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短命帝国,大夏兴起

短命帝国,大夏兴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92 更新时间:2023/12/11 11:24:20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在纷争中建立了几个政权,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夏国的都城统万城固若金汤,但这也没能让夏国摆脱灭亡的命运。

■家族败亡,侥幸存活

赫连勃勃是匈奴部落铁弗部人,东汉南匈奴左贤王去卑的后代,原姓刘,名刘勃勃,和汉国皇帝刘渊同族。刘勃勃的曾祖刘武曾为前赵的楼烦公,很有实力,不过后来败在代王猗卢手下,就带领部族来到塞外。后来,刘勃勃的祖父刘豹子聚合族众,招兵买马,实力渐渐壮大,铁弗部开始兴起,而刘豹子也被推举为首领。后赵的石虎封他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以此笼络他。刘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后来又带着铁弗部返回关内,前秦皇帝苻坚册封刘卫辰为西单于,让他驻扎在代来城,负责监视管理河西地区的匈奴各部。

淝水之战后,趁着前秦走向覆亡之机,刘卫辰夺取了朔方(今内蒙古西北地区),军事实力不断攀升。匈奴的铁弗部和鲜卑的拓跋部素为仇敌,拓跋珪建了北魏,不久就举兵攻打刘卫辰。刘卫辰兵败身亡,刘勃勃逃至匈奴的另一个部落咤干部,咤干部的首领他斗伏想将他送到拓跋珪那里去请赏。此时,驻扎在大洛川的他斗伏的侄子阿利得知他斗伏的想法后,派手下人去他斗伏那里传话说:“鸟雀投靠了人,人尚且应该给予庇护,何况刘勃勃今日家国陨亡,而来投奔于我。就算不能容纳他,也该让他自己离去。将他拿下送给他的仇人,不是仁者之举。”然而,他斗伏很忌惮北魏,没有勇气放人。阿利就让人将刘勃勃救了,送他到后秦君主姚兴的属下高平公没奕于家中。没奕于很欣赏刘勃勃,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再度兴起,胡夏称雄

史书中描述刘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后秦的君主姚兴觉得他内外兼修,很有才能,因此对他礼遇有加。姚兴先封他做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让他参与军国大事,后又加封他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守朔方。有人看到刘勃勃重权在握,就对姚兴说:“刘勃勃性非仁者,陛下对他恩遇过厚,臣怕他会有二心啊。”可惜姚兴并没有听进去。

刘勃勃确实有才能,可他没有忠诚之心,如今有了重权显位,他就开始图谋不轨,想要单独为政。他先将河西之地的鲜卑人准备献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抢了,后来还以怨报德地将岳父没奕于杀了,并将他的数万人马“借”走。如此一来,他的实力壮大了,开始公然不服姚兴。

公元407年,刘勃勃建立夏国,史称夏,刘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年号龙升,后来他改姓赫连。建国后,赫连勃勃开始向外拓展国土,把目标定在了对自己恩遇有加的姚兴身上。

赫连勃勃足智多谋,他明白自己现在实力不济,难与后秦正面对抗。因此手下劝他进攻长安时,他没有心血来潮立马出兵,而是平静地说:“长安是好,可我现在还没有实力去进攻姚兴,贸然前去只是自取灭亡。姚兴的城池很多,长安之外还有不少,我们可以发挥长处,四处骚扰他的城池,弄得他手忙脚乱,伤其元气。过不了几年,他的那些城池就归我所有了。等姚兴死了,他儿子姚泓哪有什么本事,那时我再去攻长安,岂不易如反掌。”

事情果然如赫连勃勃所说,他四处进攻后秦,占据城池,迫使姚兴舍弃了关中,全面退军至河南。

■筑统万城,固若金汤

赫连勃勃在扩张了自己的版图后,于夏国凤翔元年(413年)开始关注国内事务的管理。他先是动工兴建国都,夏国的国都在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南白城子),地处偏远,也十分荒凉,没有像样的建筑。赫连勃勃在国内征了十万苦力来修城,让大臣阿利负责督察此事。赫连勃勃建城的要求就是牢固。垒城墙用的都是蒸过的土,墙筑好后还得接受检验,要是铁锥能够扎进去一寸,筑的墙就不合格,就杀了工匠,并把他的尸体筑进城墙。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筑成的统万城坚固无比,赫连勃勃对此非常满意。

