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代成公绥《啸赋》探析

晋代成公绥《啸赋》探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64 更新时间:2024/1/16 6:45:47

关键词:晋代成公绥《啸赋》爱好思想感情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赋乃汉代的文学品牌,两汉乐舞赋有笛、、笙、琴、洞箫、簧、舞、筝八个种类,而魏晋南北朝却有十五个种类,虽无汉代的和洞箫两类外,却新增了笳、琵琶、节、歌、啸、鼓吹、角、金、横吹、箜篌十类,共十六个类别,从数量和种类上均超过汉代,这些魏晋以后新创的乐舞赋种类所及其所折射的文化、思想信息,均值得后人研究。

本文之所以将晋代成公绥《啸赋》和袁崧《歌赋》归为声乐赋,在于此类赋作所描述之音乐均无需借助外物,而是将人体当成一种乐器,凭人的口、舌、嗓、齿、气等就能发出动听的声音,技巧在人的唇齿、口舌、喉嗓、气息、胸腔之间,与今天的声乐技巧大致相同。

袁崧《歌赋》为残篇,只有三句。首句“朱唇不,皓齿不离”说歌唱要运用人的唇、齿;次句“清气独转,妍弄潜移”道出声乐的奥妙在于运用气息;第三句以“似停”、“如疾”描绘歌声时断时续、节奏快慢变化。虽然只有三句,却可见歌唱者对节奏与虚实的把握恰当到位、技巧娴熟。

成公绥《啸赋》是目前所见写作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声乐赋,乃《文选》所辑六篇乐舞赋之一,也是《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辑中古时期乐舞赋中独一无二的声乐赋作。本文将着重探讨成公绥《啸赋》对啸声的描摹,以期通过啸声穿越时空,去领悟生活在魏晋那个充满魅力时代的士人们的行为习惯、爱好及赋文流露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一“啸”与成公绥

《说文解字》以“吹声也”三字来解释“啸”,以为用口吹出的声音。《文选》则曰:“啸,蹙口而出声也。”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指出啸是人以撮口的方式发出的长而清脆的声音,此乃萧统引用郑玄笺所做的解释;接着又说《诗经》中所称之“啸”,其实就是“歌”。从这些解释可知,“啸”,并非人体在自然状态下随意发出的声音,而是需要一定的口型,并运用腹腔气息,在刻意状态下才可发出。

《诗经》中有关于“啸”的诗,如《白华》:“啸歌伤怀”,以啸歌的方式抒发对心上人的怀念及伤悲。又《中谷有》中的抒情女主人翁:“条其啸矣”,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抒发感情。看来,先秦时的人们就能以啸的方式抒发情感。

钱钟书《管锥编》引用陶潜关于声乐的问答,先用丝(弦乐)、竹(管乐)、肉(声乐)逐一对比,然后借陶渊明之口道出肉(声乐)之魅力在于:“渐进自然”。即是说陶渊明以为,在各种音乐类别中,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声乐,因为声乐不假器物,最接近自然,所以最有魅力。

《啸赋》作者成公绥,字子安,乃东郡白马,即现在的河南滑县东人。司马昭之时,为骑都尉。传世作品有赋、颂、铭等三十七篇,其中赋文二十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辑诸文中,仅其乐舞赋就有三篇之多。他词、赋均丽,是晋代的文艺全才。

成公绥《天地赋序》中曾明确表达自己的赋学观:“赋者贵能分赋物理”。认为赋的体物性强;又说赋“敷演无方”可包容万象;并“可以致思矣”,即能细致入微地表情达意。可见,成公绥本人很重视赋的体物、表情作用。《晋书》记载成公绥“雅好音律”,常“承风而啸,泠然成曲”。其写《啸赋》,以当时流行之啸声为赋作题材,展现魏晋的时代风貌、表现当时士人的行为、习惯和爱好。《啸赋》从演奏者、环境、题材、形象、乐声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晋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晋代士大夫高洁的品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

二出色的啸声描摹

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不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捕捉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古代文人要用文学语言描绘出来就更不易,成公绥用最考验才气的文体赋,游刃有余地描摹啸声,着实令后人惊叹。

《啸赋》的主人公是一位“体奇好异,傲世忘荣”之人,这位逸群公子“绝弃人事,高慕古”绝然不同于流俗,亲近自然并“长想远思”,常以“登箕山”和“浮沧海”的方式“游志”抒怀。他特立独行,傲然世俗,追比圣贤,于山水之间寄托自己的高洁之志。“长啸”是其习惯和爱好,他怀有不慕荣誉之心,超然物外之态,能遗弃自我,追慕高古,更能把握老庄、魏晋玄风之奥妙。这位逸群公子完全就是魏晋士人离经叛道、不同流俗的代表,他的行为习惯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是魏晋时代的特殊产物。

“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说啸者不借助任何外物,只“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只凭身心、唇口、气息,耳目感慨所至、情意思绪所及,则“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自由驰骋毫无拘束,“触类感物,因歌随吟”。乐声既没有《激楚》那样哀伤,也没有《北里》的淫靡。作者睿智地抓住音乐与文学的相通点“情”字来做文章,所以能事半功倍地把啸声写得出神入化。

