我读《三国志・郭嘉传》后,掩卷长思,还忍不住假设:假如郭嘉不早死去,枭雄曹操一统天下的进程极有可能提前,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也就没有诸葛亮的大放异彩、一枝独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又

  • 张飞的老婆是谁?张飞与曹操竟是亲戚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老婆

    张飞的老婆是谁?张飞与曹操竟是亲戚关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00年,是历史上非常热闹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重大事件。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关云长秒杀颜良;孙策打猎时遇害,扔下来一个美若天仙的大乔!然而,这一年最让人们喜气的是张飞完成了婚事!张飞的新娘是夏侯姑娘,是敌对阵营里

  • 三国时期魏国的三曹指的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国

    三国时期魏国的三曹指的都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曹: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省亳州市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

  • 貂蝉到底喜欢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貂蝉

    人物简介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

  •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良将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

  • 三国时期周瑜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是怎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瑜到底怎么死的?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之死说法众多、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呢?按照历史考证,周瑜死并非诸葛亮所气,相反,周瑜是一个儒将,对诸葛亮并无嫉贤妒能,而是恨其才智不能为东吴所用而已。周瑜的死,《三国演义》中是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