除了筑城之外,他对制作武器亦有严格标准。他给所造兵器定下的标准是:弓箭不能射透铠甲,则杀造弓箭的工匠;射穿铠甲,则杀造铠甲的工匠。成千上万的匠人因此而殒命。在这样的苛刻要求下,夏国制造的兵器都很精良。

■兴也匆匆,亡也匆匆

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三年(417年),东晋大将刘裕灭亡后秦,后率军返回江南。赫连勃勃借机领军袭入长安,并将那里的东晋俘虏全部杀死。他知道长安繁华且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可他忘不了旧都,就带军回了统万城。之后,赫连勃勃开始在统万城修建宫室,并且将统万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各定名为“招魏”、“朝宋”、“服凉”、“平朔”,以此显示席卷天下的志向。

赫连勃勃生性残酷,滥用杀伐,用杀戮来威胁百姓归顺。朝中斜眼看他的,就剜其目;无端发笑的,就削其唇;进言劝谏的,就割其舌而后砍头。这些恶行使他丧失人心,夏国面临覆亡的危险。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其子赫连昌即位。两年后,国力雄厚的北魏攻克了统万城。431年,夏国灭亡于北魏属国吐谷浑之手。

“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虽雄略过人,而凶暴未革……灭亡之祸,宜在厥身”(《晋书》),赫连勃勃的才能见识于此可见。而这段话也道出了夏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再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保护暴君,夏国的灭亡是必然的。

标签: 帝国

更多文章

  •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终于安定了蜀汉的西南后方。这是三国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曾经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去过的人,会发现那里有很多以“

  • 晋怀帝司马炽生平简介 司马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

  • 西晋历史常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晋

    司马炎称帝魏帝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将自己封为晋王,为自己称帝做好了准备。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命令魏的文武大臣都改任晋官。同年12月,司马炎迫使魏帝让位。正式称帝,建国号为晋,将洛阳定为都城,司马炎就是晋武帝。西晋分封制西晋统治者为了防止政权被外姓攫取,实行分封制。泰始

  • 中国历史上辈分最低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上皇

    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亲,但也有例外。如,隋炀帝曾被孙子杨侑尊为太上皇,武则天曾被儿子唐中宗尊为太上皇,辽末帝曾被女婿屈出律尊为太上皇,明英宗曾被弟弟明代宗尊为太上皇。或祖孙,或母子,或翁婿,或兄弟,虽然不是传统的父子关系,但这些太上皇至少在辈分上还算恰当。相比之下,晋惠帝司马衷也曾当过太上皇,不

  • 祝英台情动天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37年。祝家也是由于北方出现“五胡闹中华”的局面而南迁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地方,即今天江苏南部,在一处荒僻的梅溪源头聚族而居,人们都把这里称之为祝家庄,传到祝英台已是南迁之后的第四代。了。祝家的上两代曾经数度为朝庭效力,追随祖逖、

  • 陶渊明的故事: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陶渊明

    第一节青年时代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考由豪情壮志,却又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

  • 褚蒜子——康帝司马岳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

    褚蒜子康帝司马岳皇后身为女人,褚蒜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年轻时死了丈夫,人到中年又丧了儿子,寡居一生。可作为皇后、皇太后来讲,她又历经了三度垂帘,把持东晋朝政长达40年之久,与东晋历史上众多的着名人物如庚冰、何充、桓温、谢安等人或密切合作,或机智周旋,为稳定东晋司马氏家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褚蒜子河南

  • 皇帝摆驾京城大街 竟被强盗公然抢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城

    如果能够预见到后来的命运,司马炽应该不会选择去当那个皇帝。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25个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按说皇位本没他的份,但司马皇族可能是感觉自家人太多,非要窝里斗,八个王爷互相砍来砍去,不但晋惠帝的太子被玩死,皇太孙也被灭掉,真真是断子绝孙。由于司马炽没怎么参与八王之乱,平日行事较为低

  • 审美压倒了伦理的年代:东晋最荒唐“副总理”企图当众强奸部长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晋

    周顗画像本文摘自《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作者:押沙龙出版社:鹭江出版社魏晋士人猛吃毒药,各种毒物郁结体内,兼之多半嗜酒如命(见《如何过日子是更重要的问题》一章),在药与酒的双重刺激下,做出了众多怪异之举,绝不是现在的新新人类所能比肩的。中国有史以来,从没有一个朝代的上流阶层像魏晋时代的士人那样贴

  • 东晋名将谢玄事迹:自建劲旅屡败强敌,淝水之战留名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宰相谢安之侄。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劳,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兵”军阵严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见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