赋文有登高台及游崇岗两段,乃描写啸声着墨最多、也是施展作者才华之处,更是《啸赋》的华彩乐章。

登高台一段,逸群公子于高台之上,昂首仰天,以手撮口,开始长啸。赋文先用“披文轩而骋望”和“嘈长引而亮”两句概括描写啸声从空际传来,婉转嘹亮,接着以“舒肆”、“徘徊”、“冉弱”、“澎濞”等词,形容啸声的舒卷自如、徘徊回荡、变化多样。啸声时清时浊,时而“郁鸣而滔涸”、时而“飘眇而清昶”;一会“逸气奋涌”、一会“缤纷交错”,模仿性极强。接着又进一步描绘啸声轻如柔丝、腾如万马、啸如胡马,号如北风;又如鸿雁将雏、沙漠鸣号。啸声自有模仿、变化之功,作者笔下更有灵动、生花之妙。

钱钟书曾论及啸声的模仿力时曾不无赞誉地说:“俨然口技之‘相声”。

赋文接着描述啸声如“幽隧”中的“飞鼓”、“山谷”中的“猛虎”、“穹苍”里的“南箕”、“清飙”吹拂下的“乔木”;文中虽然无明写声音,但从他处着笔,却处处可闻啸声,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写啸声能“变阴阳之至和”,可“移淫风之秽俗”。此等对啸声作用的夸誉之词,乃成公绥对此种技艺偏爱过极所致。

标签: 晋代

更多文章

  • 晋朝两个领导时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的人

    《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等文献记载了谢安如下两个小故事:故事之一:谢安同乡有个人被罢了中宿县县令的官,回到京城时,拜访谢安。谢安问他回家有没有盘缠。他回答说:“只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向他要了一把扇子,整天拿在手中。京城中不分做官的还是普通百姓,一看谢安拿着蒲葵扇,于是

  • 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 晋愍帝下场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

    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历史上西晋的亡国之君司马邺给我们的评价并不怎么好,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所以给我们的评价并不好,那么历史上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先详细注释一下晋愍帝司马邺的读音,“愍”的读音是“min”,声调为三声,“邺”的读音同

  • 东晋刘毅、刘裕曾是“拜把兄弟” 为争权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拜把兄弟

    “教主”卢循跳水以后,南方大地再没有“敌我矛盾”了,刘裕开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一个对准的是“拜把兄弟”刘毅。刘毅认为自己落笔一手好文章、跨马一身好武艺,刘裕是个只有蛮力的乡巴佬,凭什么要做“大哥”呢?双方开始勾心斗角第一:裂缝初现,和王谧有关。王谧曾经帮刘裕还赌债,是个有眼光的“投资家”。他又

  • 第一章 王濬,三分天下自他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三国分裂时代的结束,国家的重新统一,始于公元280年的西晋灭东吴,完成这个大业的主要人物,就是西晋名将王濬。说到三国的晚期,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想起这样的评语:“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许多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人心里,三国晚期是一个英雄乏善可陈的时代,《

  • 杜陵阳成帝司马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

    杜陵阳,京兆人(今陕西西安),生于太兴四年(321)。其曾祖父杜预在晋武帝时是镇南将军,父亲杜又曾被征辟为丹阳丞。可惜早年亡故,其妻裴氏年轻守寡,尽力把独生女儿杜陵阳抚育成人。在杜陵阳14岁时,一直没有长出牙齿来,致使许多慕名而来者只能叹息而归。及至成帝按皇家迎亲的礼仪下诏行纳彩之后,一夜之间。忽而

  • 西晋被废立10次的两国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晋

    《晋书》载:晋惠帝皇后,泰山南城人。祖瑾,父玄之,立为皇后。八王之乱中几经废立。怀帝即位,尊后为惠帝皇后,居弘训宫。洛阳败,没于刘曜。曜僭位,立为皇后。曜甚爱宠之,生曜二子而死,伪谥献文皇后。原来,做皇后不仅要美貌,要贤良淑德,要母仪天下,还需要像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的忍耐力,和异常坚韧的神经。熬过去

  •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遗恨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不想北征。在这种形势下,祖逖自己组织了一支军队,浴血奋战,收复了许多失地。■满腔热忱,发誓报国西晋后期,

  • 历史上的贾南风黑矮丑陋又彪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风

    晋武帝司马炎病重的时候,令中书拟诏,委汝南王司马亮、侍中车骑将军杨骏共同辅政。杨骏秘不宣诏。小杨皇后杨季兰伪造诏书,以杨骏辅政。晋武帝随即于太熙元年(290)四月死去,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太子妃贾南风为皇后。武帝在选太子妃以前,曾对杨皇后说贾氏有五不可:种嫉、不宜子、短、黑、相貌不美。但因杨皇后的坚

  • 晋惠帝司马衷:白痴的太子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

    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与杨皇后的次子。司马衷的白痴是先天性的,并不是受后天的刺激造成的。司马衷在年少时就显露出不正常的样子,快十岁了仍口齿不清,豆米不辨,更谈不上读书写字了。因此,朝野上下、宫廷民间都知道司马衷是白痴。后人常常用两件事情来表现司马衷的白痴样子:第一件事,一年的夏天,晋惠帝带着随从

  • 独孤伽罗怒杀“小三”,杨坚大怒,做了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啼笑皆非

    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了“开皇之治”,因此深受后世的称赞。在夫妻关系上,杨坚与独孤伽罗也是伉俪情深,感情很好,是历史上的一对“模范夫妻”。但谁也不会想到英明神武的杨坚居然是个“妻管严”,而且非常惧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577年,14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17岁的杨坚